本發(fā)明屬環(huán)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活性焦移動塊組合式煙氣脫硫脫硝吸附裝置。
背景技術:
采用活性焦進行煙氣的脫硫脫硝,由于具有不耗水、無二次污染物產生、脫硫脫硝綜合成本低及效果好等優(yōu)點,近些年來備受業(yè)界重視。但與此同時,采用現(xiàn)有的活性焦重力移動式吸附塔進行煙氣的脫硫脫硝時,卻存在活性焦移動過程中易碎裂、運行消耗大、吸附劑費用高等缺點,制約了該技術的進一步應用推廣。開發(fā)出適應于活性焦運行及應用狀況的新結構,大幅降低運行過程中的破損,就成為推廣活性焦進行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的關鍵。
查閱已有專利中,現(xiàn)有的活性焦吸附塔多為采用活性焦重力移動式的錯流床結構。專利cn103894040a提出了一種活動焦移動床模塊的結構,但采用的是逆流式結構,且未說明如何進行煙氣的脫硝處理。由于結構方面的原因,該方案的傳動系統(tǒng)提升阻力矩較大,由此導致功耗必然較大,不利于工程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活性焦移動塊組合式煙氣脫硫脫硝吸附裝置,可基本消除活性焦工作過程中的相互擠壓、揉搓,因而破損率可大大降低,運行成本也會隨之下降。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活性焦移動塊組合式煙氣脫硫脫硝吸附裝置,由傳動系統(tǒng)、活性焦移動塊4、配重9、殼體7及操作平臺組成,整體呈平面對稱結構;殼體7內沿水平方向分為三個區(qū)域,中間區(qū)域為活性焦吸附區(qū),同時也是掛有活性焦移動塊4的傳動鏈移動通道,兩側區(qū)域為煙氣集聚區(qū),同時也是掛有配重9的傳動鏈移動通道;中間區(qū)域又可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中下部為脫硫區(qū),上部為脫硝區(qū);上、下區(qū)中間部位還開設有煙氣的出口和進口。
所述活性焦移動塊4為立方體結構,在立方體鋼框架的周邊最大兩個平面為帶有φ3~φ5mm孔眼的篩孔鋼板作為圍護板,或采用百葉窗式結構的圍護板;與相鄰的活性焦移動塊4組合接觸的兩個側面及上下面,均采用一邊有一凸棱,一邊有一凹槽的結構,這樣便于不同塊組合時形成凸凹嵌合結構,有利于定位及密封;活性焦移動塊4的內部為φ6~φ9mm的柱狀活性焦或塊狀活性焦,活性焦移動塊4的一邊還設有2~3個吊鉤10,便于將其掛在與傳動鏈相連的吊桿上。
所述傳動系統(tǒng)由傳動鏈2、驅動鏈輪1、主動軸12、從動軸13及驅動單元組成,其中主動軸12為2~4個,由單獨的變頻電機和減速機驅動;每根主動軸12上至少有兩個驅動鏈輪1,并由吊桿11與其驅動的鏈條連接;每根主動軸12上的驅動鏈輪1通過傳動鏈2與從動軸13上的從動鏈輪相連,其中從動軸13上的從動鏈輪除與一根主動軸12上對應的驅動鏈輪1為剛性連接外,其余均通過軸承支承在從動軸13上;每條傳動鏈2通過上下兩組鏈輪分別構成各自封閉的鏈條傳動系統(tǒng)。
所述每一封閉的鏈條傳動系統(tǒng),在驅動鏈輪側向下的鏈條上依次掛有多個活性焦移動塊4,各活性焦移動塊4的上下左右均采用凸凹槽嵌合連接,中間充以軟質密封材料確保不漏風;從動鏈輪側鏈條在煙氣集聚區(qū)內上下移動,各鏈條上掛有與驅動鏈輪側的活性焦移動塊4等重量的配重9,借此減小傳動系統(tǒng)的阻力矩和功率消耗。
所述各主動軸12的轉速由變頻電機控制,進而實現(xiàn)各鏈條不同的移動速度,以保持各活性焦塊均能實現(xiàn)飽和吸附。
所述操作平臺包括上部操作平臺3和下部操作臺,所述殼體7的上部設有上部操作平臺3,在驅動鏈輪側,借助移動小車或起吊設備,將活性焦移動塊4吊掛在傳動鏈2上并向下運動進入工作區(qū);在從動鏈輪側,由于鏈條向上運動,則需將移出工作區(qū)至上部操作平臺3之上的配重9取下,并送回殼體底面5下部的下部操作臺循環(huán)使用;所述下部操作臺,在驅動鏈輪側是將吸附飽和且移出工作區(qū)的活性焦移動塊4取下,之后送去再生;而在從動鏈輪側,則是將需要的配重9吊掛在向上移動的鏈條上;驅動鏈輪側的料重和從動鏈輪側配重要保持同等重量。
