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硫方法和脫硫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脫硫方法,是不對烴燃料進行氫的添加的比以往簡單的方法,能夠長期有效地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脫硫方法是使用脫硫劑將烴燃料脫硫的方法,所述脫硫劑包含擔(dān)載于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將脫硫劑加熱到250℃以上。
【專利說明】
脫硫方法和脫硫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脫硫方法和脫硫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作為能夠有效利用能量的分散型發(fā)電裝置,發(fā)電效率和綜合效率高的燃料電池?zé)犭娐?lián)產(chǎn)系統(tǒng)(以下簡稱為“燃料電池系統(tǒng)”)受到關(guān)注。許多燃料電池,例如磷酸型燃料電池和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在發(fā)電時使用氫氣作為燃料。但是,在這些燃料電池中在發(fā)電時所需的氫氣的供給裝置,通常尚未作為基礎(chǔ)設(shè)施而配備。其結(jié)果,在燃料電池系統(tǒng)的設(shè)置場所需要生成氫氣。因此,在以往的燃料電池系統(tǒng)中,經(jīng)常與燃料電池一并設(shè)有氫氣生成裝置。氫氣生成裝置中,例如采用氫氣生成方法之一的水蒸氣改性法,由天然氣、LPG等的烴燃料生成氫氣。
[0003]天然氣中除了來自于燃料的硫化合物以外,一般作為加臭劑添加幾ppm的叔丁硫醇(TBM)、二甲基硫醚(DMS)、四氫噻吩(THT)。水蒸氣改性催化劑一般容易因該硫化合物而中毒。因此,在水蒸氣改性催化劑的前段設(shè)置脫硫器。作為脫硫的方法,已知在常溫下進行吸附脫硫、定期更換脫硫器的吸附脫硫法,和在200°C?400°C將從氫氣生成裝置排出的改性氣體回收到脫硫器,通過其中所含的氫氣利用CoMo系催化劑等進行氫化,利用氧化鋅等將生成的硫化氫除去的加氫脫硫法。另外,也已知使用CuZnO系脫硫劑,在200°C?350°C通過氫氣將硫化合物氫化,同時吸收除去硫的超高脫硫(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在吸附脫硫法中,通過包含Ag、Cu、Mn等過渡金屬的沸石在常溫下吸附除去硫化合物,但因氣體中所含的水分而使吸附能力受到阻礙。作為難以受到氣體露點影響、能夠有效除去難以吸附的二甲基硫醚(DMS)的材料,提出了 Ag沸石(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I)。但是,該情況下,存在Ag昂貴這樣的問題。
[0005]為解決該問題,報告了一種難以受到燃料氣體中水分影響的在高溫(150°C?300°C)下使用的脫硫劑(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但是,產(chǎn)生難以吸附的DMS的脫硫性能不充分,需要大量吸附劑,熱容量增大這樣的問題。已經(jīng)提出了例如使用氧化鎳的脫硫劑(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等,但DMS除去性能不充分。
[0006]另一方面,加氫脫硫法,需要將脫硫劑保持為200°C?350°C后,將含有氫氣的改性氣體部分回收并向烴燃料供給,這存在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復(fù)雜化這樣的問題。
[0007]本發(fā)明的一方式(aspect),是鑒于這樣的狀況而完成的,采用不進行向烴燃料中添加氫的比以往簡單的方法,提供可長期有效地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的脫硫方法和脫硫器。
[0008]在先技術(shù)文獻
[0009]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平6-256779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134890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11-253742號公報
[0012]非專利文獻1:S.Satokawa,Y.Kobayashi ,H.Fujiki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56(2005)51
