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識別作動的進氣控制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進氣控制機構,尤指一種方便勘查機構作動狀態(tài)可識別作動的進氣控制機構設計。
背景技術:
于一般速克達機車(SCOOTER-TYPE MOTORCYCLE)的引擎設計中,其進氣管路的設計與引擎間的相互配合乃極為重要,例如,引擎于慢速或稱低轉速時,其所需的進氣管路的截面積較小、長度較長,如此可有利于提高進氣管路內的氣體流速,并因此增強慣性作用以及脈動效果,進而提升進氣效率、增加引擎扭力;反之,引擎于快速或稱高轉速時,其所需的進氣管路的截面積較大、長度較短,如此可以降低流阻,因而有利于進氣效率的提升,進而改善燃燒過程,提升馬力。習知速克達機車的引擎其進氣管路的設計,僅能將其截面積以及長度皆固定,因而僅能符合較低轉速或較高轉速其中一種進氣需求,而無法配合全域轉速的進氣效率要求,造成較低轉速或較高轉速的性能無法兼顧。對此,可依據引擎轉速而調節(jié)進氣量的設計曾被提出,如負壓調整式進氣結構,其主要利用負壓原理來致動控制閥片以使進氣截面積改變,達到讓車引擎在引擎全域轉速的進氣效率要求。參考圖1,為一種習知進氣控制機構的示意圖。圖中示出一引擎91以及連接引擎 91的進氣管92,且進氣管92內設有一閥片93,閥片93透過一轉動軸94而樞設在進氣管 92內部。轉動軸94露出進氣管92外側的部分延設有一凸耳部95,一活動連桿98 —端以偏離轉動軸94軸心線的方式連接在凸耳部95,另一端則連接于一負壓式致動器97。由于負壓式致動器97透過一負壓管路96而連通到一負壓源(例如利用引擎負壓),使閥片93 可因應引擎91運轉期間所產生的正負壓變化而受控開啟或關閉。上述習知進氣控制機構于整車的安裝位置通常位于引擎與座墊下方的狹小空間, 若從外部觀察僅能看到致動器及一部份活動連桿。因活動連桿本身是平整光滑的金屬桿構件,當車輛進行維修保養(yǎng)時,并無法明確判斷活動連桿是否作動,更遑論作動結果確實與否。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可識別作動的進氣控制機構,以能讓維修人員不須預先拆卸引擎零部件即可判斷進氣控制機構是否作動以及是否作動至正確位置。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可識別作動的進氣控制機構包括一致動器、一活動連桿、一轉動軸及一閥片。上述轉動軸穿置于進氣管,并自外周側突伸有一凸耳部是位于進氣管外側。上述閥片固定于轉動軸而可樞轉地容設于進氣管內?;顒舆B桿一端可移動地連接于致動器,另一端偏心連接于轉動軸的凸耳部。特別的是,活動連桿上設有一識別標記,使得當閥片于進氣道內作動時,識別標記往致動器的外輪廓移動。上述識別標記可為各種型態(tài),例如一刻痕或奈印(奈印是指用蓋印章型式在紙或其他載體上所作的印鑒記號),又或者為一發(fā)光件例如熒光貼片或發(fā)光二極管(LED)燈具, 皆有助于維修人員目視判斷機構作動情形。識別標記的位置可設計成當閥片轉動到一關閉位置時,識別標記移動至貼齊致動器的外輪廓。上述致動器可為一負壓式致動器,包括有一殼體、一簧片及一螺旋彈簧,其中簧片與螺旋彈簧容設于殼體內,且活動連桿與螺旋彈簧分別抵接在簧片相反兩側?;蛘?,致動器亦可為馬達式致動器。藉由上述機構設計,在進行進氣控制機構的維修時,維修人員可透過觀察識別標記的位置來輕易判斷控制機構是否作動及作動是否正確,不須拆卸引擎零部件。因此,節(jié)省了人力、時間成本。
[0013
圖1是習知進氣控制機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進氣控制機構立體圖< 圖3是圖2的致動器剖視圖。
圖4是圖2的進氣控制機構于閥片關閉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5是圖2的進氣控制機構于閥片開啟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進氣控制機構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引擎91 進氣管92 閥片93 轉動軸94 凸耳部95負壓管路96 負壓式致動器97 活動連桿98
致動器20,32 簧片202 活動連桿21 第二端212 閥片M
止擋凸起MU42 識別標記30 噴油嘴11
進氣管10 殼體201 螺旋彈簧203 第一端211 轉動軸22 凸耳部M 止擋塊25 發(fā)光元件3具體實施方式參考圖2 4,為一較佳實施例的進氣控制機構立體圖及其致動器剖視圖、進氣控制機構于閥片關閉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中示出一進氣控制機構安裝于一進氣管10,其中進氣控制機構包括有一致動器20、一活動連桿21、一轉動軸22以及一閥片23,活動連桿21包括有相反的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于閥片23附近還有一噴油嘴11朝向進氣管10內部擺設。CN 202209214 U
