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壓縮空氣干燥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壓縮空氣是一種廣泛運用于現(xiàn)代工業(yè)中的安全、可靠地動力源。據(jù)統(tǒng)計大約90%的制造企業(yè)在其運行的各個領域使用了壓縮空氣。然而與能源氣體、水和電力不同的是,壓縮空氣是使用現(xiàn)場制取,由于空壓系統(tǒng)都是利用大氣作為氣源,但因為空氣中含有大量塵埃、水蒸氣以及未燃燒充分地碳氫化合物和細菌,并且空壓機自身的潤滑系統(tǒng)也會產生磨損粒子和油等污染物,這種油呈酸性,起不到潤滑作用的劣質油,壓縮空氣分配系統(tǒng)的管路銹蝕也會對空氣造成污染。
[0003]所以根據(jù)生產工藝對壓縮空氣的品質要求,需要針對壓縮空氣中水蒸氣進行干燥,以保證生產的穩(wěn)定和產品質量的優(yōu)良。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各種不同原理的干燥設備應運而生。近代干燥機開始使用的是間歇操作的固定床式干燥機。19世紀中葉,洞道式干燥機的使用,標志著干燥機由間歇操作向連續(xù)操作方向的發(fā)展?;剞D圓筒干燥機則較好地實現(xiàn)了顆粒物料的攪動,干燥能力和強度得以提高。一些行業(yè)則分別發(fā)展了適應本行業(yè)要求的連續(xù)操作干燥機,如紡織、造紙行業(yè)的滾筒干燥機。吸附式干燥機大多是通過〃壓力變化〃(變壓吸附原理)來達到干燥效果。由于空氣容納水汽的能力與壓力成反比,其干燥后的一部分空氣(稱為再生氣)減壓膨脹至大氣壓,這種壓力變化使膨脹空氣變得更干燥,然后讓它流過未接通氣流的需再生的干燥劑層(即已吸收足夠水汽的干燥塔),干燥的再生氣吸出干燥劑里的水份,將其帶出干燥器來達到脫濕的目的。
[0004]現(xiàn)有的干燥劑具有工作在高溫時吸附干燥效果好,工作在低溫時再生脫濕效果好的特點,現(xiàn)有的干燥機利用這一特性在再生過程中為了提高再生的效率,會采用設置加熱棒加熱的方法進行加熱以升高溫度,然而現(xiàn)有技術中吸附干燥過程中卻還是采用常溫進行吸附,未對待干燥的壓縮氣進行降溫,導致干燥機吸附干燥的效果不好。
[0005]此外,無論是微熱再生吸附式干燥機還是無熱再生吸附式干燥機因其再生方式需利用成品氣對再生塔的吸附劑進行吹掃再生,并直接往室外排放至空氣中,因此具有耗氣量大,有效供氣量小等缺點,且在排放的過程中易造成較大的噪聲,需要消音器來減小排放的聲音。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待壓縮氣未制冷干燥質量不好和再生氣未回收耗氣大噪音大的技術問題。
[0007]為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tǒng),包括下氣道,相對設置于所述下氣道上的進氣腔和排氣腔,用于回收再生氣的回收氣道,用于除濕、制冷和加熱的冷媒循環(huán)模組,用于電氣控制的電控部件,用于氣動控制的氣控部件,設于所述下氣道上用于吸附或再生的筒體,和所述筒體相連通的上氣道,設于所述上氣道上的出氣腔,設于所述出氣腔上的出氣道和用于加熱的再生氣氣道,所述下氣道通過第一單向閥與所述進氣腔或所述排氣腔相通,所述上氣道通過第二單向閥與所述出氣腔相通;
[0008]所述回收氣道上依次設有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和回收制冷組件,所述再生氣氣道上設有再生加熱部件;
[0009]所述冷媒循環(huán)模組成一體式同時對所述收集除濕組件進行除濕,對所述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和對所述再生加熱部件進行加熱。
[0010]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還可以具有如下技術特征:
[0011]所述冷媒循環(huán)模組包括冷媒主管、冷媒旁管、壓縮機、第一節(jié)流閥、第二節(jié)流閥、截止閥、除濕器、制冷器和加熱器,所述冷媒主管上依次設有所述壓縮機、所述制冷器、所述第一節(jié)流閥和所述加熱器,所述冷媒旁管上依次設有所述截止閥、所述除濕器和所述第二節(jié)流閥,所述冷媒旁管旁設于所述冷媒主管上。
[0012]所述收集除濕組件包括用于將未形成連續(xù)氣流的再生氣集中收集以穩(wěn)定流經所述除濕器中的氣體流量的流量控制閥、第三單向閥和儲氣罐,和用于容置所述除濕器的除濕腔體,以及設于所述除濕腔體底部的第一閥控出水口。
[0013]所述回收制冷組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制冷器的制冷腔體和設于所述制冷腔體底部的第二閥控出水口。
[0014]所述再生加熱部件為用于容置所述加熱器的加熱腔體。
[0015]所述進氣道設于所述除濕腔體和所述制冷腔體之間的所述回收氣道上。
[0016]所述除濕腔體中的氣體流向為由下往上,所述制冷腔體中的氣體流向為由上往下。
[0017]所述氣控部件和所述冷媒循環(huán)模組同設于設有所述進氣腔和所述排氣腔的所述干燥機的一側,所述電控部件和所述氣控部件相對分離設于所述干燥機的兩側。
[0018]所述氣控部件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單向閥、所述第一閥控出水口和所述第二閥控出水口。
[0019]所述電控部件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單向閥、所述第一閥控出水口、所述第二閥控出水口、所述流量控制閥、所述第一節(jié)流閥、所述第二節(jié)流閥和所述截止閥執(zhí)行順序的電磁閥控制件。
