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建筑設備,具體是一種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
背景技術:
涂料涂飾于物體表面能與基體材料很好粘結并形成完整而堅韌保護膜的物料,稱為涂料。涂料與油漆是同一概念。油漆是人們沿用已久的習慣名稱,引進我國后,就一直利用在建筑行業(yè)。涂料的作用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保護作用,裝飾作用,特殊功能作用。涂料的一般組成:包含成膜物質、顏填料、溶劑、助劑。在建筑漿料的制備過程中需要用到混合機械設備,但是現(xiàn)有的混合機在進行混料的過程中,攪拌不夠充分均勻,使得漿料達不到使用要求,且常常會殘余大量的物料凝結在葉片或者內側壁上,導致后續(xù)的清洗過程很是麻煩,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包括罐體;所述罐體設置成頂端開口的空心圓柱體,且罐體頂部開口處設置有蓋板;罐體頂部側壁上對稱焊接固定有兩套進料斗;罐體底面焊接固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設置有抽屜式的擋板;罐體內部設置為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中設置有攪拌布水裝置、輔助攪拌裝置和升料裝置;所述攪拌布水裝置由第一電機、攪拌軸、第一攪拌板、第二攪拌板、進水管、水泵和布水管組成;所述第一電機通過第一減速器與攪拌軸連接,且第一電機和第一減速器通過螺栓固定在罐體底面;所述攪拌軸底部側壁上等角度焊接固定有四片第一攪拌板;攪拌軸中部通過連接板與第二攪拌板連接;攪拌軸頂部側壁交錯焊接固定有兩層布水管;攪拌軸頂端與進水管底端套接,且間隙配合;所述進水管底部外壁通過固定盤與蓋板上表面焊接固定,且進水管上設置有水泵;所述輔助攪拌裝置由第三電機、絲杠、升降板和導柱組成;所述第三電機通過第三減速器與絲杠頂部連接,且第三電機和第三減速器通過螺栓固定在蓋板上表面;所述升降板設置成圓環(huán)形,表面對稱焊接固定有一個螺紋套和一個導套;所述螺紋套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絲杠連接;所述導套中套接有導柱;所述升料裝置設置有四套,均布在罐體內部,且每套升料裝置均由第二電機、升料轉軸、升料板和升料筒組成;所述第二電機通過第二減速器與升料轉軸連接,且第二電機和第二減速器通過螺栓固定在蓋板上表面;所述升料轉軸表面螺旋焊接固定有升料板;所述升料板套接在升料筒中。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蓋板通過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與罐體固定連接,且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蓋板和罐體均由不銹鋼制成。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罐體底面通過支柱與底板焊接固定;所述底板設置成圓盤形,下表面均布有四套腳輪。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攪拌軸底部和頂部均通過滾動軸承與罐體和蓋板連接,且攪拌軸與罐體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第一攪拌板表面均布有若干導料孔。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第二攪拌板設置成截面為v型的不銹鋼板。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布水管表面均布有若干布水孔,且布水管和攪拌軸內部設置有水道。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絲杠兩端通過滾動軸承與蓋板和罐體連接,且絲杠與罐體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升降板表面均布有若干減阻孔。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導柱底部與罐體底面焊接固定。
作為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升料筒設置成兩端連通的空心圓柱體,且升料筒頂部通過連接桿與蓋板下表面焊接固定。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通過攪拌布水裝置的設置,對罐體中部和底部的漿料進行攪拌混合,且將清水在罐體中均布,擴大清水的分布面積,便于漿料的制備和對罐體的清洗;通過輔助攪拌裝置的設置,對貼近罐體內壁附近的物料進行攪拌混合,配合攪拌布水裝置對漿料進行充分攪拌混合,且輔助攪拌裝置在排料時利于將罐體內壁上的漿料刮下,便于實現(xiàn)完全排料;通過升料裝置的設置,將罐體底部的漿料提升到罐體頂部,被提升起來的漿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罐體底部,實現(xiàn)對漿料的上下翻動,利于漿料的充分混合。
附圖說明
圖1為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中攪拌布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中升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中輔助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中升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蓋板,2-混合腔,3-進料斗,4-輔助攪拌裝置,5-罐體,6-支柱,7-腳輪,8-底板,9-排料管,10-攪拌布水裝置,11-升料裝置,12-進水管,13-水泵,14-布水管,15-連接板,16-攪拌軸,17-第一攪拌板,18-第一減速器,19-第一電機,20-導料孔,21-第二攪拌板,22-水道,23-布水孔,24-固定盤,25-第二電機,26-連接桿,27-升料筒,28-升料板,29-升料轉軸,30-第二減速器,31-第三電機,32-第三減速器,33-螺紋套,34-絲杠,35-導柱,36-導套,37-升降板,38-減阻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專利,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在本專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的限制。
