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特別是一種整合了進氣溫度傳感器、進氣壓力傳感器、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與節(jié)流閥體的引擎電子控制器。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引擎電子控制器(Electronic Control Unit,簡稱ECU)的工作方法就是根據(jù)與發(fā)動機相連的傳感器的反饋來控制燃油混合(空氣燃油比)和火花定時(點火提前及持續(xù)時間)。但為了達到最佳控制,ECU需要從多個傳感器獲取數(shù)據(jù)。例如ECU需要了解地速、發(fā)動機轉速、曲軸位置、空氣品質(氧氣含量)、發(fā)動機溫度、發(fā)動機負載(如空調(A/C)打開時)、油門位置、油門的變化率、變速齒輪、廢氣排放,等等。但為了控制燃油系統(tǒng)和點火系統(tǒng),仍必須將數(shù)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以便實際進行控制。
請參閱圖1,圖1為現(xiàn)有引擎與引擎電子控制器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現(xiàn)有的引擎汽缸10、燃油系統(tǒng)22、點火系統(tǒng)24與引擎電子控制器12之間均以線束(wire harness)、接頭進行信號傳遞溝通。燃油系統(tǒng)22包含油槽22a、燃油泵浦22b、壓力調整器22c、噴油器22d。
當引擎電子控制器12接收設在噴射引擎的進氣管23的進氣溫度傳感器14、進氣壓力傳感器、油門角度傳感器16以及引擎的油溫傳感器19、氧氣傳感器20、曲軸位置傳感器(crank sensor)18所提供的信息時,便能依據(jù)原先預定的控制模式對噴射引擎的燃油系統(tǒng)22和點火系統(tǒng)24進行封閉回路控制。
在進氣管23的進氣溫度傳感器14、進氣壓力傳感器、油門角度傳感器16等必須逐一嚴格地防護與防水包裝,否則傳感器本身容易受損,但如此一來除了逐一安裝的成本外,尚需要逐一包裝的成本。再者,由于引擎電子控制器12與上述傳感器均采用線束、接頭的方式傳遞信號,而容易因為接點過多導致失效,也容易在信號傳遞過程中受到干擾。此外,由于現(xiàn)有油門角度傳感器16均采用可變電阻式的,所以容易因磨耗而導致故障、失效,并且在其安裝時精密度要求也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借著將進氣溫度傳感器、進氣壓力傳感器、油門角度傳感器和節(jié)流閥體與引擎電子控制器整合在一起,并且本實用新型一種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也直接安裝于原有的節(jié)流閥體部分,如此一來,此一整合組件就可同時達到整合前述傳感器與控制功能而減少個別對傳感器安裝與逐一防水包裝的成本,也同時減少與傳感器的接點與接線而減少失效或受干擾機率更不影響安裝位置與減少裝置所占體積。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至少根據(jù)裝設在一噴射引擎的一進氣管的一進氣溫度傳感器、一進氣壓力傳感器、一油門角度傳感器所提供的信息,對該噴射引擎的燃油和點火系統(tǒng)進行封閉回路控制,該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包含一節(jié)流閥體,該節(jié)流閥體的管徑大小可配合于進氣管,且與該噴射引擎的該進氣管連通;以及一電子控制器盒體,該電子控制器盒體系包含至少具有該進氣溫度傳感器、該進氣壓力傳感器、該油門角度傳感器的一控制電路板;該節(jié)流閥體和該電子控制器盒體之間具有提供給該進氣溫度傳感器、該進氣壓力傳感器、該油門角度傳感器進行感知的一傳感器穿孔,且該傳感器穿孔已完成防水包裝。
換句話說,本實用新型一種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主要由節(jié)流閥體和電子控制器盒體所組成。電子控制器盒體包含至少具有進氣溫度傳感器、進氣壓力傳感器、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的控制電路板。節(jié)流閥體和電子控制器盒體之間具有提供給進氣溫度傳感器、進氣壓力傳感器、油門角度傳感器進行感知的傳感器穿孔,且傳感器穿孔已完成防水包裝。由于控制器仍安裝于原有傳統(tǒng)節(jié)流閥位置(節(jié)流閥體的管徑大小相當于進氣管),且與噴射引擎的進氣管連通,所以引擎電子控制器仍可依據(jù)進氣溫度傳感器、進氣壓力傳感器、油門角度傳感器所提供的信息,對噴射引擎的燃油和點火系統(tǒng)進行封閉回路控制。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成本低,體積小,不易受干擾,更不受安裝位置的限制。
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與精神可以借由以下的詳述及附圖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引擎與引擎電子控制器的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內含進氣溫度、進氣壓力與油門傳感器的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的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一種具有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的噴射引擎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0引擎汽 12引擎電子控制器14進氣溫度傳感器 16油門角度傳感器39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 18曲軸位置傳感器19油溫傳感器 20氧氣傳感器22燃油系統(tǒng) 22a油槽22b燃油泵浦 22c壓力調整器22d噴油器23進氣管
24點火系統(tǒng) 30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2節(jié)流閥體 34電子控制器盒體36控制電路板38進氣壓力傳感器a燃油控制 b溫度c油門位置 d曲軸位置e油溫 f氧氣g點火控制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見圖2,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0主要由節(jié)流閥體32和電子控制器盒體34所組成。節(jié)流閥體32的管徑大小可配合于進氣管23(如圖1或圖3所示)。電子控制器盒體34則具有至少有進氣溫度傳感器14、進氣壓力傳感器38、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的控制電路板36。
