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地熱能或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發(fā)電方法及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167502閱讀:22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地熱能或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發(fā)電方法及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利用地球自身深處中高溫層熱能或太陽能與地層冷源 之間的溫差驅動發(fā)電的裝置,具體涉及的是地熱能或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發(fā)電方法 及應用。
背景技術
地熱能有著它獨有的優(yōu)勢,第一,地熱能是100%可控能源;第二,地熱能儲量充 足;第三,地熱能取白地下,對環(huán)境潛在污染小。由于上述優(yōu)勢,地熱能的利用發(fā)展十分迅 速,已廣泛應用于工業(yè)加工、民用采暖、洗浴等各個方面,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技術效益,節(jié)約 了能源。隨著地熱能的廣泛應用,利用地熱能發(fā)電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地熱發(fā)電不象 火力發(fā)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現(xiàn)有的利 用地熱發(fā)電的裝置,多是將地熱通過井引導至地面,利用地殼中的熱量使水或其它液體蒸 發(fā)獲得蒸汽,蒸汽再推動汽輪機做功來發(fā)電,但由于蒸汽送至地面時,要損失很大一部分熱 量,這樣就必須將大量的蒸汽輸送到地面以便發(fā)出足夠的電力,結果只限于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地 熱溫泉區(qū)域,制約地熱能技術的發(fā)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地熱能或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它利用不 同地層的溫差來驅動發(fā)電,是將來自地球的熱能和來自太陽光熱能與大自然的冷能進行冷 熱交換,產生動能的裝置,開辟了能源利用新途徑;同時本發(fā)明還提供了這種地熱能或太陽 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及應用。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包括深層地熱井、重力熱管取 熱器、熱能蓄能器、蒸汽動力機、同軸同步抽壓機、發(fā)電機、熱交換器、冷源水井,重力熱管取 熱器的吸熱段置入深層地熱井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放熱段插入地面的熱能蓄能器中;熱 能蓄能器與蒸汽動力機之間安裝進氣管,蒸汽動力機、熱交換器、同軸同步抽壓機、熱能蓄 能器之間安裝回氣管,由蒸汽驅動蒸汽動力機,蒸汽動力機再帶動發(fā)電機運轉發(fā)電;冷源水 井、同軸同步抽壓機、熱交換器之間安裝進水管,冷源水井為熱交換器提供低溫介質;同軸 同步抽壓機分兩個以上腔。上述方案中熱能蓄能器與蒸汽動力機之間安裝太陽能蒸發(fā)器,太陽能蒸發(fā)器通過 進氣管、回氣管與熱能蓄能器并聯(lián)。上述方案中蒸汽動力機為直線蒸汽動力機,發(fā)電機為直線發(fā)電機;直線蒸汽動力 機與進、回氣管通過自動換向閥連接,直線蒸汽動力機、同軸同步抽壓機、直線發(fā)電機串聯(lián), 直線蒸汽動力機由氣動缸內安裝多個活塞桿形成,同軸同步抽壓機也由氣動缸內安裝多個 活塞桿形成,活塞桿為同軸的,活塞桿連接至直線發(fā)電機。