在本專利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設置”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連、設置,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設置,或一體地連接、設置。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專利中的具體含義。
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建筑施工用的物料混合制漿設備,包括罐體5;所述罐體5設置成頂端開口的空心圓柱體,且罐體5頂部開口處設置有蓋板1;所述蓋板1通過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與罐體5固定連接,且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蓋板1和罐體5均由不銹鋼制成;罐體5頂部側壁上對稱焊接固定有兩套進料斗3;罐體5底面焊接固定有排料管9;所述排料管9上設置有抽屜式的擋板;罐體5底面通過支柱6與底板8焊接固定;所述底板8設置成圓盤形,下表面均布有四套腳輪7;通過腳輪7的設置,便于設備的移動,利于擴大設備的使用范圍;罐體5內部設置為混合腔2;所述混合腔2中設置有攪拌布水裝置10、輔助攪拌裝置4和升料裝置11;通過攪拌布水裝置10的設置,對罐體5中部和底部的漿料進行攪拌混合,且將清水在罐體5中均布,擴大清水的分布面積,便于漿料的制備和對罐體5的清洗;通過輔助攪拌裝置4的設置,對貼近罐體5內壁附近的物料進行攪拌混合,配合攪拌布水裝置10對漿料進行充分攪拌混合,且輔助攪拌裝置4在排料時利于將罐體5內壁上的漿料刮下,便于實現(xiàn)完全排料;通過升料裝置11的設置,將罐體5底部的漿料提升到罐體5頂部,被提升起來的漿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罐體5底部,實現(xiàn)對漿料的上下翻動,利于漿料的充分混合。
請參閱圖2,本發(fā)明中,所述攪拌布水裝置10由第一電機19、攪拌軸16、第一攪拌板17、第二攪拌板21、進水管12、水泵13和布水管14組成;所述第一電機19通過第一減速器18與攪拌軸16連接,且第一電機19和第一減速器18通過螺栓固定在罐體5底面;所述攪拌軸16底部和頂部均通過滾動軸承與罐體5和蓋板1連接,且攪拌軸16與罐體5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攪拌軸16底部側壁上等角度焊接固定有四片第一攪拌板17;所述第一攪拌板17表面均布有若干導料孔20;攪拌軸16中部通過連接板15與第二攪拌板21連接;所述第二攪拌板21設置成截面為v型的不銹鋼板;攪拌軸16頂部側壁交錯焊接固定有兩層布水管14;所述布水管14表面均布有若干布水孔23,且布水管14和攪拌軸16內部設置有水道22;攪拌軸16頂端與進水管12底端套接,且間隙配合;所述進水管12底部外壁通過固定盤24與蓋板1上表面焊接固定,且進水管12上設置有水泵13;通過攪拌布水裝置10的設置,利用第一電機19帶動攪拌軸16旋轉,攪拌軸16帶動第一攪拌板17、第二攪拌板21和布水管14旋轉,利用旋轉的第一攪拌吧17和第二攪拌板21對對罐體5中部和底部的漿料進行攪拌混合,利用旋轉的布水管14對水泵13鼓入的清水在罐體5中進行均布,擴大清水的分布面積,便于漿料的制備和對罐體5的清洗。
請參閱圖3,本發(fā)明中,所述升料裝置11設置有四套,均布在罐體5內部,且每套升料裝置11均由第二電機25、升料轉軸29、升料板28和升料筒27組成;所述第二電機25通過第二減速器30與升料轉軸29連接,且第二電機25和第二減速器30通過螺栓固定在蓋板1上表面;所述升料轉軸29表面螺旋焊接固定有升料板28;所述升料板28套接在升料筒27中;所述升料筒27設置成兩端連通的空心圓柱體,且升料筒27頂部通過連接桿26與蓋板下表面焊接固定;通過四套升料裝置11的設置,利用第二電機25帶動升料轉軸29旋轉,升料轉軸29帶動升料板28旋轉,旋轉的升料板28配合升料筒27將罐體5底部的漿料向罐體5頂部提升,被提升起來的漿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重新落回罐體5底部,實現(xiàn)對漿料的上下翻動,利于對漿料進行充分混合。
請參閱圖4和圖5,本發(fā)明中,所述輔助攪拌裝置4由第三電機31、絲杠34、升降板37和導柱35組成;所述第三電機31通過第三減速器32與絲杠34頂部連接,且第三電機31和第三減速器32通過螺栓固定在蓋板1上表面;所述絲杠34兩端通過滾動軸承與蓋板1和罐體5連接,且絲杠34與罐體5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升降板37設置成圓環(huán)形,表面對稱焊接固定有一個螺紋套33和一個導套36,且升降板37表面均布有若干減阻孔38;所述螺紋套33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絲杠34連接;所述導套36中套接有導柱35;所述導柱35底部與罐體5底面焊接固定;通過輔助攪拌裝置4的設置,利用第三電機31帶動絲杠34進行正反轉,絲杠34通過螺紋套33帶動升降板37進行升降運動,且升降板37在導套36和導柱35的套接下提高升降的穩(wěn)定性,利用升降的升降板37對貼近罐體5內壁附近的物料進行攪拌混合,配合攪拌布水裝置10對漿料進行充分攪拌混合,且升降板37在排料時利于將罐體5內壁上的漿料刮下,便于實現(xiàn)完全排料。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進料斗3向罐體5中加入待制備漿料的物料,通過攪拌布水裝置10向物料中噴灑入清水,物料與清水在攪拌布水裝置10和輔助攪拌裝置4的作用下進行攪拌混合,且通過四套升料裝置11實現(xiàn)物料的循環(huán)翻動,提高漿料的整體質量;制備好的漿料通過排料管9排出罐體,使用后的罐體5在攪拌布水裝置10的作用下進行噴淋清洗。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