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內(nèi)燃機尾氣或管道氣流具有降低噪聲或又能凈化的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用于內(nèi)燃機尾氣的消聲器大體上是抗性消聲器利用管道截面的變化,擴張或收縮使聲波產(chǎn)生反射而達到消聲目的,(見機械工業(yè)版社2002年9月版《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手冊》消聲篇)。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噪聲,如柴油發(fā)動機(發(fā)電機、拖拉機、機帆船等)它的噪聲達到95分貝左右,為了減少發(fā)動機尾氣中的火星飛濺到不應該有的部位,以防止火災的發(fā)生,如汽油運輸車,在進油與放油時的工作狀況下不應該有火星,為了能使空氣中的有害氣體降低到最小程度,如用柴油發(fā)動機的汽車等排放出大量的顆粒物等有害成份對人體的危害,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來克服現(xiàn)在使用的消聲器(注筒體內(nèi)無液體)排放出的廢氣和噪聲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排氣管的一端與筒體連接,排氣管的另一端與氣缸或氣源相連,出氣管的一端與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出氣口處相連,出氣管的另一端與大氣相通,當筒體內(nèi)設1個腔室排氣管的排氣口設在腔室內(nèi),當筒體內(nèi)設1個以上的腔室排氣管、側導管或上導管的排氣口設在腔室內(nèi),腔室內(nèi)亦可貯有液體,折板式氣水分離器安裝在筒體的上部位處。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做成與現(xiàn)有消聲器筒體相似的形狀,當腔室內(nèi)儲有液體使用時它所發(fā)出的噪聲靜到使人的耳朵聽不到有聲音的感覺(除發(fā)動機工作時的機械碰撞聲以外)腔室內(nèi)無液體時它也可以降低噪聲,根據(jù)需要也可在腔室內(nèi)加入除碳劑或凈化氣體有關的溶液,在降低噪聲的同時又凈化氣體,它特別適合于機帆船上,柴油發(fā)電機、手扶拖拉機、汽、柴油車等,它結構簡單,制作簡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式)筒體內(nèi)設有2個或3個腔室及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2個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圖2是(上層)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或是圖1的A-A剖視圖。圖3是(下層)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或是圖1的B-B剖視圖。圖4是圖1的筒體內(nèi)設有2個腔室的外腔式結構剖視圖,或是圖1的C-C剖視圖。圖5是(立式)筒體內(nèi)設有3個腔室的外腔式結構剖視圖。圖6是(立式)筒體內(nèi)設有3個腔室的內(nèi)腔式結構剖視圖。圖7是圖1的D-D剖視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立式)筒體內(nèi)設有1個腔室及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1個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圖9是(立式)筒體內(nèi)設有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或是圖8的E-E剖視圖。圖10是本發(fā)明的(臥式)筒體內(nèi)設有3個腔室的內(nèi)腔式結構及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一種(雙向式)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縱剖面構造圖。