上述方案中蒸汽動力機為旋轉蒸汽動力機,發(fā)電機為旋轉發(fā)電機;旋轉蒸汽動力 機、同軸同步抽壓機、旋轉發(fā)電機串聯(lián)。上述方案中熱能蓄能器、太陽能蒸發(fā)器、蒸汽動力機、同軸同步抽壓機之間的連接 管線上安有單向閥,冷源水井內安有單向閥。上述方案中熱交換器通過循環(huán)管連接至冷凝器,冷凝器的出水管連接至同軸同步抽壓機,為抽壓機提供低溫水,冷凝器安裝在地下低溫處或安裝在江、河、湖、海中。上述方案中熱交換器通過循環(huán)管連接至冷卻塔,冷卻塔的出水管連接至同軸同步 抽壓機,為抽壓機提供低溫水。上述方案中熱交換器通過管線連接至地下排水散熱井。上述方案中熱能蓄能器中安裝采暖取熱器,采暖取熱器與用戶采暖散熱器連接, 為用戶提供取暖。上述方案中的熱能蓄能器中裝有低沸點介質或水,太陽能蒸發(fā)器中裝有低沸點介 質或水;深層地熱井在地下三千米左右,冷源水井與排水散熱井中均為8-10°C地表水,地 下冷凝器埋在8-10°C地表層。一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包括深層地熱井、重力熱管取熱器、熱能蓄能器、蒸汽 動力機、抽壓機、發(fā)電機、熱交換器、冷源水井,重力熱管取熱器的吸熱段置入深層地熱井 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放熱段插入地面的熱能蓄能器中;熱能蓄能器與蒸汽動力機之間安 裝進氣管,蒸汽動力機、熱交換器、第一抽壓機、熱能蓄能器之間安裝回氣管,由蒸汽驅動蒸 汽動力機,蒸汽動力機再帶動發(fā)電機運轉發(fā)電;冷源水井、第二抽壓機、熱交換器之間安裝 進水管,冷源水井為熱交換器提供低溫介質;第一抽壓機連接一個電機,第二抽壓機連接另 一個電機,兩個電機并聯(lián)后連接變壓器,變壓器連接發(fā)電機。上述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通過重力熱管取熱器將地層深處中高溫熱 能傳遞至熱能蓄能器,熱能蓄能器中的低沸點介質汽化后攜帶熱能去驅動蒸汽動力機運 動,蒸汽動力機驅動發(fā)電機運轉發(fā)電,介質通過蒸汽動力機做功后去熱交換器降溫,再通過 同軸同步抽壓機將冷凝后的液體壓回熱能蓄能器,完成熱能蓄能器中的低沸點介質循環(huán); 冷源水井中的水被同軸同步抽壓機抽壓至熱交換器中作為冷源水,冷卻低沸點介質。一種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包括太陽能吸熱器、太陽能蒸發(fā)器、蒸汽動力機、同軸 同步抽壓機、發(fā)電機、熱交換器、冷源水井,太陽能吸熱器為重力熱管取熱器;太陽能蒸發(fā)器 與蒸汽動力機之間安裝進氣管,蒸汽動力機、熱交換器、同軸同步抽壓機、太陽能蒸發(fā)器之 間安裝回氣管,由蒸汽驅動蒸汽動力機,蒸汽動力機再帶動發(fā)電機運轉發(fā)電;冷源水井、同 軸同步抽壓機、熱交換器之間安裝進水管,冷源水井為熱交換器提供低溫介質;同軸同步抽 壓機分兩個以上腔。上述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應用于電冶煉、電力加工與鑄造、電解氫 氣、蓄電池充電站、民用電及油田采油供電。有益效果1、本發(fā)明通過重力熱管取熱器把地熱能傳遞至地面,實現(xiàn)遠距離傳遞熱能,熱量 損失小,能有效地利用地熱能發(fā)電;本發(fā)明在利用地熱能推動蒸汽動力機做功的同時,又相 應將地下大自然冷源利用起來,給熱交換器提供冷源介質,為來自蒸汽動力機的介質降溫, 如此周而復始地利用地下大自然的能源的溫差循環(huán)做功發(fā)電,為改變能源供給方式提供了 一項新技術、新方法、新途徑,可以取代現(xiàn)有的石油或煤等能源。2、本發(fā)明實現(xiàn)了將太陽能與地熱能聯(lián)合利用的先例,造價低、無污染,輸出能量 大,實現(xiàn)較低成本發(fā)電。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第五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中A-A剖視圖;圖8是圖6中B-B剖視圖。