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涂料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真石漆攪拌罐。
(二)
背景技術:
真石漆是一種裝飾效果酷似大理石、花崗石的涂料,真石漆也稱液態(tài)石多彩涂料,主要采用各種顏色的天然石粉配制而成,真石漆裝修后的建筑物,具有天然真實的自然色澤,給人以高雅,和諧,莊重之美感,適合于各類建筑物的室內外裝修。真石漆具有防火、防水、耐酸堿、耐污染、無毒、無味、粘接力強,永不褪色等特點,能有效地阻止外界惡劣環(huán)境對建筑物侵蝕,延長建筑物的壽命。然而,真石漆上述各性能的發(fā)揮均離不開其科學的制備。由于真石漆是質地稠厚,粘性較大,在制造過程中,易粘附、易與攪拌罐體粘結,影響分散效果,導致物料分散不均勻,攪拌不徹底,影響真石漆的品質,現有攪拌裝置為增加攪拌力度,有采用薄齒片狀攪拌盤進行攪拌的,然而,薄齒片攪拌盤要么較薄承載力不夠,要么承載力符合要求、剪切力又過強,對真石漆攪拌造成一定的傷害,影響了攪拌制備效果。
(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合理、設計科學、方便實用、能實現真石漆充分而均勻攪拌、避免真石漆與攪拌罐內側壁粘結,攪拌效率高的真石漆攪拌罐,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真石漆攪拌罐,包括攪拌罐體,在攪拌罐體內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通過設于攪拌罐體上方的驅動電機驅動,在攪拌軸上設有兩水平平行設置的第一攪拌桿,在兩第一攪拌桿之間的攪拌軸上設有一第二攪拌桿,第二攪拌桿與第一攪拌桿夾角呈銳角;在兩第一攪拌桿對角端間的外部相對設有兩環(huán)繞攪拌軸設置的弧形片;第二攪拌桿的兩端分別與兩弧形片的內側壁固連;在攪拌軸一側的第二攪拌桿上、下方相對固設兩第一攪拌片,兩第一攪拌片傾斜設置;在攪拌軸另一側的第二攪拌桿上、下方相對固設兩第二攪拌片,兩第二攪拌片傾斜設置;在攪拌軸底部的第一攪拌桿底端設有若干個第三攪拌片;在攪拌軸底端的兩側相對設有兩L型攪拌刮桿,在L型攪拌刮桿的中下部設有刮片。
兩第一攪拌片在攪拌軸上相對傾斜設置;兩第二攪拌片在攪拌軸上相對傾斜設置;第三攪拌片在攪拌軸兩側的第一攪拌桿底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三攪拌片從上向下向外彎曲設置。
所述刮片為木質刮片。
兩刮片分別設于L型攪拌刮桿的前后兩側。
在攪拌軸底部的第一攪拌桿外端分別固連一第三攪拌桿,所述第三攪拌桿與第一攪拌桿的夾角為鈍角。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攪拌軸上的第一攪拌桿、第二攪拌桿以及弧形片設計,實現了攪拌罐內全方位攪拌,達到攪拌均勻的優(yōu)異效果,增強了真石漆涂料分散的均勻度,提高了真石漆涂料的質量?;⌒纹《却?,無死角,不掛料、清理方便。第二攪拌桿上下方傾斜設置的第一攪拌片和第二攪拌片,能避免真石漆在攪拌過程中因重力及粘稠度影響,在攪拌罐底部形成重力積累而不方便攪拌的問題,進一步增加了真石漆的分散力度,提升了物料均勻度,減輕了攪拌軸壓力。而第一攪拌片和第二攪拌片分別相對傾斜設置,能保證攪拌過程中受力均勻,減輕攪拌壓力。第三攪拌片的設置,進一步增加了攪拌罐底部物料的攪拌運動力度,增加分散度。
2、攪拌刮桿緊貼攪拌罐側壁,底部則緊貼攪拌罐底壁,與攪拌罐相配合工作,對攪拌過程中粘附在攪拌罐內壁上的物料起到隨時刮除的作用;而攪拌刮桿上的木質刮片的設計,使攪拌刮桿底部刮的力度大大減輕,通過增加與攪拌罐內側壁的接觸面積,進一步減少真石漆物料的粘附。