說明書
3/3頁本實施例是使用一負壓式致動器,透過連接于一負壓源來對應控制閥片23的啟閉。負壓式致動器主要包括一殼體201、一簧片202及一螺旋彈簧203,其中簧片202與螺旋彈簧203容設于殼體201內,且活動連桿21的第一端211與螺旋彈簧203分別抵接在簧片202相反兩側。轉動軸22是可樞轉地穿置于進氣管10,一部份位于進氣管10內部、另一部份則露出于進氣管10外側。轉動軸22外露的部份于外周側突伸有一凸耳部M,活動連桿21以其第二端212偏心地連接于凸耳部24,也就是活動連桿21與凸耳部M的連接位置偏離轉動軸22的軸心線。閥片23固定于轉動軸22位于進氣管10內部的部分,因而可樞轉地容設于進氣管 10內。當致動器20受一負壓作用而使簧片202抵抗螺旋彈簧203的力量產生變形,與簧片 202連接的活動連桿21也產生位移?;顒舆B桿21的運動進而拉動凸耳部M旋轉,間接帶動轉動軸22旋轉,因此閥片23也跟著轉動。此外,在進氣管10外表面上還突伸有一止擋塊25,而凸耳部M包括有二止擋凸起 M1J42,止擋塊25主要界定出凸耳部M轉動的極限位置。特別的是,在活動連桿21上設有一識別標記30,如一刻痕或奈印。識別標記30設置為當閥片23處于關閉位置時,識別標記30移動至貼齊致動器20的外輪廓,如圖4所示;而當閥片23開啟時,識別標記30便移動遠離致動器20,如圖5所示。由上述可知,利用本實用新型的進氣控制機構設計,即使被車內其它零部件遮蔽而僅露出致動器及活動連桿,維修人員仍然可藉由觀察活動連桿上的識別標記來判斷進氣控制機構是否作動以及是否作動至正確位置。參考圖6,為第二實施例的進氣控制機構側視圖。本實施例主要強調致動器可用一線性馬達致動器32來代替上述例的負壓式致動器,且識別標記是使用一發(fā)光元件31,例如 L,ED燈或熒光貼片,也都可以達到如第一例所述輔助維修人員判斷進氣控制機構是否作動以及是否作動至正確位置。
權利要求1.一種可識別作動的進氣控制機構,是安裝于一進氣管,包括一致動器;一活動連桿,可移動地連接于該致動器;一轉動軸,穿置于該進氣管,自外周側突伸有一凸耳部是位于該進氣管外側,該活動連桿偏心連接于該凸耳部;以及一閥片,固定于該轉動軸而可樞轉地容設于該進氣管內; 其特征在于該活動連桿上設有一識別標記,使得當該閥片于該進氣道內作動時,該識別標記往該致動器的外輪廓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識別標記為一刻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識別標記為一奈印。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識別標記為一發(fā)光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進氣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識別標記為一熒光貼片。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進氣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識別標記為一LED燈。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致動器包括有一殼體、一簧片及一螺旋彈簧,該簧片與該螺旋彈簧容設于該殼體內,且該活動連桿與該螺旋彈簧分別抵接在該簧片相反兩側。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致動器為一馬達致動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進氣控制機構,其特征在于該識別標記于該閥片關閉時,貼齊該致動器的外輪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識別作動的進氣控制機構,包括一致動器、可移動地連接于致動器的一活動連桿、穿置于進氣管的一轉動軸以及固定于轉動軸而可樞轉地容設于進氣管內的一閥片。轉動軸自外周側突伸有一凸耳部是位于進氣管外側,活動連桿偏心連接于凸耳部?;顒舆B桿上設有一識別標記,使得當閥片于進氣道關閉時,識別標記移動至貼齊致動器的外輪廓。藉此,維修人員不需拆卸引擎其它零部件即可目視判斷進氣控制機構是否作動以及作動是否正確。
文檔編號F02D9/10GK202209214SQ20112032384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葉偉志, 施廷衛(wèi), 王玉仁, 蔡家昌 申請人:三陽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