圖中1重力熱管取熱器、2熱能蓄能器、3太陽能蒸發(fā)器、4蒸汽動力機、5同軸同 步抽壓機、6發(fā)電機、7熱交換器、8冷卻塔、9冷凝器、10深層地熱井、11冷源水井、12排水散 熱井、13采暖取熱器、14采暖散熱器、15自動換向閥、16吸熱段、17真空隔溫層、18單向閥、 19汽液導流管、20支撐片、21保溫層、22放熱段23抽壓機24抽壓機25潛水泵26 進氣管27回氣管28回液通道29太陽能吸熱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這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 裝置包括深層地熱井10、重力熱管取熱器1、熱能蓄能器2、直線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 壓機5、直線發(fā)電機6、熱交換器7、冷源水井11。直線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直線 發(fā)電機6串聯(lián),直線蒸汽動力機4由氣動缸內安裝活塞桿形成,同軸同步抽壓機5也由氣動 缸內安裝活塞桿形成,同軸同步抽壓機5的活塞桿由直線蒸汽動力機4的活塞桿延伸形成, 即二個活塞桿為同軸的,該活塞桿連接至直線發(fā)電機6,可驅動直線發(fā)電機6作直線往復運 動,實際使用中,根據(jù)需要,可將直線蒸汽動力機4的活塞桿設計為多個,稱為多級動力機, 同軸同步抽壓機5的活塞桿也設計為多個;重力熱管取熱器的吸熱段16置入深層地熱井 10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放熱段22插入地面的熱能蓄能器2中,本實施方式中有三個重力 熱管取熱器1,每個重力熱管取熱器的吸熱段16和絕熱段放置在相應的深層地熱井10中, 深層地熱井10套管可由金屬或非金屬制成,三個重力熱管取熱器的放熱段22均插入同一 個熱能蓄能器2中,當然,實際上,可根據(jù)需要設計更多個重力熱管取熱器1,相應地可設計 更多口深層地熱井10并聯(lián)使用;熱能蓄能器2由罐中裝低沸點介質或水構成,罐設有保溫 層,熱能蓄能器2與直線蒸汽動力機4之間安裝進氣管26,進氣管26中安有單向閥18防止 液體回流,直線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同軸同步抽壓機5、熱能蓄能器2之間安裝回氣管 27,同軸同步抽壓機5與熱能蓄能器2之間的回氣管27上安裝單向閥18,直線蒸汽動力機 4與進、回氣管通過自動換向閥18連接,通過自動換向閥18的自動切換可實現(xiàn)直線蒸汽動 力機4的運轉,自動換向閥18可采用壓力換向閥也可采用電力換向閥;由蒸汽驅動蒸汽動 力機4,蒸汽動力機4再帶動發(fā)電機6運轉發(fā)電,冷源水井11、同軸同步抽壓機5、熱交換器 7之間安裝進水管,管線上安有單向閥18,冷源水井11為熱交換器7提供低溫介質,同軸同 步抽壓機5將冷源水井11中的冷水抽壓至熱交換器7內,用于冷卻來自直線蒸汽動力機4 6的蒸汽,冷源水井11內安裝單向閥18,熱交換器7通過管線連接至地下排水散熱井12,熱 交換器7中的水介質被排至地下排水散熱井12中;本實施方式中同軸同步抽壓機5分兩 腔,其中一個腔用于將驅動蒸汽動力機4運動的介質壓回熱能蓄能器2,為介質在熱能蓄能 器2、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之間往復循環(huán)提供動力;另一個腔用于將冷源水井11中的 冷水抽壓至熱交換器7為冷介質提供動力,實際上,當同軸同步抽壓機5的活塞桿設計為多 個時,就會產生多個腔室,那么多個腔室將根據(jù)用途被分為兩類,一類用于將驅動蒸汽動力 機4運動的介質壓回熱能蓄能器2,另一類腔用于將冷源水井11中的冷水抽壓至熱交換器 7為冷介質提供動力。圖6、圖7、圖8提供了本發(fā)明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這種重 力熱管取熱器1由吸熱段16、絕熱段、放熱段22組成,吸熱段16在下端,放熱段22在上端, 中間為絕熱段,絕熱段部分從內到外有三層同心管,最內層的封閉管體為汽液導流管19,是 工質工作的環(huán)境,汽液導流管19由管內裝一定量工質,管內抽真空后加以密閉而成;中間 層的環(huán)形空間為回液通道28,介質在吸熱段吸熱汽化后沿汽液導流管19上升,上升至放熱 段22放熱冷凝后從回液通道28流下來,回液通道28中有支撐片20,回液通道28的下端 與汽液導流管19的吸熱部分通過單向閥18連通;最外層的管外裹有保溫層21,該保溫層 為防輻射保溫層,保溫層21以內的環(huán)形空間為真空隔溫層17。