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內(nèi)燃機車均有相應的機車用大功率柴油機與之匹配,例如16V280ZJA型柴油機就與 DF 、 DFsB型內(nèi)燃機車相匹配。機車用大功率柴油機若要正常運行,則必須配備相應的 冷卻系統(tǒng)。在一定環(huán)境條件下,機車在最大功率狀況下運行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時,潤 滑用的機油從柴油機中流出時的油溫稱為機車內(nèi)燃機平衡溫度,該平衡溫度一般應低于 88°C,否則會因為溫度過高而對柴油機造成損害。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通常在機車 柴油機的機油出口處專門設置溫度探頭,若所測得的機油溫度達到或高于88'C則發(fā)出報 警信號,有的甚至直接控制柴油機停止工作。因此,機車用柴油機所配備冷卻系統(tǒng)在使 用中必須達到這個要求。
我國內(nèi)燃機車的冷卻系統(tǒng)通常由高溫冷卻系統(tǒng)和低溫冷卻系統(tǒng)組成,高溫冷卻系統(tǒng) 的冷卻介質(zhì)(水)由高溫水泵泵出,依次經(jīng)過柴油機缸套、柴油機出水管、高溫散熱裝 置后,回到高溫水泵,再進行循環(huán)。低溫冷卻系統(tǒng)的冷卻介質(zhì)(水)由低溫水泵泵出后, 依次經(jīng)過中冷器、中冷出水管、機油熱交換器、低溫散熱裝置后,回到低溫水泵,再進 行循環(huán)。
上述高溫散熱裝置和低溫散熱裝置在十年前還采用分開設置的方式,這種結(jié)構(gòu)方式 的散熱裝置所占體積較大,機車重量較重,從而造成功率下降,因為耗材較多成本也較 高。作為其改進,人們采用雙流道散熱的形式,而將高溫散熱裝置和低溫散熱裝置合并 在一起成為可在一個裝置中同時進行高低溫散熱的高低溫散熱裝置(也稱為雙流道散熱 裝置,而其中的每節(jié)散熱器則成為雙流道散熱器)??紤]到散熱效果、制作成本、空間 放置等因素,常采用將數(shù)個高低溫散熱裝置的各自的不同的流道以串聯(lián)或/和并聯(lián)的方 式進行使用,而形成散熱系統(tǒng)。每個高低溫散熱裝置均由各自的散熱器組和兩根集流管 組成。集流管分為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均設有高溫流道和低溫流 道、且均按水平方向設置,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也設有高溫流道和低溫流道、且 均按上下方向設置。上集流管設置在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上方,下集流管設置 在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下方,且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高溫流道的上端 口與上集流管的高溫流道的相應的接口密閉連接,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高溫流道的下端口與下集流管的高溫流道的相應的接口密閉連接,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 的低溫流道的上端口與上集流管的低溫流道的相應的接口密閉連接,散熱器組的各雙流 道散熱器的低溫流道的下端口與下集流管的低溫流道的相應的接口密閉連接。采用高低 溫散熱裝置對提高機車冷卻能力、減少散熱裝置長度及質(zhì)量、降低散熱裝置的成本均有 明顯效果,對DFu、 DF8B型機車的實際運用也表明該冷卻系統(tǒng)的設計是成功的,但是, 這種結(jié)構(gòu)的機車柴油機冷卻系統(tǒng)在工作時,其平衡溫度接近88°C,有的甚至達到86°C 87°C。因而,這類機車在到達一些特殊的線路和環(huán)境時(如隧道多又長、空氣密度低、 海拔在700m以上、溫度在4(TC以上等),機車冷卻能力明顯不足,經(jīng)常發(fā)生平衡溫度 達到或超過88'C的情況,影響了機車的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已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使用時可使機車內(nèi)燃機平
衡溫度較低的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
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shù)方案是 一種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具 有兩根集流管和高低溫散熱器組;兩根集流管分為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高低溫散熱器 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均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每根集流管的內(nèi)腔分為低溫流道和高 溫流道;其特征在于還具有低溫散熱器組,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也均具有 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集流管分為高低溫流道共存的高低溫流道管段和只有低溫流道的 低溫流道管段,低溫流道管段的低溫流道與高低溫流道管段的低溫流道相通;上集流管 和下集流管的高低溫流道管段位于同一側(cè),高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位于上集 流管的高低溫流道管段和下集流管的高低溫流道管段之間,且各集流管的高低溫流道管 段的高溫流道與各相應雙流道散熱器的第二流道相連通,高低溫流道管段的低溫流道與 各相應雙流道散熱器的第一流道相連通;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位于上集流管 的低溫流道管段和下集流管的低溫流道管段之間,且各集流管的低溫流道管段的低溫流 道與各相應雙流道散熱器的第一流道相連通。
