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用于醫(yī)藥及化工領域的反應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反應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適用于醫(yī)藥及化工領域的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反應釜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橡膠、農(nóng)藥、染料、醫(yī)藥、食品等生產(chǎn)型用戶和各種科研實驗項目的研究,是一種用來完成水解、中和、結晶、蒸餾、儲存、氫化、聚合、縮合、加熱混配、恒溫反應等工藝過程的容器。使用時是通過反應釜上設置的驅動裝置帶動反應釜內(nèi)的攪拌裝置來實現(xiàn)的,如中國專利CN:201410702113.6公開的“一種反應釜”,該專利包括反應釜殼體、進料口、出料口、攪拌軸和電機,所述進料口設置在反應釜殼體上部,出料口設置在反應釜殼體的底部,攪拌軸一端伸入反應釜殼體內(nèi),另外一端伸出反應釜殼體并與電機連接。如中國專利CN:201510188416.5公開的“反應釜”,該專利包括傳動裝置、釜體和設置在釜體內(nèi)的攪拌裝置,所述傳動裝置上部設置在釜蓋上方,下部穿過釜蓋伸入釜體,所述釜體表面分別有兩個加料口,且釜體圓周面上對稱設有四個支座,所述釜體底部設有物料出口。如中國專利CN:201410176636.1公開的“一種易反應的反應釜”,該專利包括中空的釜體和設置在釜體中部的攪拌柱,所述釜體內(nèi)部可拆卸連接有一內(nèi)層,所述內(nèi)層設置有波浪形的側壁。上述的專利均存在攪拌裝置不完善,物料攪拌都是同一方向,使得物料混合不均,攪拌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反應釜存在加熱結構復雜,加熱不均勻,加熱的速度慢,從而使得反應物反應不充分的缺點,難以滿足市場及人們的使用需求。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適用于醫(yī)藥及化工領域的反應釜,包括釜體、釜底和釜蓋;所述釜體的底部邊緣膠合有釜底,所述釜體的頂部邊緣膠合有釜蓋,所述釜蓋的頂部連接有護蓋,在所述護蓋的內(nèi)腔設有減速機,在減速機的頂端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減速機的底部連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底部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有主軸,所述主軸的中間外圍設有攪拌架,所述主軸的底部外圍從上至下依次連接有旋轉桿和攪拌槳,該適用于醫(yī)藥及化工領域的反應釜,采用攪拌架、攪拌桿、攪拌葉、攪拌槳和旋轉桿同時對物料進行四重攪拌,實現(xiàn)了對物料進行全方位的攪拌,在提高了攪拌效率的同時,能夠使得物料混合的更加均勻,同時本發(fā)明實用構造簡單,攪拌效率和反應效率高。
[0004]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適用于醫(yī)藥及化工領域的反應釜,包括釜體、釜底和釜蓋,所述釜蓋的頂部設有進料口,所述釜體的底部邊緣膠合有釜底,所述釜底的底部設有放料閥,所述釜體的頂部邊緣膠合有釜蓋,所述釜蓋的頂部連接有護蓋,在所述護蓋的內(nèi)腔設置有減速機,在減速機的上端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驅動軸與減速機相連接,所述減速機的底部連接有傳動軸,所述傳動軸的底部通過聯(lián)軸器連接有主軸,其結構特點為:所述釜體與釜底的外側均連接有夾套,所述夾套的左側從上至下依次連接有蒸汽進口和冷水進口,所述夾套的右側從上至下依次連接有蒸汽出口和冷卻液出口,在所述主軸的中間外圍設有攪拌架,所述攪拌架的左、右兩側均連接有攪拌葉,所述攪拌架的中間部分連接有攪拌桿,所述主軸的底部外圍從上至下依次連接有旋轉桿和攪拌槳。
[0005]進一步的,在所述釜體的內(nèi)腔左、右兩側均連接有折流板。
[0006]進一步的,在蒸汽進口、冷水進口、蒸汽出口和冷卻液出口上均分別設置有能開啟或關閉其端口的端蓋。