[0013]本發(fā)明人為解決上述問題,發(fā)現(xiàn)不進行向烴燃料中添加氫,而使用特定的脫硫劑,由此能夠長期穩(wěn)定地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特別是難以吸附的DMS,完成了本發(fā)明的一方式。
[0014]S卩,本發(fā)明的一方式的脫硫方法是使用包含擔(dān)載于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的脫硫劑將烴燃料脫硫的脫硫方法,是將脫硫劑加熱到250°C以上的方法。另外,本發(fā)明的一方式的脫硫器是具備脫硫劑的脫硫器,所述脫硫劑包含擔(dān)載于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用于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并被加熱到250°C以上。
[0015]本發(fā)明的一方式的脫硫方法和脫硫器,可采用不進行對烴燃料添加氫的比以往簡單的方法,長期有效地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表示氧化鎳催化劑的調(diào)制步驟的一例圖。
[0017]圖2是表示氧化鎳催化劑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
[0018]圖3是表示硫化鎳催化劑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
[0019]圖4A是表示氧化鋅催化劑的DMS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
[0020]圖4B是表示氧化鋅催化劑的甲硫醇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
[0021 ]圖5A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實施例的脫硫器的一例圖。
[0022]圖5B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實施例的脫硫器的一例圖。
[0023]圖5C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實施例的脫硫器的一例圖。
[0024]圖f5D是表示比較例的脫硫器的一例圖。
[0025]圖6是表示圖5A的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
[0026]圖7是表示圖5B的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
[0027]圖8是表示圖5C的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
[0028]圖9是表示圖f5D的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
[0029]附圖標(biāo)記說明
[0030]10、11、15催化劑粒子
[0031]12A、12B、12C 脫硫劑
[0032]100A、100B、100C 脫硫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33]本發(fā)明人對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時的以往各種各樣的問題進行了認(rèn)真研究,得到了以下的見解。
[0034]管道煤氣、LP氣體(液化石油氣)等的烴燃料,作為氣體泄漏對策而有意地在烴燃料中混入微量的硫化合物系加臭劑。該加臭劑成分根據(jù)供給公司而有所不同,在日本大多使用TBM、DMS、THT,其濃度為幾個ppm。與包含各種硫化合物的天然氣、焦?fàn)t煤氣不同,管道煤氣中有意地混入了已知結(jié)構(gòu)的硫化合物,它們之中量多且難以除去的硫化合物為DMS。因此,對于DMS的除去進行了研究。
[0035]如上述那樣,關(guān)于使用氧化鎳的脫硫劑已經(jīng)有了報告,但如果使用氧化鎳,則DMS除去性能低。但是,本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了氧化鎳的DMS除去性能,會隨著脫硫反應(yīng)的持續(xù)進行而提高。于是,通過將氧化鎳硫化后用于除去DMS,開發(fā)出可從初期開始就發(fā)揮優(yōu)異的DMS除去性能的脫硫劑。即,通過將進行了硫化處理的鎳(硫化鎳)加熱到高溫(250°C以上),可從初期開始就發(fā)揮優(yōu)異的DMS除去性能。
