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起動裝置及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起動裝置,特別為起動機,用于起動內(nèi)燃機。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0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軸向固定起動裝置的電樞軸的方法。
背景技術:
根據(jù)獨立權利要求的類型,本發(fā)明是以具有起動機或起動電機的系統(tǒng)、具有內(nèi)部減速齒輪的起動機以及在提高轉矩的同時用于降低轉速的傳動裝置為出發(fā)點。本發(fā)明的主題是用于具有內(nèi)燃機的機動車的起動機或起動器,其中,電樞軸懸浮地被支承。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已知這樣的用于具有內(nèi)燃機的機動車的、具有起動繼電器的起動器,這種起動器通常包括用于驅動內(nèi)燃機的直流電機。這種直流電機具有起動機轉子,該起動機轉子作用于從動軸上。該起動機轉子設有換向器,在換向器的片上連接轉子繞組。換向器與碳刷裝置共同作用。另外還設有具有永磁體的極管,或設有具有定子繞組的定子。起動機轉子具有電樞軸。該電樞軸通常被懸浮地支承。在此,由于制造公差可能會產(chǎn)生非常大的電樞軸縱向間隙,該縱向間隙可達2_。電樞軸縱向縫隙會導致在碳刷上磨損加劇。因此,應該使電樞軸縱向間隙減小。由文獻DE 198 04 328A1已知一種支承電樞軸的滾子軸承的軸向固定裝置。這種優(yōu)選用于電機的、容納軸的滾子軸承的軸向固定裝置這樣設計,即,例如使一個內(nèi)環(huán)自身通過貼靠在外環(huán)上的彈性環(huán)而壓靠在軸肩上。這種彈性環(huán)和軸承的軸向固定裝置通過一個特殊的彈簧片來實現(xiàn),該彈簧片設有位于外側的抓持部,這些抓持部壓入到滾子軸承的孔壁中。以這種方式實現(xiàn)了一種簡單且低成本的滾子軸承與軸的軸向固定裝置。在公知的解決方案中,滾子軸承通過抓盤來固定。在抓盤和軸承之間設有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在此,軸向縱向間隙的調節(jié)和設定通過彈性元件的預緊以及抓盤的定位來實現(xiàn)。對此,經(jīng)由抓盤通過滾子軸承上的抓持部而實現(xiàn)固定。這種設定和減小軸向縱向間隙的方式相對耗費成本。
發(fā)明內(nèi)容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對應于獨立權利要求或并列權利要求的本發(fā)明的起動裝置和本發(fā)明的方法具有這樣的優(yōu)勢,即,在用于起動內(nèi)燃機的起動裝置中,特別在起動機中,使起動裝置包括被懸浮支承的電樞軸,該電樞軸通過至少部分包圍電樞軸的軸向固定裝置可彈性調節(jié)地在軸向上固定,其中軸向固定裝置特別地一體式形成為具有至少一個集成的彈性部以及至少一個固定部,設定通過一個單獨的部件來實現(xiàn)。在裝配時,僅使軸向固定裝置相應地進行配置。不需要進行耗費成本的調節(jié)和設定。而且也不需要設置彈性元件。優(yōu)選地,軸向固定裝置構成為抓套或抓環(huán)、亦或是抓盤。由此使軸向固定裝置在周長方向上完全包圍住電樞軸。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設置徑向縫隙或間隙,以使軸向固定裝置僅部分包圍住電樞軸。抓盤的抓持部優(yōu)選設置在內(nèi)側,從而使抓環(huán)或抓盤抓持在軸上,而不是抓持在軸承上。由此在一個實施方案中使軸無槽地構成,這是因為通過抓持方式而不需要在軸上設置額外的固定裝置。同理由此可省去其它的軸向固定構件,諸如卡環(huán)或類似構件。替換地或補充地,設置具有位于外側的抓持部的抓盤。該抓盤直接貼靠在軸承位置上,也就是說,抓盤與換向器軸承或軸承套直接接觸。軸向固定裝置具有集成的彈性部和固定部。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軸向固定裝置單件式構成。也就是說,沒有設置其它元件,諸如彈性元件或類似元件。然而例如設有兩個抓盤,這兩個抓盤相互固定連接和/或不可拆卸連接。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軸向固定裝置以多件式結構構成,特別構成為兩件式結構。在此例如設有多個抓盤,這些抓盤松動地相互貼靠。通過在從屬權利要求中提出的措施,實現(xiàn)了在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中提供的裝置的有利的改進方案和改善方案。
