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物料混合,具體為一種熱敏打印片用高分散性改性金漿混合設備及其工藝。
背景技術:
1、熱敏打印片是一種精密的電熱器件,每個熱敏片上有一條加熱線,這條加熱線上排列有很多細小的發(fā)熱點,密度是1mm內有8個發(fā)熱點。當發(fā)熱點發(fā)熱的時候,壓在熱敏片上的熱敏紙對應的位置就會變黑,紙卷在電機的拖動的時候,加熱點也會根據打印數據的變化而變化,最終在熱敏紙上形成文字或圖案,金漿是熱敏打印片的線路構成材料,在印刷燒成后經過曝光蝕刻形成線路布局,熱敏片的品質決定了打印效果,因此,金漿的品質以及燒成效果也決定了熱敏片的打印效果。
2、1、由于改性金漿是由多種改性粉料和原液經過配比攪拌制得,很多粉料在保存時多多少少會存在結塊的現象,有的結塊是可以通過攪拌打散的,但是有的結塊屬于材料變質后的性質改變是很難打散的,而一般來說流動性較好的液體中雜質可通過較為常規(guī)的方法如過濾吸附等方式去除,但是對于像改性金漿這種非常濃稠的液體而言,現有技術中記載的常規(guī)手段是無法高效去除的濃稠液體中硬性雜質的。
3、2、將改性金漿所需的各個原料依次添加入攪拌釜內進行混合處理,隨著攪拌的進行原料的依次添加,混合設備內的金漿原液會越來越濃稠,初始時原液還具有一定流動性,隨著各類改性粉狀原料的依次加入,原液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差,傳統的攪拌方法很難對粘稠的原液起到較為均勻和理想的混合攪拌效果;
4、其次,一般混合裝置都會在混合筒中心處設置攪拌結構,當攪拌結構旋轉時能夠對筒內物料起到分割攪拌的作用,但是在攪拌流體時,越往攪拌中心處靠近的物料所受攪拌作用越強,在流體中心處形成的攪拌力會對物料持續(xù)產生向中靠攏的吸力(類似于水中的渦旋能夠吸入周邊的水和物質),會產生向中的吸附力,而原液和未打散的塊狀粉料之間存在密度和質量的差異性,在受到相同的吸附力時,液體和塊狀粉料之間會存在運動快慢區(qū)分,因此向中的吸附作用對流體而言就像是固液分離,這就導致最終攪拌結束后未打散的粉料和原液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離,使得塊狀粉料不僅無法得到有效的打散且會聚集在攪拌中心區(qū)域。
5、針對上述問題,急需在原有熱敏打印片用高分散性改性金漿混合設備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fā)明技術方案針對現有技術解決方案過于單一的技術問題,提供了顯著不同于現有技術的解決方案,具體地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敏打印片用高分散性改性金漿混合設備及其工藝,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將改性金漿所需的各個原料依次添加入攪拌釜內進行混合處理,隨著攪拌的進行原料的依次添加,混合設備內的金漿原液會越來越濃稠,初始時原液還具有一定流動性,隨著各類改性粉狀原料的依次加入,原液的流動性會越來越差,傳統的攪拌方法很難對粘稠的原液起到較為均勻和理想混合攪拌效果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熱敏打印片用高分散性改性金漿混合設備,包括攪拌外筒,所述攪拌外筒的中心處固定安裝有分離內筒,且攪拌外筒的外壁固定有側板,所述側板的上端固定安裝有驅動電機,且驅動電機的輸出轉軸通過軸承貫穿側板固定連接有三角板,所述側板的下端固定有固定齒輪,且固定齒輪的外壁等角度嚙合有行星齒輪,所述行星齒輪的下端固定有從動軸,且從動軸通過軸承貫穿三角板的端部并固定連接有轉盤,所述轉盤的下端等角度設置有可進行從動旋轉和收縮并能夠利用錐體靠攏產生的擠壓力捏碎和上頂塊狀物料的攪拌桿。
3、優(yōu)選的,所述攪拌外筒與分離內筒之間的空間為環(huán)狀混合區(qū)域,且混合區(qū)域對應的攪拌外筒下端安裝有排料管。
4、優(yōu)選的,所述分離內筒的上下端為貫通式設計,且分離內筒的外壁等角度設置有凸起狀弧形結構,并且攪拌外筒與分離內筒之間的環(huán)狀混合區(qū)域寬度為漸變式設計。
5、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齒輪的中心與驅動電機輸出轉軸的中心以及三角板的中心共用一條中軸線。
6、優(yōu)選的,所述攪拌桿為錐臺狀設置,且錐臺的大圓徑端在下,并且攪拌桿與轉盤之間安裝有收縮復位組件。
7、優(yōu)選的,所述收縮復位組件包括固定盤和導向桿,且轉盤下表面的中心處固定有固定盤,所述固定盤的外壁等角度固定有導向桿,且攪拌桿的上端套設于導向桿的外壁,并且攪拌桿的小圓徑上端貼合于轉盤的下表面。
