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健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健身器材,尤其涉及一種健步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市場上出現(xiàn)了很多種健身器材,如健步器就是其中一種,現(xiàn)有的健步器,結 構比較復雜,體積和占用的空間較大,功能單一,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價格較貴。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健步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健步器,包括機架,在機架上端 設置有扶手,在所述的機架下端一側上固定設置有安裝罩殼,在安裝罩殼內固定設置有發(fā) 電機,發(fā)電機通過第一導線與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的計電表相連接,計電表通過第二導線與 設置在機架上的電器相連接,主動軸的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機架下端一側的軸承座內,主 動軸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和軸承座支承在安裝罩殼內并通過傳動機構與發(fā)電機的電機軸相 連接,在主動軸上還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在第一支撐桿的兩端上分 別固定設置有第一按摩輪和第二按摩輪,在第二支撐桿的兩端上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三按摩 輪和第四按摩輪。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進一步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在所述的 機架下端還固定設置有踏板。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進一步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電 器是由三個相互并聯(lián)的燈泡組成。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進一步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傳 動機構包括設置在主動軸另一端上的主動鏈輪,主動鏈輪通過第一鏈條與設置在安裝罩 殼內的從動軸一端上的從動小鏈輪相連接,設置在從動軸另一端上的從動大鏈輪通過第二 鏈條與設置在電機軸上的電機鏈輪相連接。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進一步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第 一按摩輪、第二按摩輪、第三按摩輪和第四按摩輪的結構一樣,在第一按摩輪、第二按摩輪、 第三按摩輪和第四按摩輪上都均勻設置有若干凸點。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進一步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的第 一按摩輪的結構包括木輪和設置在木輪外側的橡膠墊,橡膠墊通過設置在其兩端的皮帶 扣將橡膠墊緊扣在木輪上,在橡膠墊的外表面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凸點。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上述結構的健步器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作用,結構簡單,占用的 空間較小,價格較低,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對腳底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可以通過調節(jié)電動 機的阻力大小來實現(xiàn)不同的體能消耗,同時可以計算出運動員運動時消耗的卡路里,還可 以作為一種很好的體育比賽工具。
圖1為本發(fā)明健步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健步器去除安裝罩殼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第一按摩輪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發(fā)電機、計電表以及燈泡之間的電路連接關系示意圖。圖中1、機架,2、扶手,3、安裝罩殼,4、發(fā)電機,5、第一導線,6、計電表,7、第二導 線,8、電器,81、第一開關,82、第一燈泡,83、第二開關,84、第二燈泡,85、第三開關,86、第三 燈泡,9、主動軸,10、軸承座,11、第一支撐桿,12、第二支撐桿,13、第二按摩輪,14、第三按摩 輪,15、第四按摩輪,16、踏板,17、主動鏈輪,18、第一鏈條,19、從動軸,20、從動小齒輪,21、 從動大齒輪,22、第二鏈條,23、木輪,24、橡膠墊,25、皮帶扣,26、凸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一下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健步器,包括機架1,在機架1上端設置有扶手2,在機架1下端還固 定設置有踏板16,在機架1下端一側上固定設置有安裝罩殼3。如圖2、圖4所示,在安裝 罩殼3內固定設置有發(fā)電機4,發(fā)電機4通過第一導線5與固定設置在機架1上的計電表 6相連接,計電表6通過第二導線7與設置在機架1上的電器8相連接。如圖4所示,所述 的電器8是由三個相互并聯(lián)的燈泡組成。在實際使用時,所述的電器8也可以是電熱開水 杯。如圖2所示,主動軸9的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機架1下端一側的軸承座10內,主動軸 9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和軸承座支承在安裝罩殼3內并通過傳動機構與發(fā)電機4的電機軸相 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傳動機構包括設置在主動軸9另一端上的主動鏈輪17,主動鏈輪17 通過第一鏈條18與設置在安裝罩殼3內的從動軸19 一端上的從動小鏈輪20相連接,設置 在從動軸19另一端上的從動大鏈輪21通過第二鏈條22與設置在電機軸上的電機鏈輪相 連接,在主動軸9上還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支撐桿11和第二支撐桿12,在第一支撐桿11的 兩端上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按摩輪和第二按摩輪13,在第二支撐桿12的兩端上分別固定 設置有第三按摩輪14和第四按摩輪15,第二按摩輪13、第三按摩輪14和第四按摩輪15與 第一按摩輪的結構一樣。