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缸套檢測篩選裝置。
背景技術:
缸套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檢測和篩選,將不良品從良品中剔除。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缸套檢測篩選裝置,其能對缸套進行檢測和篩選,將不良品從良品中剔除,且良品和不良品分別收集存放。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缸套檢測篩選裝置,包括:料斗,振動送料盤,平置的直條形導料槽,光學檢測儀,推料氣缸,不良品儲存盒,以及良品儲存盒;
所述料斗位于振動送料盤正上方,待檢測的缸套由料斗輸入振動送料盤;
所述導料槽包括:平置直條形底板,以及分設于底板兩側、與底板同向延伸的兩個豎置側板;兩個側板位于底板上方,兩個側板相互平行,且兩個側板的間距不小于缸套的外徑;
所述導料槽的一端與振動送料盤的出料端連接,導料槽的另一端敞口;
所述振動送料盤用于依次輸出豎置的缸套,導料槽用于接收從振動送料盤出料端所輸出的豎置缸套;
一個側板上設有供缸套滑落的第一缺口,另一個側板上與該第一缺口相對的位置設有第二缺口,該第二缺口供推料氣缸的推料桿貫穿;
所述推料氣缸設于第二缺口外側,且推料氣缸的推料桿朝向第二缺口,推料桿用于將底板上的豎置缸套推出第一缺口;
所述底板上被第一缺口、第二缺口所夾區(qū)域為檢測區(qū)域,光學檢測儀位于檢測區(qū)域正上方,且光學檢測儀的探頭朝向底板;光學檢測儀用于檢測底板上的豎置缸套,且在檢測到不良品時輸出NG信號;
所述推料氣缸由上述NG信號觸發(fā)工作,伸出推料桿;
所述良品儲存盒頂部敞口,且良品儲存盒位于導料槽敞口端正下方;
所述不良品儲存盒頂部敞口,且不良品儲存盒位于第一缺口正下方。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缺口的橫向寬度為缸套的1~1.5倍。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種缸套檢測篩選裝置,其能對缸套進行檢測和篩選,將不良品從良品中剔除,且良品和不良品分別收集存放。
待檢測的缸套由料斗輸入振動送料盤,振動送料盤向導料槽底板依次輸出豎置的缸套,后一缸套推動前一缸套,各缸套在底板上沿著導料槽長度方向滑動;當缸套經過底板上的檢測區(qū)域時,被光學檢測儀檢測;當檢測到不良品時,光學檢測儀輸出NG信號,觸發(fā)推料氣缸立即工作,推料氣缸的推料桿伸出,穿過第二缺口,并將不良品從第一缺口推出;不良品從第一缺口落下,并落至不良品儲存盒內;良品會沿著導料槽長度方向滑動至導料槽敞口端,并從該敞口端落下至良品儲存盒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的技術方案是:
如圖1所示,一種缸套檢測篩選裝置,包括:料斗1,振動送料盤2,平置的直條形導料槽3,光學檢測儀4,推料氣缸5,不良品儲存盒76,以及良品儲存盒7;
所述料斗1位于振動送料盤2正上方,待檢測的缸套由料斗1輸入振動送料盤2;
所述導料槽3包括:平置直條形底板,以及分設于底板兩側、與底板同向延伸的兩個豎置側板;兩個側板位于底板上方,兩個側板相互平行,且兩個側板的間距不小于缸套的外徑;
所述導料槽3的一端與振動送料盤2的出料端連接,導料槽3的另一端敞口;
所述振動送料盤2用于依次輸出豎置的缸套,導料槽3用于接收從振動送料盤2出料端所輸出的豎置缸套;
一個側板上設有供缸套滑落的第一缺口,另一個側板上與該第一缺口相對的位置設有第二缺口,該第二缺口供推料氣缸5的推料桿貫穿;
所述推料氣缸5設于第二缺口外側,且推料氣缸5的推料桿朝向第二缺口,推料桿用于將底板上的豎置缸套推出第一缺口;
所述底板上被第一缺口、第二缺口所夾區(qū)域為檢測區(qū)域,光學檢測儀4位于檢測區(qū)域正上方,且光學檢測儀4的探頭朝向底板;光學檢測儀4用于檢測底板上的豎置缸套,且在檢測到不良品時輸出NG信號;
所述推料氣缸5由上述NG信號觸發(fā)工作,伸出推料桿;
所述良品儲存盒7頂部敞口,且良品儲存盒7位于導料槽3敞口端正下方;
所述不良品儲存盒76頂部敞口,且不良品儲存盒76位于第一缺口正下方。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缺口的橫向寬度為缸套的1~1.5倍。
待檢測的缸套由料斗1輸入振動送料盤2,振動送料盤2向導料槽3底板依次輸出豎置的缸套,后一缸套推動前一缸套,各缸套在底板上沿著導料槽3長度方向滑動;當缸套經過底板上的檢測區(qū)域時,被光學檢測儀4檢測;當檢測到不良品時,光學檢測儀4輸出NG信號,觸發(fā)推料氣缸5立即工作,推料氣缸5的推料桿伸出,穿過第二缺口,并將不良品從第一缺口推出;不良品從第一缺口落下,并落至不良品儲存盒76內;良品會沿著導料槽3長度方向滑動至導料槽3敞口端,并從該敞口端落下至良品儲存盒7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