每根集流管具有外殼和折彎隔板,外殼具有管體和與管體的縱向開口密閉固定連接 的連接板,折彎隔板的橫向一端沿管體的縱向固定在的管體的內(nèi)壁上,折彎隔板的橫向 另一端與連接板縱向的中間部位固定在一起,折彎隔板的縱向外端、管體的一端、以及 連接板的一端相對齊;還具有分隔板;集流管的連接板上分別設有與低溫散熱器組和高 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數(shù)量相同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和第二流道進出水口;折 彎隔板縱向內(nèi)端位于管體中,分隔板固定在折彎隔板的縱向內(nèi)端面上以及管體的內(nèi)壁 上,且從高溫流道的縱向內(nèi)端將高溫流道封閉住,從而使集流管分為低溫流道管段和高低溫流道管段;上集流管設置在兩組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上方,下集流管設置 在兩組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下方,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第一流道 (11)的上端以及第二流道(12)的上端分別與上集流管(2-1)的連接板的位于低溫流道管 段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相連通,低溫散熱器組的 各雙流道散熱器的第一流道的下端以及第二流道的下端分別與下集流管的連接板的位 于低溫流道管段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相連通;高 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第一流道的上端以及第二流道的上端分別與上集流 管的連接板的位于高低溫流道管段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 進出水口相連通,高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的第一流道的下端以及第二流道的 下端分別與下集流管的連接板的位于高低溫流道管段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以 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相連通。
每根集流管的高低溫流道管段的低溫流道的截面積與其旁邊的高溫流道的截面積
之比為i : i.2 i : 1.3。
所述的高低溫散熱裝置的高低溫散熱器組具有增加的1 2個雙流道散熱器。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將集流管的結(jié)構(gòu)進行了重新設計,減少
高溫流道的長度后,則可使原來與集流管高溫流道相連的雙流道散熱器的第二流道改變 為與集流管的低溫流道相連通,而將高溫冷卻系統(tǒng)的散熱余量移植到低溫冷卻系統(tǒng)中。 采用上述高低溫散熱裝置的冷卻系統(tǒng)可以使機車內(nèi)燃機的平衡溫度下降約rc i.5'c,
從而提高了內(nèi)燃機車的冷卻能力。(2)放大集流管的低溫流道截面積,從而降低了低溫 水在低溫系統(tǒng)中的阻力,采用該高低溫散熱裝置的冷卻系統(tǒng)可以使機車內(nèi)燃機的平衡溫
度下降約rc i.5'c,從而提高了內(nèi)燃機車冷卻能力。(3)在原高低溫散熱裝置的散熱
器個數(shù)的基礎上,增加散熱器的數(shù)量,采用該高低溫散熱裝置的冷卻系統(tǒng)可以使機車內(nèi)
燃機的平衡溫度下降約rc i.5'c,提高了內(nèi)燃機車的冷卻能力。(4)當高低溫散熱裝 置綜合采用上述手段,而將這種高低溫散熱裝置應用于機車冷卻系統(tǒng)后,可以使機車內(nèi) 燃機的平衡溫度下降約4'C,從而可使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冷卻系統(tǒng)的機車有效運行于環(huán)
境惡劣的場合。
圖1為原有的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中的低溫流道系統(tǒng)的示意圖,圖中的高低溫散熱裝置 有4個,平面布置在機車底座上,每個高低溫散熱裝置按照下內(nèi)上外的形式固定在機車 底座上,本示意圖是在機車上方向下觀察時的示意圖2為與圖1中的低溫流道系統(tǒng)相對應的該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中的高溫流道系統(tǒng)的示意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高低溫散熱裝置的一種示意圖4為圖3中高低溫散熱裝置的大部分低溫流道的示意圖5為圖3中高低溫散熱裝置的高溫流道以及新增的低溫流道的示意圖6為在圖3中的上集流管的A處,也就是圖4及圖5的A處的截面示意圖7為在圖3中的上集流管的B處,也就是圖4及圖5的B處的截面示意圖8為在圖3中的下集流管的C處,也就是圖4及圖5的C處的截面示意圖9為在圖3中的下集流管的D處,也就是圖4及圖5的D處的截面示意圖10為在圖3中的雙流道散熱器的E處,也就是圖4及圖5的E處的截面示意圖11為在圖3中的上集流管的A處,也就是圖4及圖5的A處的另一種截面示意