由一個有利的設計方案可知,固定部構成為環(huán)形部和/或套筒形部,通過固定部使軸向固定裝置固定在起動機上。通過固定部使軸向固定裝置能夠容易地裝配到例如一個包圍住軸的部件的成型部中,該部件例如為換向器軸承。優(yōu)選,在徑向上觀察,固定部遠離待固定的電樞軸設置。另外還優(yōu)選,固定部構成為環(huán),該環(huán)被成型為厚度例如大于與該固定部連接的彈性部的厚度。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環(huán)可以具有模制部或加厚部,以將軸向固定裝置固定在相應的容納部中。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這里可以確定的是,固定部于至少一個自由度上是固定的。在一個有利的設計方案中規(guī)定,彈性部包括至少一個由固定部突出的模制部,優(yōu)選包括多個相互間隔的模制部,所述模制部構成為能夠相對于固定部產(chǎn)生彈性變形。優(yōu)選,在徑向上觀察,模制部靠近待固定的電樞軸設置。也就是說,模制部從固定部徑向朝向電樞軸伸入。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模制部徑向遠離地設置。模制部可以實施為任意形狀。在一個簡單的實施方案中,模制部構成葉片式結構,例如具有多邊形、特別是矩形、方形或三角形的橫截面。在彈性部與固定部連接的固定區(qū)域中,該固定區(qū)域具有的適宜厚度使彈性部在承載狀態(tài)下不會從固定部上斷裂。為此可以使固定區(qū)域例如以薄膜鉸鏈的形式構成。由此,固定區(qū)域允許彈性部的變形,該變形對應大約最大90°的彎曲或彎折,進而使最初徑向指向電樞軸的彈性部隨后大體上幾乎平行于電樞軸定向。在又一個實施方案中彈性部具有復雜的結構。在此,突出的彈性部例如具有縫隙或類似結構,從而在該彈性部上構成若干彈性區(qū)段。那么,構成為模制部的彈性部本身又具有其他的彈性子區(qū)段,這些彈性子區(qū)段例如呈模制部形式。各個子區(qū)段優(yōu)選位于不同的平面內(nèi),或者相對于彼此彎曲或彎折地構成。此外,通過不同的滾花處理而構成多個彈性部區(qū)域。此外,由一個實施例可知,電樞軸在軸向固定裝置的區(qū)域中沒有形成槽。在此,軸向固定裝置在電樞軸上的軸向固定通過彈性部來實現(xiàn),彈性部與電樞軸產(chǎn)生夾緊作用?;谶@樣的傳力配合而形成夾緊狀態(tài)。當具有多個彈性部,也就是說,設置多個彈性可變形的模制部時是有利的。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模制部相互間等距離設置。在其它的實施方案中模制部以不同的間距設置。優(yōu)選地,模制部的形狀是相同的,以實現(xiàn)簡單的加工。在其它實施方案中,至少兩個模制部以不同的形狀構成。這里總是這樣選擇形狀,即,在電樞軸上不設置槽。如有可能,在模制部與軸的共同作用的區(qū)域中可以設置涂層,該涂層有利于傳力配合的共同作用。還可以在一個實施方案中,對于該區(qū)域設置粗糙部。此外,提供了電樞軸和彈性部的對于夾緊作用有利的材料對。在一個有利的設計方案中規(guī)定,在軸向固定裝置的區(qū)域中設有換向器軸承,在該換向器軸承中設有用于容納軸向固定裝置的成型部,其中,至少通過固定部將軸向固定裝置容納在該成型部中,以使彈性部至少部分突出于該成型部。成型部例如構成為槽,該槽沿著軸向、也就是說沿著電樞軸的延伸方向分別具有壁部。以這種方式使固定部在軸向上從兩側通過換向器軸承來固定。在其它的實施方式中,在換向器軸承中設有凹陷部和/或凸臺,以使固定部在軸向上從一側通過換向器軸承來固定。而在另一側,該軸向固定裝置則通過鄰接的構件、例如套筒來固定。由此,在又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規(guī)定,鄰接電樞軸和/或換向器軸承而設有套筒,以及軸向固定裝置的固定部設置在該換向器軸承和套筒之間。通過這種方式,使在換向器軸承上的相應的用于固定部的容納部的制造得到簡化。 在另一個優(yōu)選設計方案中規(guī)定,軸向固定裝置的固定部具有導向部,通過導向部將軸向固定裝置引導到電樞軸上。導向部是固定的,并且基本上是不可變形的。利用該導向部使固定部貼靠在電樞軸上。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導向部實施為相對于環(huán)形固定部而加厚的區(qū)域。優(yōu)選地,導向部被實施為導向套筒。