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煤炭洗選前脫粉分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
背景技術:
我國動力煤資源豐富,但是由于我國動力煤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這種地域分布特點決定了我國煤炭的“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運”的煤炭運銷結構,而我國在煤炭運輸上卻存在運力上的不足,隨著我國大型坑口電站的建設和發(fā)展,改輸煤為輸電已然成為必然趨勢。隨著采煤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原煤中粉煤含量大大增加,粒徑小于13mm的末煤含·國低變質煙煤的煤質最大特點是低灰、低硫者居多,原煤平均灰分可達到15%以下,因此如果能夠直接分離作為坑口電廠發(fā)電用煤,將極大地節(jié)省運力以緩解運力不足問題,同時間接提高塊煤的入選比例。如果采用濕法對這些細粒煤進行入選,則不但煤泥回收系統(tǒng)復雜、回收率低,而且投資大,生產費用高,在浪費資源的同時還造成了對環(huán)境的破壞。對于干法選煤,盡管取得一定的成效,如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和FX型、FGX型干選機等的應用,也符合干旱少水的西部、北部地區(qū)煤炭洗選環(huán)境,但干法選煤分選的有效下限粒度為6_,且實際生產中使用的分級篩對6_及以下粒度級的篩分分級仍經常出現(xiàn)篩孔堵塞問題,且煤種適應性差,保證不了分級效率。而坑口電廠用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要求入料粒度小于6_,因此如何實現(xiàn)分級粒度從0 13mm的任意調控,以滿足全粒級干法的分級、分選要求和確保循環(huán)流化床爐發(fā)電用煤,是一個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本脫粉機能夠有效實現(xiàn)分級粒度從0 13mm間根據需要任意調控,滿足了全粒級干法的分級、分選要求和確保了循環(huán)流化床爐發(fā)電用煤,從而大大提高了分級和干燥效率。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包括如下組成部分物料分散區(qū),用于使物料在氣流的沖射下經碰撞作用后彼此分散,分散后的物料進入一次分級區(qū);一次分級區(qū),一次分級區(qū)包括料倉,料倉上設置有排風口,料倉中設置有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分散后的物料經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分為一次細顆粒物料和一次粗顆粒物料,所述一次細顆粒物料進入二次分級區(qū)以進行進一步分級,所述一次粗顆粒物料經粗顆粒排料管排出料倉;二次分級區(qū),二次分級區(qū)中設有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所述一次細顆粒物料經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分為二次細顆粒物料和二次粗顆粒物料,所述二次細顆粒物料和二次粗顆粒物料分別排出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以完成最終分級。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得以進一步實現(xiàn)優(yōu)選的,所述物料分散區(qū)包括一次高壓噴射風管、入料構件和分散構件,所述入料構件的出料口呈傾斜狀與所述一次高壓噴射風管的管身相交,所述分散構件設置在一次高壓噴射風管與入料構件相交處的、沿氣流前進方向的管身前側,所述分散構件的內腔呈便于物料彼此碰撞以使得物料分散的半球狀,分散構件的入料口與一次高壓噴射風管相連通,分散構件的出料口穿過料倉且設置為朝向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優(yōu)選的,所述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包括設置在上側的風篩,風篩的下側設置有呈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的送風裝置,所述風篩上均布有便于自送風裝置處送來的風吹出的篩孔,且風篩的上表面設置為便于物料自風篩上滑落的傾斜狀;所述風篩的下側設置有分級隔離槽,分級隔離槽的上側呈大小可調的敞口狀,且分級隔離槽的敞口邊緣伸出在風篩的下周邊緣的外側,分級隔離槽的下側出口與粗顆粒排料管相連通,所述分級隔離槽的·槽壁與料倉的內壁之間設置有供一次細顆粒物料通過的通道,所述料倉的下側出口通過細顆粒排料管與二次分級區(qū)的入料口相連通。