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廠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泥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混凝土車間排出的混凝土廢棄物和污水往往含有大量的水泥漿、骨料和骨料帶入的雜質、外加劑等,這些混合物的PH值一般可達15左右,隨意排放易污染環(huán)境。尤其是,從混凝土的砂石中分離出的污水,流動性較小,難處理。在實際的污水處理中,通常采用地坑式沉淀池盛裝,待沉淀池儲水至一定量時,污水被罐車移走,整個處理過程費時費力;并且這種處理方式對材料和水資源都有很大的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泥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達到了循環(huán)利用混凝土車間泥水廢棄物的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泥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泥水池和濾水池,所述泥水池和濾水池之間設置有過濾通道,所述泥水池內設置有用于通入廢棄泥水混合液的導料管和用于將泥水池內的泥水回流的循環(huán)管,所述循環(huán)管上設置上有第一水泵,所述循環(huán)管內腔的頂部設置有內套管,所述內套管的底面沿管路設置有多個斜口,所述濾水池內設置有清水管,所述清水管與內套管連通,所述清水管上設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泥水池內設置有攪拌機。
采用上述結構,泥水混合廢液從導料管排入泥水池,泥水混合液在進入泥水池的同時通過攪拌機對泥水混合液進行再一次的攪拌,使其混合均勻,而部分的水通過過濾通道的過濾進入濾水池;泥水池中混合均勻的泥水混合液通過循環(huán)管再次進行循環(huán)利用;在循環(huán)管輸送的同時,濾水池中泥沙含量較少的水通過清水管輸入內套管,而后不斷的通過斜口沖入循環(huán)管,對循環(huán)管產(chǎn)生水射流沖擊,阻止泥沙在管內堆積;此外,導料管與循環(huán)管形成一個水流循環(huán),從而使得兩個管道始終處于流動狀態(tài),有效的避免常規(guī)單管輸送的過程中泥沙的滯留沉積的狀況,使得管道輸送泥沙能長期保證輸送通暢。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泥水池上設置有安裝架,述安裝架上設置有驅動電機和攪拌槳,所述攪拌槳設置在安裝架的下方,所述攪拌槳的轉軸與安裝架旋轉連接,所述電機驅動攪拌槳轉動,所述攪拌槳包括同軸的內槳和外槳,所述外槳的上部設置有進水口,所述外槳的底部設置有出水口,所述外槳的內部設置有連接進水口和出水口的通水道。
采用上述結構,相對來說,混凝凝土收集池內泥水混合液的泥沙會處于較下層,在攪拌槳對池內的泥水進行攪拌的時候,處于上層的泥沙含量較少的水從進水口進入,而后經(jīng)由通水道在底部排出,從而對收集池底部的漿液產(chǎn)生水射流沖擊,使得攪拌槳對水的攪動能一直延伸到攪拌槳的底部從而對底部的能泥沙施加以個擾動,使其能夠充分的混合在水中,緩解或避免攪拌槳底部的泥沙堆積狀況。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外槳包括橫架和豎槳,所述橫架為上下兩個,且與豎槳固定連接;多個所述豎槳固定在上下兩個橫架之間。
采用上述結構,橫架在帶動豎槳轉動的同時也保持了豎槳的穩(wěn)定性。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進水口上設置有第一濾網(wǎng),所述出水口上設置有第二濾網(wǎng)。
采用上述結構,進水口的處于上部,上部的水仍然含有一定量的泥沙,利用濾網(wǎng)隔離可以阻止泥沙進入通水道,從而保證了通水道通常,保持擾動效果;在出水口,由于在攪拌槳停止轉動的時候,泥沙混合液會通過出水口與通水道內的水進行交換,通過第二濾網(wǎng)的作用可以避免底部的泥沙進入通水道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進水口上設置有漏斗狀的進水杯,所述進水杯的漏斗狀的小口與進水口連通。
采用上述結構,增大進水口的進水口徑,使得通水道能以較高的效率灌入水,從而使得底部的水射流效果更好。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進水杯的開口切向于攪拌槳的轉動方向。
采用上述結構,切向為直接的入水方向,可以以更高的效率入水。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外槳和內槳之間設置有雙旋帶式攪拌槳。
采用上述結構,形成半徑較大的攪動,混合效果更好,混合半徑更大。
進一步優(yōu)選為:每個所述斜口的中央固定有發(fā)生片,所述發(fā)生片的直徑與內套管的內徑相同,所述發(fā)生片的中心開有連通內套管內部管道的補償孔。
采用上述結構,斜口和發(fā)生片之間形成了類似噴嘴的結構,內套管的水在內套管上流動的時候,因不時受到發(fā)生片的阻擋和撞擊,使得大部分水自內套管通過斜口到輸送管產(chǎn)生俯沖作用,尤其是泥水混合液的稠度較大,相對于內套管內水的快速傳輸,循環(huán)管內會相對內套管形成類似于淤積的現(xiàn)象,局部壓阻增加,此時泥水混合液的中上部的混合液因堵塞而欲改走內套管,此時就和噴嘴處的俯沖流體產(chǎn)生撞擊,形成更強的紊流,從而使得泥水混合液在傳輸過程中始終處于混亂的湍流狀態(tài),不易附著在管壁上。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斜口的切口深度直至內套管的中心。