在此導向套筒的尺寸這樣確定,即,相對于電樞軸存在間隙配合。在還一個設計方案中規(guī)定,由電樞軸穿過的軸向固定裝置的通孔、特別是由固定部和/或由從該固定部伸出的一個彈性部或從該固定部伸出的多個彈性部限定的通孔的內(nèi)尺寸小于電樞軸的外尺寸,以在電樞軸穿過的情況下使固定部以引導方式貼靠在電樞軸上,和/或使彈性部彈性變形地貼靠在電樞軸上。優(yōu)選在考慮到彈性部變形所需的變形量的情況下(該變形量進而使彈性部能夠彎曲直至相對于電樞軸呈平行定向),在沒有彈性部的情況下通孔優(yōu)選基本上對應于電樞軸的外尺寸。以優(yōu)選的方式這樣確定通孔的尺寸,SP,使模制部相對于電樞軸以在約10°至約80°范圍內(nèi)的角度、優(yōu)選約20°至約70°的角度貼靠在電樞軸上。其它角度同樣也是可行的,例如10、20、30、40、50、60、70、80、90度以及在這些角度之間的+/-5度的范圍內(nèi)的角度。優(yōu)選地規(guī)定,軸向固定裝置被構造為抓套或構成為抓盤、亦或是抓環(huán)。在此,固定部被構造為環(huán)或套筒??勺冃蔚膹椥圆啃纬蔀樽コ植俊9潭▍^(qū)域是指抓持部固定在固定部上的區(qū)域。抓持部可設置在內(nèi)側或外側。在一個實施方式中,軸向固定裝置具有多個抓盤和/或抓套。特別由一個實施方式可知,設有兩個抓盤。在一個實施方式中這些抓盤具有不同結構。例如一個抓盤具有位于內(nèi)側的抓持部,而另一個抓盤則具有位于外側的抓持部。這些抓盤優(yōu)選相互貼靠。還優(yōu)選使抓盤相互連接,特別指不可拆卸地相互連接,例如采用焊接、粘接或類似方式的材料配合連接。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軸向固定起動裝置的電樞軸的方法,其中,使本發(fā)明的起動裝置通過固定部設置在換向器軸承之上或之中、和/或鄰近套筒設置;電樞軸穿過軸向固定裝置的通孔,以使彈性部與電樞軸接觸,并且當電樞軸穿過時使彈性部產(chǎn)生彈性變形,而不需要撤銷該接觸。該方法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避免額外設定彈性元件,這是因為,通過彈性部的彎曲和變形在裝配的同時隨著裝配過程實現(xiàn)了前述設定。省去了耗費成本的后續(xù)設定。同樣省去了額外的固定措施,諸如設置軸槽以及嵌入卡環(huán)。此外,在軸向固定裝置與套筒或與換向器軸承之間不需要設置其它構件。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示出,并且在以下說明中進行詳細闡述。圖中示出圖I為起動裝置的縱向剖視圖;圖2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裝配狀態(tài)下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的起動裝置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圖3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電樞軸穿過之前的具有根據(jù)圖I的軸向固定裝置的起動裝置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樞軸局部結構;圖4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裝配狀態(tài)下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的起動裝置的另一 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圖5以部分剖開的立體圖示出了根據(jù)圖4的被實施為抓套的軸向固定裝置的局部結構;圖6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安裝狀態(tài)下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的起動裝置的又一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以及圖7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安裝狀態(tài)下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的起動裝置再一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示出了起動機或起動裝置I的縱向剖視圖。