超導液體將地下熱能傳送 至地上放熱段22散出,真空隔溫層17負責汽液導流管19的保溫,汽液導流管19在支撐片 20的支撐下傳遞熱能。當重力熱管取熱器在吸熱段16吸熱時,介質蒸發(fā)汽化,蒸汽在微小 的壓差下流向放熱段22,并在放熱段22放出熱量凝結成為液體,冷凝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 沿管壁向下返回至吸熱段16,如此循環(huán)不已,熱量就由地下被傳送到地面上,大量熱量可以 通過很小的橫截面積實現(xiàn)遠距離輸送而無需外加動力,又由于絕熱段有真空隔溫層17和 最外層的保溫層21,地下熱能傳遞至地上時熱量損失很小,能充分地利用地熱能。本實施方式中的熱能蓄能器2中裝有的低沸點介質可為乙醚、甲醇等,還可以使用 水。深層地熱井10在地下三千米左右,冷源水井11與排水散熱井12中均為8-10°C地表水。這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通過重力熱管取熱器1將地層深處中高溫 熱能傳遞至熱能蓄能器2,重力熱管取熱器1中超導液體將吸收上來的熱能在放熱段22放 熱,使熱能蓄能器2中的低沸點介質汽化變成壓力蒸汽,蒸汽攜帶熱能去驅動蒸汽動力機4 運動,蒸汽動力機4驅動發(fā)電機6運轉發(fā)電,蒸汽介質通過蒸汽動力機4做功后去熱交換器 7降溫,再通過同軸同步抽壓機5將冷凝后的液體壓回熱能蓄能器2,完成熱能蓄能器2中 的低沸點介質循環(huán);冷源水井11中的水被同軸同步抽壓機5抽壓至熱交換器7中作為冷源 水,冷卻低沸點介質,熱交換器7中的水介質被排至地下排水散熱井12中。實施例2 圖2是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這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 裝置與實施例1所示的不同點有三個第一,為了實現(xiàn)將太陽能與地熱能聯(lián)合利用發(fā)電,在 熱能蓄能器2與蒸汽動力機4之間還安裝太陽能蒸發(fā)器3,太陽能蒸發(fā)器3通過進氣管26、 回氣管27與熱能蓄能器2并聯(lián)在一起。第二,熱能蓄能器2中安裝采暖取熱器13,采暖取 熱器13與用戶采暖散熱器14連接,為用戶提供取暖。第三,熱交換器7除了通過管線連接 至地下排水散熱井12外,熱交換器7的出水還增加了兩條路徑,其一,熱交換器7通過循環(huán) 管連接至冷凝器9,冷凝器9的出水管連接至同軸同步抽壓機5,為抽壓機提供低溫水,冷凝器9安裝在地下低溫處;其二,熱交換器7通過循環(huán)管連接至冷卻塔8,冷卻塔8的出水管 連接至同軸同步抽壓機5,為抽壓機提供低溫水。本實施例將地熱能與太陽能聯(lián)合起來發(fā)電,使發(fā)電量更大,另外,本實施例還實現(xiàn) 了將地熱能應用于用戶采暖,實現(xiàn)將地熱能同時應用于發(fā)電和采暖,充分利用了地熱資源, 本實施方式中太陽能蒸發(fā)器3中的介質為低沸點介質或水,本實施方式尤其適合氣候寒冷 的冬季使用,因為此方式中,熱交換器7中的冷卻介質不僅來自冷源水井11,還來自冷卻塔 8,當氣溫低,寒冷時,可不使用冷源水井11,采用冷卻塔8提供冷源水介質。這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通過重力熱管取熱器1將地層深處中高溫 熱能傳遞至熱能蓄能器2,重力熱管取熱器1中超導液體吸收上來的熱能在放熱段22放熱, 使熱能蓄能器2中的低沸點介質汽化變成壓力蒸汽,來自熱能蓄能器2的蒸汽和來自太陽 能蒸發(fā)器2的蒸汽共同攜帶熱能去驅動蒸汽動力機4運動,蒸汽動力機4驅動發(fā)電機6運 轉發(fā)電,蒸汽介質通過蒸汽動力機4后去熱交換器7降溫,再通過同軸同步抽壓機5將冷凝 后的液體壓回熱能蓄能器2,完成熱能蓄能器2中的低沸點介質循環(huán);冷源水井11中的水 被同軸同步抽壓機5抽壓至熱交換器7中作為冷卻水,冷卻低沸點介質,熱交換器7中的水 介質一是被排至地下排水散熱井12中;二是被排至地下冷凝器9中,再經同軸同步抽壓機 5抽壓至熱交換器7中作為冷卻水,進行循環(huán);三是被排至冷卻塔8中,再經同軸同步抽壓 機5抽壓至熱交換器7中作為冷卻水,進行循環(huán)。