采用上述結構,切口深度決定流體撞擊后產(chǎn)生的紊流強度,切口大小及其深度太小會使得流體俯沖角度偏向垂直,且流體量小,無法起到合適的沖擊作用;切口大小及其深度太大會導致壓差不夠,產(chǎn)生的沖擊流體不夠強,甚至產(chǎn)生污水擠入內套管的情況;而切口深度在直至穩(wěn)流管中心則很好平衡了這兩點,使得產(chǎn)生的俯沖干擾流體角度適宜和強度較高,極好的疏松堆積的泥沙,消除堵塞。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斜口的開口處設置有第三濾網(wǎng)
采用上述結構,阻止泥水混合液中的泥沙進入內套管而對內套管產(chǎn)生堵塞。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導料管、循環(huán)管、清水管、泥水池和濾水池形成一個多級的水流循環(huán),從而使得兩個管道始終處于流動狀態(tài),有效的避免常規(guī)單管輸送的過程中泥沙的滯留沉積的狀況,使得管道輸送泥沙能長期保證輸送通暢。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的泥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的循環(huán)管的內部結構圖;
圖3是實施例一的圖2在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是實施例一的循環(huán)管內水流向的結構示意圖,箭頭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圖5是實施例一的攪拌機的整體結構圖;
圖6是實施例一的攪拌機以外槳中心為截面的剖視圖;
圖7是實施例一的圖5在B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循環(huán)管;2、內套管;3、清水管;4、導料管;6、攪拌機;11、第一水泵;21、發(fā)生片;22、補償孔;23、第三濾網(wǎng);31、第二水泵;51、泥水池;52、濾水池;53、過濾通道;60、攪拌槳;61、安裝架;62、驅動電機;63、橫架;64、豎槳;641、進水口;642、通水道;643、出水口;644、第一濾網(wǎng);645、第二濾網(wǎng);65、進水杯;66、雙旋帶式攪拌槳;67、內槳;68、外槳。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泥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如圖1所示,包括泥水池51和濾水池52,泥水池51和濾水池52之間設置有過濾通道53,過濾通道53的開口上設置有第四濾網(wǎng)54;泥水池51內設置有用于通入廢棄泥水混合液的導料管4和用于將泥水池51內的泥水回流的循環(huán)管1,循環(huán)管1上設置上有第一水泵11,循環(huán)管1內腔的頂部設置有內套管2;參照圖2和3,內套管2的底面沿管路設置有多個斜口23,且斜口23的切口深度直至內套管2的中心,并在開口處設置有第三濾網(wǎng)24;每個斜口23的中央固定有發(fā)生片21,發(fā)生片21的直徑與內套管2的內徑相同,發(fā)生片21的中心開有連通內套管2內部管道的補償孔22,以此形成類似于噴水加壓的效果;參照圖1,濾水池52內設置有清水管3,清水管3與內套管2連通,清水管3上設置有第二水泵31;此外,泥水池51內還設置有攪拌機6。
參照圖1,泥水混合廢液從導料管4排入泥水池51,泥水混合液在進入泥水池51的同時通過攪拌機6對泥水混合液進行再一次的攪拌,使其混合均勻,部分的水通過過濾通道53的過濾進入濾水池52;泥水池51中混合均勻的泥水混合液通過循環(huán)管1再次進行循環(huán)利用;參照,圖4,在循環(huán)管1輸送的同時,濾水池52中泥沙含量較少的水通過清水管3輸入內套管2,而后不斷的通過斜口23沖入循環(huán)管1,對循環(huán)管1產(chǎn)生水射流沖擊,阻止泥沙在管內堆積;導料管4與循環(huán)管1形成一個水流循環(huán),從而使得兩個管道始終處于流動狀態(tài),有效的避免常規(guī)單管輸送的過程中泥沙的滯留沉積的狀況,使得管道輸送泥沙能長期保證輸送通暢。
參照圖5,攪拌機6包括設置在泥水池51上設置有安裝架61,安裝架61上設置有驅動電機62和攪拌槳60,攪拌槳60設置在安裝架61的下方,攪拌槳60的轉軸與安裝架61旋轉連接,電機驅動攪拌槳60轉動,攪拌槳60包括同軸的內槳67和外槳68,內槳67的漿頁呈豎直向的里連續(xù)的螺旋狀,外槳68和內槳67之間設置有雙旋帶式攪拌槳66;外槳68包括橫架63和豎槳64,橫架63為上下兩個,且與豎槳64固定連接;多個豎槳64固定在上下兩個橫架63之間;參照圖6和圖7,豎槳64的上部設置有進水口641,下部的橫架63的底部設置有出水口643,出水口643上設置有第二濾網(wǎng)645;豎槳64的內部設置有連接進水口641和出水口643的通水道642;進水口641上設置有第一濾網(wǎng)644和漏斗狀的進水杯65,進水杯65的漏斗狀的小口與進水口641連通,進水杯65的開口切向于攪拌槳60的轉動方向。
混凝凝土收集池內泥水混合液的泥沙會處于較下層,在攪拌槳60對池內的泥水進行攪拌的時候,處于上層的泥沙含量較少的水從進水口641進入,而后經(jīng)由通水道642在底部排出,從而對收集池底部的漿液產(chǎn)生水射流沖擊,使得攪拌槳60對水的攪動能一直延伸到攪拌槳60的底部從而對底部的能泥沙施加以個擾動,使其能夠充分的混合在水中,緩解或避免攪拌槳60底部的泥沙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