圖11是圖10的F-F剖視圖。圖12是圖10的G-G剖視圖。圖13是本發(fā)明的(臥式)筒體內(nèi)設有3個腔室的外腔式結構及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縱剖面構造圖。圖14是圖13的H-H剖視圖。圖15是(臥式)筒體一種(單向式)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圖16是(立式)筒體一種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主要零件明細剖視圖。圖17是圖16的L-L的剖視圖。圖中1、筒體,2、排氣管,3、出氣管,4、上導管,5、側導管,6、隔板,7、封板,8、腔室,9、導管孔,10、孔件,11、劃口,12、側板,13、氣口,14、悶頭,15、液體,16、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7、平隔板,18、折板,19、出氣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依圖1所示垂直于水平方向以下簡稱(立式)筒體,(以下圖中箭頭所示方向為氣體流動方向),排氣管( 的一端與筒體連接,出氣管(3)的一端與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的出氣口處連接,排氣管( 在筒體內(nèi)向上伸出后彎曲伸至腔室(8)內(nèi),在排氣管( 和上導管的管口處設有孔件(10),以設有許多小孔的結構排出氣體。圖1所示的孔件是由穿孔板制成平板形狀安放在排氣管( 和上導管的管口處,達到將氣體收縮和擴張的作用來減弱噪聲,圖1所示筒體內(nèi)設有1個以上的腔室(說明1個以上的腔室含意指的是從第二個腔室起)當筒體內(nèi)設有2個外腔式結構的腔室時,如圖4所示只要在筒體內(nèi)將設有的2個隔板6 (A)和6 (B)分別相互隔開,隔板(6)的U形周界側壁(指隔板的2個豎側壁及底壁)與筒體(1)的內(nèi)壁和排氣管O)(指筒體中間的向上伸出尚未彎曲部位)的外壁連接就可形成2個腔位,封板(7)將隔板的上側壁蓋住即形成2個腔室8 (A)和8 (B)。封板面上的導管孔9(A)與上導管(4)的短管口連接,(上導管形狀象rI手仗,其彎曲為180°左右,故該管有長短之分),上導管的長管口通過封板面上設有的導管孔9 (B)伸至腔室8 (B)內(nèi),排氣管( 通過封板(7)上設有的排氣管孔(圖中均未標出)向上伸出封板后彎曲通過封板上的另一排氣管孔伸至腔室8 (A)內(nèi)(圖4所示)。排氣管O)的管口與上導管的短管口為同一腔室8(A),氣口(13)與上導管⑷的長管口為同一個腔室8 (B),隔板6 (B)將上導管⑷的兩個管口隔開,隔板6 (A)將排氣管(2)的管口與氣口(13)隔開,在封板面上設有氣體能通過的氣口(1 ,氣口的大小隨意設定,只要在不影響到以形成腔室的有效性的前提下越大越好,它可減少氣流帶來的阻力。當筒體內(nèi)設有3個外腔式結構的腔室時,如圖5所示只要在筒體內(nèi)將設有3個隔板6(A)、6(B)和6(C)分別相互隔開,隔板(6)的U形周界側壁與筒體⑴的內(nèi)壁和排氣管(2)的外壁(指筒體中間的向上伸出尚未彎曲部位)連接就可形成三個腔位,封板(7)將隔板(6)的上側壁蓋住即形成3個腔室8(A)、8(B)和8 (C),在封板上面的導管孔9 (A)與上導管4(A)的短管口連接,排氣管O)的管口與上導管4(A)的短管口為同一個腔室8(A),上導管4(A)的長管口通過封板面上設有的導管孔9 (B)伸至第2個腔室8 (B)內(nèi),在封板面上的導管孔9 (C)與另一個上導管4(B)的短管口連接,上導管4(B)的長管口通過封板上的導管孔9(D)伸至第3個腔室8(C)內(nèi),氣口(13)與上導管4(B)的長管口為同一腔室,排氣管( 通過封板(7)上設有的排氣管孔向上伸出封板后彎曲通過封板上的另一個排氣管孔伸至腔室8(A)內(nèi),在封板面上設有氣體能通過的氣口(1 ,氣口的大小隨意設定,只要在不影響到以引成腔室的有效性的前提下越大越好。上面所述的兩個腔室及3個腔室的結構均是由上導管的短管口在腔室的外面即與封板面上的導管孔連接而成的,本發(fā)明中在腔室外連接稱為外腔式結構,根據(jù)需要也可設計成2個或2個以上的內(nèi)腔式結構,圖6所示是3個腔室的內(nèi)腔室結構連接的剖視圖。