實施例3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這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 裝置與實施例2所示的不同之處在于,蒸汽動力機4為旋轉蒸汽動力機,發(fā)電機6為旋轉發(fā) 電機;旋轉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旋轉發(fā)電機6串聯(lián),進氣管26、排氣管27分別 與蒸汽動力機4直接連接,不需要自動換向閥15。其它結構與實施例2相同。同軸同步抽 壓機5為抽液泵,它有兩個腔,其中一個腔用于將驅動蒸汽動力機4運動的介質壓回熱能蓄 能器2,為介質在熱能蓄能器2、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之間往復循環(huán)提供動力;另一個 腔用于將冷源水井11中的冷水抽壓至熱交換器7為冷介質提供動力。當然,旋轉蒸汽動力 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都可設計為多級的。旋轉蒸汽動力機可選擇汽輪機或氣動馬達。實施例4 圖4是本發(fā)明第四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這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 裝置包括深層地熱井10、重力熱管取熱器1、熱能蓄能器2、太陽能蒸發(fā)器3、蒸汽動力機4、 抽壓機、發(fā)電機6、熱交換器7、冷源水井11,重力熱管取熱器的吸熱段16置入深層地熱井 10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放熱段22插入地面的熱能蓄能器2中;太陽能蒸發(fā)器3、熱能蓄能 器2并聯(lián)在一起后,通過進氣管26與蒸汽動力機4連接,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第一抽 壓機23、太陽能蒸發(fā)器3、熱能蓄能器2之間安裝回氣管27,由蒸汽驅動蒸汽動力機4,蒸汽 動力機4再帶動發(fā)電機6運轉發(fā)電;冷源水井11、第二抽壓機24、熱交換器7之間安裝進水 管,冷源水井11為熱交換器7提供低溫介質,冷源水井11內安裝有潛水泵25 ;第一抽壓機 23連接一個電機,第二抽壓機24連接另一個電機,兩電機并聯(lián)后連接變壓器,變壓器連接 發(fā)電機6。本實施方式中熱能蓄能器2中安裝采暖取熱器13,采暖取熱器13與用戶采暖散 熱器14連接,為用戶提供取暖。另外,熱交換器7除了通過管線連接至地下排水散熱井12外,熱交換器7的出水還增加了兩條路徑,其一,熱交換器7通過循環(huán)管連接至冷凝器9,冷 凝器9的出水管連接至第二抽壓機24,冷凝器9安裝在地下低溫處;其二,熱交換器7通過 循環(huán)管連接至冷卻塔8,冷卻塔8的出水管連接至第二抽壓機24,為抽壓機提供低溫水。這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通過重力熱管取熱器1將地層深處中高溫 熱能傳遞至熱能蓄能器2,重力熱管取熱器1中超導液體吸收上來的熱能在放熱段22放熱, 使熱能蓄能器2中的低沸點介質汽化變成壓力蒸汽,來自熱能蓄能器2的蒸汽和來自太陽 能蒸發(fā)器3的蒸汽共同攜帶熱能去驅動蒸汽動力機4運動,蒸汽動力機4驅動發(fā)電機6運 轉發(fā)電,蒸汽介質通過蒸汽動力機4后去熱交換器7降溫,再通過第一抽壓機23將冷凝后 的液體壓回熱能蓄能器2,完成熱能蓄能器2中的低沸點介質循環(huán);冷源水井11中的水被 第二抽壓機24抽壓至熱交換器7中作為冷卻水,冷卻低沸點介質,熱交換器7中的水介質 一是被排至地下排水散熱井12中;二是被排至地下冷凝器9中,再經第二抽壓機24抽壓至 熱交換器7中作為冷卻水,進行循環(huán);三是被排至冷卻塔8中,再經第二抽壓機24抽壓至熱 交換器7中作為冷卻水,進行循環(huán)。