[0036]另一方面,硫化鎳在DMS分解、除去中,有時會副生成例如作為硫成分的甲硫醇等。因此,對甲硫醇除去劑進行了各種研究。其結(jié)果,已知氧化鋅能夠除去甲硫醇,但會副生出DMS。因此,發(fā)現(xiàn)通過將硫化鎳和氧化鋅組合,能夠除去DMS,并且不會排出甲硫醇等副產(chǎn)物。再者,僅具備氧化鋅的脫硫劑,如果不成為350°C以上則無法除去DMS。
[0037]另外,氧化鋅對于甲硫醇、硫化氫,在350°C顯示出高的吸附容量。氧化錳、氧化鈰、氧化鑭、氧化錯、氧化鈦、擔(dān)載了 Rh、Pd、Ru、Pt、Ag等貴金屬的金屬氧化物、擔(dān)載了 Ni的金屬氧化物等,都具有吸附甲硫醇、硫化氣的能力。
[0038]由此,本發(fā)明的第I方式的脫硫方法,是使用脫硫劑將烴燃料脫硫的脫硫方法,是將脫硫劑加熱到250°C以上的方法,所述脫硫劑包含擔(dān)載于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另外,本發(fā)明的第I方式的脫硫器是具備脫硫劑的脫硫器,所述脫硫劑包含擔(dān)載于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能夠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并被加熱到250°C以上。
[0039]由此,可采用不進行向烴燃料添加氫的比以往簡單的方法,長期有效地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
[0040]另外,本發(fā)明的第2方式的脫硫方法,在第I方式的脫硫方法中,載體可以是氧化招O
[0041]根據(jù)上述方案,可以將便宜且比表面積大的氧化鋁用作載體。即,可以將鎳高分散地?fù)?dān)載于氧化鋁,能夠增加活性位點。
[0042]另外,本發(fā)明的第3方式的脫硫方法,在第I方式的脫硫方法中,硫化鎳可以通過對擔(dān)載于載體的氧化鎳進行硫化處理來調(diào)制。
[0043]另外,本發(fā)明的第4方式的脫硫方法,在第I方式的脫硫方法中,優(yōu)選將脫硫劑加熱至|J250°C以上、450°C以下。
[0044]脫硫劑的溫度超過450°C的情況下,由硫化合物的分解導(dǎo)致的碳析出變得明顯。于是,容易產(chǎn)生脫硫劑的斷裂(損壞),有可能導(dǎo)致壓力損失上升,但通過脫硫劑的上述溫度控制,能夠降低這樣的可能性。
[0045]另外,本發(fā)明的第5方式的脫硫器,在第I方式的脫硫器中,優(yōu)選具備規(guī)定尺寸的硫化鎳的催化劑層和具備規(guī)定尺寸的氧化鋅的催化劑層,在烴燃料的流動方向上從上游側(cè)起依次配置于容器內(nèi)。
[0046]另外,本發(fā)明的第6方式的脫硫器,在第I方式的脫硫器中,優(yōu)選規(guī)定尺寸的硫化鎳和規(guī)定尺寸的氧化鋅被混合填充于容器內(nèi)。
[0047]根據(jù)以上方案,與將硫化鎳和氧化鋅的混合物通過壓縮成形以規(guī)定的尺寸造粒,使它們存在于同一催化劑粒子內(nèi)的情況相比,能夠在低溫下除去硫化合物。
[0048](實施方式)
[0049]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再者,在各圖中對同一或相當(dāng)部分附帶同一標(biāo)記,省略重復(fù)的說明。
[0050][氧化鎳催化劑的調(diào)制]
[0051 ]圖1是表示氧化鎳催化劑的調(diào)制步驟的一例圖。
[0052]首先,向?qū)asol制造的氧化鋁“Catapal(注冊商標(biāo))B”以600°C燒成2小時而得到的γ -ΑΙ2Ο3添加蒸饋水,利用10mmHg進行2小時脫氣。
[0053]然后,添加和光純藥工業(yè)制的硝酸鎳水溶液,攪拌I小時。
[0054]接著,利用200mmHg在80°C蒸發(fā)干固2小時,在110°C干燥一晚,在500°C燒成2小時。
[0055]并且,調(diào)制了按金屬鎳換算含有10重量%的鎳的N1/γ_Α1203(以下記為“10重量%附0/ γ -Al2O3")催化劑。
[0056]接著,雖然省略了圖示,但是對10重量%N1/Y-Al2O3催化劑的微粉進行壓縮成形,將催化劑造粒使其平均粒徑變?yōu)榧s200μπι。而且,作為這樣的壓縮成形的替代方式,亦可通過使用適當(dāng)?shù)臒o機粘合劑(例如二氧化娃等的無機粘合劑),將催化劑造粒。
[0057][氧化鎳催化劑的脫硫性能試驗]
[0058]圖2是表示氧化鎳催化劑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圖2中,橫軸表示時間(分鐘),縱軸表示從10重量%附0/ γ -ΑΙ2Ο3催化劑中通過后的氣體中的組合物濃度(ppm),圖示了兩者的關(guān)系。