該筒體內(nèi)設有3個側板12 (A)、12⑶和12 (C),(側板12 (C)不設導管孔(9)),將它們分別相互隔開,側板的U形周界側壁與筒體(1)內(nèi)壁和排氣管(2)外壁(指向上伸出尚未彎曲的部位)連接,用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下部位的平隔板17(B)將側板的上側壁蓋住即形成腔室,側板12 (A)的上部位處設有導管孔9 (A)與側導管5 (A)的一端的管口(短管口)相連接,(圖10所示側導管的側視形狀象字形,其彎曲為90°左右,故該管在立式筒體內(nèi)有長短之分)側導管的另一端管口(長管口)伸至腔室8 (B)內(nèi),側板12(B)的上部位處設有導管孔9 (B)與側導管5 (B)的一端的管口(短管口)連接,側導管5 (B)的另一端的管口(長管口)伸至腔室8(C)內(nèi),依圖1所示排氣管(2)向上伸出后彎曲伸到腔室8(A)內(nèi)、側板12(C)不設導管孔(9)將排氣管(2)的管口與側導管5(B) —端的管口(長管口)隔開,用平隔板17 (B)將腔室8 (A)和腔室8 (B)上面蓋住,腔室8 (C)上面不蓋住作為氣口(13)。上面所述的側導管( 一端的管口(長管口)處設有孔件(10)。2個腔室的內(nèi)腔式連接結構可參照上述3個腔室的內(nèi)腔室連接結構的原理去掉1個側板12 (A)和1個側導管5 (A),空間位置適當均衡布置就可,上面所述的側板(1 的下部位處均設有劃口(11)以便于液體的流動,依圖1、圖7、圖8所示,伸入腔室內(nèi)的排氣管(2)或上導管(4)或側導管(5)它們的管口處均設有孔件(10),以設有許多小孔的結構排出氣體,孔件是由穿孔板制成平板形狀或管狀形狀安放在管口處。上面所述的是(立式)筒體內(nèi)設有的外腔式結構和內(nèi)腔式結構的2至3個的腔室,根據(jù)筒體的大小或使用情況的需要也可以設計成3個以上的腔室,參照上面的腔室結構原理制作就可,這里就不多敘述了。(說明,在(立式)筒體內(nèi)隔板(6)或側板(1 與排氣管( 連接而形成腔室的部位指的是排氣管向上伸出尚未彎曲的筒體中心的管子)上述圖中的筒體為一種圓形,根據(jù)需要可以設計成方形,八角形等。圖1所示筒體可以做成整體的,圖8所示筒體可以做成2件連接成整體形狀,這二種(立式)筒體的形狀均適用于本發(fā)明。圖1所示在筒體(1)的上部位處設有一種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它是由2個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A)和16(B)上下層合并使用而成的,它的分離效果比較理想,依圖2所示為上層的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依圖3所示為下層的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圖(16)和圖(17)是依據(jù)圖1、圖2將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主要零件明細的剖視圖。依圖16所示,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的折板(18)安放在上部位的平隔板17(A)與下部位的平隔板17(B)之間以引成型腔,平隔板17(B)的邊緣部位設有氣體能通過的出氣孔(19)。依圖17所示,折板(18)的數(shù)量為8件,折板的折數(shù)為10折,折板的拐角處設有倒鉤,根據(jù)實際情況的需要及設制者的意愿,折板的數(shù)量、折數(shù)及是否設有倒鉤,以及折板的高度、折板的長度,只要在不影響氣水分離效果的前提下隨意設制,圖17、圖2、圖3中的箭頭處為平隔板17 (B)的邊緣部位水和氣能通過的出氣孔(19)。依圖3所示當水和氣從下部位腔室中出來從出氣孔進入折板(18)之間的間隙,忽左忽右的不斷撞擊折板向前流出。依圖2所示當水和氣從下層的折板式氣水分離器而進入到上層的折板式氣水分離器后水和氣多次數(shù)不斷的撞擊折板壁而將水份引成水膜向下流出,氣體就將沿著折板壁通過出氣管(3)而進入大氣。