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及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包括護罩本體及蓋板,所述蓋板設置在所述護罩本體的內(nèi)部,并且所述蓋板與所述護罩本體之間間隔形成油氣預分離空間,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具有與曲軸箱連通的第一進氣口,在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內(nèi),設置有層疊的擋油板,所述擋油板具有從起始端開始向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末端開始向上并向著所述起始端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和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末端開始向下并向后延伸的第三延伸部。本發(fā)明還提供了采用上述發(fā)動機缸蓋護罩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本發(fā)明具有油氣預分離效果好、避免低溫對氣體流動產(chǎn)生不利影響的有益效果。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發(fā)動機領域,具體涉及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及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 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及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 發(fā)動機,特別是柴油發(fā)動機,活塞和氣缸之間有一定的間隙,稱為配缸間隙,這個 間隙會導致氣缸內(nèi)氣體不斷漏到曲軸箱內(nèi),曲軸箱壓力則逐漸增大,發(fā)動機則需要有曲軸 箱通風系統(tǒng)幫助曲軸箱排出氣體,減小壓力,同時過濾氣體中的油滴。當前,發(fā)動機的曲軸 箱通風系統(tǒng)大多為外置油氣分離器式,此類油氣分離器通過支架固定在歧管或者缸蓋上, 油氣分離器通過軟管和缸蓋護罩、油底殼連接。此類布置軟管較多,在冬季,軟管中的水蒸 氣容易結冰,影響氣體流動。
[0003] 另外,現(xiàn)有技術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在缸蓋護罩內(nèi)部設置油氣預分離結構(例如節(jié)流孔 和隔板),在曲軸箱氣體進入油氣分離器之前進行油氣預分離,但是分離效果并不理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預分離效果更好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為此本發(fā)明 的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 -種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包括護罩本體及蓋板,所述蓋板設置在所述護罩本體的內(nèi) 部,并且所述蓋板與所述護罩本體之間間隔形成油氣預分離空間,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具 有與曲軸箱連通的第一進氣口,在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內(nèi),設置有層疊的擋油板,所述擋油 板具有從起始端開始向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末端開始向上并 向著所述起始端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和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末端開始向下并向后延 伸的第三延伸部。
[0006] 優(yōu)選地,所述擋油板還具有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從所述第三延伸部的末 端開始向下并向著起始端方向延伸。
[0007] 優(yōu)選地,下層擋油板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頂端高于上層擋油板的第四延伸部的底 端。
[0008]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起始端為鼓形。
[0009] 優(yōu)選地,在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內(nèi),還設置有相互交錯的隔板,或者還設置有節(jié)流 孔板。
[0010] 優(yōu)選地,所述護罩本體上還一體成型有油氣分離器窩座,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具 有直接連通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的第二進氣口。
[0011]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氣體流路更加簡潔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從而降低外 界氣溫對曲軸箱氣體流動的不利影響,為此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12] -種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包括如上所述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和油氣分離器,所述油氣 分離器被安裝在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內(nèi)。
