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煤焦油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及方法。
背景技術:
煤焦油是煤在干餾和氣化過程中產(chǎn)生由芳香烴組成的復雜混合物。其中,煤焦油中含有較多的鹽類物質,例如氯離子鹽和硫離子,會對工藝設備及管道造成嚴重的腐蝕。由此,需要對煤焦油中的鹽類物質進行脫離。
目前,對煤焦油的電脫鹽技術普遍采用的是原油電脫鹽技術,步驟1、使用電場對待處理煤焦油的油水乳化液進行破乳;步驟2、破乳后的煤焦油和水利用密度差靠重力分離;步驟3、對重力分離后的煤焦油施加靜電場,分別排出從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水和砂;但是,煤焦油與原油在來源、性質及組成上存在巨大差異,例如,原油密度一般小于水的密度,且來源、組成均相對穩(wěn)定,只要原料不變,電脫鹽溫度、壓力、破乳劑等條件既維持穩(wěn)定;而煤焦油成分復雜,不同批次的煤焦油其性質差異巨大,原油電脫鹽設備無法滿足性質差異較大的煤焦油脫鹽。而且,煤焦油根據(jù)煉焦溫度的不同,一般分為高溫煤焦油和中低溫煤焦油,其密度情況復雜,例如,有些煤焦油密度大與水,有些密度小于水,還有一部分煤焦油密度與水接近,原油電脫鹽設備的單一電脫鹽電場結構難以滿足全部煤焦油脫鹽脫水工藝,電脫鹽效果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及方法,主要目的在于便于滿足煤焦油脫鹽脫水工藝。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包括:
乳化及破乳裝置、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以及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
所述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包括第一電脫鹽罐、第一油水分離器,所述第一電脫鹽罐內(nèi)具有產(chǎn)生電場的第一組電極,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頂部具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底部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入口可與所述乳化及破乳裝置的破乳出口連通,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第二出口可與所述第一油水分離器的入口連通;
所述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包括第二電脫鹽罐、第二油水分離器,所述第二電脫鹽罐內(nèi)具有產(chǎn)生電場的第二組電極,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頂部具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底部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入口可與所述乳化及破乳裝置的破乳出口連通,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第一出口可與所述第二油水分離器的入口連通。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乳化及破乳裝置包括:高剪切乳化罐、破乳劑混合罐,所述高剪切乳化罐的出口與所述破乳劑混合罐的入口連接,所述破乳出口位于所述破乳劑混合罐上。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乳化及破乳裝置還包括:預熱罐,所述預熱罐罐的入口與儲油罐的出口連接,所述預熱罐的出口與所述高剪切乳化罐的入口連接。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一組電極靠近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頂部的區(qū)域外露,所述第一組電極靠近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底部的至少部分區(qū)域包裹有絕緣層。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其中在第一電脫鹽罐的底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儲水區(qū)域,第一組電極位于儲水區(qū)域之上。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中間直徑小于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上部的直徑,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中間直徑小于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下部的直徑。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其中所述第二組電極設置在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下部。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包括:
測量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并判斷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大??;
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
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二電脫鹽處理工藝,其中,第一差值為小于零的數(shù)值,第二差值為大于零的數(shù)值。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其中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在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之間,向待脫鹽脫水煤焦油中添加入第一密度的添加油進行摻和,使摻和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達到第二密度,依次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其中,所述第一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第一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第二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差值小于-2kg/m3;所述第二差值大于100kg/m3。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其中所述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包括:
將待脫鹽脫水煤焦油和水分別預熱至40-60℃;
向預熱后待脫鹽脫水煤焦油注入占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總質量5-15%的預熱后的水;