[0059]在本試驗中,將500mg的10重量%N1/ γ -Al2O3催化劑填充于固定床流通式反應(yīng)裝置。并且,使DMS的濃度為10??111的他氣體以500mL/分鐘的流量從保持350°C的上述催化劑中流過(GHSV:40000h—O。并且,使用氣相色譜儀(FH)),檢驗從固定床流通式反應(yīng)裝置的出口排出的氣體中的組合物濃度隨時間的變化。
[0060]其結(jié)果,如圖2所示,可知DMS的濃度從試驗開始時起在經(jīng)過約25分鐘的時間段內(nèi)急劇減少,經(jīng)過約150分鐘后變?yōu)闄z測極限以下。另一方面,在試驗開始時,沒有檢測出的甲烷的濃度上升了,因此說明通過10重量%N1/ γ -Al2O3催化劑的硫化,DMS的分解活性提高了。
[0061 ] 因此,以下,通過對10重量%N1/ γ -Al2O3催化劑進行硫化處理而調(diào)制硫化鎳催化劑,對該催化劑的DMS的分解活性進行了進一步檢驗。
[0062 ][硫化鎳催化劑的調(diào)制]
[0063]首先,將通過圖1的調(diào)制步驟而得到的10重量%N1/y-Al2O3保持為500°C,使H2S的濃度為1000??111的犯氣體以200mL/分鐘的流量通過,對擔(dān)載鎳流通化學(xué)計量值以上的硫化氫從而進行硫化處理,調(diào)制了性能穩(wěn)定的10重量%NiS/ γ -Al2O3催化劑。
[0064][硫化鎳催化劑的脫硫性能試驗]
[0065]圖3是表示硫化鎳催化劑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圖3中,橫軸表示反應(yīng)溫度,縱軸表示從10重量%附5/ γ -ΑΙ2Ο3催化劑中通過后的氣體中的組合物濃度(ppm),圖示了兩者的關(guān)系。
[0066]本試驗中,通過與圖2同樣的反應(yīng)裝置和反應(yīng)條件,在200°C?500°C的溫度范圍中,驗證了 10重量%NiS/ γ -ΑΙ2Ο3催化劑的催化活性。
[0067]其結(jié)果,如圖3所示,可知隨著反應(yīng)溫度上升,DMS的濃度減少,在325°C時變?yōu)闄z測極限以下。并且,可知作為伴隨DMS分解而產(chǎn)生的副產(chǎn)物,在225°C?325°C作為硫成分的甲硫醇的濃度上升,在275°C以上甲烷的濃度上升。另一方面,硫化氫也在275°C以上生成了。由此,說明通過10重量%NiS/ γ -Al2O3催化劑,DMS的分解進行了。
[0068]本例中,代替烴燃料,使用N2氣體作為平衡氣體,但即使是烴燃料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再者,作為烴燃料,除了管道煤氣、天然氣以外,可例示乙烷、丙烷、LPG(液化天然氣)、石腦油、輕油、煤油等。
[0069]另外,對在350°C?500°C的溫度范圍中進行了DMS分解反應(yīng)后的10重量%NiS/y-Al2O3催化劑的碳和硫進行了分析。其結(jié)果,可知隨著反應(yīng)溫度上升,在10重量%NiS/y-Al2O3催化劑上,碳量、硫量一并增加。如果碳析出明顯,則會引起10重量%NiS/Y-Al2O3催化劑的損壞,進而導(dǎo)致壓力損失上升。因此,對10重量%NiS/Y-Al2O3催化劑,優(yōu)選進行溫度控制(加熱)而成為發(fā)生DMS分解的溫度以上、且不是碳析出明顯的高溫。具體而言,10重量%附3/Y-Al2O3催化劑的溫度,優(yōu)選為250°C以上、450°C以下,進一步優(yōu)選為275°C以上、350°C以下。
[0070][氧化鋅催化劑的脫硫性能試驗]
[0071]圖4A是表示氧化鋅催化劑的DMS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圖4B是表示氧化鋅催化劑的甲硫醇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圖4A和圖4B中,橫軸表示反應(yīng)溫度,縱軸表示從ZnO催化劑中通過后的氣體中的組合物濃度(ppm),圖示了兩者的關(guān)系。
[0072]本試驗中,使用夕歹PT V卜公司制氧化鋅“Actisorb(注冊商標(biāo))S2”,通過與圖2同樣的反應(yīng)裝置和反應(yīng)條件,在200°C?500°C的溫度范圍中,驗證了利用ZnO催化劑進行DMS分解的溫度依賴性。
[0073]其結(jié)果,如圖4A所示,可知DMS在350°C以上開始分解,在450°C時DMS的濃度變?yōu)闄z測極限以下。另一方面,可知在200°C?500°C,沒有檢測出甲硫醇。
[0074]另一方面,代替DMS,使1ppm的甲硫醇流通于氧化鋅,如圖4B所示,可知在200-450°C時排出DMS。
[0075]根據(jù)以上事實,說明ZnO催化劑與10重量%NiS/ γ -Al2O3催化劑相比,DMS分解特性差,并且隨著甲硫醇的除去而副生出DMS。