[0020]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對比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發(fā)明對吸附式干燥機的再生后的再生氣通過回收氣道和收集除濕組件進行回收,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不能回收再生氣而導致吸附干燥過程中再生耗氣量大的問題;
[0021]此外,通過回收制冷組件對輸入進氣腔之前的回收再生氣和壓縮氣進行制冷,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吸附干燥過程中氣體的溫度較高而導致吸附干燥的效果不好的問題,吸附干燥后的成品氣質量高;
[0022]最后本發(fā)明通過對再生氣進行回收免于將再生氣排放至室外空氣中,進而減去了消音器,減小了再生過程中的噪音;
[0023]依次設置在回收氣道上的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和回收制冷組件,可以保證再生氣的收集以及除濕后再與壓縮氣匯合進行制冷,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24]所述冷媒循環(huán)模組成一體式同時對所述收集除濕組件進行除濕,對所述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和對所述再生加熱部件進行加熱,以充分利用冷媒循環(huán)模組的制冷、除濕和加熱的特點。
[0025]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冷媒循環(huán)模組通過同一壓縮機來對除濕器、制冷器和加熱器進行冷媒循環(huán),冷媒通過制冷器(相當于現(xiàn)有空調的蒸發(fā)器)蒸發(fā)制冷,然后經由冷媒主管至加熱器(相當于現(xiàn)有空調的冷凝器)凝結放熱,同時再通過旁設的冷媒旁管上的除濕器進行除濕,充分利用了冷媒循環(huán)模組的制冷、加熱和除濕的特點。
[0026]所述收集除濕組件包括用于將未形成連續(xù)氣流的再生氣集中收集以穩(wěn)定流經所述除濕器中的氣體流量的流量控制閥、第三單向閥和儲氣罐,通過流量控制閥、第三單向閥和儲氣罐以讓流經除濕器的氣體流量穩(wěn)定,同時降低流經除濕器的速度,以達到良好的除濕效果。
[0027]所述除濕器、加熱器和制冷器分別對應設于除濕腔體、加熱腔體和制冷腔體中,其中除濕腔體中氣體的流向為由下往上,以方便除濕過程中水汽的凝結和收集,利于所述制冷腔體氣體的流向為由上往下,以順應干燥機的結構配置。
[0028]通過將氣控部件和電控部件相對分離設于所述干燥機的兩側,解決了現(xiàn)有的干燥機氣控元件與電控元件集合成一體設于同一個控制柜中,由于現(xiàn)有氣控部件存在出水的問題,防止濺出的水飛濺至電控元件部分導致電控部分短路失效,同時避免了由于一體式的設計導致氣控部分與其所控制的氣閥沒法設置在同一側,導致氣管的布置非常復雜、走線較遠和影響美觀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一的系統(tǒng)結構原理圖;
[0030]圖2是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方式】一的電控與氣控配置示意圖。
[0031 ] 1-下氣道,2-排氣腔,3-第一單向閥,4-第三單向閥,5-進氣腔,6_回收氣道,7_儲氣罐,8-截止閥,9-冷媒旁管,I O-筒體,11-第二閥控出水口,12-制冷腔體,13-制冷器,14-進氣道,15-壓縮機,16-第一節(jié)流閥,17-冷媒主管,18-再生氣氣道,19-加熱腔體,20-出氣道,21-第二單向閥,22-出氣腔,23-上氣道,24-加熱器,25-第二節(jié)流閥,26-除濕器,27-除濕腔體,28-第一閥控出水口,29-流量控制閥,30-干燥機,31 -電控部件,32-氣控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對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該強調的是,下述說明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及其應用。
[0033]參照以下附圖,將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實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別說明。
[0034]實施例一:
[0035]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吸附式干燥機前端制冷及再生氣體回收加熱系統(tǒng),用于對所述干燥機再生后的再生氣進行回收,和對吸附干燥后的一部分用于再生的成品氣進行加熱,以及對輸入的壓縮氣和回收的再生氣進行制冷,包括下氣道1,相對設置于所述下氣道I上的進氣腔5和排氣腔2,用于回收再生氣的回收氣道6,用于除濕、制冷和加熱的冷媒循環(huán)模組,用于電氣控制的電控部件31,用于氣動控制的氣控部件32,設于所述下氣道I上用于吸附或再生的筒體10,和所述筒體10相連通的上氣道23,設于所述上氣道23上的出氣腔22,設于所述出氣腔22上的出氣道20和用于加熱的所述再生氣氣道18,所述下氣道I通過第一單向閥3與所述進氣腔5或所述排氣腔2相通,所述上氣道23通過第二單向閥21與所述出氣腔22相通;
[0036]所述回收氣道6上依次設有收集除濕組件、進氣道14和回收制冷組件,所述再生氣氣道18上設有再生加熱部件;
[0037]所述冷媒循環(huán)模組成一體式同時對所述收集除濕組件進行除濕,對所述回收制冷組件進行制冷,和對所述再生加熱部件進行加熱。
[0038]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