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高低溫散熱裝置的另一種示意圖13為圖12中高低溫散熱裝置的大部分低溫流道的示意圖14為圖12中高低溫散熱裝置的高溫流道以及新增的低溫流道的示意圖15為圖3所示的高低溫散熱裝置應用于其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時,該高低溫散熱系 統(tǒng)中低溫流道系統(tǒng)的大部分低溫流道的示意圖;圖中的高低溫散熱裝置有4個,平面布 置在機車底座上,每個高低溫散熱裝置按照下內(nèi)上外的形式固定在機車底座上,本示意 圖是在機車上方向下觀察時的示意圖16為圖3所示的高低溫散熱裝置應用于其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時,該高低溫散熱系 統(tǒng)中高溫流道系統(tǒng)以及新增的低溫流道的示意圖17為圖12所示的高低溫散熱裝置應用于其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時,該高低溫散熱系 統(tǒng)中低溫流道系統(tǒng)的大部分低溫流道的示意圖18為圖12所示的高低溫散熱裝置應用于其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時,該高低溫散熱系 統(tǒng)中高溫流道系統(tǒng)以及新增的低溫流道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3,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具有兩組散熱器組和兩 根集流管2。兩組散熱器組分別為低溫散熱器組101和高低溫散熱器組102。兩根集流 管2分別是上集流管2-1和下集流管2-2。
見圖3及圖10,兩組散熱器組的所有散熱器1中,屬于低溫散熱器組101的散熱器 為圖3中位于左側(cè)的4個散熱器1,屬于高低溫散熱器組102的散熱器為圖3中位于右側(cè)的io個散熱器1。兩組散熱器組中各個散熱器1的結(jié)構(gòu)均相同,都是圖IO所示結(jié)構(gòu)
的雙流道散熱器l。雙流道散熱器1具有兩個平行的流道,每個流道以及周圍的散熱片
稱為一個散熱節(jié)。在工作中,對屬于高低溫散熱器組102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來說,低 溫冷卻水流過雙流道散熱器1的作為低溫流道的第一流道11,而與此同時,高溫冷卻水 流過該雙流道散熱器1的作為高溫流道的第二流道12;而對于屬于低溫散熱器組101 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來說,低溫冷卻水同時流過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和第二 流道12。
見圖3、圖6及圖8,兩根集流管的每根集流管2均具有低溫流道21、高溫流道22、 管體27、分隔板28、折彎隔板23和連接板24;連接板24上分別設有與雙流道散熱器 1數(shù)量相同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 25和第二流道進出水口 26;折彎隔板23的橫向一端沿 管體27的縱向焊接固定在的管體27的內(nèi)壁上,折彎隔板23的橫向另一端與連接板24 縱向的中間部位焊接固定在一起,連接板24的橫向兩端分別沿管體27的縱向焊接固定 在的管體27的縱向開口的相應的一端,折彎隔板23的縱向外端(即圖中的右端)、管 體27的右端、以及連接板24的右端相對齊,折彎隔板23的縱向內(nèi)端(即圖中的左端) 位于管體27中,分隔板28焊接固定在折彎隔板23的左端面上以及管體27的內(nèi)壁上, 且從高溫流道22的縱向內(nèi)端將其封閉住,從而可使集流管2分為低溫流道管段201和 高低溫流道管段202。
見圖6至圖10,折彎隔板23與連接板24之間的距離h為30mm。高低溫流道管段 202中的低溫流道21_1的截面積為5601mm2,高溫流道22的截面積9720mm2 (圖6及 圖8)。而低溫流道管段201中的低溫流道21-2的截面積則為15350mm2 (圖7及圖9)。
見圖3至圖10,上集流管2-1設置在兩組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的上方,下 集流管2-2設置在兩組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的下方,低溫散熱器組101的各雙 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的上端以及第二流道12的上端分別與上集流管2-1的連接 板24的位于低溫流道管段201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 25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 出水口 26相連通,低溫散熱器組101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的下端以及第 二流道12的下端分別與下集流管2-2的連接板24的位于低溫流道管段201中的相應的 第一流道進出水口 25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 26相連通;高低溫散熱器組102的 各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的上端以及第二流道12的上端分別與上集流管2-1的 連接板24的位于高低溫流道管段202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25以及相應的第二 流道進出水口 26相連通,高低溫散熱器組102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的下 端以及第二流道12的下端分別與下集流管2-2的連接板24的位于高低溫流道管段202
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 25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 26相連通。見圖4,下集流管2-2的低溫流道21中還設有固定在其中的流道隔板29,該流道隔板29位于高低 溫流道管段202的低溫流道21-1之中,且將該低溫流道21-1分為兩部分。下集流管2-2 的管體27上設有低溫冷卻水進出口和高溫冷卻水進出口 。