[0076]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了包含擔(dān)載于氧化鋁等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的脫硫劑,發(fā)現(xiàn)能夠采用不進行對烴燃料添加氫的比以往簡單的方法,長期有效地除去烴燃料中的DMStJP,通過將10重量%NiS/ γ -Al2O3催化劑加熱到高溫(250°C以上),能夠從初期開始就發(fā)揮優(yōu)異的DMS除去性能。另外,通過ZnO催化劑與10重量%NiS/ γ -Al2O3催化劑共存,能夠抑制與利用10重量%NiS/γ-Al2O3催化劑進行的DMS分解相伴的甲硫醇等副產(chǎn)物向外部排出。
[0077]再者,氧化錳、氧化鈰、氧化鑭、氧化鋯、氧化鈦、擔(dān)載了Rh、Pd、Ru、Pt、Ag等貴金屬的金屬氧化物、擔(dān)載了Ni的金屬氧化物等,都具有吸附甲硫醇、硫化氫的能力,可以與NiS/γ-Al2O3催化劑組合使用。在吸附容量這一點上,氧化鋅是最優(yōu)秀的。
[0078](實施例)
[0079]接著,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對本實施方式的實施例的脫硫器進行說明。
[0080][裝置構(gòu)成]
[0081 ]圖5Α、圖5Β和圖5C分別是表示實施方式的實施例的脫硫器的一例圖。圖5D是表示比較例的脫硫器的一例圖。
[0082]圖5Α的脫硫器100Α具備脫硫劑12Α,所述脫硫劑12Α包含擔(dān)載于氧化鋁等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能夠除去烴燃料中的DMS等硫化合物。再者,脫硫劑12A通過未圖示的適當(dāng)?shù)募訜崞鞫患訜岬?50°C以上。本例中,10重量%NiS/y-Al203和ZnO,分別通過壓縮成形以規(guī)定的尺寸(例如平均粒徑約為200μπι)被造粒,具備該尺寸的10重量%NiS/γ-Al2O3的催化劑粒子10的催化劑層13和具備該尺寸的ZnO的催化劑粒子11的催化劑層14,在烴燃料的流動方向上從上游側(cè)起依次配置于容器20內(nèi)。詳細而言,將10重量%NiS/Y-Al2O3的微粉和ZnO的微粉分別以200μπι的平均粒徑進行造粒,并以催化劑粒子10和催化劑粒子11的總量各為250mg的方式,在上游側(cè)將催化劑粒子10填充于容器20內(nèi),在下游側(cè)將催化劑粒子11填充于容器20內(nèi)(以下記為“二層填充”)。
[0083]圖5B的脫硫器100B具備脫硫劑12B,所述脫硫劑12B包含擔(dān)載于氧化鋁等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其能夠除去烴燃料中的DMS等硫化合物。再者,脫硫劑12B通過未圖示的適當(dāng)?shù)募訜崞鞫患訜岬?50°C以上。本例中,10重量%NiS/ γ -Al2O3和ΖηΟ,分別以規(guī)定的尺寸(例如平均粒徑約為200μπι)被造粒,具備該尺寸的10重量%NiS/γ-Al2O3的催化劑粒子10和ZnO的催化劑粒子11被混合填充于容器20內(nèi)。詳細而言,10重量%NiS/Y-Al2O3的微粉和ZnO的微粉分別以200μπι的平均粒徑進行造粒,并以催化劑粒子10和催化劑粒子11的總量各為250mg、且各催化劑在容器20中均勻混合的方式,使催化劑粒子10和催化劑粒子11被填充于容器20內(nèi)(以下記為“混合填充”)。
[0084]圖5C的脫硫器100C具備脫硫劑12C,所述脫硫劑12C包含擔(dān)載于氧化鋁等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其能夠除去烴燃料中的DMS等硫化合物。再者,脫硫劑12C通過未圖示的適當(dāng)?shù)募訜崞鞫患訜岬?50°C以上。本例中,將10重量%NiS/ γ -Al2O3的微粉和ZnO的微粉以重量比計為1:1進行混合,并用研缽粉碎后,將混合物通過壓縮成形以200μπι的平均粒徑進行造粒,以催化劑的總量為500mg的方式,填充了含有10重量%NiS/γ-Α1203和ZnO的催化劑粒子15(以下記為“物理混合”)。
[0085]圖f5D的脫硫器100D的脫硫劑112A,是二層填充的比較例的脫硫劑,具備ZnO的催化劑粒子11的催化劑層114配置于容器20內(nèi)的上游側(cè),具備10重量%NiS/Y-Al2O3的催化劑粒子10的催化劑層113配置于容器20內(nèi)的下游側(cè)。
[0086][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