進一步的,所述風篩呈圓錐狀,且風篩由橫向篩條和縱向篩條圍合而成;所述縱向篩條自圓錐狀風篩的頂部斜向下呈放射狀布設為多個,所述橫向篩條呈環(huán)狀,且橫向篩條沿縱向篩條自上而下設置為多個,所述橫向篩條的上表面呈光滑的圓弧狀,且橫向篩條上表面的傾斜方向與風篩的上表面的傾斜方向相吻合。進一步的,所述送風裝置包括豎直狀的供風柱,所述供風柱的軸線與風篩的回轉中線相重合;所述供風柱的下端即進風端與供風管相連通,供風柱的上端與風篩的底面相連,供風柱的位于風篩遮蓋區(qū)域內的上段柱身上設置有供風孔;所述送風裝置還包括與供風柱相配合以便于全環(huán)向布風的導風筒,所述導風筒的一端與供風柱固連,且導風筒的進風口與所述供風孔相連通,導風筒的遠離供風孔的一端也即導風筒的出風口設置為朝向橫向篩條之間構成的布風間隙。更進一步的,所述供風孔的孔徑相同,且沿環(huán)向布置在供風柱周側、并處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供風孔共同構成環(huán)向供風孔組,所述供風孔組自上而下等間隔排布在供風柱的柱身上;所述導風筒與供風孔一一對應,所述導風筒呈由隔板圍成的扇形狀,導風筒的進風口處設置有防止漏風的密封墊片,導風筒的出風口處的端邊抵靠在所述風篩的底面上;處于上側的導風筒的底隔板與相鄰的處于下側的導風筒的頂隔板大小和形狀均相同,且此底隔板與此頂隔板彼此相連。優(yōu)選的,所述導風筒的進風口處設置有便于實現(xiàn)導風筒內均勻布風的導風柵板。進一步的,所述導風柵板呈扁板狀,且導風柵板的靠近所述供風孔的一端呈一側為平面、另一側為斜面的楔子狀,所述導風柵板的楔子狀端部的斜面?zhèn)仍O置為朝向導風筒的筒壁內側面;所述導風柵板的板面彼此平行,且導風柵板的遠離導風筒的進風口的一端相平齊;兩相鄰導風柵板的板間距自導風筒的進風口中部至導風筒的筒壁內側面之間逐漸增大,且導風柵板的長度自導風筒的進風口中部至導風筒的筒壁內側面之間逐漸減小。優(yōu)選的,所述二次分級區(qū)中的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包括封閉狀的物料分級區(qū)和落料區(qū);所述物料分級區(qū)包括二次高壓噴射風管、彎管緩沖構件和導風板,所述二次高壓噴射風管的管身上設置有與細顆粒排料管相連通的入料口,且二次高壓噴射風管與彎管緩沖構件相連通,彎管緩沖構件的出料口朝向導風板一側設置,所述導風板呈光滑的彎弧狀且設置多個,多個導風板所圍成的區(qū)域構成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相鄰導風板之間構成通向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的導風通道,且所述導風通道的進風端的上方設置有氣孔;所述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與落料區(qū)相連通。進一步的,所述落料區(qū)包括分級倉,分級倉內設置有落料筒,落料筒的上部呈敞口狀,且落料筒的上部敞口設置在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的正下方,所述落料筒的上部敞口面積小于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的開口面積;所述落料筒的內部構成供二次細顆粒物料通過的細顆粒物料落料區(qū),落料筒的外壁與分級倉的內壁之間構成供二次粗顆粒物料通過的粗顆粒物料落料區(qū);所述落料筒的出料口處設置有使落料筒內部為負壓區(qū)域的抽風機。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發(fā)明首先通過物料分散區(qū)中的分散構件使得濕物料聚團得到較為充分的一·次分散,然后通過使用圓錐狀的風篩使物料得到進一步的均勻分散也即二次分散,物料在被風篩二次分散的同時得到一次分級,最后通過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對物料進行二次分級;且本發(fā)明在排放物料的同時使分級倉內保持負壓,保證了在要求分級粒度較大時物料能夠順利排出。由上述可知,本發(fā)明的物料分級過程包含兩次分散和兩次分級,在提高了分級效率的同時從根本上解決了篩孔堵塞問題,實現(xiàn)了分級粒度從0 13mm間按照需要的任意調控,滿足了全粒級干法的分級、分選要求和確保了坑口電廠用循環(huán)流化床爐的發(fā)電用煤,促進了變輸煤為輸電的戰(zhàn)略轉變的進程。