本實施方式中兩個抽壓機(23、24)由發(fā)電機6供電,通 過電機帶動運轉工作。實施例5 圖5是本發(fā)明第五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這種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 裝置包括太陽能吸熱器29、太陽能蒸發(fā)器3、旋轉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旋轉發(fā) 電機6、熱交換器7、冷源水井11,太陽能吸熱器29為一種重力熱管取熱器,它能吸收太陽 能,這種重力熱管取熱器由吸熱段和放熱段構成;太陽能蒸發(fā)器3與旋轉蒸汽動力機4之間 安裝進氣管26,旋轉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同軸同步抽壓機5、太陽能蒸發(fā)器3之間安 裝回氣管27,由蒸汽驅動旋轉蒸汽動力機4,旋轉蒸汽動力機4再帶動旋轉發(fā)電機6運轉發(fā) 電;冷源水井11、同軸同步抽壓機5、熱交換器7之間安裝進水管,冷源水井11為熱交換器7 提供低溫介質。旋轉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旋轉發(fā)電機6串聯(lián),進氣管26、排氣 管27分別與蒸汽動力機4直接連接,不需要自動換向閥15。同軸同步抽壓機5為抽液泵, 它有兩個腔,其中一個腔用于將驅動蒸汽動力機4運動的介質壓回太陽能蒸發(fā)器3,為介質 在太陽能蒸發(fā)器3、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之間往復循環(huán)提供動力;另一個腔用于將冷源 水井11中的冷水抽壓至熱交換器7為冷介質提供動力。這種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太陽能吸熱器29中超導液體吸收上來的 熱能在放熱段放熱后,使太陽能蒸發(fā)器3中的低沸點介質汽化變成壓力蒸汽,蒸汽攜帶熱 能去驅動蒸汽動力機4運動,蒸汽動力機4驅動發(fā)電機6運轉發(fā)電,蒸汽介質通過蒸汽動力 機4后去熱交換器7降溫,再通過同軸同步抽壓機5將冷凝后的液體壓回太陽能蒸發(fā)器3, 完成太陽能蒸發(fā)器3中的低沸點介質循環(huán);冷源水井11中的水被同軸同步抽壓機5抽壓至 熱交換器7中作為冷卻水,冷卻低沸點介質,熱交換器7中的水介質一是被排至地下排水散 熱井12中;二是被排至地下冷凝器9中,再經同軸同步抽壓機5抽壓至熱交換器7中作為 冷卻水,進行循環(huán);三是被排至冷卻塔8中,再經同軸同步抽壓機5抽壓至熱交換器7中作 為冷卻水,進行循環(huán)。
權利要求
一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這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包括深層地熱井(10)、重力熱管取熱器(1)、熱能蓄能器(2)、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發(fā)電機(6)、熱交換器(7)、冷源水井(11),重力熱管取熱器的吸熱段(16)置入深層地熱井(10)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放熱段(22)插入地面的熱能蓄能器(2)中;熱能蓄能器(2)與蒸汽動力機(4)之間安裝進氣管(26),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同軸同步抽壓機(5)、熱能蓄能器(2)之間安裝回氣管(27),由蒸汽驅動蒸汽動力機(4),蒸汽動力機(4)再帶動發(fā)電機(6)運轉發(fā)電;冷源水井(11)、同軸同步抽壓機(5)、熱交換器(7)之間安裝進水管,冷源水井(11)為熱交換器(7)提供低溫介質;同軸同步抽壓機(5)分兩個以上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能蓄能器(2) 與蒸汽動力機(4)之間安裝太陽能蒸發(fā)器(3),太陽能蒸發(fā)器(3)通過進氣管(26)、回氣管 (27)與熱能蓄能器(2)并聯(lián)。