[0087]圖6是表示圖5A的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圖7是表示圖5B的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圖8是表示圖5C的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圖9是表示圖5D的脫硫器的脫硫性能試驗的一例圖。圖6、圖7、圖8和圖9的每一個中,橫軸表示反應(yīng)溫度,縱軸表示從脫硫器10(^、10(?、100(:、1000的每一個中通過后的氣體中的組合物濃度(??111),圖示了兩者的關(guān)系。
[0088]本試驗中,通過與圖2同樣的反應(yīng)裝置和反應(yīng)條件,在200°C?500°C的溫度范圍中,驗證了脫硫器100A、100B、100C、10D的脫硫性能。
[0089]其結(jié)果,如圖6、圖7和圖8所示,二層填充的脫硫器100A、混合填充的脫硫器100B和物理混合的脫硫器100C的任一情況下,硫化氫的濃度在整個溫度區(qū)域中都為Ippm以下,甲硫醇在整個溫度區(qū)域中也都為檢測極限以下。
[0090]另外,任一情況下,DMS的分解都在250°C以上進行,因此在使用脫硫器100A、100B、100C的情況下,優(yōu)選將脫硫劑12A、12B、12C加熱到250°C以上。并且,如上所述,脫硫劑12A、12B、12C的溫度優(yōu)選進行溫度控制(加熱)使之不成為碳析出明顯的高溫。具體而言,脫硫劑12A、12B、12C的溫度優(yōu)選為250°C以上、450°C以下。脫硫劑12A和脫硫劑12B的情況下,進一步優(yōu)選為275°C以上、350°C以下。
[0091 ]另一方面,DMS完全分解的溫度,在物理混合的脫硫器100C中約為425°C,在混合填充的脫硫器100B中約為350°C,在二層填充的脫硫器100A中約為325°C(“物理混合的溫度”> “混合填充的溫度” > “二層填充的溫度” )O由此,二層填充的脫硫器100A和混合填充的脫硫器100B,與物理混合的脫硫器100C相比,能夠在低溫下進行DMS的完全分解,因此脫硫性能優(yōu)異。
[0092]再者,使用將具備ZnO的催化劑粒子11的催化劑層114配置于上游,將具備10重量%附5/γ-Α1203的催化劑粒子10的催化劑層113配置于下游的脫硫器100D,進行了DMS的脫硫試驗,如圖9所示,確認(rèn)了在300-325°C時有甲硫醇的排出。
[0093]產(chǎn)業(yè)可利用性
[0094]本發(fā)明的一方式的脫硫方法和脫硫器,可采用不進行對烴燃料添加氫的比以往簡單的方法,長期有效地除去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由此,本發(fā)明的一方式,能夠用作例如燃料電池系統(tǒng)等所使用的脫硫方法和脫硫器。
【主權(quán)項】
1.一種脫硫方法,是使用脫硫劑將烴燃料脫硫的脫硫方法,所述脫硫劑包含擔(dān)載于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 將所述脫硫劑加熱到250°c以上。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方法,所述載體為氧化鋁。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方法,所述硫化鎳是通過對擔(dān)載于所述載體的氧化鎳進行硫化處理而調(diào)制的。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脫硫方法,將所述脫硫劑加熱到250°C以上、450°C以下。5.—種脫硫器,具備用于將烴燃料中的硫化合物除去的脫硫劑,所述脫硫劑包含擔(dān)載于載體的硫化鎳和氧化鋅,所述脫硫劑被加熱到250°C以上。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脫硫器,具備規(guī)定尺寸的所述硫化鎳的催化劑層和具備規(guī)定尺寸的所述氧化鋅的催化劑層,在所述烴燃料的流動方向上從上游側(cè)起依次配置于容器內(nèi)。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脫硫器,規(guī)定尺寸的所述硫化鎳和規(guī)定尺寸的所述氧化鋅被混合填充于容器內(nèi)。
【文檔編號】B01J27/043GK105838463SQ201610015343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1日
【發(fā)明人】脅田英延, 里川重夫
【申請人】松下知識產(chǎn)權(quán)經(jīng)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