2)、本發(fā)明中的風篩呈圓錐狀,也即本發(fā)明采用了環(huán)向的圓錐狀篩面,這種圓錐狀的篩面布料方式比起傳統(tǒng)流化床普遍采用的單點布料和線性布料方式,能夠顯著增大流化床的布料面積,從而有助于實現(xiàn)均勻布料;同時本發(fā)明在風篩的下側設置有呈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的送風裝置,實現(xiàn)了環(huán)向均勻布風。因此本發(fā)明使得料層厚度和在機內移動速度可以根據需要而進行調節(jié),從而顯著提高了生產能力,并提高了分級、干燥、冷卻效率。3)、在一次分級區(qū)內,物料首先從上側下落到風篩的上表面上,由于風篩的上表面呈傾斜狀,因此物料沿風篩的上表面向下跌落,物料在向下跌落的同時受到送風裝置所送出的風的作用而發(fā)生碰撞,因此在整個布料過程中,由于跌落、碰撞以及氣流沖擊的聯(lián)合作用,使得濕物料聚團顆粒能夠及時得到二次分散,從而為下一步的干燥、分級作業(yè)做好準備。4)、由于風篩的環(huán)向氣流風的風速和風向可調,使得物料在無振動部件和較低氣速的狀況下便可均勻地分散和流化,從而大大降低了能耗,同時本布風、布料機構對物料的表面損傷也較小,因此本發(fā)明可用于易碎物料的干燥,當物料顆粒不規(guī)則時亦不影響工作效果。5 )、本發(fā)明能夠提高半入洗濕法選煤最佳入洗下限,提高塊煤入洗比例,優(yōu)化產品結構,同時簡化煤泥水處理體統(tǒng),減少煤泥量,實現(xiàn)動力煤選煤廠經濟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義。
圖I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風篩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供風柱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供風柱和導風筒相配合的結構示意圖。圖6、7均為導風筒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導風篩板的布置狀態(tài)示意圖。圖9為導風篩板的結構示意圖。
·
圖10為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的含義如下10 一風篩 11 一橫向篩條12—縱向篩條13—布風間隙20一供風柱 21—供風孔30—導風筒31—隔板311一頂隔板 312—底隔板32—端邊33—導風柵板331—斜面 332—平面34—進風40—物料分散區(qū)41 一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2—入料構件43—分散構件50—一次分級區(qū) 51—料倉52—排風口53—分級隔離槽54—粗顆粒排料管 55—可調鉸鏈56—供風管57—細顆粒排料管 60—二次分級區(qū)61—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2—彎管緩沖構件 63—導風板64—氣孔65—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6—落料筒67—細顆粒物料落料區(qū)68—粗顆粒物料落料區(qū)69—分級倉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所示,一種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包括如下組成部分物料分散區(qū)40,用于使物料在氣流的沖射下經碰撞作用后彼此分散,此時為物料的一次分散,分散后的物料進入一次分級區(qū);一次分級區(qū)50,一次分級區(qū)包括料倉51,料倉51上設置有排風口 52,料倉51中設置有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一次分散后的物料經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進行碰撞滑落及氣流沖擊后得到二次分散,經二次分散后的物料分為一次細顆粒物料和一次粗顆粒物料,所述一次細顆粒物料進入二次分級區(qū)以進行進一步分級,所述一次粗顆粒物料經粗顆粒排料管54排出料倉51 ;由上述可知,所述一次分級區(qū)50也即物料的二次分散區(qū);二次分級區(qū)60,二次分級區(qū)中設有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所述一次細顆粒物料經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分為二次細顆粒物料和二次粗顆粒物料,所述二次細顆粒物料和二次粗顆粒物料分別排出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以完成最終分級。