[0013] 優(yōu)選地,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向所述護罩本體的外部部分凸出,所述第二進氣口 設置在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的側壁上,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與所述油氣分離器的外殼之間 存在間隙。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的底壁上設置有通向發(fā)動機內(nèi)部的單向閥。
[0015] 優(yōu)選地,所述油氣分離器的進氣口設置在所述油氣分離器的底部。
[0016] 在本發(fā)明的缸蓋護罩中,由于油氣預分離空間內(nèi)設置了特殊造型的層疊的擋油 板,使得曲軸箱氣體在進入缸蓋護罩的油氣預分離空間后,流動流經(jīng)變?yōu)榍€,且沿第一延 伸部流動后遇到第二延伸部的阻擋,大油滴會積累、掉落至蓋板上,然后回流至發(fā)動機內(nèi) 部,從而提高油氣預分離效果。
[0017] 進一步地,氣體在沿著第三延伸部流動后,碰到上層擋油板的第四延伸部的阻擋, 大油滴會積累、掉落至蓋板上,然后回流至發(fā)動機內(nèi)部,從而提高油氣預分離效果。
[0018] 進一步地,下層第二延伸部頂端高于上層第四延伸部底端的高度,使得流經(jīng)兩層 擋油板之間的通道的全部氣體,或者受到第二延伸部的阻擋而進行油氣分離,或者受到第 四延伸部的阻擋而進行油氣分離,提高油氣預分離效果。
[0019] 進一步地,第一延伸部的起始端膨脹為鼓形,不僅能夠降低氣體流動過程中的噪 聲,而且在氣體遇到第二延伸部阻擋部分回流后,鼓形形狀還能夠阻擋回流氣體,保證大油 滴充分積累。
[0020] 進一步地,交錯的隔板及節(jié)流孔板能夠進一步進行油氣預分離。
[0021] 進一步地,由于油氣預分離空間通過第二進氣口直接連通油氣分離器窩座,而油 氣分離器安裝于油氣分離器窩座內(nèi),因此缸蓋護罩與油氣分離器之間不再需要軟管連接, 解決了軟管水蒸氣結冰問題。
[0022] 在本發(fā)明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中,由于采用了如上所述的缸蓋護罩提高了油氣預分 離效率,而且油氣分離器位于油氣分離器窩座內(nèi),降低了水蒸氣結冰的概率。
[0023]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中,氣體經(jīng)過油氣預分離后直接進入油氣 分離器窩座,利用油氣分離器窩座與油氣分離器的外殼之間的間隙,在油氣分離器窩座的 外凸位置,冬天時,氣體內(nèi)殘存的小油滴在低溫下容易液化,在重力作用下沿油氣分離器窩 座的側壁流向底壁,而由于水蒸氣的冰點要高于油液,因此水蒸氣會凝結在油氣分離器窩 座的側壁,換言之,油氣分離器窩座與油氣分離器外殼之間的間隙利用低溫實現(xiàn)了進一步 的油氣預分離結果,而與軟管相比,對油氣分離器窩座內(nèi)壁的除冰顯然要更加簡單,并且由 于油氣分離器窩座的直徑要遠大于常用軟管,因此結冰對氣體流通阻礙不大。
[0024] 進一步地,油氣分離器的進氣口設于底部,而油氣分離器窩座的第二進氣口設于 側壁,使得氣體在油氣分離器窩座內(nèi)流動路程和時間加長,利于油氣預分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 接下來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
[0026]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的爆炸圖;
[0027] 圖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的底視圖;
[0028] 圖3是沿圖2中的A-A線剖開后進行旋轉(zhuǎn)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的立體圖;
[0029] 圖4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護罩本體的立體圖;
[0030] 圖5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護罩本體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0031] 圖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蓋板的立體圖;
[0032] 圖7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擋油板的底視圖。
[0033] 上圖中標記說明:空氣濾清器100、外殼110、出氣管120、護罩本體200、油氣分離 器窩座210、油氣分離器窩座的側壁211、油氣分離器窩座的底壁212、單向閥213、第二進氣 口 214、第一進氣口 220、護罩本體的底壁230、護罩本體的側壁240、油氣預分離空間250、擋 板260、起始端261、第一延伸部262、中端263、第二延伸部264、第三延伸部265、末端266、 第四延伸部267、隔板270、回油口 310、節(jié)流孔板320、節(jié)流孔321。
【具體實施方式】