該起動裝置具有殼體2,在殼體中容置有直流電機3和接通繼電器4。直流電機3具有起動機轉子5,該起動機轉子作用于一個從動軸6上,在該從動軸的端部7上抗扭轉地設置一個小齒輪8。為了使未示出的內(nèi)燃機起動運行,使小齒輪8向前移動到圖I中用虛線示出的位置9,并且在此嚙合到內(nèi)燃機的齒圈10中。小齒輪8到位置9的軸向位移通過接通繼電器4來實現(xiàn)。起動機轉子5設有換向器11,換向器的片12連接轉子繞組13。換向器11與碳刷裝置14共同作用。另外,定子15設有定子繞組16,該定子與起動機轉子5以較小的氣隙相對設置。起動機轉子5具有轉子軸或電樞軸17,該電樞軸在其一個端部18被殼體蓋20罩住。電樞軸17的另一端部具有從該端部的端側面21開始的位于中央的容納孔22,從動軸6的一個端部23接合到該容納孔中。電樞軸17的該另一端部通過滾針軸承31支承在從動軸6的端部23上,該滾針軸承設置在容納孔22中。電樞軸17的設有容納孔22的端部25的外周面24被構造為太陽輪26,該太陽輪與行星齒輪27嚙合,這些行星齒輪設置在一個行星架28上(圖I中僅示出一個行星齒輪27)。行星齒輪27在中間換擋的情況下從滾針軸承設置到軸承銷29上。另外,行星齒輪27還與設有內(nèi)齒的齒環(huán)30嚙合,該齒環(huán)位置固定地設置在殼體2中。從動軸6的端部23通過滾針軸承37支承在軸向接片39的容納孔中。自由輪裝置外環(huán)35通過凹槽球軸承38來固定(定位支承),該凹槽球軸承設置在軸向接片39上并且另一方面還支承在殼體2中。在從動軸6的相對的端部區(qū)域32上設有圓柱滾子軸承33,該端部區(qū)域由殼體2來固定,相對于該圓柱滾子軸承朝向外側前置地設有密封環(huán)34。圓柱滾子軸承33既在軸向上又在徑向上引導從動軸6。行星架28在軸向上通過螺栓36與自由輪裝置外環(huán)35連接。自由輪裝置外環(huán)35屬于自由輪裝置40,該自由輪裝置被構造為滾子自由輪離合器。該自由輪裝置具有受到彈簧作用的多個滾子41,這些滾子與自由輪裝置40的內(nèi)環(huán)42共同作用。內(nèi)環(huán)42通過多線螺紋43與從動軸6連接。另外,從動軸6具有槽44,在該槽中設有鎖環(huán)45。鎖環(huán)45形成止動部,該止動部當從動軸6軸向移動(尚待詳細說明)時與內(nèi)環(huán)42的階部46共同作用。在從動軸6上固定一個保持環(huán)47,該保持環(huán)具有徑向凸緣48。此外,在保持環(huán)47的一個槽49中附加設置一個鎖環(huán)50,該鎖環(huán)支撐一個盤體51。由此,在盤體51和徑向凸緣48之間構成一個環(huán)形通道52。小齒輪8抗扭轉地卻軸向可移動地支承在從動軸6的端部7上。該小齒輪被螺旋壓力彈簧54施加負載。當小齒輪8嚙合到齒圈10中時實現(xiàn)一個“齒在齒上的位置(Zahn-Auf-Zahn-Stellung) ”,這樣使小齒輪受到預應力。接通繼電器4具有位置固定的繼電器繞組61,該繼電器繞組與銜鐵62共同作用。銜鐵62在軸向可移動地受到支承,并且通過復位彈簧在接通繼電器4未受到激勵的狀態(tài)下使銜鐵進入到圖I所示的位置上,該復位彈簧被構造為螺旋壓力彈簧。軸63在其一個端部區(qū)域65上具有接觸 元件66,該接觸元件能夠與電接頭67共同作用。銜鐵62與推桿68連接,該推桿伸入到殼體2的殼體腔69中。推桿68與構成為雙臂杠桿的接合杠桿70共同作用,該接合杠桿大致在其中間區(qū)域上借助于橫向螺釘71而可擺動地受到支承。橫向螺釘71固定在位于殼體一側的懸臂72上。接合杠桿70的下端部73設有突出部74,該突出部接合到環(huán)形通道52中。在接合杠桿70的另一端75上形成有帶動頭。通過推桿68的移動,帶動接合杠桿70移動,由此產(chǎn)生從動軸6的軸向移動。在接通繼電器4未受到激勵的狀態(tài)下,對此要理解為,小齒輪8沒有離開圖I中用實線表示的位置。閉鎖裝置77防止小齒輪8意外地朝內(nèi)燃機的齒圈10方向的運動,這是因為這樣的運動會造成局部損壞。這種意外的軸向運動可能由此產(chǎn)生,S卩,制動力矩(例如通過軸承或軸密封環(huán)產(chǎn)生)使從動軸6在嚙合位置產(chǎn)生運動,也就是說,復位彈力小于在多線螺紋上產(chǎn)生的軸向力分量。圖2至圖7示出了本發(fā)明的起動裝置I的兩種不同的實施例。圖2和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的起動裝置I在裝配之后和之前的狀態(tài)的第一實施方式,其中,該起動裝置具有構成為抓盤IOOa的軸向固定裝置100。圖4示出了起動裝置I的第二實施例,其中,該起動裝置具有實施為抓套IOOb的軸向固定裝置100。