以4000-6000rpm的速率進行乳化,乳化時間3-8min;
向乳化后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注入占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總質量5-30μg/g的破乳劑,攪拌均勻。
可選的,前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其中通過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包括:
在第一電脫鹽罐中以第一工藝參數(shù)進行電脫鹽處理,所述第一工藝參數(shù)包括:電場強度處于300v/cm-1500v/cm,加熱溫度在100-160℃,向第一電脫鹽罐中充氮補壓的壓力在0.6-1.0mpa;
通過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二電脫鹽處理工藝,包括:
在第二電脫鹽罐中以第二工藝參數(shù)進行電脫鹽處理,所述第二工藝參數(shù)包括:電場強度處于300v/cm-1500v/cm,加熱溫度在100-160℃,向第二電脫鹽罐中充氮補壓的壓力在0.6-1.0mpa。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技術方案提供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及方法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可將不同批次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根據(jù)密度進行分類,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二電脫鹽處理工藝,其中,第一差值為小于零的數(shù)值,第二差值為大于零的數(shù)值。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無法用單一的電脫鹽技術解決全部煤焦油的電脫鹽問題,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相同的設備進行電脫鹽的方式,可提高電脫鹽的效果。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nèi)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下文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yōu)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的管線連接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的管線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中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中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及方法其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在下述說明中,不同的“一實施例”或“實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實施例。此外,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點可由任何合適形式組合。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其包括:乳化及破乳裝置10、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以及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
所述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包括第一電脫鹽罐21、第一油水分離器22,所述第一電脫鹽罐21內(nèi)具有產(chǎn)生電場的第一組電極,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頂部具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底部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入口可與所述乳化及破乳裝置的破乳出口連通,所述第一電脫鹽罐21的第二出口可與所述第一油水分離器22的入口連通。
所述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包括第二電脫鹽罐31、第二油水分離器32,所述第二電脫鹽罐32內(nèi)具有產(chǎn)生電場的第二組電極,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頂部具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底部具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入口可與所述乳化及破乳裝置的破乳出口連通,所述第二電脫鹽罐31的第一出口可與所述第二油水分離器的入口連通。
電脫鹽脫水當中,先對一個批次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密度進行測量;
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
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二電脫鹽處理工藝,其中,第一差值為小于零的數(shù)值,第二差值為大于零的數(shù)值。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可將不同批次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根據(jù)密度進行分類,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二電脫鹽處理工藝,其中,第一差值為小于零的數(shù)值,第二差值為大于零的數(shù)值。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無法用單一的電脫鹽技術解決全部煤焦油的電脫鹽問題,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相同的設備進行電脫鹽的方式,可提高電脫鹽的效果。
所述乳化及破乳裝置10包括:高剪切乳化罐11、破乳劑混合罐12,所述高剪切乳化罐的出口與所述破乳劑混合罐的入口連接,所述破乳出口位于所述破乳劑混合罐上。待脫鹽脫水煤焦油可在高剪切乳化罐內(nèi)進行高剪切乳化,成為油包水型乳狀液,使油滴內(nèi)的鹽充分溶于水中。
