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共軌式燃料噴射裝置的發(fā)動機噴射器的技術,更 詳細地說,涉及具有所謂群噴孔的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柴油發(fā)動機所具備的共軌式燃料噴射裝置是眾所周知 的,關于噴射由所述共軌供給的燃料的噴射器的具體結構,也是眾所 周知的。
另外,公知的是具有所謂群噴孔的噴射器,其中噴射器軸線和在 該噴射器的噴嘴體上穿設的噴孔的軸線存在多個交點。
該具有群噴孔的噴射器與相同霧化量的沒有群噴孔的噴射器相比 較,可以減小噴孔直徑。由此可知,若采用具有群噴孔的噴射器,與
沒有群噴孔的噴射器相比較,可使霧化燃料微?;以诖蠓秶鷥葦U散, 利用該效果,可改善燃燒性,即使發(fā)動機變涼時或釆用低十六烷值燃
料時,也能確保燃燒噪音小的良好的燃燒狀態(tài)。另外可知,通過采用
具有群噴孔的噴射器,可以降低排出氣體中包含的總碳化氫(THC)、 粒子狀物質(PM),因此作為排出氣體凈化的裝置也是有效的。例如, 在專利文獻l中公開有該技術。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70802號公報
然而,由實驗結果等可判明,在具有群噴孔的噴射器中,噴孔的 穿設位置、各噴孔的相對位置及相對角度或向圓周方向的扭曲等加工 不均勻會給排出氣體性狀帶來直接影響。
因此,在具有群噴孔的噴射器中,要求抑制噴孔的穿設位置、各 噴孔的相對位置及相對角度或向圓周方向的扭曲等加工不均勻性,以 確保高的加工精度,但目前,由于是在近似球體的曲面上通過放電加 工穿設噴孔,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難以滿足規(guī)定的形狀公差而確
3保加工精度。由此,霧化燃料的分配均勻性降低,從而產生排出氣體 性狀的不均勻。而且,由這種問題可知,具有群噴孔的噴射器實用化 難以實現。
發(fā)明內容
于是,本發(fā)明鑒于這種現狀,提供一種具有群噴孔的噴射器的噴 孔的穿設方法,其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能確保噴孔的加工精度,從 而降低排出氣體性狀的不均勻。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如上所述,下面說明用于解決該問題的裝置。
即,本發(fā)明的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噴射器的軸線和在該噴射 器上穿設的噴孔的軸線存在多個交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噴孔的穿 設部形成和該噴孔正交且包含該噴孔的開口部的平面部。
另外,本發(fā)明的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
i殳部形成凹部,在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所述平面部。
另外,本發(fā)明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穿設 部進行切削而形成所述平面部。
另外,本發(fā)明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穿設 部進行鍛造而形成所述平面部。
作為本發(fā)明的效果,具有如下面所示的效果。
就本發(fā)明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而言,噴射器軸線和在該噴射器 上穿設的噴孔軸線存在多個交點,通過在所述噴孔的穿設部形成和該 噴孔正交且包含該噴孔的開口部的平面部,可以減小噴孔的加工公差。 另外,降低排出氣體性狀的不均勻,得到穩(wěn)定的性能。
另外,本發(fā)明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在所述穿設部形成凹部, 在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所述平面部,由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 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平面部。
另外,本發(fā)明的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對所述穿設部進行切削 而形成所述平面部,由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 形成平面部。
另外,本發(fā)明的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對所述穿設部進行鍛造
4而形成所述平面部,由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
形成平面部。
圖l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噴射器的整體結構的側面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該實施例的噴射器的群噴孔的詳情的側面圖。
