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氣濾清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用內燃機等的空氣濾清器(air filter)(也稱air element)。
背景技術:
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等所揭示,空氣濾清器,將折曲加工過的過濾用材料作為嵌入物(insert),對作為保持該過濾用材料的塑性材料的框體(枠體)進行噴射成形。過濾用材料為將浸油的上游側的沾濕層與不浸油并實施防油整理的下游側的干燥層層疊而構成的結構,其主要用于在沾濕層捕獲塵屑,并在干燥層捕獲碳粒子。
專利文獻1特開平10-263348號公報專利文獻2特開2002-045624號公報發(fā)明內容為不使油向過濾用材料的下游側流出,對下游側的干燥層進行防油整理,但在將過濾用材料與框體進行一體嵌入成形的空氣濾清器中,是由聚丙烯等親油性較高的塑性材料構成的框體實質性地將過濾用材料貫通而形成,故油順著框體滲出至過濾用材料的下游側表面,存在向過濾用材料的下游側流出之虞。特別是過濾用材料為具有將過濾用材料四周包圍的外壁和架設于外壁上的肋條的構成時,由于肋條配置于空氣較易流動的過濾用材料的中央部位,故存在油順著該肋條向下游側流出之患。本發(fā)明是我們獨自鑒于所發(fā)現(xiàn)的新技術課題開發(fā)而成的。
第一方案的發(fā)明為一種空氣濾清器,其中,其具有過濾用材料,其將上游側的第一過濾層與下游側的第二過濾層層疊而構成;和框體,其將該過濾用材料作為嵌入物而成型;另外,對上述第二過濾層實施防油整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過濾層具有浸漬油的浸油部;和防油整理部,其對貫通上述框體的部分實施防油整理。
第二方案的發(fā)明為一種空氣濾清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其具有過濾用材料,其將上游側的第一過濾層與下游側的第二過濾層層疊而構成;和框體,其將該過濾用材料作為嵌入物而成型;另外,對上述第二過濾層實施防油整理,且上述框體具有將過濾用材料四周包圍的外壁和架設于外壁上的肋條,其特征在于上述肋條,在將金屬模型配置于下游側的第二過濾層上的狀態(tài)下,只形成于上游側的第一過濾層上。
根據本發(fā)明,可提供一種能有效阻止油順著框體向過濾用材料的下游流出的新型空氣濾清器。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空氣濾清器的沿圖5中的I-I線的剖視對應圖;圖2是沿圖5中的II-II線的剖視對應圖;圖3是沿圖5中的III-III線的剖視對應圖;圖4是沿圖5中的IV-IV線的剖視對應圖;圖5是簡略地表示上述實施例1的空氣濾清器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上述實施例1的空氣濾清器的制造步驟的說明圖;圖7是表示比較例的空氣濾清器的剖視圖;圖8是表示比較例和實施例的油流出性的測定結果;圖9是從上游側觀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空氣濾清器的立體圖;圖10是從下游側觀視上述實施例2的空氣濾清器的立體圖;圖11是沿圖9中的XI-XI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依據附圖對本發(fā)明最佳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至圖5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空氣濾清器1。該空氣濾清器1由以以下部分構成過濾用材料2,其彎曲成多個之字形狀;框體3,其用以保持該過濾用材料;以及密封圈30,其設置于框體3的周圍;另外,保持為被夾于用內燃機的空氣凈化器的機體(body)與蓋體之間的狀態(tài),使空氣在例如圖4的箭頭所示的方向通過。
框體3,例如為聚丙烯(PP)中含有滑石粉的合成樹脂制的塑性材料,將過濾用材料2與上述密封圈30作為嵌入物(work)而噴射成型??蝮w3由將過濾用材料2的四周包圍的矩形狀的外壁4和架設于該外壁上的肋條構成。外壁4,如圖5所示,由過濾用材料2的折曲方向(圖4或圖5的左右方向)兩端的一對端壁4A和沿著過濾用材料2的折曲方向而設的一對側壁4B構成。肋條5,如圖5所示架設于一對端壁4A中,沿過濾用材料2的折曲方向配置于側壁4B的寬度方向中央以適當?shù)卮_保過濾用材料2的折曲部的間隔P。而且,在該實施例1中,肋條5如圖3所示實質性地形成為在層疊方向A上將過濾用材料2貫通/橫貫。
另外,在該實施例的空氣濾清器1中,已以矩形狀對框體3的形狀作了說明,但并不限于此,其也可形成為多面體狀、圓形狀或環(huán)形狀等。
參照圖1及圖2,過濾用材料2形成將作為上游側的第一過濾層的沾濕層6與作為下游側的第二過濾層的干燥層7進行層疊的雙層結構。這些沾濕層6以及干燥層7全都由濾紙構成,通過抄合法(漉き合い法)將分別抄紙的2張紙粘合成1張紙。對干燥層7實施防油整理。例如,通過輕觸給油輥(kiss roll)加工等將作為防油劑的氟化樹脂溶入的酚醛樹脂涂布于干燥層7的下游側的表面,由此將防油劑與酚醛樹脂從該干燥層7的表面向沾濕層6浸漬到大致相當于干燥層7厚度的深度。