圖5單獨示出了圖4的抓套IOOb的結構放大示意圖。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100的起動裝置I的又一個實施方式;以及,圖7示出了在本發(fā)明起動裝置I的再一個實施方式中具有兩個抓盤IOOa的軸向固定裝置100。圖2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裝配狀態(tài)下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100的起動裝置I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在該局部結構中示出了懸浮支承的電樞軸17的端部18。電樞軸17具有軸凸臺17a,套筒113貼靠在該軸凸臺上。套筒113又貼靠到換向器軸承114上。該換向器軸承114被構造為殼體2的蓋體2a的一部分。此外,換向器軸承114還具有凸臺115。沿軸向,在在徑向設置于換向器軸承114和電樞軸17之間的套筒113與換向器軸承114之間、沿著軸向A設置軸向固定裝置100。使該軸向固定裝置夾緊在套筒113的一個軸向端部與凸臺115之間。在此,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內(nèi),夾緊可以理解為,使軸向固定裝置100能夠以最小的間隙旋轉,特別是隨著電樞軸17同步旋轉。軸向固定裝置100具有固定部101。緊接著固定部101、沿徑向向內(nèi)朝著電樞軸17的方向構成一個可變形的彈性部102。軸向固定裝置100在徑向內(nèi)部具有一個通孔103 (參見圖3),在完成裝配的狀態(tài)下,電樞軸17穿過該通孔。如圖3清楚可見,在此,通孔103的內(nèi)尺寸小于電樞軸17的外尺寸17b (參見圖3)。當電樞軸17穿過通孔103時,電樞軸17由此與彈性部102接觸。在當電樞軸17穿過時而產(chǎn)生相應的作用力消耗的情況下,使該彈性部沿著軸向A產(chǎn)生變形,而在此不會失去彈性部的彈性性能。為實現(xiàn)相應的變形而構造一個相應的固定區(qū)域104,該固定區(qū)域能夠實現(xiàn)彈性部102相對于固定部101的變形,當然還防止產(chǎn)生折斷。使軸向固定裝置100支承在套筒113和凸臺115之間的固定部101保持形狀不變。在根據(jù)圖I和圖2的實施例中,固定部101被構造為環(huán)形。彈性部102具有多個片形的模制部105,例如為薄壁的板條。由此,軸向固定裝置100被構造成抓盤100a,該抓盤具有徑向朝向內(nèi)部的抓持部。圖3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電樞軸17穿過之前的根據(jù)圖2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100的起動裝置I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相同或 相近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對這些部件不再重新進行詳細地描述。在圖3中清楚地示出了通孔103。通孔103與電樞軸17的外尺寸17b的比例關系決定了彈性部102的變形程度。通孔103越小、外尺寸17b越大,則變形程度越大,并且由此夾得越緊,其中,不能超出一個確定的比例關系。由于彈性部102的變形導致彈性部102相對于電樞軸17傾斜。在此,產(chǎn)生的在電樞軸17和彈性部102之間角度在0°至90°的范圍內(nèi),其中,經(jīng)證實特別有利的是,該角度在10°和80°之間,進一步優(yōu)選在20°和70°之間。圖4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裝配狀態(tài)下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100的起動裝置I的另一個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與根據(jù)圖2和圖3的實施方式的區(qū)別在于,這里的軸向固定裝置100沒有被實施為抓盤100a,而是被實施為抓套100b。與抓盤IOOa相對,如圖5清楚所示,抓套IOOb在固定部101中具有導向部106。相應地,還形成有與根據(jù)圖2和圖3的實施方式存在微小區(qū)別的彈性部102,用以與電樞軸17產(chǎn)生相應的夾緊作用。導向部106由固定部101彎曲、彎折或折彎而成。通過該導向部106實現(xiàn)相應的、沿著電樞軸17表面的導向。