見圖4,工作時,高低溫散熱裝置的管體27的低溫冷卻水進出口的一個端口41作 為進水口,另一個端口42作為出水口。低溫冷卻水從端口 41進入下集流管2-2的低溫 流道21中,因流道隔板29的阻擋,低溫冷卻水同時經(jīng)過位于上方的7個雙流道散熱器 1 (可稱為前級散熱器)的各自的第一流道11,而使前級散熱器對低溫冷卻水進行了 7 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被冷卻后的低溫冷卻水隨后進入上集流管2-l的低溫流道21,繼續(xù)沿 上集流管2-1的低溫流道21向左流動,則到達位于左側(cè)的7節(jié)雙流道散熱器1 (可稱為 后級散熱器)的上方,隨即低溫冷卻水經(jīng)過這7個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還同 時經(jīng)過7個雙流道散熱器1中位于左側(cè)的4個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二流道12,而使后級 散熱器對低溫冷卻水進行了 11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然后,低溫冷卻水進入下集流管2-2 的位于流道隔板29左側(cè)的管段,再由管體27的端口42流出下集流管2-2。流出下集流 管2-2的低溫冷卻水經(jīng)歷了兩級18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
見圖5,工作時,高溫冷卻水分別從高低溫散熱裝置的管體27的第一高溫冷卻水進 口 43及第二高溫冷卻水進口 44進入上集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及下集流管2-2的高溫 流道22中。進入上集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的高溫冷卻水同時經(jīng)過位于下方的10個 雙流道散熱器1的各自的第二流道12,而使散熱器對高溫冷卻水進行了 IO個散熱節(jié)的 散熱,被冷卻后的高溫冷卻水隨后進入下集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與從第二高溫冷卻 水進口 44進入下集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中的高溫冷卻水一同從高低溫散熱裝置的管 體27的高溫冷卻水出口流出下集流管2-2。
這種結(jié)構(gòu)在使用中,可以增強低溫冷卻系統(tǒng)對中冷器和機油熱交換器的冷卻能力, 仍能保持高溫冷卻系統(tǒng)對柴油機缸套等的冷卻效果充分符合機車運行要求。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于集流管2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中的 高溫流道22和低溫流道21的面積比例。
如圖11所示將集流管2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的折彎隔板23向高溫流道22 — 側(cè)移10mm,將連接板24向外移5mm,折彎隔板23與連接板24之間的距離h為45咖, 管體等零部件的有關(guān)尺寸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這樣高溫流道22的截面積變成8796. 25rara2, 比實施例1中的9720ra^減少了 9. 9%。低溫流道21的截面積變成6816mm2,比實施例1 中的5601mm2增加了 21.7%。
這些措施增加了集流管2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的低溫流道21散熱面積,降低了低溫冷卻水在低溫流道21中的阻力,提高內(nèi)燃機車冷卻能力。 (實施例3)
見圖12至圖14,本實施例其余與實施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散熱器組的高低 溫散熱器組102增加1個雙流道散熱器1。
明顯可知,增加散熱器理所當然可以提高制冷能力。 (應用例1)
見圖15和圖16,本應用例采用2臺實施例1所得到的高低溫散熱裝置200和高低 溫散熱裝置300,圖中所示的高低溫散熱裝置100和高低溫散熱裝置400采用已有技術(shù) 的結(jié)構(gòu),這2臺高低溫散熱裝置中的集流管2的低溫流道21和高溫流道22貫通整個集 流管2,各個高低溫散熱器1中的第一流道11用于低溫流道,而第二流道12則用于高 溫流道。4臺高低溫散熱裝置按照圖中所示的連接方式連接成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
本應用例的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工作時,低溫冷卻水從機油熱交換器流出后分兩路,一 路流入高低溫散熱裝置200,另一路流入高低溫散熱裝置100。
流入高低溫散熱裝置200的低溫冷卻水按照實施例1所示過程流過高低溫散熱裝置 200后,再流過同樣結(jié)構(gòu)的高低溫散熱裝置300;但是,其過程有差別,就是低溫冷卻 水從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的端口 42進入下集流管2-2的低溫流道21中,經(jīng)過該裝置后, 再從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的端口 41流出下集流管2-2。這路低溫冷卻水共經(jīng)歷了四級 36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
另 一路低溫冷卻水進入高低溫散熱裝置100后,先進入下集流管2-2的低溫流道21 , 因為隔板的隔離,再同時流過位于上方的7個高低溫散熱器1中的低溫流道11,而進行 了7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之后流入上集流管2-1的低溫流道21后,再同時流過另外7個 高低溫散熱器1的低溫流道21,而經(jīng)行了另外7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然后,流入下集流管 2-1的隔板另一側(cè)的低溫流道21后,流出高低溫散熱裝置100。在高低溫散熱裝置100 中低溫冷卻水經(jīng)歷了兩級14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然后,這路低溫冷卻水流入高低溫散熱 裝置400中,其散熱過程與流過高低溫散熱裝置100的過程相同,也經(jīng)歷了兩級14個 散熱節(jié)的散熱。所以這路低溫冷卻水共經(jīng)歷了四級28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