之后,在沾濕層6中,對作為將框體3的外壁4所貫通的部分的第一防油整理部8實施與上述干燥層7同樣的防油整理,同樣也對將框體3的肋條貫通的第二防油整理部實施防油整理。用粘性油等油對除這些第一、第二防油整理部8、9外的沾濕層6的大部分浸油部10進行浸漬。例如,如圖6所示,用滾子12將溶入作為防油劑的氟化樹脂的酚醛樹脂涂布于通過折曲加工機進行折曲加工前的過濾用材料2A上即其寬度方向兩緣部8A和寬度方向中央部9A上。由此,在經折曲加工后的過濾用材料2上,在將外壁4貫通的寬度方向兩緣部上設置第一防油整理部8,而在肋條5所貫通的寬度方向中央部設置第二防油整理部9。
油對浸油部10的浸漬,是在將過濾用材料2進行折曲加工后通過噴霧器將油涂布于浸油部10的表面來進行。此時,對防油整理部8、9或框3進行防止油附著其上的遮蔽處理。
在如圖7所示的比較例中,在沾濕層6H上未設置有防油整理部,將包括框體3所貫通的部分在內的整個沾濕層6H作為浸漬上粘性等油的浸油部。在這樣的比較例中,在無框體3的部分,如圖箭頭Y1所示通過實施防油整理的下游側的干燥層7來阻止油向下游流出,但是,在框體3的附近,如前頭Y2所示,與防油整理的干燥層7相比油會沿著親油性較高的框體3向過濾用材料2的下游流出。
對此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及圖2所示,在沾濕層6中對作為框體3所貫通的部分的第一、第二防油整理部8、9實施防油整理,即通過第一、第二防油整理部8、9而將框體3從浸油部10遮斷/隔離,故如上述比較例所示使油不會沿著框體3向過濾用材料2的下游流出,可確實地防止不慎使油向發(fā)動機側流出。并且,由于框體3將油遮斷,故也會抑制由油造成對框體3的膨潤,從而也可抑制由該膨潤造成空氣濾清器1的形變。
另外,在外壁4當中,關于過濾用材料2的折曲方向側的端壁4A,由于其與過濾用材料2在較寬闊區(qū)域粘合/一體化,使得油沿該端壁4A向下游側流出的可能性降低,也可以對其省略上述防油整理。
圖8表示在上述比較例和本實施例中,在碳以一定量將空氣濾清器堵塞后而提高空氣量,并測定向下游側流出時的空氣量,由此測定油向過濾用材料的下游側流出的難易度。如該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確認與比較例相比油向下游側流出時的空氣量較大,可抑制油向下游側流出。
圖9~11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空氣濾清器1。另外,在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的構成元件上標示相同參照符號,適當省略重復的說明。與實施例1同樣,空氣濾清器2也由以沾濕層6和干燥層7構成的過濾用材料2和保持該過濾用材料2的框體3構成,并對在沾濕層6中將框體3的外壁4貫通的第一防油整理部8實施防油整理。并且,在實施例2中,只將框體3的肋條5A設置于上游側的沾濕層6上,而其不將過濾用材料2沿層疊方向貫通/橫斷。在進行插入成形時,肋條5A不將過下游側的干燥層7貫通,而在下游側的干燥層7上配置對應過濾用材料2表面之字形狀的梳形狀的金屬模型22,通過金屬模型22在將下游側的干燥層7的表面堵塞的狀態(tài)下進行噴射成型。
根據這樣的實施例2,肋條5不將過濾用材料2沿層疊方向貫通/橫斷,故使得油不會沿著肋條5A向過濾用材料2的下游側流出,與實施例2同樣,可有效地阻止油向過濾用材料2的下游側流出。而且,如圖11所示,使肋條5A成為將呈之字形狀的過濾用材料2的上游側表面充填的狀態(tài),故與實施例1同樣,可適當?shù)卮_保過濾用材料2的折曲部分的間隔P;并且,由于只將肋條5A設置于上游側的沾濕層6上,故比實施例1更能降低材料費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濾清器,其中,其具有過濾用材料,其將上游側的第一過濾層與下游側的第二過濾層層疊而構成;和框體,其將該過濾用材料作為嵌入物而成型;另外,對上述第二過濾層實施防油整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過濾層具有浸漬油的浸油部;和防油整理部,其對貫通上述框體的部分實施防油整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示的空氣濾清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框體具有將過濾用材料四周包圍的外壁和架設于外壁上的肋條,而該肋條只設置于上述過濾用材料的第一過濾層上。
3.一種空氣濾清器的制造方法,其中,空氣濾清器具有過濾用材料,其將上游側的第一過濾層與下游側的第二過濾層層疊而構成;和框體,其將該過濾用材料作為嵌入物而成型;另外,對上述第二過濾層實施防油整理,并且,上述框體具有將過濾用材料四周包圍的外壁和架設于外壁上的肋條,其特征在于上述肋條,在將金屬模型配置于下游側的第二過濾層上的狀態(tài)下,只形成于上游側的第一過濾層上。
全文摘要
一種空氣濾清器,其可阻止油順著塑性材料制的框體(3)向過濾用材料(2)的下游流出。將由上游側的沾濕層(6)與下游側的干燥層(7)層疊構成的過濾用材料作為嵌入物而對包含有外壁(4)以及肋條(5)的框體(3)進行噴射成型。對干燥層(7)實施防油整理。在沾濕層(6)中,對貫通框體(3)的部分(8)實施防油整理,而用粘性油等油對剩余的防油整理部(10)進行浸漬。
文檔編號F02M35/02GK1895733SQ20051012433
公開日2007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濱田雄一, 石井宏征 申請人:株式會社馬勒濾清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