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包括節(jié)氣門本體、噴油器和油箱,穩(wěn)壓供油裝置包括進油閥系統、泵油閥系統、真空閥系統和調壓閥系統。進油閥系統包括進油件、排油件以及具有泵油室、進油室和排油室的進油閥座;泵油閥系統包括泵油閥座和泵油膜片;真空閥系統包括彈性件和具有真空室的真空閥座;調壓閥系統,包括調壓閥膜片和調壓閥座;其中,于真空室產生負壓時,泵油膜片向真空室鼓動,從而帶動燃油從進油室進入泵油室;于真空室的負壓消失時,泵油膜片通過彈性件的彈性作用恢復原位,從而帶動燃油從泵油室進入排油室,然后從排油室通過調壓室進入噴油器。本實用新型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結構緊湊,降低了發(fā)動機的排放。
【專利說明】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機、摩托車上的電噴節(jié)氣門,特別是一種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
【背景技術】
[0002]當前,國內外對摩托車、通機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要求在不斷提高。目前,市場上使用的摩托車電噴系統的供油系主要是燃油泵組成,但是燃油泵體積大、耗電大、造價高且需要內置在油箱中,不能很好地滿足客戶對摩托車經濟、實用的要求。
[0003]特別是對于通機系統,目前大部分還在使用化油器。為了適應更高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要求,通機系統將逐步使用電噴系統。由于很多通機結構簡單,采用手拉式起動,沒有自帶蓄電池,無法提供燃油泵所需的電源,造成目前的電噴系統不能很好的滿足通機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可適用在通機、摩托車上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能夠為發(fā)動機燃燒提供穩(wěn)定壓力的燃油。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包括節(jié)氣門本體、噴油器和油箱,其中,所述穩(wěn)壓供油裝置包括:
[0006]進油閥系統,包括進油件、排油件以及連接在所述節(jié)氣門本體上的進油閥座,所述進油閥座包括泵油室、進油室和排油室,所述泵油室與所述進油室通過所述進油件連通,所述泵油室與所述排油室通過所述排油件連通;
[0007]泵油閥系統,包括與所述進油閥座相連的泵油閥座,所述泵油閥座上下兩側各設
置一泵油膜片;
[0008]真空閥系統,包括彈性件和與所述泵油閥座相連的真空閥座,所述真空閥座包括真空室,所述彈性件一端抵靠所述泵油膜片,一端抵靠所述真空室底部;以及
[0009]調壓閥系統,包括調壓閥膜片和調壓閥座,所述調壓閥膜片與所述節(jié)氣門本體相連,所述調壓閥座與所述調壓閥膜片相連,所述調壓閥膜片與所述節(jié)氣門本體之間形成一調壓室,所述排油室通過所述調壓室與所述噴油器連通;
[0010]其中,于所述真空室產生負壓時,所述泵油膜片向所述真空室鼓動,從而帶動一燃油從所述進油室進入所述泵油室;于所述真空室的負壓消失時,所述泵油膜片通過所述彈性件的彈性作用恢復原位,從而帶動所述燃油從所述泵油室進入所述排油室,然后從所述排油室通過所述調壓室進入所述噴油器。
[0011]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所述調壓閥系統還包括調壓閥彈簧,所述調壓閥彈簧一端抵靠所述調壓閥座底部,一端抵靠所述調壓閥膜片。
[0012]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所述調壓閥系統還包括針閥座和針閥,所述節(jié)氣門本體包括與所述油箱連通的排油通道,所述針閥座設置于所述排油通道,所述針閥一端抵靠所述針閥座,一端抵靠所述調壓閥膜片。[0013]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所述調壓閥系統還包括調節(jié)螺釘,所述調節(jié)螺釘設置于所述調壓閥座末端并抵靠所述調壓閥彈簧一端。