依圖1所示在筒體(1)的下部位處設有悶頭(14)(說明悶頭指螺母與孔連接在一起的結構,本發(fā)明的筒體的下部位處(包括筒體的底部)均設有悶頭(14)),可接導管,調(diào)節(jié)閥及豎管(最好透明管),豎管與筒體相通,通過調(diào)節(jié)閥起開與關的作用,豎管的管口即是所需控制液面的最高限位,或在筒體內(nèi)設有在外面能看到液面的透明槽,或在腔室(8)內(nèi)的上部位處設一導管由其來控制液體的最高限位,(以上關于液位的結構稱為液位器下例圖面均不畫出特此說明),悶頭(14)的作用可以安裝液位器或通過螺釘或螺帽起開與關的作用。圖8所示是(立式)筒體內(nèi)設有1個腔室及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1個折板式氣水分離器,排氣管( 的一端與筒體(1)連接,排氣管在筒體內(nèi)向上伸出后彎曲伸至腔室(8)內(nèi),圖8所示排氣管在彎曲后分為2個排氣管口伸至腔室內(nèi),也可以將排氣管彎曲后設計成1個或幾個排氣管口伸至腔室內(nèi),在排氣管的管口處設有孔件(10)以設有許多小孔的結構排出氣體,圖中所示的孔件是由穿孔板制成管狀形安放在排氣管O)的管口處,圖8中所示的排氣管O)向上伸至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內(nèi),這樣可增加液面的高度,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的下面部位稱為腔室(8),圖9是圖8的筒體上部位處的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當氣體從腔室內(nèi)向上進入折板式氣水分離器內(nèi)(沿箭頭方向所示),圖9的箭頭處為平隔板17(B)的邊緣部位水氣能通過的出氣孔(19),氣體在折板之間的間隙中流出,通過出氣管C3)而進入大氣、圖9中所示的折板為一種不帶倒鉤的折板,筒體的下部位處設有悶頭(14)。圖1和圖8所示排氣管( 的排氣口是從筒體的下部位向上伸入到折板式氣水分離器里面后向下彎曲伸入腔室內(nèi),下面還有多種設計方案可供選擇二、排氣管O)的排氣口從筒體的下部位向上伸入到靠近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下部位處向下彎曲伸入腔室內(nèi)。三、排氣管O)的排氣口從筒體的外側面向里伸入到靠近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下部位處向下彎曲伸入腔室內(nèi),筒體可制成直筒形。四、排氣管⑵的排氣口從筒體的上面通過折板式氣水分離器伸入到腔室內(nèi),筒體可制成直筒形。如采用上面所述的第二種或第三種方案的話,折板式氣水分離器原來由排氣管O)占用的位置可以安放折板來擴大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面積。如需2個腔室只需1個隔板或側板就可隔成2個腔室,如需3個腔室,可參照圖5、圖6將靠近排氣管中心處的隔板或側板延伸到交匯處就可。
圖10所示是本發(fā)明的筒體內(nèi)設有3個腔室的內(nèi)腔式結構及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一種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縱剖面構造圖(一種平行于水平方向的筒體結構稱為臥式)。圖10和圖12所示為一種長方形的筒體,根據(jù)需要也可設計成長圓形筒體,或其它形狀的筒體,參照圖10和圖12所示該筒體(1)內(nèi)設有2個相互隔開的側板12(A)和12(B),側板的U型周界側壁與筒體(1)的內(nèi)壁連接,而將筒體隔成3個腔位,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的下部位的平隔板17(B)將上部側壁蓋住以形成3個腔室(8),(見下圖11所述),排氣管(2)由筒體的上部直伸至腔室8 (A)內(nèi),(也可以從筒體的側部位進入后彎至腔室8 (A)內(nèi)),在排氣管O)的管口處設有孔件(10),以許多小孔的結構排出氣體,該孔件是由穿孔板制成的管狀形狀安放在排氣管的管口處。