流出高低溫散熱裝置400的低溫冷卻水與流出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的低溫冷卻水回 合后,流至低溫水泵。
本應用例的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工作時,高溫冷卻水由柴油機出水管流入高低溫散熱裝
置100,高溫冷卻水進入高低溫散熱裝置100后,先進入上集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
因為高低溫散熱裝置100的上集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與高低溫散熱裝置200的上集
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相連通,所以高溫冷卻水隨即流入高低溫散熱裝置200的上集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這些流入的高溫冷卻水再同時流過位于它們下方的分屬于高低 溫散熱裝置100的14個高低溫散熱器1中的高溫流道12和高低溫散熱裝置200的10 個高低溫散熱器l中的高溫流道12,而進行了一級24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
然后高溫冷卻水流入高低溫散熱裝置100的下集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和與之相 連通的高低溫散熱裝置200的下集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由高低溫散熱裝置200的下 集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流出高低溫散熱裝置200,而流入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的下集 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因為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的下集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與高 低溫散熱裝置400的下集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相連通,所以高溫冷卻水隨即流入高 低溫散熱裝置400的下集流管2-2的高溫流道22,這些流入的高溫冷卻水再同時流過位 于它們上方的分屬于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的10個高低溫散熱器1中的高溫流道12和高 低溫散熱裝置400的14個高低溫散熱器1中的高溫流道12,而進行了又一級24個散熱 節(jié)的散熱。
然后,高溫冷卻水流入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的上集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和與之 相連通的高低溫散熱裝置400的上集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由高低溫散熱裝置400 的上集流管2-1的高溫流道22流出高低溫散熱裝置400。高溫冷卻水共經(jīng)歷了兩級48 個散熱節(jié)的散熱。流出高低溫散熱裝置400的高溫冷卻水流至高溫水泵。
本應用例的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用于機車冷卻系統(tǒng)后,低溫冷卻水的流量較原機車大了 15%,與可以使平衡溫度下降1'C 1. 5°C。 (應用例2)
見圖15和圖16,本應用例其余部分與應用例l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采用的高 低溫散熱裝置200和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由實施例2制得。
本應用例的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與用于機車冷卻系統(tǒng)后,可以使平衡溫度下降2. 5°C 3。C。
(應用例3)
見圖17和圖18,本應用例其余部分與應用例2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采用的高 低溫散熱裝置200和高低溫散熱裝置300由實施例3制得。
本應用例的高低溫散熱系統(tǒng)與用于機車冷卻系統(tǒng)后,可以使平衡溫度下降4°C 。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具有兩根集流管(2)和高低溫散熱器組(102);兩根集流管(2)分為上集流管(2-1)和下集流管(2-2);高低溫散熱器組(102)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均具有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每根集流管(2)的內(nèi)腔分為低溫流道(21)和高溫流道(22);其特征在于還具有低溫散熱器組(101),低溫散熱器組(101)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也均具有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集流管(2)分為高低溫流道共存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和只有低溫流道的低溫流道管段(201),低溫流道管段(201)的低溫流道(21-2)與高低