[0014]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所述進油件和所述排油件為傘形閥。
[0015]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所述進油閥座上設置有連通所述泵油室和所述進油室的連通小孔,所述泵油室壓力大于所述進油室壓力時,所述進油件遮蔽所述連通小孔使所述泵油室和所述進油室不導通,所述泵油室壓力小于所述進油室壓力時,所述進油件打開所述連通小孔使所述泵油室和所述進油室導通,所述燃油由所述進油室通過連通小孔進入所述泵油室。
[0016]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所述進油閥座上設置有連通所述泵油室和所述排油室的連通小孔,所述泵油室壓力小于所述排油室壓力時,所述排油件遮蔽所述連通小孔使所述泵油室和所述排油室不導通,所述泵油室壓力大于所述排油室壓力時,所述排油件打開所述連通小孔使所述泵油室和所述排油室導通,所述燃油由所述泵油室通過連通小孔進入所述排油室。
[0017]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所述彈性件是塔形彈簧。
[0018]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二所述泵油膜片與所述泵油閥座三者之間形成一腔室,所述泵油閥座上具有空氣平衡孔,所述腔室通過所述空氣平衡孔與外界連通。
[0019]上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中,所述調壓閥座、所述進油閥座、所述泵油閥座和所述真空閥座為金屬材料件或工程塑料材料件。
[0020]本實用新型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結構緊湊、造價合理、很好滿足摩托車、通機電噴系統的實際要求,降低了發(fā)動機的排放,滿足了發(fā)動機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要求。
[0021]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主要零部件爆炸圖;
[0023]圖2A是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的主視圖;
[0024]圖2B是圖2A的左視圖;
[0025]圖2C是圖2A的右視圖;
[0026]圖3是圖2B的A-A局部放大剖視圖泵油系統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27]圖4是圖2B的B-B局部放大剖視圖調壓系統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28]其中,附圖標記
[0029]I三通管2膠管3上蓋護罩
[0030]4螺母5錐形鎖緊墊片6調節(jié)螺釘
[0031]7膠管8調壓閥上蓋9螺釘
[0032]10調壓閥墊片11調壓閥密封墊 12調壓閥中蓋
[0033]13出油管14調壓閥彈簧15針閥膜片
[0034]16噴油器17針閥座18排油彎管
[0035]19進油管20節(jié)氣門本體21進油件[0036]22進油閥室墊片23進油閥座24銅墊片
[0037]25泵油室墊片26泵油閥座27鉚釘
[0038]28塑料墊片29泵油膜片30負壓管
[0039]31塔形彈簧32真空閥座33螺釘
[0040]34鋁墊片35調壓閥膜片36調壓室
[0041]37閥針38排油通道39排油件
[0042]40排油室41進油室42真空室
[0043]43泵油室44空氣平衡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以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為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