所述兩側區(qū)域的中間位置還開有氨氣噴口,用以噴入氨氣和煙氣混合,便于下一步的脫硝作業(yè)。
和已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采用活性焦移動塊組合式結構,可消除傳統(tǒng)活性焦重力移動床脫硫脫硝過程中的活性焦破損率高、運行成本高的弊端。立方塊式結構還有助于降低對活性焦的強度要求。
(2)采用配重均衡活性焦移動塊重量的封閉鏈條傳動結構,可有助于大大降低驅動阻力矩,減小功率消耗。
(3)模塊化的組合結構,有助于方便地進行活性焦移動塊的組合擴展,以適應處理大煙氣量時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裝置整體結構組成及工作原理圖。
圖2為活性焦移動塊總體結構圖。
圖3為傳動鏈布置圖。
圖中:
1、驅動鏈輪;2、傳動鏈;3、上部操作平臺;4、活性焦移動塊;5、殼體底面;6、分隔板;7、殼體;8、中間隔板;9、配重;10、吊鉤;11、吊桿;12、主動軸;13、從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圖2、圖3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予以進一步的說明。
本發(fā)明一種活性焦移動塊組合式煙氣脫硫脫硝吸附裝置共由傳動系統(tǒng)、活性焦移動塊4、配重9、殼體7及操作平臺等部件組成,整體呈平面對稱結構。殼體7水平方向分為三個區(qū)域,中間區(qū)為活性焦吸附區(qū),同時也是掛有活性焦移動塊4的傳動鏈移動通道,兩側為煙氣集聚區(qū),同時也是掛有配重的傳動鏈移動通道。其中間區(qū)域又可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中下部為脫硫區(qū),上部為脫硝區(qū)。上、下區(qū)中間部位還分別開設有煙氣的出口和進口。
工作時,溫度為100~130℃的煙氣由進口b進入殼體7后的中間下部區(qū)域,之后分別向左、右兩側移動。在依次穿過各層活性焦移動塊4并完成脫硫作業(yè)后,煙氣進入兩側集聚區(qū)并向上運動,中間經過噴氨氣區(qū)域,和由a口噴入的氨氣混合后繼續(xù)上升,之后開始依次穿過各活性焦移動塊4,實現(xiàn)脫硝作業(yè)。最后匯集于殼體中間上部的煙氣由排煙口c向外排出。
在煙氣按上述路徑運行的同時,在電機和減速機的作用下,各主動軸側傳動鏈2向下運動,鏈條上則上下依次布置由活性焦移動塊4組成的過濾層。位于從動軸側的鏈條則向上運動,鏈條上掛有與主動側活性焦移動塊等重量的配重9。在煙氣不斷穿過活性焦過濾層并進行吸附的同時,活性焦移動塊緩慢向下運動,之后不斷在下部操作平臺上,將吸附飽和且移出工作區(qū)的活性焦移動塊取下送去再生。而在上部的操作平臺,則不斷將經再生后的活性焦移動塊掛在傳動鏈2上的吊桿11上,并向下進入吸附工作區(qū)域進行吸附作業(yè)。在此同時,對從動側鏈條上的配重9,在上操作平臺上,應及時將移出至此處的配重9取下,在下部平臺處則掛上新的配重,頂部取下的配重送至下部平臺處循環(huán)使用。
通過上述過程,可使得具有吸附能力的活性焦移動塊在向下移動過程中完成脫硝、脫硫及部分除塵功能,吸附飽和后由下部操作平臺處取出進行再生,經脫硫脫硝后的達標煙氣對外排放。
上述實施例沒有詳細敘述的部件和結構屬本行業(yè)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結構,這里不一一敘述。
以上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的舉例說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的限制,凡是與本發(fā)明相同或相似的設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