優(yōu)選的,如圖I所示,所述物料分散區(qū)40包括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入料構件42和分散構件43,所述入料構件42的出料口呈傾斜狀與所述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的管身相交,所述分散構件43設置在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與入料構件42相交處的、沿氣流前進方向的管身前側,所述分散構件43的內腔呈便于物料碰撞以使得物料分散的半球狀,分散構件43的入料口與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相連通,分散構件43的出料口穿過料倉51且設置為朝向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優(yōu)選的,如圖2所示,所述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包括設置在上側的風篩10,風篩10的下側設置有呈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的送風裝置,所述風篩10上均布有便于自送風裝置處送來的風吹出的篩孔,且風篩10的上表面設置為便于物料自風篩上滑落的傾斜狀;所述風篩10的正下側設置有分級隔離槽53,分級隔離槽53的上側呈大小可調的敞口狀,且分級隔離槽53的敞口邊緣伸出在風篩10的下周邊緣的外側,分級隔離槽53的下側出口與粗顆粒排料管54相連通,所述分級隔離槽53的槽壁與料倉51的內壁之間設置有供一次細顆粒物料通過的通道,所述料倉51的下側出口通過細顆粒排料管57與二次分級區(qū)60的入料口相連通。分級隔離槽53的上側呈大小可調的敞口狀,是為了便于對物料進行分級,如當分級隔離槽53的上側敞口較小時,此時只有粒徑較大的粗顆粒物料能夠落入分級隔離槽53中,而大部分物料則作為一次細顆粒物料落入分級隔離槽53的槽壁與料倉51的內壁之間·的通道。當然分級隔離槽53的上側敞口也可以做成固定大小的開口。優(yōu)選的,所述風篩10呈圓錐狀,且風篩10由橫向篩條11和縱向篩條12圍合而成;所述縱向篩條12自圓錐狀風篩10的頂部斜向下呈放射狀布設為多個,所述橫向篩條11呈環(huán)狀,且橫向篩條11沿縱向篩條12自上而下排布。進一步的,所述橫向篩條11的上表面呈光滑的圓弧狀,且橫向篩條11上表面的傾斜方向與風篩10的上表面的傾斜方向相吻合。也即如圖3所示,所述風篩10是由橫向篩條11和縱向篩條12圍成的圓錐形篩面,兩相鄰橫向篩條11之間構成布風間隙13。所述橫向篩條11的橫截面為光滑的扇形弧面,所述扇形的一邊與縱向篩條12接觸,扇形的另一邊向風篩10的外側延伸,從而使得橫向篩條11的扇形弧面沿篩面斜向下彎曲,這種結構方式在避免細粒物料堵塞的同時有利于濕物料聚團的碰撞分散。如圖2所示,所述圓錐狀風篩10的頂角角度P根據篩面長度、物料粒度需求以及濕物料聚團含量選擇在60° 120°之間。優(yōu)選的,如圖2、4、5所示,所述送風裝置包括豎直狀的供風柱20,所述供風柱20的軸線與風篩10的回轉中線相重合;所述供風柱20的下端為進風端,供風柱20的上端與風篩10的底面相連,供風柱20的位于風篩10遮蓋區(qū)域內的上段柱身上設置有供風孔21。
所述供風孔21的孔徑相同,且沿環(huán)向布置在供風柱20周側、并處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供風孔21共同構成環(huán)向供風孔組,所述供風孔組自上而下等間隔排布在供風柱20的柱身上。如圖4、5所示,所述供風柱20的供風孔21在水平360°方向上等間隔排列六個,供風孔21的數量可根據需要增加或減少,所述六個供風孔21構成一個環(huán)向供風孔組;環(huán)向供風孔組在供風柱20的柱身上沿豎直方向等間隔整齊排布五組,所述環(huán)向供風柱組的數量根據需要可增加,從而提高布風的均勻性。進一步的,所述送風裝置還包括與供風柱20相配合以便于全環(huán)向布風的導風筒30,所述導風筒30的一端與供風柱20固連,且導風筒30的進風口 34與所述供風孔21相連通,導風筒30的遠離供風孔21的一端也即導風筒30的出風口設置為朝向橫向篩條11之間構成的布風間隙13。
