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加設斜管沉淀裝置的沉淀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重力濃縮澄清裝置,特別適用于選煤廠煤泥水及其它固液分離和污水濃縮澄清處理。
目前,選煤廠煤泥水處理系統(tǒng)中濃縮澄清裝置,有如煤炭工業(yè)出版社1978年6月出版的“選煤技術基礎知識”219~221頁所述,有角錐濃縮池、濃縮漏斗、沉淀塔及耙式濃縮機,其中沉淀塔如圖4所示,包括由外殼1圍成的圓錐形容器,在該容器上部中央設置煤泥水入料筒2,加入絮凝劑的煤泥水流入圓錐形容器,在沿水平方向散開,并在緩慢上升的液流中,使固體顆粒沉降下來,經錐底排泥管5排出被澄清的水匯入上部集水槽4,經溢流管9排出復用。這種沉淀塔澄清效果較差,澄清后的溢流水,仍有10~50克/升的固體含量,大多數在50克/升左右,錐底排泥管易堵塞。
本發(fā)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在錐形容器上部加設斜管沉淀裝置的沉淀塔,它不僅能使煤泥水或污水中的顆粒在水平層流中散開沉淀,而且可以經由斜管使細顆粒繼續(xù)沉淀。
本發(fā)明是采用如下方案實現的。
由外殼圍成上部呈圓柱形容器、下部為圓錐形容器,在圓柱形容器中央設置入水筒,外緣設置集水槽和溢流管,其要點是在圓柱形容器內布設傾斜放置的沉淀斜管,斜管上方沿水平方向布設若干條帶孔溢水管,在圓錐形容器底部的外殼上架設帶鐘罩的虹吸式排泥管。從入水筒進入圓錐形容器的煤泥水或污水,首先在水平層流中較粗的固體顆粒沉降下來,然后自下而上流經斜管的溢流水中較細的固體顆粒又沉降在斜管底壁上,并滑下沉淀至錐底排出。
由于本發(fā)明加設斜管結構,與上文提到的現有沉淀塔比較,澄清效果明顯提高,經試驗,澄清后的溢流水固體含量降至0.5~0.1克/升,大多在0.1克/升左右。對于選煤廠采用本發(fā)明,可以實現洗水復用和洗水閉路循環(huán),達到節(jié)水和消除煤泥水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本發(fā)明結構和實施方式。
圖1表示加設斜管沉淀裝置的沉淀塔正面剖視圖。
圖2表示
圖1A-A溢流管剖面圖。
圖3表示圖2B-B沉淀斜管剖面圖。
圖4表示現有沉淀塔的結構圖。
如
圖1表示的加設斜管沉淀裝置的沉淀塔,包括外殼1,該外殼圍成上部為圓柱形容器10、下部為圓錐形容器11,其錐角一般為60度;在圓柱形容器的中央設置入水筒2;圓柱與圓錐形外殼交會處水平固聯若干條金屬橫梁8,其間距約1.5米,在橫梁上鋪設扁鋼制作的方格網7,網眼尺寸400×400毫米,在方格網上布設傾斜約60度放置的沉淀斜管6,該斜管可用塑料制造,其斷面如圖3表示的正六面體;沉淀斜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布設若干條帶孔溢水管3,其間距約1.2米,溢水管斷面如圖2表示,管底設有進水孔12,一般管徑150毫米,沿長度方向若干進水孔之間距150毫米;溢水管3與圓柱形容器外緣的環(huán)形集水槽4相通,集水槽底部與溢流管9連通;在圓錐形容器11的底部外殼上架設帶鐘罩13的虹吸式排泥管5。
當煤泥水或污水加入絮凝劑混合后,通過
圖1表示的進入筒2進入圓錐形容器11內,在緩慢水平層流液流中,固體顆粒沉降至圓錐形容器底部。上部溢流水自下而上流經沉淀斜管6,使較細的固體顆粒沉降至斜管壁上,并沿傾斜面下沉至圓錐形容器底部。沉淀下來的煤泥或污泥在靜壓力作用下由虹吸式排泥管5排出。從沉淀斜管上行的溢流水流入帶孔溢流管3,使其均勻的溢流至環(huán)形集水槽4,并從溢流管9排出復用。
權利要求1.一種加設斜管沉淀裝置的沉淀塔,包括由外殼1圍成的上部圓柱形容器10、下部圓錐形容器11,在圓柱形容器的中央設置的入水筒2,圓柱形容器外緣設置的環(huán)形集水槽4、及溢流管9所組成,其特征是在圓柱形容器內布設傾斜放置的沉淀斜管6,沉淀斜管上方沿水平方向布設若干條溢水管3,圓錐形容器底部的外殼上架設帶鐘罩13的虹吸式排泥管5。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塔,其特征是沉淀斜管6布設在與外殼相固聯的金屬橫梁8、及方格網7上。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沉淀塔,其特征是沉淀斜管布設傾斜角60度。
專利摘要一種加設斜管沉淀裝置的沉淀塔,適用于煤泥水或污水濃縮澄清處理。它是在沉淀塔容器中,布設傾斜放置的沉淀斜管,斜管上方設帶孔溢水管,容器底部安設帶鐘罩的虹吸式排泥管。進入沉淀塔內的煤泥水或污水,先在水平層流中使固體顆粒沉降,溢流水經斜管使細粒又沉降至斜管壁并滑下沉降至容器底部排出。澄清后的溢流水固體含量降至0.5~0.1克/升,對于選煤廠可以實現洗水復用和洗水閉路循環(huán),節(jié)水,消除環(huán)境污染。
文檔編號B01D21/02GK2144528SQ92241220
公開日1993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1992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11月11日
發(fā)明者王杰 申請人: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