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碼頭礦料混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配礦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配礦就是將品位不同的礦料,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搭配、混勻,并使之達到礦料指標的要求。配礦不僅可以有效保障礦料達到指標要求,還可以使低品位礦料得以應用,從而提高礦產(chǎn)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在鋼鐵行業(yè),實現(xiàn)混配精度和勻度有多種工藝方法,目前常用的混配方案有簡易混配方式、混勻料場方式和緩沖倉方式。
簡易混配方式是指利用多臺取料機按比例同時取不同礦料傳輸?shù)狡C上,并進行層積混配,最后由堆料機送至堆場。其中,礦料的流量采用皮帶機上設置的皮帶秤計量,并以人工方式進行調節(jié)控制,由于人為因素大,流量精度不高。
混勻料場方式是指將不同礦料按照混配比例預先堆存在特定混勻料場,再通過專門的混勻取料機進行混勻。這種方式需要預先堆存,會占用作業(yè)時間,且需要專門的混勻料場和專業(yè)的設備,效率較低,混配精度無法有效控制。
混配精度較高的緩沖倉方式如圖1所示,不同的礦料由不同緩沖倉1'的頂部進料;再從緩沖倉1'底部按計劃排料;然后通過各緩沖倉下方的稱重皮帶機2'控制相應礦料的流量,以保證礦料混配精度;最后通過皮帶機3'將混料送到堆場或裝船/裝車系統(tǒng)。這樣的混配方式可精確控制礦料混配比例,但是需要場地修建緩沖倉。
綜上,簡易混配方式不能適應高精度要求,而混勻料場、緩沖倉等混配方式,適合為專門固定的鋼鐵企業(yè)配套服務,但對有些早已建成的專業(yè)化礦料碼頭而言,原有規(guī)劃、設計、配套設備及場地均不適合建立緩沖倉和混勻料場。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自動配礦系統(tǒng),以在無需建立緩沖倉和混勻料場的前提下,提高不同品位礦料混配的精度和勻度。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配礦系統(tǒng),包括至少兩臺取料機和一堆料機,還包括至少一混配轉運站,各取料機與該至少一混配轉運站之間通過皮帶機并聯(lián),而該至少一混配轉運站則通過皮帶機與堆料機相連,其中各取料機分別與一流量控制器和一同步控制器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混配轉運站為多個,通過皮帶機相互串聯(lián)。
進一步地,所述混配轉運站為4個。
優(yōu)選地,所述混配轉運站出口端的所述皮帶機上設有絞龍。
優(yōu)選地,所述混配轉運站內設有漏斗形分料器,其中,所述混配轉運站進口端的所述皮帶機的下料端設置在該漏斗形分料器的上方,所述混配轉運站出口端的所述皮帶機的上料端設置在該漏斗形分料器的下方。
優(yōu)選地,所述取料機和堆料機均為斗輪堆取料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并未建立專門的緩沖倉和混勻料場,而是設置了多個依次通過皮帶機串聯(lián)在各取料機與堆料機之間的混配轉運站,通過多級皮帶機的震動和混配轉運站的混配,從而提高了配礦勻度;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設置了與各取料機相連的流量控制器和同步控制器,兩者相輔相成,在保證礦料混配比例與料流恒定的同時,保證了礦料同步到達混配轉運站,從而提高了配礦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緩沖倉方式的配礦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配礦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混配轉運站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配礦系統(tǒng)的電路連接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予以詳細描述。
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配礦系統(tǒng)的一個實施例,其包括第一取料機1、第二取料機2、堆料機3、第一~第四混配轉運站41、42、43和44、以及第一~第六皮帶機51、52、53、54和56。如圖2所示,第一皮帶機51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分別與第一取料機1和第一混配轉運站41相連,第二皮帶機52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分別與第二取料機2和第一混配轉運站41相連,第三皮帶機53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分別與第一混配轉運站41和第二混配轉運站42相連,第四皮帶機54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分別與第二混配轉運站42和第三混配轉運站43相連,第五皮帶機55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分別與第三混配轉運站43和第四混配轉運站44相連,第六皮帶機56的上料端和下料端分別與第四混配轉運站44和堆料機3相連。在實際使用中,取料機、皮帶機和混配轉運站的數(shù)量可以根據(jù)需要增減。
采用本實用新型進行礦料混配時,如圖2所示,兩種不同品位的礦料一、礦料二分別由第一、第二取料機1、2按預定混配比例進行取料,然后通過第一、第二皮帶機51、52傳送到第一混配轉運站,并在第一混配轉運站41內混合后再依次通過皮帶機53、54、55傳送到第二、第三、第四混配轉運站42、43、44,最后自第四混配轉運站44出料至第六皮帶機56上,再由堆料機3送至堆場。
圖3示出了混配轉運站41~44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參閱圖3可知,各混配轉運站41~44內設有漏斗形分料器40,其中,混配轉運站41~44進口端皮帶機的下料端設置在該漏斗形分料器40的上方,混配轉運站41~44出口端皮帶機的上料端設置在該漏斗形分料器40的下方,使得礦料經(jīng)過該漏斗形分料器40后可以實現(xiàn)翻轉混合。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中,兩種礦料經(jīng)過了多級皮帶機震動和混配轉運站混配,從而提高了配礦勻度。應該理解,本實用新型也可適用于更多種礦料混配。
為了保證礦料混配比例的精度,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還設置了分別與兩臺取料機1、2相連的流量控制器7和同步控制器8。其中,流量控制器7用以控制兩臺取料機1和2的取料速度,從而實現(xiàn)對取料流量的實時控制,以保證混配過程中兩種礦料的上料比例始終穩(wěn)定在設定的混配比例范圍內;同步控制器8用以計算兩臺取料機1和2的取料到達第一混配轉運站41所需的時間,并根據(jù)兩者的時間差分別啟動兩臺取料機1和2進行取料,以使距離第一混配轉運站41較遠的取料機1或2先啟動,距離第一混配轉運站41較近的另一取料機則后啟動,從而保證兩種礦料同時到達第一混配轉運站41??梢?,流量控制器7和同步控制器8兩者相輔相成,在保證礦料混配比例與料流恒定的同時,保證了礦料同步到達第一混配轉運站41,從而提高了配礦精度。需要說明的是,流量控制器7和同步控制器8為現(xiàn)有技術中已有的控制器,因而在此不做贅述。
此外,為了進一步提高配礦勻度,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分別在各混配轉運站41~44出口端的皮帶機53~56上安裝了絞龍61、62、63和64,用以對各皮帶機53~56上的礦料進一步攪拌混合,達到混勻的效果。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取料機1、2和堆料機3均采用斗輪堆取料機實現(xiàn)。
以上所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即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申請的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等效變化與修飾,皆落入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未詳盡描述的均為常規(guī)技術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