具體的,所述乳化及破乳裝置還包括:預熱罐13,所述預熱罐罐13的入口與儲油罐14的出口連接,所述預熱罐13的出口與所述高剪切乳化罐11的入口連接。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電脫鹽罐21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二電脫鹽罐31的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油水分離器22頂部的出油口、所述第二油水分離器32頂部的出油口接入煤焦油深加工工藝系統(tǒng)。第一電脫鹽罐21的底部的第二出口有兩個,其中1個與第一油水分離器22的入口連通,用于向第一油水分離器中排放乳化層,另1個用于外排水,在第二電脫鹽罐21兩個第二出口上均設置有閥門;第二電脫鹽罐31的頂部的第一出口具有兩個,其中的1個與第二油水分離器32的入口連通,用于向第二油水分離器中排放乳化層,另1個用于外排水,在第二電脫鹽罐31兩個第一出口上均設置有閥門。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一電脫鹽罐21a底部的第二出口上設置有三通閥,三通閥的一個出路通向第一油水分離器22a的入口,三通閥的另一個出路用于外排水;第二電脫鹽罐31a底部的第一出口上設置有三通閥,三通閥的一個出路通向第二油水分離器32a的入口,三通閥的另一個出路用于外排水。
第一電脫鹽罐、第二電脫鹽罐的供電電壓可以是交流電壓或直流電壓或脈沖波形電壓。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組電極211靠近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頂部的區(qū)域外露,所述第一組電極211靠近所述第一電脫鹽罐的底部的至少部分區(qū)域包裹有絕緣層。第一組電極211包括有豎直設置的多根棒式電極,棒式電極的頂部設置有電極格柵212。變壓器連接線通過第一電脫鹽罐的側壁與第一組電極211連接。第一組電極懸空在所述第一電脫鹽罐內(nèi)。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組電極在所述第一電脫鹽罐內(nèi)的高度可調(diào)。
煤焦油本身導電性強,其中的懸浮物極易吸附在電極上,這些懸浮物容易在電場中被極化、帶電,造成電場短路、過流現(xiàn)象,使電場失效。絕緣層降低了煤焦油中的懸浮物因極化、帶電以至于吸附在電極上的問題,避免了因極化造成的短路、過流現(xiàn)象。第一電脫鹽罐的入口開在側壁上,入口方向與電極方向垂直,保證了電場強度最大化。電脫鹽后的水相由第一電脫鹽罐底部第二出口放出,油相從第一電脫鹽罐頂部第一出口排出。
現(xiàn)有技術中,片狀電極的兩極設置在脫鹽罐的頂端和底部兩個位置,隨著電脫鹽的進行,實現(xiàn)油水分離。達到油水分離后,水相分離出來,在脫鹽罐底部聚集,這樣,位于脫鹽罐底部的電極極易浸泡在水中,容易發(fā)生短路,而棒式電極可以根據(jù)油中水的含量調(diào)節(jié)電極棒的長短,實現(xiàn)油水分離后,避免電極棒接觸分離出來的水,從而避免發(fā)生短路現(xiàn)象。
具體的,在第一電脫鹽罐的底部具有向下凹陷的儲水區(qū)域,第一組電極位于儲水區(qū)域之上,第一電脫鹽罐包括筒形的外壁、頂蓋以及底蓋,所述底蓋呈向下凹陷的u形或v形結構,儲水區(qū)域位于底蓋的u形或v形結構內(nèi)。在電脫鹽過程中,儲水區(qū)域有利于匯集從油中拉出的水,使油中析出的含鹽水匯集于底部的儲水區(qū)域,便于油水分離。
為了便于取樣,在第一電脫鹽罐上還開設有取樣口213。
如圖4所示,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中間311直徑小于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上部312的直徑,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中間311直徑小于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下部313的直徑。分離中,分離出來的水在上部,上述結構使水聚集在第二電脫鹽罐的中間位置,此處橫截面減小,便于水的收集,上部312橫截面積和下部313橫截面積可相同,便于安裝。
所述第二組電極314設置在所述第二電脫鹽罐的下部313,以避免與上部水相接觸。
第二電脫鹽罐內(nèi)第二組電極采用片狀結構,平行設置于第二電脫鹽罐內(nèi)。第二電脫鹽罐內(nèi)的入口位于底部,第二電脫鹽罐內(nèi)的入口方向與第二組電極垂直,保證了罐內(nèi)電場的最大化。電極的位置可使油水分離后,第二組電極全部浸入分出的油相中,從而避免了水析出后,因部分第二組電極與水接觸而產(chǎn)生的過流、短路現(xiàn)象。分出的水相匯集于第二組電極的中間,由第二電脫鹽罐的頂部的第一出口排出;油相從底部的第二出口排出。
實施例二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可采用上述實施例一中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系統(tǒng),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先將一個批次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根據(jù)密度進行分類,根據(jù)不同類型的煤焦油采用不同的處理工藝。方法包括:
測量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并判斷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大??;
進行密度測量中,測量待脫鹽脫水煤焦油密度可按照現(xiàn)行石化行業(yè)標準sh/t0604-2000規(guī)定的方法進行測量,水的密度值選取與測量待脫鹽脫水煤焦油密度溫度下對應的密度值。
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
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大于第二差值,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二電脫鹽處理工藝,其中,第一差值為小于零的數(shù)值,第二差值為大于零的數(shù)值。具體的,所述第一差值小于-2kg/m3;所述第二差值大于100kg/m3,但不限于此。
進一步的,上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若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在第一差值和第二差值之間,向待脫鹽脫水煤焦油中添加入第一密度的添加油進行摻和,使摻和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達到第二密度,依次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其中,所述第一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第一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所述第二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第二密度與水的密度的差值小于第一差值。具體的,添加油可采用≤320℃餾分油,但不局限于此。
具體的實施中,若經(jīng)過一級步驟的電脫鹽脫水工藝后,一級處理后的煤焦油中含鹽量仍然較高,可重復上述的步驟:進行密度測量、電脫鹽處理,直至處理后的煤焦油中含鹽量滿足工藝要求。
進一步的,上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所述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包括:
將待脫鹽脫水煤焦油和水分別預熱至40-60℃,優(yōu)選45-55℃;
向預熱后待脫鹽脫水煤焦油注入占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總質量5-15%的預熱后的水,優(yōu)選8-12%;
以4000-6000rpm的速率進行乳化,優(yōu)選5000-6000rpm,乳化時間3-8min;