優(yōu)選的,所述導風筒30與供風孔21 —一對應,所述導風筒30呈由隔板31圍成的扇形狀,導風筒30的進風口處設置有防止漏風的密封墊片,導風筒30的出風口處的端邊32抵靠在所述風篩10的底面上;處于上側的導風筒的底隔板與相鄰的處于下側的導風筒的頂隔板大小和形狀均相同,且此底隔板與此頂隔板彼此相連。如圖7所示,所述導風筒30的上下表面為夾角相同的扇形隔板,導風筒30通過螺栓固定在供風柱20上,且導風筒30的進風口 34與供風柱20上的供風口 21重合。如圖7所示,處于同一個水平位置上的導風筒30的規(guī)格是相同的,且導風筒30的底隔板312在徑向長度上大于頂隔板311,從而便于實現(xiàn)與傾斜狀篩面的緊密接觸。作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所述導風筒30的進風口處設置有便于實現(xiàn)導風筒30內均勻布風的導風柵板33。進一步的,如圖9所示,所述導風柵板33呈扁板狀,且導風柵板33的靠近所述供·風孔21的一端呈一側為平面、另一側為斜面的楔子狀,所述導風柵板33的楔子狀端部的斜面?zhèn)仍O置為朝向導風筒30的筒壁內側面。更進一步的,所述導風柵板33的板面彼此平行,且導風柵板的遠離導風筒30的進風口的一端相平齊;兩相鄰導風柵板的板間距自導風筒30的進風口中部至導風筒30的筒壁內側面之間逐漸增大,且導風柵板的長度自導風筒30的進風口中部至導風筒30的筒壁內側面之間逐漸減小。如圖8所示,所述導風柵板33置于導風筒30內,各個導風柵板33的側面形狀相似,但導風柵板33的厚度以及長短不同,且導風柵板33的置于導風筒進風口 34 —側的上表面與下表面為呈一定角度的斜坡狀或楔子狀。由于由導風筒進風口 34進入的分級風的中心速度大,而周邊方向風速小,因此各個導風柵板33的間距由分級風的中心向兩側逐漸增大,從而對分級風按導風筒30的形狀進行均勻布風。 如圖8所示,各個導風柵板33的厚度自導風筒30的進風口中部至導風筒30的筒壁內側面之間逐漸變小。所述導風筒進風口 34與供風孔21接觸端的四周設有帶螺栓的固定片,導風筒30通過螺栓與供風柱20連接固定,在固定片與供風柱20相接觸的地方加密封墊片以防止漏風。在一次分級區(qū)50中,物料自圓錐狀風篩10的上側下落,由于風篩10的上表面呈傾斜狀,因此聚團的濕物料沿風篩10的上表面向下跌落并不斷與篩面碰撞,以實現(xiàn)物料的均勻分布;同時由于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的送風裝置能夠實現(xiàn)對風篩10的全方位且無死角的供風,因此物料在向下跌落的同時受到送風裝置所送出的氣流的沖擊而得到進一步的有效分散;通過相鄰橫向篩條11之間的布風間隙13的設置,有效地避免了細物料的堵塞,通過調節(jié)供風柱20輸入的總供風量的大小以調節(jié)風力大小,可有效解決分級過程中出現(xiàn)的床層不均現(xiàn)象,實現(xiàn)了均勻且高效的布風、布料,從而實現(xiàn)對物料的高效分級。如圖I、10所示,所述二次分級區(qū)60中的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包括封閉狀的物料分級區(qū)和落料區(qū);所述物料分級區(qū)包括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彎管緩沖構件62和導風板63,所述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的管身上設置有與細顆粒排料管57相連通的入料口,且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與彎管緩沖構件62相連通,彎管緩沖構件62的出料口朝向導風板63 —側設置,所述導風板63呈光滑的彎弧狀且設置多個,多個導風板63所圍成的區(qū)域構成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相鄰導風板之間構成通向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的導風通道,且所述導風通道的進風端的上方設置有氣孔64 ;所述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與落料區(qū)相連通。進一步的,如圖I所示,所述落料區(qū)包括分級倉69,分級倉69內設置有落料筒66,落料筒66的上部呈敞口狀,且落料筒66的上部敞口設置在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的正下方,所述落料筒66的上部敞口面積小邊緣位于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的開口邊緣的內側;所述落料筒66的內部構成供二次細顆粒物料通過的細顆粒物料落料區(qū)67,落料筒66的外壁與分級倉69的內壁之間構成供二次粗顆粒物料通過的粗顆粒物料落料區(qū)68 ;所述落料筒66的出料口處設置有抽風機。