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動力機(4) 為直線蒸汽動力機,發(fā)電機(6)為直線發(fā)電機;直線蒸汽動力機(4)與進、回氣管通過自動 換向閥(15)連接,直線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直線發(fā)電機(6)串聯(lián),直線蒸 汽動力機(4)由氣動缸內安裝多個活塞桿形成,同軸同步抽壓機(5)也由氣動缸內安裝多 個活塞桿形成,各個活塞桿為同軸的,活塞桿連接至直線發(fā)電機(6)。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動力機(4) 為旋轉蒸汽動力機,發(fā)電機(6)為旋轉發(fā)電機;旋轉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 旋轉發(fā)電機(6)串聯(lián)。
5.一種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深層地熱井(10)、重力熱管取 熱器(1)、熱能蓄能器(2)、蒸汽動力機(4)、抽壓機、發(fā)電機(6)、熱交換器(7)、冷源水井 (11),重力熱管取熱器的吸熱段(16)置入深層地熱井(10)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放熱段 (22)插入地面的熱能蓄能器(2)中;熱能蓄能器(2)與蒸汽動力機(4)之間安裝進氣管(26),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第一抽壓機(23)、熱能蓄能器(2)之間安裝回氣管(27),由蒸汽驅動蒸汽動力機(4),蒸汽動力機(4)再帶動發(fā)電機(6)運轉發(fā)電;冷源水井 (11)、第二抽壓機(24)、熱交換器(7)之間安裝進水管,冷源水井(11)為熱交換器(7)提供 低溫介質;第一抽壓機(23)連接一個電機,第二抽壓機(24)連接另一個電機,兩個電機并 聯(lián)后連接變壓器,變壓器連接發(fā)電機(6)。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能蓄能器(2) 與蒸汽動力機(4)間安裝太陽能蒸發(fā)器(3),太陽能蒸發(fā)器(3)通過進氣管(26)、回氣管 (27)與熱能蓄能器(2)并聯(lián)。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能蓄能 器(2)、蒸汽動力機(4)、抽壓機之間的連接管線上安有單向閥(18),冷源水井(11)內安有 單向閥(18)。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交換器 (7)通過循環(huán)管連接至冷凝器(9),冷凝器(9)的出水管連接至抽壓機,為抽壓機提供低溫 水,冷凝器(9)安裝在地下低溫處或安裝在江、河、湖、海中。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交換器 (7)通過循環(huán)管連接至冷卻塔(8),冷卻塔(8)的出水管連接至抽壓機,為抽壓機提供低溫水。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熱交換器(7)通過管線連接至地下排水散熱井(12)。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能蓄能 器(2)中安裝采暖取熱器(13),采暖取熱器(13)與用戶采暖散熱器(14)連接,為用戶提供 取暖。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熱管 取熱器(1)由吸熱段(16)、絕熱段、放熱段(22)組成,吸熱段(16)在下端,放熱段(22)在 上端,中間為絕熱段,絕熱段部分從內到外有三層同心管,最內層的封閉管體為汽液導流管 (19),汽液導流管(19)由管內裝一定量工質,管內抽真空后加以密閉而成;中間層的環(huán)形 空間為回液通道(28),回液通道(28)中有支撐片(20),回液通道(28)的下端與汽液導流 管(19)的吸熱段部分通過單向閥(18)連通;最外層的環(huán)形空間為真空隔溫層(17),最外 層的管有保溫層(21)。