由此構成套筒狀的導向部106,該導向部對應于電樞軸17的輪廓來確定。相應地,軸向固定裝置100被構造為抓套100b。彈性部102拱起地延伸至導向部106。在此,相對于導向部106不存在彎曲或僅僅產(chǎn)生輕微的彎曲。彈性部102的夾緊作用通過彈簧臂102a來實現(xiàn),該彈簧臂通過圖5中更清楚地示出的彎曲臂結構而實現(xiàn)夾緊作用。圖5以部分剖開的立體圖示出了依據(jù)圖4的被實施為抓套IOOb的軸向固定裝置100的局部結構。如圖5清楚地了解到,彈性部102拱起地延伸至導向區(qū)域106。彈性部102被構造為彈簧臂102a,亦或是具有多個彈簧臂102a。大致在各個彈簧臂102a的中央形成彎曲部。相應地,通孔103在彎曲部的區(qū)域沿著徑向的尺寸首先大于在導向部106區(qū)域的尺寸。彈簧臂102a的遠離導向部106的端部然后又延伸靠攏,也就是說朝向電樞軸17的方向靠攏,從而相對于在彎曲區(qū)域上的通孔擴寬而實現(xiàn)了通孔收窄。通過這種方式實現(xiàn)了根據(jù)彈簧臂102a類型的抓持部,該抓持部實現(xiàn)了與電樞軸17的夾緊作用。圖6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裝配狀態(tài)下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100的起動裝置I的又一個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如圖2,在該局部結構中示出了懸浮支承的電樞軸17的端部18。與圖I的電樞軸17相比,這里的電樞軸17具有一個附加的軸凸臺17a。被構造為抓盤IOOa的軸向固定裝置100貼靠在該附加的凸臺17a上。為實現(xiàn)軸向固定還設有一個卡環(huán)100c,該卡環(huán)套置于電樞軸17上。抓盤IOOa具有位于外側的抓持部,在裝配時這些抓持部相應地通過變形而抓持在換向器軸承114上。這里的作用原理與圖2類似,其中,抓盤IOOa的抓持部并沒有如圖2那樣抓持到電樞軸17上,而是抓持到換向器軸承114上。圖7以橫向剖視圖示出了在裝配狀態(tài)下的具有軸向固定裝置100的起動裝置I的再一個實施方式的局部結構。這里所示的實施方式大體上對應于根據(jù)圖6的實施方式。然而,在圖7的實施例中,卡環(huán)IOOc用一個第二抓盤IOOa來代替。因此在這里所示的實施例中,軸向固定裝置100包括兩個相互貼靠的抓盤100a。第一抓盤IOOa對應于圖6所示的抓盤100a,該第一抓盤具有徑向位于外側的多個抓持部,這些抓持部與換向器軸承114的內(nèi)表面形成接觸。第二抓盤IOOa貼靠在第一抓盤IOOa上并且具有徑向位于內(nèi)側的抓持部,這些抓持部與電樞軸17形成接觸。因此在裝配時,位于內(nèi)側的抓持部抓持到電樞軸17上,而位于外側的抓持部抓持到換向器軸承114上。在這里所示的實施例中,兩個抓盤IOOa在一個接觸區(qū)域上相互連接。同樣一個松動的設置結構也是可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起動裝置(I),特別為起動機,用于起動內(nèi)燃機,所述起動裝置包括 被懸浮支承的電樞軸(17),所述電樞軸通過至少部分包圍所述電樞軸(17)的軸向固定裝置(100)可彈性調節(jié)地在軸向上固定; 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具有至少一個集成的彈性部(102)以及至少一個固定部(101)。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起動裝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1)為環(huán)形部和/或套筒形部,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通過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起動裝置(I)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起動裝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部(102)包括至少一個由所述固定部(101)突出的模制部,優(yōu)選包括多個相互間隔的模制部,所述模制部構成為能夠相對于所述固定部(101)產(chǎn)生彈性變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起動裝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樞軸(17)在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的區(qū)域中沒有形成槽。