[0034] 參考圖1,本實施例中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主要包括油氣分離器100、護罩本體200 和蓋板300三部分。其中護罩本體200和蓋板300扣合到一起形成發(fā)動機缸蓋護罩,發(fā)動 機缸蓋護罩的具體內(nèi)部結構將在下文中描述。在護罩本體200上一體成型有油氣分離器窩 座210,油氣分離器100被安裝在油氣分離器窩座210內(nèi),也就是說,油氣分離器100的外殼 110部分或者完全位于油氣分離器窩座210內(nèi)部,而出氣管120暴露在外面。
[0035] 在接下來的描述中,以朝向發(fā)動機缸蓋、缸體的一側為內(nèi),以背離發(fā)動機缸蓋、缸 體的一側為外。
[0036] 參考圖4,除油氣分離器窩座210外,護罩本體200還具有護罩本體底壁230和圍 繞護罩本體底壁230的護罩本體側壁240,從而形成扣在缸蓋上方的內(nèi)部空間。
[0037] 結合圖2、圖3、圖4,蓋板300設置在護罩本體200的內(nèi)部,從圖3更清晰可見,蓋 板300與護罩本體200的底壁230之間間隔,從而形成如圖4所示的相對封閉的油氣預分離 空間250,并且油氣預分離空間250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僅在第一進氣口 220、第二進氣 口 214、回油口 310處與油氣預分離空間250外部連通。結合圖2和圖3,可見在圖2中所 示的蓋板300的最左端位置,護罩本體200與蓋板300之間預留第一進氣口 220,使得油氣 預分離空間250與曲軸箱連通。從圖4可見,在油氣預分離空間250內(nèi),設置有層疊的擋油 板260、相互交錯的隔板270,并且結合圖6可見,在蓋板300扣合到護罩本體200內(nèi)部后, 蓋板300上的節(jié)流孔板320也會伸入到油氣預分離空間250內(nèi)。
[0038] 參考圖7,該圖中具體示出了多層擋油板260層疊的結構。在結合圖7進行的描述 中,為了描述的簡便和清晰,"上"和"下"僅指的是圖示方向,并不代表發(fā)動機的裝配方向中 的"上"和"下",同時,以從起始端261指向末端266的方向為從前到后的方向。發(fā)動機曲 軸箱中的氣體由第一進氣口 220進入油氣預分離空間250,然后進入各層擋油板260之間的 氣體通路。每一個擋油板260均具有第一延伸部262、第二延伸部264、第三延伸部265和 第四延伸部267。其中,第一延伸部262從擋油板260的起始端261開始向上并向后延伸, 第一延伸部262終止于擋油板260的中端263,也就是說,中端263同時也是第一延伸部262 的末端。第二延伸部264在第一延伸部262的末端(即擋油板260的中端263)開始向上 并向著起始端261方向延伸。第三延伸部265在第一延伸部262的末端(即擋油板260的 中端263)開始向下并繼續(xù)向后延伸,第三延伸部終止于擋油板260的末端266。這樣,從整 體上看,第一延伸部262、第二延伸部264和第三延伸部265形成了大致"入"字形狀。擋油 板260還具有第四延伸部267,第四延伸部267從第三延伸部265的末端(即擋油板260的 末端266)開始向下并向著起始端261方向延伸。擋油板260的起始端261膨脹形成鼓形 形狀,使得起始端261的上下端面均超過第一延伸部262的上下表面。曲軸箱氣體從第一 進氣口 220進入各層擋油板260之間的氣體通路過程中,氣體首先遇到起始端261,在此氣 體被分流,并且由于鼓形作用而降低了氣流噪聲。隨后,氣體沿圖中的帶箭頭實線所示方向 流動,流動方向開始變?yōu)榍€,氣體遇到第二延伸部264后被阻擋,大油滴被分離附著在第 一延伸部262及第二延伸部264的表面上,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到蓋板300上,然后從回 流口 310流回到發(fā)動機內(nèi)部。同時,由于氣體與第二延伸部264碰撞會導致一部分氣體回 流,如圖中的帶箭頭虛線所示,該部分氣體會遇到鼓形的起始端261的阻擋,使得大油滴充 分聚集而掉落。在經(jīng)過第二延伸部264后,氣體繼續(xù)沿著上下兩層第三延伸部265之間的 通道流動,遇到上層擋油板260的第四延伸部267的阻擋后,氣體內(nèi)的油滴被繼續(xù)分離,聚 集在第三延伸部265及第四延伸部267的表面,然后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蓋板300上。從 圖中可見,以虛線代表水平線,則下層擋油板260的第二延伸部264的頂端要高于上層擋油 板260的第四延伸部267的底端,這樣,流經(jīng)兩層擋油板260之間的通道的全部氣體,或者 受到第二延伸部264的阻擋而進行油氣分離,或者受到第四延伸部267的阻擋而進行油氣 分離,基本上所有的氣體中的大油滴都會被分離出來,從而提高油氣預分離效果。
[0039] 雖然在上述描述中對"上"、"下"的概念進行了具體解釋,具體地,擋油板260是貼 附于底壁230上,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能夠想象,層疊的擋油板260還能夠貼附于側壁 240上,即此時擋油板260結構中的"上"、"下"方向與氣缸體、氣缸蓋、缸蓋護罩的裝配方向 一致,這仍然屬于權利要求中的"上"和"下"的范疇。但是,當擋油板260貼附于側壁240 上時,上層擋油板260上聚集的油滴會掉落到下層擋油板260上而非掉落到蓋板300上,從 而造成擋油板260之間的氣體通道存油,因此并非是優(yōu)選的。
[0040] 結合圖4和圖6,氣體在離開層疊的擋油板260后,繼續(xù)流動經(jīng)過交錯的隔板270 及節(jié)流孔板320,在隔板270處和節(jié)流孔321處進行進一步的油氣預分離。隨后,油氣預分 離空間250內(nèi)的氣體通過第二進氣口 214直接進入油氣預分離窩座210。從圖4可見,油氣 分離器窩座210部分凸向護罩本體內(nèi)部,部分凸向護罩本體的外部。在油氣分離器窩座底 壁212上,設有單向閥213,單向閥213僅允許油氣分離器窩座210內(nèi)的流體流向發(fā)動機內(nèi) 部,而不允許反方向流動。
[0041] 參考圖5,可見第二進氣口 214被設置在油氣分離器窩座側壁211上。