13.—種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太陽能吸熱器(29)、太陽能蒸發(fā) 器(3)、蒸汽動力機(4)、同軸同步抽壓機(5)、發(fā)電機(6)、熱交換器(7)、冷源水井(11),太 陽能吸熱器(29)為重力熱管取熱器;太陽能蒸發(fā)器(3)與蒸汽動力機(4)之間安裝進氣管 (26),蒸汽動力機(4)、熱交換器(7)、同軸同步抽壓機(5)、太陽能蒸發(fā)器(3)之間安裝回 氣管(27),由蒸汽驅動蒸汽動力機(4),蒸汽動力機(4)再帶動發(fā)電機(6)運轉發(fā)電;冷源 水井(11)、同軸同步抽壓機(5)、熱交換器(7)之間安裝進水管,冷源水井(11)為熱交換器 (7)提供低溫介質;同軸同步抽壓機(5)分兩個以上腔。
14.一種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重 力熱管取熱器(1)將地層深處中高溫熱能傳遞至熱能蓄能器(2),熱能蓄能器(2)中的低沸 點介質汽化后攜帶熱能去驅動蒸汽動力機(4)運動,蒸汽動力機(4)驅動發(fā)電機(6)運轉 發(fā)電,介質通過蒸汽動力機(4)做功后去熱交換器(7)降溫,再通過抽壓機將冷凝后的液體 壓回熱能蓄能器(2),完成熱能蓄能器(2)中的低沸點介質循環(huán);冷源水井(11)中的水被 抽壓機抽壓至熱交換器(7)中作為冷源水,冷卻低沸點介質。
15.一種權利要求14所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發(fā)電方法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的發(fā)電方法應用于電冶煉、電力加工與鑄造、電解氫氣、蓄電池 充電站、民用電及油田采油供電。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的是地熱能或太陽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其發(fā)電方法及應用,其中的地熱能溫差發(fā)動機裝置包括深層地熱井、重力熱管取熱器、熱能蓄能器、蒸汽動力機、同軸同步抽壓機、發(fā)電機、熱交換器、冷源水井,重力熱管取熱器的吸熱段置入深層地熱井中,重力熱管取熱器的放熱段插入地面的熱能蓄能器中;熱能蓄能器與蒸汽動力機之間安裝進氣管,蒸汽動力機、熱交換器、同軸同步抽壓機、熱能蓄能器之間安裝回氣管,由蒸汽驅動蒸汽動力機,蒸汽動力機再帶動發(fā)電機運轉發(fā)電;冷源水井、同軸同步抽壓機、熱交換器之間安裝進水管,冷源水井為熱交換器提供低溫介質;同軸同步抽壓機分兩個以上腔。本發(fā)明利用地下大自然的能源的溫差循環(huán)做功發(fā)電,為改變能源供給方式提供了一項新技術、新方法、新途徑。
文檔編號F03G4/00GK101956679SQ20091007253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龔智勇 申請人:龔智勇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仁怀市| 镇雄县| 景东| 岚皋县| 广德县| 绥滨县| 邳州市| 五指山市| 林口县| 泾川县| 黔西县| 大英县| 兰溪市| 常山县| 灵石县| 怀来县| 上犹县| 黎平县| 嵊泗县| 金门县| 富裕县| 三门县| 兖州市| 林西县| 霍州市| 嵊州市| 藁城市| 顺义区| 金山区| 泽州县| 乌海市| 象州县| 沛县| 庆安县| 庆城县| 富顺县| 连平县| 青龙| 衡南县| 德令哈市|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