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曲軸的支承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曲軸的支承結構,其中曲軸經(jīng)由將外圈嵌合在設置于曲軸箱上的支承孔中的滾珠軸承,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上述曲軸箱上。
背景技術:
以往,曲軸經(jīng)由將外圈嵌合在設置于曲軸箱上的支承孔中的滾珠軸承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曲軸箱上(例如參照日本專利公報特開2000-345854號專利)。
那么,由于在缸套內往復滑動的活塞和在該活塞的頂部面對的燃燒室的爆發(fā)燃燒,沿氣缸軸線的方向的力作用在曲軸上,由于在滾珠軸承的外圈外面和支承孔的內面之間存在間隙,會引起曲軸發(fā)生竄動,有時產生所謂的曲軸敲擊聲。特別是,在發(fā)動機處于熱機時,由于滾珠軸承的外圈和曲軸的熱膨脹系數(shù)的差異,上述間隙增大,更容易產生曲軸敲擊聲。
為了防止產生這樣的曲軸敲擊聲,雖然也研究了將滾珠軸承的外圈壓入到曲軸箱的支承孔中的方法,但不僅必須提高支承孔的加工精度,而且組裝滾珠軸承需要時間、技術和設備,其結果是,招致成本增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這樣的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曲軸的支承結構,使其能避免成本增加,而且能穩(wěn)定地抑制曲軸敲擊聲的產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fā)明是一種曲軸的支承結構,曲軸經(jīng)由將外圈嵌合在設置于曲軸箱上的支承孔中的滾珠軸承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上述曲軸箱上,其特征是在上述支承孔的沿周向保持一定間隔的多處,在上述滾珠軸承的外圈和曲軸箱之間,分別設有彈性地向一側推壓上述外圈并使其離開支承孔的內面的軸承加載裝置。
根據(jù)這樣的結構,在與支承孔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內的滾珠軸承的位置,由于滾珠軸承被設置在滾珠軸承的外圈和曲軸箱之間的多個軸承加載裝置彈性地推壓著,所以,在發(fā)動機從熱機狀態(tài)變到冷機狀態(tài)時,能保持曲軸的穩(wěn)定,能穩(wěn)定地抑制曲軸敲擊聲的產生。而且,由于不需要壓入滾珠軸承的外圈,所以不必顯著地提高支承孔的加工精度,能避免成本的增加。
另外,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發(fā)明,在上述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fā)明的結構基礎上,其特征是多個上述軸承加載裝置配置在與氣缸軸線正交且包含上述曲軸的軸線的平面的偏向缸套的一側,根據(jù)這樣的結構,由于將多個軸承加載裝置配置在隨著在燃燒室的爆發(fā)燃燒產生的力不會直接作用到的位置上,所以,能將作用在各軸承加載裝置和滾珠軸承的外圈的接觸部上的力分散,能提高耐用性。
圖1是第1實施例的發(fā)動機的主要部位的縱向剖視圖。
圖2是沿圖1的2-2線剖切的剖視圖。
圖3是第2實施例的與圖2對應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依據(jù)附圖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圖1和圖2所示是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例,圖1是發(fā)動機的主要部位的縱向剖視圖,圖2是沿圖1的2-2線剖切的剖視圖。