圖3是表示現有群噴孔及群噴孔穿設部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實施例1的群噴孔及群噴孔穿設部(平面部)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實施例2的群噴孔及群噴孔穿設部(平面部)的立體圖。
符號說明 噴射器 10群噴孔 10a 噴孔 10b 凹部 10c 平面部 10d 平面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說明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噴射器的整體結構的側面圖,圖2 是表示本發(fā)明該實施例的噴射器的群噴孔詳情的側面圖,圖3是表示 現有群噴孔及群噴孔穿設部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實施例1的群噴孔 及群噴孔穿設部(平面部)的立體圖,圖5是表示實施例2的群噴孔 及群噴孔穿設部(平面部)的立體圖。
首先,使用圖1對本發(fā)明的主要部分即噴射器的整體結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噴射器l由如下構成噴射器主體2;電磁閥3,其 附設在上述噴射器主體2的上部,控制指令活塞4的背壓從而進行燃 料的噴射控制;指令活塞主體5,其附設在上述噴射器主體2的下部,
5上述指令活塞4滑動自如地設置在其內部;噴嘴體7,其附設在該指 令活塞主體5的下部,針閥6滑動自如地設置在其內部。使用該結構, 從未圖示的共軌向燃料供給路8所供給的高壓燃料由設置在噴嘴體7 頂端的噴孔10a、 10a噴射。
另外,如圖1及圖2所示,在上述電磁閥3中,孔板12及閥座 13利用閥按壓部件11與噴射器主體2—體化,內裝有螺線管芯14的 罩15固定在該閥按壓部件11上。
在上述閥座13內,上下滑動自如地設置有軸形狀的閥體21。該 閥體21利用內裝于螺線管芯14的彈簧室14 s內的彈簧16的彈性力持 續(xù)向下方施力,使閥體座面21a與閥座13的閥座座面13a抵接,由此 限制燃料從高壓油路13b向低壓燃料室18的流出,經由控制油路9 確保上述指令活塞4的背壓。而且,通過該背壓,指令活塞4向下方 移動并向下方按壓針閥6,限制燃料的噴射。
另外,在上述閥體21的上部固定有電樞22。
該電樞22上下移動自如地配置在上述螺線管芯14和閥座13之間 形成的低壓燃料室18內。
而且,如對螺線管線圏17通電,則上述電樞22與閥體21—起向 上方移動,閥體座面21a離開閥座座面13a,高壓油路13b內的燃料 向低壓燃料室18流出。由此,控制油路9內的高壓燃料向低壓燃料室 18流出,從而減小上述指令活塞4的背壓。而且,上述針閥6被供給 到噴嘴燃料室6a的高壓燃料提升,進行燃料的噴射。
如上所述,在螺線管芯14和閥座13之間的低壓燃料室18內,使 電樞22移動,利用和該電樞22—體構成的閥體21,控制噴射控制用 燃料的流通,從而控制燃料噴射。
以上是關于本發(fā)明主要部分即噴射器整體結構的說明。 下面,使用圖2對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群噴孔的結構進行說明。 如圖2所示,在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噴射器1上形成有所謂的群噴 孔10。
群噴孔10的構成為在包含噴嘴體7的軸線(即噴射器1的軸線)的平面上,形成多個噴孔10a、 10a,多個噴孔10a、 10a具有相對于 上述軸線方向位置不同的軸線。
即,以噴嘴體7的軸線(軸線A)和噴孔10a、 10a的軸線(軸線 B及軸線C)在噴嘴體7的軸線方向上存在多個交點(交點X及交點 Y)的方式配置有噴孔10a、 10a。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以噴嘴體7的軸線和噴孔10a、 10a的軸線在 軸線方向存在兩個交點為例進行了示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 存在三個以上上述交點的結構。
另外,圖2中雖然顯示了任意剖面的群噴孔10,但作為噴嘴體7 的整體圖像,其構成為在以噴嘴體7的軸線為中心的等間隔放射線 上配置多個群噴孔10。
另外,本實施例中表示了噴孔10a與套43連通的結構,但不限定 于此。
以上是關于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群噴孔的結構的說明。
下面,使用圖3至圖5對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在群噴孔穿設部形成 的平面部進行說明。
如圖3所示,在現有的具有群噴孔的噴射器中,在噴嘴體7的球 面狀的頂端部形成有群噴孔10。
噴孔10a、 10a通過廉價的機械加工(例如利用鉆頭的加工)穿設 而成,但外形為曲面時,刀具刀頭滑移且產生讓刀,難以進行鉆頭頂 端的定位,有可能產生位置偏移,從而難以確保噴孔10a、 10a的尺寸 公差。
因此下面表示可容易地改善加工精度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
首先,如圖4所示,構成為在群噴孔10 (噴孔10a、 10a)的穿 設部設置凹部10b,在該凹部10b的底部形成平面部10c,在該平面部 10c上穿設群噴孔10。
平面部10c形成有相對于穿設的噴孔10a的軸線垂直的平面,可 以通過切削或鍛造等4幾械加工容易地形成。另外,通過機械加工也比較容易確保各凹部10b、 10b…和平面部10c、 10c…的相對位置、角度 等的尺寸公差。