側板12(A)的上部位處的導管孔9(A)與腔室8(B)內(nèi)的側導管5(A)的一端的管口連接,側導管5(A)的另一端的管口伸至腔室8(B)內(nèi),側板12(B)的上部位處的導管孔9 (B)與腔室8 (C)內(nèi)的側導管5 (B)的一端的管口連接,側導管5(B)的另一端的管口伸至腔室8(C)內(nèi),(說明立式結構的筒體上、下兩端面與臥式結構的筒體前、后端面均屬筒體的范疇。)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一種(雙向式)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圖11所示它為一種(單層)長方形的形狀,按箭頭方向所示為二種氣流方向,圖中有6個箭頭處的位置為出氣口,當氣體從腔室內(nèi)從出氣口處的折板之間的間隙順1個方向流出折板后,(順1個方向的折板稱為甲組),又從相反的方向(相反方向的折板稱為乙組)從折板之間的間隙流出折板后通過出氣管C3)進入大氣,二個不同方向的折板組合使用是出于考慮到出氣管與排氣管設置的位置而設制的,水氣分離器也可以設制成雙層結構,可參照圖1的原理制作。臥式筒體與立式筒體上部位處的折板式氣水分離器它們的結構原理相同,都是折板(18)安放在上部位的平隔板17 (A)與下部位的平隔板17(B)之間以引成型腔,立式筒體上部位處的折板式氣水分離器是設在筒體內(nèi),由筒體將上部位的平隔板17(A)和下部位的平隔板17(B)圍住引成氣腔室。臥式筒體上部位處的折板式氣水分離器是設在筒體的上面,由四周圍板將平隔板17(A)和平隔板17(B)圍住引成氣腔室安裝在筒體的上面,與筒體連為一體的四周圍板可以稱為筒體,如要將折板式氣水分離器分開設置也可以,只要在筒體的上部位安裝封板將腔室(8)蓋住就可。圖13是本發(fā)明的(臥式)筒體內(nèi)設有3個腔室的外腔式結構及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縱剖面構造圖。該筒體(1)內(nèi)設有2個相對隔開的隔板6 (A)和6(B),隔板的U型周界隔壁與筒體的內(nèi)壁連接,而將筒體隔成3個腔位。封板(7)將隔板的上部側壁蓋住以形成3個腔室(8),排氣管O)的管口通過封板7(A)面上的排氣管孔伸至腔室8(A)內(nèi),圖14所示,封板7(A)面上的導管孔9(A)與上導管4(A)的一端的管口連接而與排氣管O)的管口為同一個腔室8(A),上導管4 (A)的另一端的管口伸至腔室8 (B)內(nèi)而與另一個上導管4(B)的一端的管口為同一腔室,該上導管4(B)的一端的管口與封板7(B)面上的導管孔9 (C)相連接,隔板(6)將上導管的兩個管口隔開,隔板面上不設導管孔(9),上導管4(B)的另一端的管口設在腔室8(C)內(nèi)而與氣口(13)為同一腔室。上面所述的臥式筒體為3個腔室的結構,根據(jù)需要本發(fā)明的臥式筒體內(nèi)可以設計成1個或1個以上的腔室,在每個腔室內(nèi)均設有管口,如1個腔室內(nèi)設有排氣管O)的管口,如2個以上腔室的話,根據(jù)內(nèi)腔式結構和外腔式結構的不同在腔室內(nèi)設有側導管或上導管,前面圖中所示的均是每個腔室設有一個的管口,根據(jù)需要及設制者的意愿及筒體內(nèi)腔室的大小,可以設1個以上的側導管或上導管,參照上面的腔室結構原理制作就可達到所需要的要求。圖13所示折板式氣水分離器安裝在筒體的上部位處,其結構如圖11所述的一樣這里就不重復了。說明本發(fā)明中所述的排氣管(2)或上導管⑷或側導管(5)的伸入腔室內(nèi)的管口處的管狀形狀或平板形狀的孔件(10)均適用于上述的管口處。本發(fā)明中所述的隔板(6)或側板(1 的下部位處均設有劃口(11),劃口的作用使液體在腔室內(nèi)可以流動,以達到各腔室的液位高低基本相同。在臥式筒體內(nèi)上導管(4)是以180°左右彎曲,側導管(5)是以90°左右彎曲,上導管是以該管子彎曲處的長短分為長管口與短管口。圖15是(臥式)筒體一種(單向式)折板式氣水分離器的剖視圖,它為一種長方形的形狀,箭頭處的位置為出氣口,當氣體從腔室內(nèi)從出氣口處的折板之間的間隙順1個方向流出折板后經(jīng)過出氣管(3)流入大氣,結構原理可參照前面所述的基本相同,本發(fā)明的不同形狀的折板式氣水