如圖3所示,所述的第一按摩輪的結構包括木輪23和設置在木 輪23外側的橡膠墊24,橡膠墊24通過設置在其兩端的皮帶扣25將橡膠墊24緊扣在木輪 23上,在橡膠墊24的外表面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凸點26。上述結構的健步器使用時,首先要根據運動員的運動量調節(jié)用腳踩下按摩輪時所 需要力的大小,具體的調節(jié)方法為如圖4所示,當運動員的運動量較小時,可以只閉合第 一開關81,使第一燈泡82連接在電路中;當運動員的運動量一般時,可以閉合第一開關81 和第二開關83,使第一燈泡82和第二燈泡84連接在電路中;當運動員的運動量較大時,可 以同時閉合第一開關81、第二開關83和第三開關85,使第一燈泡82、第二燈泡84和第三 燈泡86連接在電路中。如圖1、圖2所示,運動員開始運動時,雙腳登上踏板16,雙手扶著 扶手2,將右腳踩在第二按摩輪13上,將左腳放在第四按摩輪15上,右腳用力踩下第二按 摩輪13,第二按摩輪13向下運動,從而帶動主動軸9轉動,從而使第四按摩輪15轉動到待 踩位置,用左腳用力踩下第四按摩輪15同時將右腳抬起放在第一按摩輪上,然后再用右腳 用力踩下第一按摩輪同時將左腳抬起放在第三按摩輪14上,依次類推不停的踩下按摩輪,從而使主動軸9不停的轉動,主動軸9帶動設置在其上面的主動鏈輪17轉動,主動鏈輪17 通過第一鏈條18帶動從動小鏈輪20、從動軸19以及設置在從動軸19另一端上的從動大 鏈輪21轉動,從動大鏈輪21通過第二鏈條22帶動電機鏈輪和電機軸轉動,從而使發(fā)電機 4發(fā)電,發(fā)電機4通過第一導線5計電表6相連接,計電表6可以讀出發(fā)電機4所發(fā)出的電 量,從而可以計算出運動員運動時消耗的卡路里。運動員用腳踩下按摩輪時,按摩輪向下向 后運動,按摩輪相對于運動員的腳底是在向前滾動,由于在按摩輪的外表面上均勻設置若 干凸點26,可以對運動 員的腳底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權利要求
健步器,包括機架(1),在機架(1)上端設置有扶手(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機架(1)下端一側上固定設置有安裝罩殼(3),在安裝罩殼(3)內固定設置有發(fā)電機(4),發(fā)電機(4)通過第一導線(5)與固定設置在機架(1)上的計電表(6)相連接,計電表(6)通過第二導線(7)與設置在機架(1)上的電器(8)相連接,主動軸(9)的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機架(1)下端一側的軸承座(10)內,主動軸(9)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和軸承座支承在安裝罩殼(3)內并通過傳動機構與發(fā)電機(4)的電機軸相連接,在主動軸(9)上還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支撐桿(11)和第二支撐桿(12),在第一支撐桿(11)的兩端上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按摩輪和第二按摩輪(13),在第二支撐桿(12)的兩端上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三按摩輪(14)和第四按摩輪(15)。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機架(1)下端還固定設置有 踏板(16)。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器(8)是由三個相互并聯(lián)的 燈泡組成。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設置在主動軸 (9)另一端上的主動鏈輪(17),主動鏈輪(17)通過第一鏈條(18)與設置在安裝罩殼(3) 內的從動軸(19) 一端上的從動小鏈輪(20)相連接,設置在從動軸(19)另一端上的從動大 鏈輪(21)通過第二鏈條(22)與設置在電機軸上的電機鏈輪相連接。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健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按摩輪、第二 按摩輪(13)、第三按摩輪(14)和第四按摩輪(15)的結構一樣,在第一按摩輪、第二按摩輪 (13)、第三按摩輪(14)和第四按摩輪(15)上都均勻設置有若干凸點。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健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按摩輪的結構包括木輪 (23)和設置在木輪(23)外側的橡膠墊(24),橡膠墊(24)通過設置在其兩端的皮帶扣(25) 將橡膠墊(24)緊扣在木輪(23)上,在橡膠墊(24)的外表面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凸點(26)。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健步器包括機架,在機架上端設置有扶手,在機架下端一側上固定設置有安裝罩殼,在安裝罩殼內固定設置有發(fā)電機,發(fā)電機通過第一導線與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的計電表相連接,計電表通過第二導線與設置在機架上的電器相連接,主動軸的一端通過軸承支承在機架下端一側的軸承座內,主動軸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和軸承座支承在安裝罩殼內并通過傳動機構與發(fā)電機的電機軸相連接,在主動軸上還分別固定設置有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在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的兩端上都分別固定設置有按摩輪。其優(yōu)點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健身作用,結構簡單,占用的空間較小,價格較低,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對腳底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
文檔編號F03G5/04GK101822889SQ200910025298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日
發(fā)明者周新才 申請人:周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