下面結合圖I對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做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包括物料分散區(qū)40、一次分級區(qū)50和二次分級區(qū)60。所述物料分散區(qū)40位于脫粉機的上部,其包括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入料構件42·和分散構件43,物料在物料分散區(qū)40得以一次分散。一次分級區(qū)50位于物料分散區(qū)40和二次分級區(qū)60之間,其包括帶有排風口 52的料倉51,料倉51中設置有風篩10、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的送風裝置和分級隔離槽53 ;圓錐狀的風篩10是由橫向篩條11和縱向篩條12圍成的錐型篩面,兩相鄰的橫向篩條11之間構成布風間隙13,所述風篩10置于送風裝置的上面;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的送風裝置則是由供風柱20和導風筒30構成。供風柱20的上段伸入圓錐狀的風篩10的底部,且供風柱10的上段柱身上均勻排布有大小相等且自上而下等間隔排布的的供風孔21,本發(fā)明在每個水平方向采用六個供風孔21,且在豎直方向上供風孔21等間隔整齊排布。導風筒30的上下表面均為夾角相同的扇形隔板,導風筒30通過螺栓固定在供風柱20上,且導風筒30的進風口 34與供風柱20上供風孔21相重合;所述導風筒30的進風口處設置有便于實現(xiàn)導風筒30內均勻布風的導風柵板33 ;分級隔離槽53設在風篩10的下側,且分級隔離槽53的上部敞口的面積大于風篩的底面面積;分級隔離槽53的底部與粗顆粒排料管54通過可調鉸鏈55相連通,而料倉51則通過其底部的細顆粒排料管57與二次分級區(qū)60的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的入料口相連。二次分級區(qū)60位于一次分級區(qū)50的下側,二次分級區(qū)60包括位于上側的物料分級區(qū)和位于下側的落料區(qū),所述物料分級區(qū)包括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彎管緩沖構件62以及導風板63,多個導風板63圍成的中部區(qū)域構成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 ;所述落料區(qū)包括分級倉69,分級倉69中設有落料筒66,落料筒66的上側敞口與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的出口相連通。具體分級脫粉過程如下如圖I所示,物料由入料構件42也即入料槽進入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在高壓風的沖射作用下,物料進入到分散構件43的半球形內腔中,物料與分散構件43的半球形內腔的壁面碰撞以進行一次分散,由于黏附作用而形成的細粒聚團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充分分散。分散后的物料垂直下落至圓錐狀風篩10的頂部,物料在沿圓錐狀風篩10篩面的下落過程中得以均勻分散以完成二次分散,同時圓錐狀風篩10下側的導風筒20提供方向斜向下且強度可調的分級風,物料受到透過布風間隙13也即篩孔的分級風的沖洗作用而得到分離,此時與排風口 52相連的抽風機及時排除攜帶粉塵顆粒的分級風。分離顆粒中的煤種灰分低,密度相近,其中的粗細顆粒根據其重量的不同而被吹離風篩篩面的距離也不相同,重量大的一次粗顆粒物料落入分級隔離槽53的槽體內,并經粗顆粒排料管54排出;而重量較輕的一次細顆粒物料則落入分級隔離槽53與料倉51的內壁構成的通道,并繼續(xù)經細顆粒排料管57下落至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的入料口,從而完成一次分級。進入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的物料在二次高壓風的沖射作用下進入彎管緩沖構件62,彎管緩沖構件62呈S型,物料經隨即沿導風板63的切線方向進入導風板63構成的導風通道,此時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分級得到二次粗顆粒物料和二次細顆粒物料,其中二次細顆粒物料在落料筒66內的負壓作用下經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進入落料筒66的內側,并被排出后收集;而二次粗顆粒物料則落入落料筒66的外壁與分級倉69的內壁之間構成的粗顆粒物料落料區(qū)68后被排出,從而完成二次分級?!?br>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組成部分 