7分離器(16)的折板(18)設倒鉤與不設倒鉤可隨意設制。在出氣口處的折板的另一頭可設有溢水管通至腔室的下部位(圖中未畫出),其作用可將折板底部的水分流而出,免得出氣口(19)受到二方面出氣與進水的作用而影響效果。本發(fā)明筒體里面的腔室內(nèi)的液位有的是按靜態(tài)表示,如圖1所示,排氣管O)向下彎曲后的管內(nèi)有液體,靜態(tài)可指發(fā)動機處于關機狀態(tài)。有的是按動態(tài)表示如圖8、圖10、圖13所示。為將悶頭表示清楚,螺釘或液位器就未裝。本發(fā)明筒體內(nèi)的腔室使用時可儲有液體(15),如不需要筒體的下部位處設有的悶頭 (14)可以起開與關的作用。 說明為便于申查本說明書中1、設有(立式筒體)2個腔室的內(nèi)腔室結構參照圖 6、圖1及說明書第5頁至第6頁中關于3個的內(nèi)腔室結構的相關內(nèi)容。2、設有(立式筒體)2個腔室的外腔室結構參照圖4、圖1及說明書中相關內(nèi)容。3、設有3個腔室的內(nèi)腔室結構參照圖6、圖10、圖12及說明書中相關內(nèi)容。4、設有3個腔室的外腔室結構參照圖13、 圖14、圖5及說明書中相關內(nèi)容,其它腔室結構的內(nèi)容就不一一述說了。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包括筒體(1)和排氣管0),排氣管( 的排氣口伸入筒體(1)內(nèi),其特征是在筒體(1)的上部位處安裝有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的出氣口處連接出氣管(3);所述筒體(1)內(nèi)設有隔板(6),隔板(6)的U型周界側壁與筒體(1)的內(nèi)壁連接,封板(7)蓋住所述隔板(6)的上側壁,將筒體(1)分成2個腔室[8(A)]和[8(B)];排氣管(2)的排氣管口通過封板(7)面上設有的排氣管孔伸至腔室[8(A)]內(nèi),在腔室[8(A)]上面的封板(7)面上設有導管孔[9(A)],導管孔[9(A)]與上導管(4) 一端的管口連接;在腔室[8(B)]上面的封板(7)面上設有導管孔[9(B)],上導管⑷另一端的管口通過導管孔[9(B)]伸至腔室[8(B)]內(nèi);氣口⑶與上導管⑷另一端的管口為同一腔室[8(B)]。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氣管( 在筒體(1)內(nèi)向上伸出后向下彎曲至腔室[8(A)]內(nèi)。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隔板(6)的下部位處設有劃口(11)。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排氣管O)、上導管(4)伸至腔室(8)內(nèi)的管口處均設有孔件(1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其特征是筒體(1)的下部位處設有悶頭(14)。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其特征是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的折板(18)安放在上部位的平隔板[17(A)]與下部位的平隔板[17(B)]之間,以引成型腔。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式及干式消聲裝置,其特征是折板式氣水分離器(16)的下部位的平隔板[17(B)]的邊緣部位設有氣體能通過的出氣孔(19)。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內(nèi)燃機尾氣或管道氣流具有降低噪聲或又能凈化的裝置,排氣管的另一端與氣缸或氣源相連,出氣管的一端設在筒體的上部位處,出氣管的另一端與大氣相通,該筒體內(nèi)可以設計成1個或幾個腔室,根據(jù)需要腔室內(nèi)可儲有液體,每個腔室內(nèi)設有能排氣的管口,在管口處設有孔件以許多小孔的結構排出氣體,在筒體的上部位處設有能將液體和氣體分離而又能降低噪聲的氣水分離器,該裝置降低噪聲的效果可以使人的耳朵聽不到有聲音的感覺,同時在液體中加入有關凈化的溶液就可將氣體凈化。
文檔編號F01N3/00GK102392721SQ20111019563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1月16日
發(fā)明者陳培東 申請人:陳培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