3、該真石漆攪拌罐內的第一攪拌桿、第二攪拌桿、第三攪拌桿、第一攪拌片、第二攪拌片、第三攪拌片以及刮片的設置,使物料在攪拌軸的旋轉過程中進行三維翻轉,不斷撕拉,逐步增強分散效果,且整個攪拌過程無死角集料現象發(fā)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攪拌罐體內部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攪拌罐體,2攪拌軸,3驅動電機,4第一攪拌桿,5第二攪拌桿,6弧形片,7第一攪拌片,8第二攪拌片,9第三攪拌片,10L型攪拌刮桿,11刮片。
(五)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2所示,該真石漆攪拌罐包括攪拌罐體1,在攪拌罐體1內設有攪拌軸2,所述攪拌軸2通過設于攪拌罐體1上方的驅動電機3驅動,在攪拌軸2上設有兩水平平行設置的第一攪拌桿4,在兩第一攪拌桿4之間的攪拌軸2上設有一第二攪拌桿5,第二攪拌桿5與第一攪拌桿4的水平夾角呈銳角;在兩第一攪拌桿4對角端間的外部相對設有兩環(huán)繞攪拌軸2設置的弧形片6;第二攪拌桿5的兩端分別與兩弧形片6的內側壁固連;在攪拌軸2一側的第二攪拌桿5的上、下方相對固設兩第一攪拌片7,第一攪拌片7的一端均與攪拌軸2固連,兩第一攪拌片7傾斜設置;在攪拌軸2另一側的第二攪拌桿5上、下放相對固設兩第二攪拌片8,第二攪拌片8的一端均與攪拌軸2固連,兩第二攪拌片8傾斜設置;第一攪拌片7和第二攪拌片8均為矩形攪拌片;在攪拌軸2底部的第一攪拌桿4底端設有若干個第三攪拌片9;在攪拌軸2底端的兩側相對設有兩L型攪拌刮桿10,在L型攪拌刮桿10的中下部設有刮片11。
兩第一攪拌片7在攪拌軸2上相對傾斜設置,即第一攪拌片7呈從上向下向前后向后傾斜設置;兩第二攪拌片8在攪拌軸2上相對傾斜設置,即第二攪拌片8呈從上向下向前或向后傾斜設置;第三攪拌片9在攪拌軸2兩側的第一攪拌桿4底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三攪拌片9從上向下向外彎曲設置。
所述刮片11為木質刮片。
兩刮片11分別設于L型攪拌刮桿10的前后兩側。
在攪拌罐體1底端設有漏料口;在攪拌罐體頂端上蓋上設進料口。
工作過程:原料從攪拌罐體頂端上蓋進料口進入攪拌罐體1內,開啟驅動電機3,與驅動電機3連接的攪拌軸2開始轉動,攪拌軸2上環(huán)繞成弧狀的弧形片6轉動切割真石漆涂料,對真石漆涂料進行全方位翻轉、攪動;由于L型攪拌刮桿10的設置,保證了真石漆涂料在攪拌過程中不會粘附、掛在攪拌罐體1的內側壁上,而且還可將靠近攪拌罐體1內側壁上的真石漆物料在轉動過程中帶回到攪拌區(qū)域,繼續(xù)攪拌。攪拌結束后,打開攪拌罐體1底端的漏料口,攪拌好的真石漆流出。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該真石漆攪拌罐,包括攪拌罐體,在攪拌罐體內設有攪拌軸,所述攪拌軸通過設于攪拌罐體上方的驅動電機驅動,在攪拌軸上設有兩水平平行設置的第一攪拌桿,在兩第一攪拌桿之間的攪拌軸上設有一第二攪拌桿,第二攪拌桿與第一攪拌桿夾角呈銳角;在兩第一攪拌桿對角端間的外部相對設有兩環(huán)繞攪拌軸設置的弧形片;第二攪拌桿的兩端分別與兩弧形片的內側壁固連;在攪拌軸一側的第二攪拌桿上、下方相對固設兩第一攪拌片,兩第一攪拌片傾斜設置;在攪拌軸另一側的第二攪拌桿上、下相對固設兩第二攪拌片,兩第二攪拌片傾斜設置;在攪拌軸底部的第一攪拌桿底端設有若干個第三攪拌片;在攪拌軸底端的兩側相對設有兩L型攪拌刮桿,在攪拌刮桿的中下部設有刮片;在攪拌罐體底端設有漏料口。
兩第一攪拌片在攪拌軸上相對傾斜設置;兩第二攪拌片在攪拌軸上相對傾斜設置;第三攪拌片在攪拌軸兩側的第一攪拌桿底端相對設置,所述第三攪拌片從上向下向外彎曲設置。
所述刮片為木質刮片。
兩刮片分別設于攪拌刮桿的前后兩側。
在攪拌軸底部的第一攪拌桿外端分別固連一第三攪拌桿,所述第三攪拌桿與第一攪拌桿的夾角為鈍角。
工作過程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因為在下方的第一攪拌桿外端固連了第三攪拌桿,能進一步增加攪拌過程中物料分散力度,提升分散效果,增強產品品質。
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