溫流道管段的低溫流道(21-1)相通;上集流管(2-1)和下集流管(2-2)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位于同一側(cè),高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位于上集流管(2-1)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和下集流管(2-2)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之間,且各集流管(2)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的高溫流道(22)與各相應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二流道(12)相連通,高低溫流道管段(202)的低溫流道(21-1)與各相應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相連通;低溫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位于上集流管(2-1)的低溫流道管段(201)和下集流管(2-2)的低溫流道管段(201)之間,且各集流管(2)的低溫流道管段(201)的低溫流道(21-2)與各相應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相連通。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每 根集流管(2)具有外殼和折彎隔板(23),外殼具有管體(27)和與管體(27)的縱向 開口密閉固定連接的連接板(24),折彎隔板(23)的橫向一端沿管體(27)的縱向固 定在的管體(27)的內(nèi)壁上,折彎隔板(23)的橫向另一端與連接板(24)縱向的中間 部位固定在一起,折彎隔板(23)的縱向外端、管體(27)的一端、以及連接板(24) 的一端相對齊;還具有分隔板(28);集流管(2)的連接板(24)上分別設有與低溫散 熱器組(101)和高低溫散熱器組(102)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數(shù)量相同的第一流道 進出水口 (25)和第二流道進出水口 (26);折彎隔板(23)縱向內(nèi)端位于管體(27) 中,分隔板(28)固定在折彎隔板(23)的縱向內(nèi)端面上以及管體(27)的內(nèi)壁上,且 從高溫流道(22)的縱向內(nèi)端將高溫流道(22)封閉住,從而使集流管(2)分為低溫 流道管段(201)和高低溫流道管段(202);上集流管(2-1)設置在兩組散熱器組的各 雙流道散熱器(1)的上方,下集流管(2-2)設置在兩組散熱器組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 的下方,低溫散熱器組(101)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ll)的上端以及第二 流道(12)的上端分別與上集流管(2-1)的連接板(24)的位于低溫流道管段(201)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 (25)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 (26)相連通,低溫散熱 器組(101)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的下端以及第二流道(12)的下 端分別與下集流管(2-2)的連接板(24)的位于低溫流道管段(201)中的相應的第一 流道進出水口 (25)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 (26)相連通;高低溫散熱器組(102) 的各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的上端以及第二流道(12)的上端分別與上 集流管(2-1)的連接板(24)的位于高低溫流道管段(202)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 水口 (25)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 (26)相連通,高低溫散熱器組(102)的各 雙流道散熱器(1)的第一流道(11)的下端以及第二流道(12)的下端分別與下集流 管(2-2)的連接板(24)的位于高低溫流道管段(202)中的相應的第一流道進出水口 (25)以及相應的第二流道進出水口 (26)相連通。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每 根集流管(2)的高低溫流道管段(202)的低溫流道(21-1)的截面積與其旁邊的高溫 流道(22)的截面積之比為1 : 1.2 1 : 1.3。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高低溫散熱裝置的高低溫散熱器組(102)具有增加的1 2個雙流道散熱 器(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內(nèi)燃機車冷卻系統(tǒng)的高低溫散熱裝置。該散熱裝置具有兩根集流管和兩組散熱器組;兩根集流管分為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集流管設有高溫流道和低溫流道;兩組散熱器組是高低溫散熱器組和低溫散熱器組。低溫散熱器組的存在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高低溫散熱裝置用于機車冷卻系統(tǒng)后,可以提高其冷卻能力,從而能夠適用于特殊線路和環(huán)境。
文檔編號F01P3/00GK201133277SQ20072013009
公開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張少元 申請人: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