8、優(yōu)選的,所述導向桿為l形設計,且導向桿的外壁纏繞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的一端焊接于攪拌桿的側壁,且復位彈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固定盤的側壁。
9、一種熱敏打印片用高分散性改性金漿混合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0、s1:將金漿原液以及多種改性粉料依次倒入攪拌外筒與分離內筒之間的環(huán)狀混合區(qū)域,驅動電機通過輸出軸穩(wěn)定帶動三角板和從動軸旋轉,而行星齒輪也會沿著固定齒輪的外壁進行順時針移動;
11、s2:整體實現每個攪拌單位中四個攪拌桿在攪拌外筒與分離內筒之間環(huán)狀混合區(qū)域中的公轉,同時四個攪拌桿又會隨著轉盤進行自轉,達到一種自轉和公轉結合的運行狀態(tài),采用了多點分布變化式的攪拌方法,化整為零,對于物料與液體的混合具有較好的針對性,有效降低了濕法攪拌時葉片所受到的液體張力,降低了輸出負載;
12、s3:同時分離內筒為特殊形態(tài)設計,其外壁等角度設置有凸起狀弧形結構,當四個攪拌桿在攪拌外筒與分離內筒之間環(huán)狀混合區(qū)域中的公轉時,由于環(huán)狀混合區(qū)域的寬度時刻發(fā)生變化且在拐點處為最小,因此四個攪拌桿在自轉和公轉運行的同時還伴隨著另外一個動作就是向中靠攏收縮;
13、s4:由于攪拌桿為錐臺狀且大圓徑端朝下,在內外筒壁的收緊加持下,四組攪拌桿也會快速收緊,而快速收攏的四組攪拌桿會快速擠壓結塊物料并將其捏碎,以此達到高效打散結塊物料的效果;
14、s5:若四組攪拌桿之間的結塊粉料無法通過該方式被捏碎時,四組大頭朝下的錐臺狀攪拌桿傾斜外壁會逐漸對無法打散的結塊粉料產生向上的擠壓推動作用,使得無法被捏碎的結塊粉料被四組逐漸靠攏的攪拌桿向上頂起,而由于四組攪拌桿同時自轉和公轉,攪拌外筒要高于分離內筒,因此被逐漸頂起的結塊粉料或者其他異物會逐漸在旋轉離心作用下被甩出至分離內筒內部,從而能夠自適應將雜質以及難以打散的塊狀粉料通過分離內筒中排出。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6、效果一:在針對流體性質的改性金漿混合配置時,攪拌桿一方面會沿著固定齒輪的外圈進行公轉,另一方面攪拌桿又會跟隨著對應的轉盤進行自轉,達到一種自轉和公轉結合的運行狀態(tài),并采用了多點分布變化式的攪拌方法,化整為零,對于物料與液體的混合具有較好的針對性,有效降低了濕法攪拌時葉片所受到的液體張力,降低了輸出負載,同時四個攪拌桿邊自轉邊公轉時對于非常粘稠的改性金漿而言,具有多個方向上的旋轉攪拌作用,不會像傳統的攪拌機構,僅一個方向單一的旋轉引起固液分離,導致最終攪拌結束后未打散的粉料和原液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離,使得塊狀粉料不僅無法得到有效的打散且會聚集在攪拌中心區(qū)域;
17、其次本發(fā)明采用自轉和公轉結合的方式并結合了一種新的運動狀態(tài),就是四個攪拌桿自轉和公轉期間,在攪拌外筒與分離內筒之間寬度逐漸變化的環(huán)狀混合區(qū)域內壁限制下,四個攪拌桿會周期性發(fā)生適應性的靠攏,達到一種“揉面”的效果,先把面扯開再往中間擠,再扯開再往中間擠以此循環(huán),對于粘稠度較高的改性金漿而言具有較高的攪拌分散效果,同時可以防止單一方向旋轉引起的“固液分離”問題;
18、效果二:當四組攪拌桿之間存在結塊物料時,由于結塊物料的流動性差,在內外筒壁的收緊加持下,四組攪拌桿也會快速收緊,而快速收攏的四組攪拌桿會快速擠壓結塊物料并將其捏碎,以此達到高效打散結塊物料的效果;
19、效果三:若四組攪拌桿之間的結塊粉料無法通過效果二的方式被捏碎時,外表光滑且呈錐臺狀的攪拌桿開始發(fā)揮作用,在內外筒之間的混合區(qū)域逐漸變窄的條件下,四組大頭朝下的錐臺狀攪拌桿在公轉時會逐漸向中收攏并把塊狀料定位在四個攪拌桿之間,隨著收攏的進行其四個傾斜外壁會逐漸對無法打散的結塊粉料產生向上的擠壓推動作用,從而使得結塊粉料被四組逐漸靠攏的攪拌桿逐漸向上頂起,而由于四組攪拌桿同時自轉和公轉,且攪拌外筒要高于分離內筒,因此被逐漸頂起的結塊粉料或者其他異物會逐漸在旋轉離心作用下由攪拌桿上端之間的間隙中甩出至分離內筒內部,從而能夠自適應將難以打散的塊狀粉料或者其他硬性雜質通過分離內筒中排出,結構簡單巧妙,功能性強,適用于多種物料的混合攪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