向乳化后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注入占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總質量5-30μg/g的破乳劑,優(yōu)選10-20μg/g,攪拌均勻;
進一步的,上述的煤焦油電脫鹽脫水方法,通過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包括:
在第一電脫鹽罐中以第一工藝參數(shù)進行電脫鹽處理,所述第一工藝參數(shù)包括:電場強度處于300v/cm-1500v/cm,加熱溫度在100-160℃,向第一電脫鹽罐中充氮補壓的壓力在0.6-1.0mpa。
通過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二電脫鹽處理工藝,包括:
在第二電脫鹽罐中以第二工藝參數(shù)進行電脫鹽處理,所述第二工藝參數(shù)包括:電場強度處于300v/cm-1500v/cm,加熱溫度在100-160℃,向第二電脫鹽罐中充氮補壓的壓力在0.6-1.0mpa。
實施案例1
原料煤焦油(待脫鹽脫水煤焦油)密度1182.1kg/m3,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二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二電脫鹽處理工藝。稱量100g煤焦油、10g去離子水分別預熱至50℃,高剪切混合乳化機5000rpm轉速下剪切2min,加入占煤焦油總重量30μg/g破乳劑,混合均勻,注入第二電脫鹽罐,設置電場條件:場強700v/cm、溫度140℃、時間30min進行電脫鹽。
脫鹽前后油中鹽含量:
實施案例2
煤焦油密度883.6kg/m3,依次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稱量80g煤焦油、6g去離子水分別預熱至40℃,高剪切混合乳化機3000rpm轉速下剪切2min,加入占煤焦油總重量50μg/g破乳劑,混合均勻,第二電脫鹽罐,設置電場條件場強600v/cm、溫度130℃、時間20min進行電脫鹽。
脫鹽前后油中鹽含量:
經(jīng)過一級電脫鹽后,油中鹽含量降低至3.2mgnacl/l,無需進行二級電脫鹽。
實施案例3
煤焦油密度1060.1kg/m3,向待脫鹽脫水煤焦油中添加入第一密度的添加油進行摻和,使摻和的待脫鹽脫水煤焦油的密度達到第二密度,依次對待脫鹽脫水煤焦油進行乳化及破乳處理、通過乳化及破乳裝置、第一電脫鹽脫水裝置進行第一電脫鹽處理工藝。稱量100g煤焦油、10g去離子水分別預熱至50℃,高剪切混合乳化機5000rpm轉速下剪切6min,加入占煤焦油總重量30μg/g破乳劑,混合均勻,注入第一電脫鹽罐,設置電場條件場強900v/cm、溫度130℃、時間25min進行電脫鹽。
脫鹽前后油中鹽含量:
一級電脫鹽后鹽含量降低至8.5mgnacl/l,而當前煤焦油加工行業(yè)一般要求鹽含量≤6mgnacl/l,故需要進行二級電脫鹽,步驟同上所述,二級電脫鹽后油中鹽含量降低至3.2mgnacl/l。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裝置中的相關特征可以相互參考。另外,上述實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qū)分各實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實施例的優(yōu)劣。
在此處所提供的說明書中,說明了大量具體細節(jié)。然而,能夠理解,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jié)的情況下實踐。在一些實例中,并未詳細示出公知的結構和技術,以便不模糊對本說明書的理解。
類似地,應當理解,為了精簡本公開并幫助理解各個發(fā)明方面中的一個或多個,在上面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中,本發(fā)明的各個特征有時被一起分組到單個實施例、圖、或者對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應將該公開的裝置解釋成反映如下意圖:即所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要求比在每個權利要求中所明確記載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確切地說,如下面的權利要求書所反映的那樣,發(fā)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開的單個實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體實施方式的權利要求書由此明確地并入該具體實施方式,其中每個權利要求本身都作為本發(fā)明的單獨實施例。
本領域那些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可以對實施例中的裝置中的部件進行自適應性地改變并且把它們設置在與該實施例不同的一個或多個裝置中??梢园褜嵤├械牟考M合成一個部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們分成多個子部件。除了這樣的特征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組合對本說明書(包括伴隨的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開的任何裝置的所有部件進行組合。除非另外明確陳述,本說明書(包括伴隨的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每個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替代特征來代替。
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盡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實施例包括其它實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實施例的特征的組合意味著處于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nèi)并且形成不同的實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權利要求書中,所要求保護的實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組合方式來使用。本發(fā)明的各個部件實施例可以以硬件實現(xiàn),或者以它們的組合實現(xiàn)。
應該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說明而不是對本發(fā)明進行限制,并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的范圍的情況下可設計出替換實施例。在權利要求中,不應將位于括號之間的任何參考符號構造成對權利要求的限制。單詞“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權利要求中的部件或組件。位于部件或組件之前的單詞“一”或“一個”不排除存在多個這樣的部件或組件。本發(fā)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部件的裝置來實現(xiàn)。在列舉了若干部件的權利要求中,這些部件中的若干個可以是通過同一個部件項來具體體現(xiàn)。單詞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順序。可將這些單詞解釋為名稱。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