5.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起動裝置(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的區(qū)域中設有換向器軸承(114),在該換向器軸承中設有用于容納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的成型部,其中,至少通過固定部(101)將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容納在所述成型部中,以使所述彈性部(102)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成型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起動裝置(I),其特征在于,鄰接所述電樞軸(17)和/或換向器軸承(114)而設有套筒(113),并且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的固定部(101)設置在該換向器軸承(114)和套筒(113)之間。
7.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起動裝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01)具有導向部(106),通過所述導向部將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引導到所述電樞軸(17)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起動裝置(I),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電樞軸(17)延伸穿過的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的通孔(103)、特別是由所述固定部(101)和/或由從該固定部伸出的一個彈性部(102)或從該固定部伸出的多個彈性部(102)限定的通孔(103)的內(nèi)尺寸小于所述電樞軸(17)的外尺寸(17b),以在電樞軸(17)穿過的情況下使所述固定部(101)以引導方式貼靠在電樞軸(17)上,和/或使所述彈性部(102)彈性變形地貼靠在電樞軸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起動裝置(I),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為抓套(IOOb)或為抓盤(IOOa)。
10.一種軸向固定起動裝置(I)的電樞軸(17)的方法,其中,將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軸向固定裝置(100)通過固定部(101)設置在換向器軸承(114)之上或之中、和/或鄰近套筒(113)設置;以及所述電樞軸(17)穿過所述軸向固定裝置(100)的通孔(103),以使所述彈性部(102)與電樞軸(17)接觸以及當電樞軸(17)穿過時產(chǎn)生彈性變形,而不需要撤銷該接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起動裝置及其方法,具體涉及一種起動裝置(1),特別為起動機,用于起動內(nèi)燃機,該起動裝置包括被懸浮支承的電樞軸(17),該電樞軸通過至少部分包圍該電樞軸(17)的軸向固定裝置(100)可彈性調節(jié)地在軸向上固定;其中,軸向固定裝置(100)具有至少一個集成的彈性部(102)以及至少一個固定部(101)。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軸向固定起動裝置(1)的電樞軸(17)的方法。
文檔編號F02N11/00GK102953891SQ201210306228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J·博雷斯, T·博森哈德, S·卡斯克, H-D·謝姆斯, R·皮爾茨 申請人: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