[0045]本實用新型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它是在電噴節(jié)氣門的本體體下端依次裝有進油閥系統、泵油閥系統和真空閥系統組成的泵油系統,在電噴節(jié)氣門本體側邊裝有調壓閥系統。真空閥系統上裝 有負壓彎管通過膠管同發(fā)動機的進氣歧管相連,利用發(fā)動機工作時產生的負壓提供油壓力。
[0046]本實用新型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包括節(jié)氣門本體、噴油器和油箱,其特征在于,穩(wěn)壓供油裝置包括:
[0047]進油閥系統,包括進油件、排油件以及連接在節(jié)氣門本體上的進油閥座,進油閥座包括泵油室、進油室和排油室,泵油室與進油室通過進油件連通,泵油室與排油室通過排油件連通;
[0048]泵油閥系統,包括與進油閥座相連的泵油閥座,泵油閥座上下兩側各設置一泵油膜片;
[0049]真空閥系統,包括彈性件和與泵油閥座相連的真空閥座,真空閥座包括真空室,彈性件一端抵靠泵油膜片,一端抵靠真空室底部;以及
[0050]調壓閥系統,包括調壓閥膜片和調壓閥座,調壓閥膜片與節(jié)氣門本體相連,調壓閥座與調壓閥膜片相連,調壓閥膜片與節(jié)氣門本體之間形成一調壓室,排油室通過調壓室與噴油器連通;
[0051]其中,于真空室產生負壓時,泵油膜片向真空室鼓動,從而帶動一燃油從進油室進入泵油室;于真空室的負壓消失時,泵油膜片通過彈性件的彈性作用恢復原位,從而帶動燃油從泵油室進入排油室,然后從排油室通過調壓室進入噴油器。
[0052]具體地,如圖1至圖4所示,進油閥系統包括進油閥座23、進油管19、進油件21和排油件39。其中,進油閥座23安裝在節(jié)氣門本體20的下端,進油管19壓裝在進油閥座23上,進油閥座23內部裝有進油件21和排油件39。
[0053]泵油閥系統包括泵油閥座26、二泵油膜片29、鉚釘27、三片墊片24和塑料墊片28和平衡空氣孔44,其中,泵油閥座26安裝在進油閥座23下部,泵油閥座26上下各有一片泵油膜片29,并泵油閥座26和設置其上下的泵油膜片29通過鉚釘27、三片墊片24、塑料墊片28鉚接成一體。[0054]二泵油膜片29設置于泵油閥座26的上下兩端,且二泵油膜片29與泵油閥座26三者之間形成一腔室,空氣平衡孔44在泵油閥座26上,腔室通過空氣平衡孔44與外界連通。
[0055]真空閥系統包括真空閥座32、負壓彎管30、真空室42和塔形彈簧31。其中,真空閥座32上壓裝有負壓彎管30,負壓管30同真空室42相通。塔形彈簧31 —端壓在塑料墊片28上,另一端壓在真空室42上。其中,塔形彈簧可為其他具有彈力的彈性件。
[0056]上述的進油閥座23、泵油閥座26、真空閥座32之間加有泵油室墊片25和進油閥室墊片22,通過螺釘33同節(jié)氣門本體20連接。
[0057]調壓閥系統包括針閥座17、閥針37,節(jié)氣門本體20包括與油箱連通的排油通道38,針閥座17壓裝在節(jié)氣門本體20的側邊排油通道38中,針閥座設置于排油通道,針閥37一端抵靠針閥座17,一端抵靠調壓閥膜片35,針閥座17的小孔通過排油通道38與排油彎管18相通,排油彎管18通過膠管與發(fā)動機的油箱相連。
[0058]調壓閥系統還包括調壓閥彈簧14,調壓閥彈簧14 一端抵靠調壓閥座的底部,一端抵靠調壓閥膜片35。
[0059]調壓閥系統還包括調節(jié)螺釘6,調節(jié)螺釘6設置于調壓閥座的末端并抵靠調壓閥彈簧14 一端。
[0060]具體地,調壓閥系統還包括針閥膜片15、調壓閥密封墊11,調壓閥底座包括調壓閥中蓋12和調壓閥上蓋8,針閥膜片15由調壓閥膜片35、閥針37、鋁墊片34鉚接組成。調壓閥膜片35與節(jié)氣門本體20側面形成調壓室36。調壓閥膜片35 —端通過調壓閥密封墊11與調壓室36相連,另一端通過調壓閥中蓋12和調壓閥上蓋8的小孔與大氣相通。