如此一來,由于進氣溫度傳感器14、進氣壓力傳感器38、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已被整合至本實用新型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0中,而不需逐一安裝至汽缸10(如圖1或圖3所示)上,并且僅需在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0中對各傳感器一次性嚴格地防護與防水包裝,同時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0和上述傳感器均經由控制電路板36傳遞信號,而不會因為接點過多導致失效,也不容易在信號傳遞過程中受到干擾。
為了進氣溫度傳感器14、進氣壓力傳感器38、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仍可以順利進行感知,本實用新型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0必須與噴射引擎結合。
請參閱圖3,圖3為本實用新型具有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的噴射引擎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由于本實用新型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0的節(jié)流閥體32的管徑大小可配合于于進氣管23,又與噴射引擎的進氣管23連通。本實用新型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0中的節(jié)流閥體32和電子控制器盒體34之間具有提供給進氣溫度傳感器14、進氣壓力傳感器38、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進行感知的傳感器穿孔,且傳感器穿孔已完成防水包裝。因此當進氣溫度傳感器14、進氣壓力傳感器38、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提供其所感知的信息后,引擎電子控制器30仍可依據(jù)此信息,對噴射引擎的燃油系統(tǒng)24和點火系統(tǒng)22進行封閉回路控制。
除了已被整合的進氣溫度傳感器14、進氣壓力傳感器38、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外,引擎電子控制器30仍可依據(jù)油溫傳感器19、氧氣傳感器20、曲軸位置傳感器18提供的信息,對噴射引擎的燃油系統(tǒng)22和點火系統(tǒng)24進行封閉回路控制。
本實用新型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30所采用的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和現(xiàn)有油門角度傳感器16在量測偏轉角度的手段也是不相同的。由于現(xiàn)有的油門角度傳感器16在量測偏轉角度時是采用接觸到其它機械組件的可變電阻的方式,故容易會有磨耗問題,但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所采用的則主要由磁鐵組件(圖中未描繪)、磁感組件(圖中未描繪)在相隔一定距離且非接觸的情況下,利用磁感應的非接觸方式量測出旋轉的轉軸的旋轉角度,并經處理器轉換成角度信號后輸出,然后依據(jù)此角度信號對車輛下達相對的控制要求。因此,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39因不會有磨耗問題,而不容易故障、失效,并且這種磁感量測方式對安裝精密度要求也較低。
借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詳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特征與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示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范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在本實用新型所欲申請的專利范圍的范疇內。
權利要求1.一種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根據(jù)裝設在一噴射引擎的一進氣管的一進氣溫度傳感器、一進氣壓力傳感器、一油門角度傳感器所提供的信息,對該噴射引擎的燃油和點火系統(tǒng)進行封閉回路控制,其特征在于該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包含一管徑大小可配合于進氣管的節(jié)流閥體,與該噴射引擎的該進氣管連通;以及一電子控制器盒體,該電子控制器盒體包含具有該進氣溫度傳感器、該進氣壓力傳感器、該油門角度傳感器的一控制電路板;該節(jié)流閥體和該電子控制器盒體之間具有提供給該進氣溫度傳感器、該進氣壓力傳感器、該油門角度傳感器進行感知的一具有防水包裝的傳感器穿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該油門角度傳感器為一非接觸式油門角度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內含進氣溫度、進氣壓力與油門傳感器的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主要是將原本裝設在噴射引擎進氣管的進氣溫度傳感器、進氣壓力傳感器及汽、機車油門角度傳感器與引擎電子控制器及節(jié)流閥體整合在一起,并且本實用新型中的整合式引擎電子控制器也直接安裝于原有的節(jié)流閥體部分。如此一來,這一整合組件就可同時達到上述感知與控制功能而減少個別對傳感器安裝與逐一防水包裝的成本,也同時減少與傳感器的接點與接線而減少失效或受干擾機率更不影響安裝位置與減少裝置所占體積。
文檔編號F02D43/00GK2844459SQ20052013040
公開日2006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25日
發(fā)明者林福明 申請人:弘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