首先,在圖1中,該發(fā)動機所具備的發(fā)動機機體5一體地具有具有缸套8的氣缸部5a;與該氣缸部5a相連的曲軸箱半部5b,曲軸箱6由上述曲軸箱半部5b和連接在該曲軸箱半部5b上的箱體半體7構成。
在上述缸套8中嵌合有能滑動的未圖示的活塞,經(jīng)由連桿9和曲軸銷10與該活塞連接的曲軸11,通過配置在相互夾著上述曲軸銷10的位置上的滾珠軸承12、12,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曲軸箱6上。
同時參照圖2,滾珠軸承12是在外圈13和內圈14之間介裝由保持架16限制周向位置的多個滾珠15、15…構成的。
這樣的滾珠軸承12、12的內圈14、14通過將曲軸11壓入到這些內圈14、14中,確定其沿曲軸11的軸線方向的位置,不能相對移動地組裝在該曲軸11上。
在曲軸箱6上設有嵌合固定上述滾珠軸承12、12的外圈13、13的支承孔17、17,這些支承孔17...由設置在曲軸箱半部5b的向箱體半體7上連接的結合面上的半圓狀的凹部18...和設置在箱體半體7的向上述曲軸箱半部5b上連接的結合面上的半圓狀的凹部19...形成圓形。
根據(jù)本發(fā)明,在上述兩支承孔17、17的沿周向空開一定間隔的多處、例如兩處,在滾珠軸承12、12的外圈13、13和曲軸箱6之間,分別設有彈性地向一側推壓滾珠軸承12、12的外圈13、13以使其離開支承孔17、17的內面的軸承加載裝置20、20...。
軸承加載裝置20具備能自如滑動地嵌合在曲軸箱6中、使前端的推壓面21a抵靠在上述滾珠軸承12的外圈13的外側的外周緣部上的楔部21;產生將該楔部21推壓在上述外圈13一側的彈簧力的彈簧22。
楔部21制成圓柱狀,在楔部21的前端形成有傾斜的推壓面21a,該傾斜的推壓面21a沿支承孔17的軸向的外側逐漸變成軸向外側的位置。另外,在構成支承孔17的凹部18、19中,在曲軸箱半部5b一側的凹部18上,設有軸向外端敞口的橫截面為半圓狀的滑槽23,上述楔部21能滑動地嵌合在上述滑槽23中,并使其一部分凸出于支承孔17的內面。
另外,在曲軸箱半部5b上,例如用螺栓25等固定有與上述楔部21相向的后端的彈簧座板24,在該彈簧座板24和楔部21之間壓縮設置有彈簧22。
而且,多個例如一對軸承加載裝置20、20在與氣缸軸線C正交且包含曲軸11的軸線的平面26的偏向缸套8一側,配置在氣缸軸線C的兩側。即,在上述平面26的偏向缸套8一側,氣缸軸線C和各軸承加載裝置20、20所成的角度α設定在90度以下。
通過這樣配置軸承加載裝置20、20...,滾珠軸承12、12和曲軸11被加載推壓,從而相對支承孔17的軸線偏向與缸套8相反的一側。而且,在圖1和圖2中,為了易于理解,與滾珠軸承12、12和曲軸11相比,夸張地將支承孔17畫的較大。
以下對第1實施例的作用進行說明。介裝在曲軸11和曲軸箱6之間的滾珠軸承12、12的外圈13、13嵌合在設置于曲軸箱6上的支承孔17、17中,在支承孔17、17的沿周向空開間隔的多處、例如兩處,在滾珠軸承12、12的外圈13、13和曲軸箱6之間,分別設有彈性地向一側推壓滾珠軸承12、12的外圈13、13以使其離開支承孔17、17的內面的軸承加載裝置20、20...。
因此,在與支承孔17、17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內的滾珠軸承12、12的位置,由于滾珠軸承12、12被上述軸承加載裝置20、20...彈性地壓著,所以,在發(fā)動機從冷機狀態(tài)變到熱機狀態(tài)時能保持曲軸的穩(wěn)定,能穩(wěn)定地抑制曲軸敲擊聲的產生。
而且,由于不必壓入滾珠軸承12、12的外圈13、13,所以不需要特別高的支承孔17、17的加工精度,能避免成本增加。
另外,多個例如一對軸承加載裝置20、20,在與氣缸軸線C正交的包含曲軸11的軸線的平面26的偏向缸套8一側,配置在氣缸軸線C的兩側。
因此,通過將多個、例如一對軸承加載裝置20、20配置在伴隨著在燃燒室爆發(fā)產生的力不能直接作用到的位置上,由此能將作用到各軸承加載裝置20、20...和滾珠軸承12、12的外圈13、13的接觸部上的力分散,能提高耐用性。