物料分散區(qū)(40),用于使物料在氣流的沖射下經碰撞作用后彼此分散,分散后的物料進入一次分級區(qū); 一次分級區(qū)(50),一次分級區(qū)包括料倉(51),料倉(51)上設置有排風口(52),料倉(51)中設置有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分散后的物料經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分為一次細顆粒物料和一次粗顆粒物料,所述一次細顆粒物料進入二次分級區(qū)以進行進一步分級,所述一次粗顆粒物料經粗顆粒排料管(54)排出料倉(51); 二次分級區(qū)(60),二次分級區(qū)中設有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所述一次細顆粒物料經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分為二次細顆粒物料和二次粗顆粒物料,所述二次細顆粒物料和二次粗顆粒物料分別排出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以完成最終分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分散區(qū)(40)包括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入料構件(42)和分散構件(43),所述入料構件(42)的出料口呈傾斜狀與所述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的管身相交,所述分散構件(43)設置在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與入料構件(42)相交處的、沿氣流前進方向的管身前側,所述分散構件(43)的內腔呈便于物料彼此碰撞以使得物料分散的半球狀,分散構件(43)的入料口與一次高壓噴射風管(41)相連通,分散構件(43)的出料口穿過料倉(51)且設置為朝向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包括設置在上側的風篩(10),風篩(10)的下側設置有呈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的送風裝置,所述風篩(10)上均布有便于自送風裝置處送來的風吹出的篩孔,且風篩(10)的上表面設置為便于物料自風篩上滑落的傾斜狀;所述風篩(10)的正下側設置有分級隔離槽(53),分級隔離槽(53)的上側呈大小可調的敞口狀,且分級隔離槽(53)的敞口邊緣伸出在風篩(10)的下周邊緣的外側,分級隔離槽(53)的下側出口與粗顆粒排料管(54)相連通,所述分級隔離槽(53)的槽壁與料倉(51)的內壁之間設置有供一次細顆粒物料通過的通道,所述料倉(51)的下側出口通過細顆粒排料管(57)與二次分級區(qū)(60)的入料口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風篩(10)呈圓錐狀,且風篩(10)由橫向篩條(11)和縱向篩條(12)圍合而成;所述縱向篩條(12)自圓錐狀風篩(10)的頂部斜向下呈放射狀布設為多個,所述橫向篩條(11)呈環(huán)狀,且橫向篩條(11)沿縱向篩條(12)自上而下設置為多個,所述橫向篩條(11)的上表面呈光滑的圓弧狀,且橫向篩條(11)上表面的傾斜方向與風篩(10)的上表面的傾斜方向相吻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裝置包括豎直狀的供風柱(20),所述供風柱(20)的軸線與風篩(10)的回轉中線相重合;所述供風柱(20)的下端即進風端與供風管(56)相連通,供風柱(20)的上端與風篩(10)的底面相連,供風柱(20)的位于風篩(10)遮蓋區(qū)域內的上段柱身上設置有供風孔(21);所述送風裝置還包括與供風柱(20)相配合以便于全環(huán)向布風的導風筒(30),所述導風筒(30)的一端與供風柱(20)固連,且導風筒(30)的進風口與所述供風孔(21)相連通,導風筒(30)的遠離供風孔(21)的一端也即導風筒(30 )的出風口設置為朝向橫向篩條(11)之間構成的布風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風孔(21)的孔徑相同,且沿環(huán)向布置在供風柱(20)周側、并處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供風孔(21)共同構成環(huán)向供風孔組,所述供風孔組自上而下等間隔排布在供風柱(20)的柱身上;所述導風筒(30)與供風孔(21) —一對應,所述導風筒(30)呈由隔板(31)圍成的扇形狀,導風筒(30)的進風口處設置有防止漏風的密封墊片,導風筒(30)的出風口處的端邊(32)抵靠在所述風篩(10)的底面上;處于上側的導風筒的底隔板與相鄰的處于下側的導風筒的頂隔板大小和形狀均相同,且此底隔板與此頂隔板彼此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筒(30)的進風口處設置有便于實現(xiàn)導風筒內均勻布風的導風柵板(3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風柵板(33)呈扁板狀,且導風柵板(33)的靠近所述供風孔(21)的一端呈一側為平面、另一側為斜面的楔子狀,所述導風柵板(33)的楔子狀端部的斜面?zhèn)仍O置為朝向導風筒(30)的筒壁內側面;所述導風柵板(33)的板面彼此平行,且導風柵板(33)的遠離導風筒(30)的進風口(34)的一端相平齊;兩相鄰導風柵板的板間距自導風筒(30)的進風口中部至導風筒(30)的筒壁內側面之間逐漸增大,且導風柵板(33)的長度自導風筒(30)的進風口中部至導風筒(30)的筒壁內側面之間逐漸減小。
9.根據權利要求3 8任一項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分級區(qū)(60)中的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包括封閉狀的物料分級區(qū)和落料區(qū);所述物料分級區(qū)包括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彎管緩沖構件(62)和導風板(63),所述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的管身上設置有與細顆粒排料管(57)相連通的入料口,且二次高壓噴射風管(61)與彎管緩沖構件(62)相連通,彎管緩沖構件(62)的出料口朝向導風板(63)—側設置,所述導風板(63)呈光滑的彎弧狀且設置多個,多個導風板(63)所圍成的區(qū)域構成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相鄰導風板之間構成通向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的導風通道,且所述導風通道的進風端的上方設置有氣孔(64);所述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與落料區(qū)相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區(qū)包括分級倉(69),分級倉(69)內設置有落料筒(66),落料筒(66)的上部呈敞口狀,且落料筒(66)的上部敞口設置在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的正下方,所述落料筒(66)的上部敞口面積小邊緣位于物料分級區(qū)出料端(65)的開口邊緣的內側;所述落料筒(66)的內部構成供二次細顆粒物料通過的細顆粒物料落料區(qū)(67),落料筒(66)的外壁與分級倉(69)的內壁之間構成供二次粗顆粒物料通過的粗顆粒物料落料區(qū)(68);所述落料筒(66)的出料口處設置有使落料筒(66)內部為負壓區(qū)域的抽風機。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煤炭洗選前脫粉分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的動力煤選前氣流分級脫粉機。本脫粉機包括如下組成部分使物料在氣流沖射下經碰撞后彼此分散的物料分散區(qū);經360度全環(huán)向布風布料機構將分散后的物料分為一次細顆粒物料和一次粗顆粒物料的一次分級區(qū);經風力旋轉驅動分級機構將一次細顆粒物料分為二次細顆粒物料和二次粗顆粒物料的二次分級區(qū),二次細顆粒物料和二次粗顆粒物料分別排出二次分級區(qū)以完成最終分級。本發(fā)明的物料分級過程包含兩次分散和兩次分級,在提高了分級效率的同時從根本上解決了篩孔堵塞問題,實現(xiàn)了分級粒度在0~13mm間根據需要進行調控,滿足了全粒級干法的分級、分選要求和確保了坑口電廠用循環(huán)流化床爐發(fā)電用煤。
文檔編號B07B11/02GK102784757SQ20121026440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7日
發(fā)明者朱金波, 王超, 閔凡飛, 龔磊 申請人:安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