[0007]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桿呈V字型,所述攪拌槳呈W字型。
[0008]優(yōu)選的,所述折流板為豎置的長條狀,且在折流板的表面、釜體與釜底的內(nèi)腔表面和攪拌架的表面均設有防腐涂層。
[0009]更進一步的,所述攪拌架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柱形軸承座,且攪拌架的整體外形為方形且采用左右對稱的方式設置在主軸的外圍。
[0010]優(yōu)選的,所述攪拌架兩側連接的攪拌葉為半圓形結構,且在攪拌架與攪拌葉的表面均設置有通孔。
[0011]優(yōu)選的,所述通孔為在攪拌架與攪拌葉的表面均勻分布整齊排列的圓形通孔。
[0012]優(yōu)選的,所述釜蓋的頂部和護蓋的連接位置上設有半弧狀結構的機械密封件,所述釜蓋的頂部分別設有測溫口、蒸餾口和視鏡孔。
[0013]優(yōu)選的,在所述護蓋的表面開設有方形的開口,在所述護蓋的側面設有用于固定驅動電機與減速機的螺栓。
[0014]優(yōu)選的,所述夾套與蒸汽進口和蒸汽出口的相對位置設有“L”形的擋板,所述擋板豎置板面與蒸汽出口和蒸汽進口之間留有間隙。
[0015]優(yōu)選的,所述釜體的外圍中上位置均焊接有凸塊,所述凸塊的截面外形為等腰梯形。
[0016]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適用于醫(yī)藥及化工領域的反應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采用攪拌架、攪拌桿、攪拌葉、攪拌槳和旋轉桿的同時使用對物料進行四重攪拌,實現(xiàn)了對物料進行全方位的攪拌,提高了攪拌效率的同時,能夠使得物料混合更加的均勻,而且密集均勻分布的通孔既能夠降低攪拌時反應物對攪拌架和攪拌葉所受到的壓力,又利于進行充分的攪拌,減少攪拌時所需的動力,節(jié)約了電能,又運用了折流板的配合使用能夠在攪拌物料的過程中,改變物料的方向,使得物料混合的更均勻,加上夾套的使用進一步提高了攪拌效率和反應效率,同時防腐涂層和擋板的設置既能使得反應釜具有較高的抗腐蝕耐腐蝕性,能夠避免對釜體進行直接的蒸汽加熱,從而延長了反應釜的使用壽命,本發(fā)明實用構造簡單,攪拌效率和反應效率高,可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案作詳細說明。
[0018]圖1為本發(fā)明正面結構剖視圖;
[0019]圖2為本發(fā)明俯視結構圖;
[0020]圖3為本發(fā)明攪拌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發(fā)明正面結構的主視圖。
[0022]圖中:1釜體、2凸塊、3釜底、4夾套、5放料閥、6蒸汽進口、7擋板、8蒸汽出口、9冷水進口、10冷卻液出口、11折流板、12防腐涂層、13釜蓋、131測溫口、132蒸餾口、133視鏡孔、14進料口、15機械密封件、16護蓋、161螺栓、162開口、17驅動電機、18減速機、19傳動軸、20驅動軸、21聯(lián)軸器、22主軸、23軸承座、24攪拌架、25攪拌葉、251通孔、26攪拌桿、27旋轉桿、28攪拌槳。
【具體實施方式】
[0023]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是:一種適用于醫(yī)藥及化工領域的反應釜,包括釜體1、釜底3和釜蓋13 ;釜體I的外圍中上位置均焊接有凸塊2,凸塊2的截面外形為等腰梯形,凸塊2的使用能夠更好的將釜體I進行放置從而方便穩(wěn)固的使用設備,釜體I的底部邊緣膠合有釜底3,釜底3的底部設有放料閥5,釜體I與釜底3的外側均連接有夾套4,在使用反應釜時,通過在夾套4內(nèi)注入熱蒸汽而對釜體進行加熱,有助于提高釜體I內(nèi)的物料反應速率,從而進一步提高反應效率,夾套4的左側從上至下依次連接有蒸汽進口 6和冷水進口 9,夾套4的右側從上至下依次連接有蒸汽出口 8和冷卻液出口 10,在蒸汽進口 6、冷水進口 9、蒸汽出口 8和冷卻液出口 10上均分別設置有能根據(jù)需要開啟或關閉其進口或出口的端蓋。
[0024]夾套4與蒸汽進口 6和蒸汽出口 8的相對位置設有“L”形的擋板7,擋板7的設置能夠避免對釜體I進行直接的蒸汽加熱,防止物料出現(xiàn)加熱不均勻的情況,擋板7豎置板面與蒸汽出口 8和蒸汽進口 6之間留有間隙,釜體I的內(nèi)腔左、右兩側均連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