圖3所示是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在與上述第1實施例對應的部分標注相同的參考符號。
在支承孔17的沿周向空開間隔的多處、例如兩處,在滾珠軸承12的外圈13和曲軸箱6之間,分別設有彈性地向一側推壓上述外圈13、13以使其離開支承孔17的內面的軸承加載裝置28、28。
軸承加載裝置28具備能自如滑動地嵌合在曲軸箱6中,使其前端抵靠在上述滾珠軸承1 2的外圈13的外周面上的推壓銷29;產生將該推壓銷29推壓在上述外圈13一側的彈簧力的彈簧30。
推壓銷29制成前端封閉的有底圓筒狀。另外,在曲軸箱半部5b上,在構成支承孔17的凹部18、19中,在凹部18的內面上設有內端開口的有底的滑動孔31,使其具有沿支承孔17的半徑方向的軸線,上述推壓銷29能滑動地嵌合在上述滑動孔31中,且使其前端一側凸出于支承孔17的內面,在滑動孔31的封閉端和推壓銷29之間壓縮設有彈簧30。
而且,多個例如一對軸承加載裝置28、28在與氣缸軸線C正交的、包含曲軸11的軸線的平面26的偏向缸套8一側,配置在氣缸軸線C的兩側。即,在上述平面26的偏向缸套8一側,氣缸軸線C和各軸承加載裝置28、28所成的角度α設定在90度以下。
通過這樣配置軸承加載裝置28、28,滾珠軸承12、12和曲軸11被加載推壓,使其相對支承孔17的軸線偏向與缸套8相反的一側。而且,在圖3中,為了易于理解,與滾珠軸承12、12和曲軸11相比,夸張地將支承孔17畫的較大。
即使根據(jù)該第2實施例,也能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的效果。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本發(fā)明能進行各種各樣的設計變更。
發(fā)明的效果如以上所述,根據(jù)技術方案1所記載的發(fā)明,在與支承孔的軸線正交的平面內的滾珠軸承的位置,在發(fā)動機從冷機狀態(tài)變到熱機狀態(tài)時能保持穩(wěn)定,能穩(wěn)定地抑制曲軸敲擊聲的產生,而且,由于不需要壓入滾珠軸承的外圈,所以,不必顯著地提高支承孔的加工精度,能避免成本增加。
另外,根據(jù)技術方案2所記載的發(fā)明,通過將多個軸承加載裝置配置在伴隨著在燃燒室爆發(fā)燃燒產生的力不能直接作用到的位置上,能將這樣的力分散到各軸承加載裝置和滾珠軸承的外圈的接觸部上,能提高耐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曲軸的支承結構,曲軸(11)經(jīng)由將外圈(13)嵌合在設置于曲軸箱(6)上的支承孔(17)中的滾珠軸承(12),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上述曲軸箱(6)上,其特征是在上述支承孔(17)的沿周向保持一定間隔的多處,在上述滾珠軸承(12)的外圈(13)和曲軸箱(6)之間,分別設有彈性地向一側推壓上述外圈(13)以使上述外圈(13)離開支承孔(17)的內面的軸承加載裝置(20、28)。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曲軸的支承結構,其特征是多個上述軸承加載裝置(20、28)配置在與氣缸軸線(C)正交且包含上述曲軸(11)的軸線的平面(26)的偏向缸套(8)一側。
全文摘要
一種曲軸的支承結構,曲軸通過將外圈嵌合在設置于曲軸箱上的支承孔中的滾珠軸承能自如旋轉地支承在上述曲軸箱上,避免成本增加,而且能穩(wěn)定地抑制曲軸敲擊聲的產生。在支承孔17的沿周向空開間隔的多處,在滾珠軸承12的外圈13和曲軸箱6之間,分別設有彈性地推壓使上述外圈13離開支承孔17的內面一側的軸承加載裝置20。
文檔編號F02F7/00GK1497195SQ0315944
公開日2004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桑原幸重, 橫山英巳, 大庭祐, 須藤一郎, 巳, 郎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