[0061]參閱圖1和圖4,調壓室36通過節(jié)氣門本體20的孔道與出油管13相通,出油管13一端壓裝在節(jié)氣門本體20上,另一端通過膠管2、三通管1、膠管7同噴油器16相連,噴油器16固定在節(jié)氣門本體20上與混合室相通。調壓閥中蓋12 —端壓在調壓閥膜片35上,另一端通過調壓閥密封墊11與調壓閥上蓋8相連,在調壓閥上蓋8上裝有螺母4、錐形鎖緊墊片5和調節(jié)螺釘6,調壓閥墊片10 —端頂在調節(jié)螺釘6上,另一端同調壓閥彈簧14相連,通過螺釘9將調壓閥上蓋8、調壓閥中蓋12、調壓閥膜片35鎖在節(jié)氣門本體20上,上蓋護罩3壓在調壓閥上蓋8上。
[0062]上述的進油件21和排油件39可為傘形閥。
[0063]進油閥座23上設置有用于連通泵油室43和進油室41的連通小孔,泵油室43壓力大于進油室41壓力時,進油件19遮蔽連通小孔,使泵油室43和進油室41不導通,泵油室43壓力小于進油室41壓力時,進油件21打開,連通小孔使泵油室43和進油室41導通,燃油由進油室41通過連通小孔進入泵油室43。
[0064]進油閥座23上設置有用于連通泵油室43和排油室40的連通小孔,泵油室43壓力小于排油室40壓力時,排油件39遮蔽連通小孔,使泵油室43和排油室40不導通,泵油室43壓力大于排油室40壓力時,排油件39打開,連通小孔使泵油室43和排油室40導通,燃油由泵油室43通過連通小孔進入排油室40。
[0065]具體地,參閱圖1和圖3,進油閥座23的泵油室43內壁上有兩個斜面,其中一個斜面上裝有進油件21,進油件21的傘面安裝在泵油室43的一邊,傘面同斜平面相貼,保證進油室41同泵油室43密封,在斜面上設有一個或多個連通小孔,當進油件21傘面打開時,通過設置在斜面上的小孔使泵油室43與進油室41相通。另一個斜面上裝有排油件39,排油件39的傘面安裝在泵油室43的另一邊,傘面同斜平面相貼,保證排油室40同泵油室43密封,在斜面上設有一個或多個小孔,當排油件39傘面打開時,通過設置在斜面上的小孔使泵油室43與進油室41相通。
[0066]其中,調壓閥上蓋8、調壓閥中蓋12、進油閥座23、泵油閥座26、真空閥座32材料可用各種金屬材料或工程塑料制成。
[0067]總地來說,上述的調壓閥系統根據不同類型的發(fā)動機,可設置在節(jié)氣門本體的左、右、上、下邊,泵油系統根據不同類型的發(fā)動機,可設置在節(jié)氣門本體的左、右、上、下邊。
[0068]以下就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細說明,參閱圖1至圖4,當發(fā)動機在手拉或電起動時,在進氣門打開進行吸氣時,在進氣歧管上產生負壓,通過軟管同真空管30相連,在真空室42中產生負壓,二層泵油膜片29中間連通平衡空氣孔44同大氣相連,由于差壓的作用,下層泵油膜片29克服塔形彈簧31的彈力向下運動,帶動上層泵油膜片29往下運動,在泵油室43中產生負壓,在泵油室43負壓的作用下,進油件21的傘面開啟,排油件39的傘面為關閉狀態(tài),通過設在斜面上的小孔同進油室相通,燃油經過發(fā)動機的油箱通過軟管和進油管19被吸入泵油室43。在進氣門關閉時,在塔形彈簧31彈力作用下,下層泵油膜片29帶動上層泵油膜片29往上壓,在泵油室43內產生正壓,此時排油件39的傘面在壓力的作用下打開,進油件21的傘面為關閉狀態(tài),泵油室43內的燃油被壓入排油室40。排油室40通過節(jié)氣門本體20內的工藝孔道同調壓室36相通,在發(fā)動機起動后不斷轉動循環(huán)下,更多的燃油被壓入調壓室36中,通過節(jié)氣門本體20內的工藝孔道,調壓室36與出油管13相通,燃油再經膠管2、三通管1、膠管7壓入噴油器16,提供給發(fā)動機所需的燃油。
[0069]當調壓室36內的燃油壓力逐漸增大時,克服調壓閥彈簧14設立的彈力時,針閥膜片15往左移動,閥針37被打開,調壓室36內的燃油通過針閥座17、排油通道38、排油彎管18回到發(fā)動機的油箱中,此時調壓室內36的燃油壓力就減小,起到給噴油器16提供穩(wěn)定壓力的燃油。通過調整調節(jié)螺釘6,改變調壓閥彈簧14的壓力,可調整燃油的壓力。
[007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噴節(jié)氣門,可以使用在摩托車和通機用的發(fā)動機上。