因此,對確保尺寸公差的平面部10c,通過鉆孔加工穿設噴孔10a、 10a,能夠改善加工精度。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表示了通過鉆孔加工對各平面部10c、 10c… 穿設群噴孔10 (噴孔10a、 10a)的例子,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過 ;改電加工穿設群噴孔10。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形成平面部10c的 效果,也可以降低火花能量的分散,從而能夠容易地確保精確的尺寸 公差。
實施例2
下面,如圖5所示,構成為在群噴孔10 (噴孔10a、 10a)的穿 i殳部i殳置平面部10d,在該平面部10d上穿i殳群噴孔10。
平面部10d形成有相對于穿設的噴孔10a的軸線垂直的平面,可 以通過切削或鍛造等才幾械加工容易地形成。另外,通過機械加工,也 能夠比較容易地確保各平面部10d、 10d…的相對位置、角度等的尺寸 公差。
因此,對確保了尺寸7>差的平面部10d通過鉆孔加工穿設噴孔 10a、 10a,可以改善加工津奇度。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表示了對各平面部10d、 10d…通過機械加 工(例如鉆孔加工)穿設群噴孔10 (噴孔10a、 10a)的例子,但并不 限定于此,和實施例l的情況同樣,也可以通過放電加工穿設群噴孔 10。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平面部10c、 10d的4幾械加工方法,以 切削及鍛造的加工為例進行了表示,但無論任何機械加工方法,通過 在噴孔的穿設部形成平面部,都可以期待同樣的效果。
以上是關于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在群噴孔穿設部形成的平面部的說明。
如以上的說明所示,在具有所謂群噴射孔10的噴射器1的噴孔穿 設方法中,其噴射器1的軸線和在噴射器1上穿設的噴孔10a的軸線
8存在多個交點,其在噴孔10a的穿設部形成和噴孔10a正交且包含噴 孔10a的開口部的平面部10c、 10d。
由此,可以縮小噴孔加工公差。另外,降低排出氣體性狀的不均 勻而得到穩(wěn)定的性能。
另外,在穿設部形成凹部10b,在該凹部10b的底部形成平面部
10c。
由此,在實際生產工序中,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平面部。 另外,表示了對穿i殳部進4亍切削而形成平面部10c、 10d的方法。 由此,在實際生產工序中,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平面部。 另外,表示了對穿設部進行鍛造而形成平面部10c、 10d的方法。 由此,在實際生產工序中,可以容易且高精度地形成平面部。 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不僅可以應用于柴油發(fā)動機所具備的共軌式燃料噴射裝 置,而且只要是形成有燃料噴射用噴孔的燃料噴射裝置就可以廣泛應 用。
權利要求
1. 一種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噴射器的軸線和在該噴射器上穿設的噴孔的軸線存在多個交點,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噴孔的穿設部形成和該噴孔正交且包含該噴孔的開口部的平面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穿設部形成凹部,在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所述平面部。
3. 如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穿設部進行切削而形成所述平面部。
4. 如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噴射器的噴孔穿設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穿設部進行鍛造而形成所述平面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噴射器的噴孔的加工方法,該噴射器具有可以確保噴孔加工精度、降低排出氣體性狀的不均勻的群噴孔。一種具有所謂群噴孔(10)的噴射器(1)的噴孔穿設方法,噴射器(1)的軸線和在噴射器(1)上穿設的噴孔(10a)的軸線存在多個交點,在噴孔(10a)的穿設部形成和噴孔(10a)正交且包含噴孔(10a)的開口部的平面部(10c、10d)。另外,在所述穿設部形成凹部(10b),在凹部(10b)的底部形成平面部(10c),或者對所述穿設部進行切削而形成平面部(10c、10d),或者對所述穿設部進行鍛造而形成平面部(10c、10d)。
文檔編號F02M61/18GK101501325SQ20078002782
公開日2009年8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25日
發(fā)明者朝井豪, 河邊隆夫, 津田知是, 清水功治, 篠原幸弘, 高橋岳志, 高畑輝光, 鵜飼智美 申請人:洋馬株式會社;株式會社電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