[0042] 結合圖1和圖5,油氣分離器100安裝到油氣分離器窩座210內(nèi)后,油氣分離器外 殼110與油氣分離器窩座的側壁211之間存在間隙,即油氣分離器窩座210的內(nèi)徑要大于 油氣分離器外殼110的外徑。并且,優(yōu)選油氣分離器1〇〇的進氣口位于其底部。這樣,在本 實施例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中,曲軸箱氣體經(jīng)過油氣預分離空間250內(nèi)的一系列油氣預分離 后,從第二進氣口 214直接進入油氣分離器窩座210內(nèi),并在油氣分離器窩座210與油氣分 離器100之間的間隙內(nèi)流動。首先,油氣分離器100與護罩本體200之間不再需要軟管連 接,避免軟管內(nèi)結冰;其次,冬天時,依靠油氣分離器窩座210凸出部分的低溫作用,油氣分 離器窩座210與油氣分離器100之間的間隙內(nèi)流動的氣體溫度被降低,氣體內(nèi)殘存的小油 滴在低溫下容易液化,在重力作用下沿油氣分離器窩座210的側壁211流向底壁212,并經(jīng) 由單向閥213回流至發(fā)動機內(nèi)部。而由于水蒸氣的冰點要高于油液,因此水蒸氣會凝結在 油氣分離器窩座210的側壁211上,換言之,油氣分離器窩座210與油氣分離器外殼110之 間的間隙利用低溫實現(xiàn)了進一步的油氣預分離及除水蒸氣效果,而與軟管相比,對油氣分 離器窩座210內(nèi)壁的除冰顯然要更加簡單,并且由于油氣分離器窩座210的直徑要遠大于 常用軟管,因此結冰對氣體流通阻礙不大。也就是說,本發(fā)明避免了低溫帶來的不利影響的 同時,利用低溫產(chǎn)生了油氣分離效果。而油氣分離器100的進氣口設置在油氣分離器100 的底部,這樣,氣體從油氣分離器窩座的側壁211上的第二進氣口 214進入后,在油氣分離 器窩座210內(nèi)流動路程和時間被加長,然后再進入油氣分離器100內(nèi)部,這利于油氣預分離 更加充分。
[〇〇43] 雖然本發(fā)明是結合以上實施例進行描述的,但本發(fā)明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實施例,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容易地對其進行修改和變化,但并不離開本發(fā)明的實質(zhì)構思和范 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包括護罩本體及蓋板,所述蓋板設置在所述護罩本體的內(nèi)部, 并且所述蓋板與所述護罩本體之間間隔形成油氣預分離空間,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具有與 曲軸箱連通的第一進氣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內(nèi),設置有層疊的擋油板, 所述擋油板具有從起始端開始向上并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末端開 始向上并向著所述起始端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和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末端開始向下并 向后延伸的第三延伸部。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油板還具有第四延伸 部,所述第四延伸部從所述第三延伸部的末端開始向下并向著起始端方向延伸。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其特征在于,下層擋油板的所述第二延伸 部的頂端高于上層擋油板的第四延伸部的底端。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起始端為 鼓形。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內(nèi),還 設置有相互交錯的隔板,或者還設置有節(jié)流孔板。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罩本體 上還一體成型有油氣分離器窩座,所述油氣預分離空間具有直接連通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 的第二進氣口。
7. -種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fā)動機缸蓋護罩和油 氣分離器,所述油氣分離器被安裝在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內(nèi)。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向所述 護罩本體的外部部分凸出,所述第二進氣口設置在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的側壁上,所述油 氣分離器窩座與所述油氣分離器的外殼之間存在間隙。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分離器窩座的底壁 上設置有通向發(fā)動機內(nèi)部的單向閥。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曲軸箱通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分離器的進氣口設 置在所述油氣分離器的底部。
【文檔編號】F01M13/04GK104100332SQ201410380344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4日
【發(fā)明者】馬勇, 錢多德, 孟祥山, 胡志勝, 陸榮榮, 陳懷望, 劉根初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