[0071]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包括節(jié)氣門本體、噴油器和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穩(wěn)壓供油裝置包括: 進油閥系統,包括進油件、排油件以及連接在所述節(jié)氣門本體上的進油閥座,所述進油閥座包括泵油室、進油室和排油室,所述泵油室與所述進油室通過所述進油件連通,所述泵油室與所述排油室通過所述排油件連通; 泵油閥系統,包括與所述進油閥座相連的泵油閥座,所述泵油閥座上下兩側各設置一泵油膜片; 真空閥系統,包括彈性件和與所述泵油閥座相連的真空閥座,所述真空閥座包括真空室,所述彈性件一端抵靠所述泵油膜片,一端抵靠所述真空室底部;以及 調壓閥系統,包括調壓閥膜片和調壓閥座,所述調壓閥膜片與所述節(jié)氣門本體相連,所述調壓閥座與所述調壓閥膜片相連,所述調壓閥膜片與所述節(jié)氣門本體之間形成一調壓室,所述排油室通過所述調壓室與所述噴油器連通; 其中,于所述真空室產生負壓時,所述泵油膜片向所述真空室鼓動,從而帶動一燃油從所述進油室進入所述泵油室;于所述真空室的負壓消失時,所述泵油膜片通過所述彈性件的彈性作用恢復原位,從而帶動所述燃油從所述泵油室進入所述排油室,然后從所述排油室通過所述調壓室進入所述噴油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壓閥系統還包括調壓閥彈簧,所述調壓閥彈簧一端抵靠所述調壓閥座底部,一端抵靠所述調壓閥膜片。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壓閥系統還包括針閥座和針閥,所述節(jié)氣門本體包括與所述油箱連通的排油通道,所述針閥座設置于所述排油通道,所述針閥一端抵靠所述針閥座,一端抵靠所述調壓閥膜片。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壓閥系統還包括調節(jié)螺釘,所述調節(jié)螺釘設置于所述調壓閥座末端并抵靠所述調壓閥彈簧一端。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件和所述排油件為傘形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閥座上設置有連通所述泵油室和所述進油室的連通小孔,所述泵油室壓力大于所述進油室壓力時,所述進油件遮蔽所述連通小孔使所述泵油室和所述進油室不導通,所述泵油室壓力小于所述進油室壓力時,所述進油件打開所述連通小孔使所述泵油室和所述進油室導通,所述燃油由所述進油室通過連通小孔進入所述泵油室。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閥座上設置有連通所述泵油室和所述排油室的連通小孔,所述泵油室壓力小于所述排油室壓力時,所述排油件遮蔽所述連通小孔使所述泵油室和所述排油室不導通,所述泵油室壓力大于所述排油室壓力時,所述排油件打開所述連通小孔使所述泵油室和所述排油室導通,所述燃油由所述泵油室通過連通小孔進入所述排油室。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是塔形彈簧。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二所述泵油膜片與所述泵油閥座三者之間形成一腔室,所述泵油閥座上具有空氣平衡孔,所述腔室通過所述空氣平衡孔與外界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穩(wěn)壓供油裝置的電噴節(jié)氣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壓閥座、所述進油閥座、所述泵油閥座和`所述真空閥座為金屬材料件或工程塑料材料件。
【文檔編號】F02M37/04GK203441658SQ201320509791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陳儉敏 申請人:陳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