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58382閱讀:250來源:國知局
一種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屬于能源利用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縱觀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極大地推進了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但隨著能源的不斷被開發(fā)消耗,石油、煤礦、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逐步縮緊,能源的節(jié)約和循環(huán)利用逐步被重視。為響應國家節(jié)能戰(zhàn)略,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研發(fā)、使用節(jié)能設備,并加強對廢棄產能物、余熱能的利用。其中,在余熱的利用方面,主要通過熱能發(fā)電設備來實現(xiàn)余能利用?,F(xiàn)有的熱能發(fā)電設備包括多種類別,但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氣體膨脹做功,將熱能轉化成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該種原理類別的發(fā)電設備較為成熟,種類多;另一類是利用熱電效應原理,通過熱電轉化元件將熱能直接轉化成電勢能,但由于用于發(fā)電技術方面不成熟,電功率小,制造成本高,熱電轉化效率低,主要應用于微電子領域。

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企業(yè)由于余能排除量大,在余熱的利用上,主要還需依靠上述第一類熱能發(fā)電設備,通過氣體膨脹做功將熱能轉化成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現(xiàn)有的該類熱能發(fā)電設備主要包括氣化裝置、渦輪機、發(fā)電機和冷凝器;工作時,循環(huán)工質在循環(huán)管道中首先通過氣化裝置,將工質氣化并推動渦輪機旋轉,氣化后的工質在通過渦輪機時,對外做功,溫度及氣壓會降低,并通過冷凝器冷卻成液態(tài)工質。

現(xiàn)有利用氣體膨脹做功的熱能利用設備,在理想情況下,其熱能轉化的最高率為卡諾循環(huán)效率,也即1-T0/T1,其中T0為低溫冷源溫度, T1為高溫熱源;但熱能設備實際做功過程,一方面,由于循環(huán)工質在氣化裝置中氣化過程,其氣化膨脹的實際溫度與高溫熱源溫度的溫差較大,實際溫度比高溫熱源溫度低,其理論的T1降小,導致熱能最高效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循環(huán)工質在冷凝器中的實際冷凝溫度比低溫冷源溫度高,其理論的T0增大,導致熱能最高效率降低;此外,由于渦輪機對氣體膨脹做功的吸收率偏低,其機械能轉化效率較低;另外,循環(huán)工質容易出現(xiàn)雜質,循環(huán)工質耗能較大。

而現(xiàn)有的熱能設備造成上述偏差的具體問題包括: 1.氣化裝置的導熱性較差,對高溫熱源的溫度要求高;2. 氣化裝置的壓強不穩(wěn)定,氣化所需溫度不穩(wěn)定,當氣化所需溫度大于熱源溫度時,介質無法實現(xiàn)氣化,當氣化所需溫度小于熱源溫度時,氣化膨脹溫度偏低,吸熱較小,凈功量變??;3. 冷凝器內介質的壓強不穩(wěn)定,冷凝所需溫度不穩(wěn)定,當冷凝所需溫度小于冷源溫度時,無法實現(xiàn)冷凝,當冷凝所需溫度大于冷源溫度時,冷凝后溫度過低;4. 冷凝器內的冷凝不完全,易出現(xiàn)氣液混合態(tài),導致其工質在在氣化裝置中氣化膨脹體積偏小;5.現(xiàn)有渦輪機扭力偏小,體積泄漏量大,效率較低;6. 現(xiàn)有熱能設備的熱能轉化效率偏低,熱能轉化效率普遍在10%至30%;7.工質容易變質或出現(xiàn)雜質。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實現(xiàn)的目的是:提高熱能轉化效率,提高工質在氣化裝置中的氣化率,增大渦輪機的帶動力,提高渦輪機效率,穩(wěn)定工質氣化溫度和工質流速,改善工質品質,防止工質變質,改善渦輪結構,避免渦輪泄露以及轉速不穩(wěn),改進冷凝器,加快冷凝速率,減小冷凝過程的熱能浪費;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現(xiàn)有熱能設備所存在的:熱能轉化效率低,工質在氣化裝置中氣化不完全,工質氣化溫度不穩(wěn)定,工質冷凝效果不佳,工質容易變質或出現(xiàn)雜質,冷凝器的熱能浪費大、冷凝速率慢或需額外功耗等問題。

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包括熱源、氣化反應器、做功泵、冷凝器、壓力泵和循環(huán)管道,氣化反應器、做功泵、冷凝器和壓力泵通過循環(huán)管道實現(xiàn)循環(huán)聯(lián)通,氣化反應器接觸熱源;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與液凝液接觸,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和多個冷凝腔,兩個冷凝腔之間通過至少一根冷凝管連通。

進一步,所述冷凝管呈曲線形。

進一步,所述冷凝管呈螺旋形。

進一步,所述冷凝腔外壁均勻分布有突出。

進一步,所述冷凝腔腔內安裝有蜂窩網。

進一步,所述突出為塊片狀或方塊狀或球面狀。

進一步,所述冷凝管的管孔為螺旋孔狀.

采用上述結構,介質流動路徑長,接觸面積增大,同時,介質可在管內產生旋流,管體內壁周邊冷凝水珠可被均勻分散,分散的冷凝細粒在低溫下易引發(fā)周邊氣態(tài)介質液化,增大液化效率。

進一步,所述冷凝管的管體均勻設置有縮口和擴口;

采用上述結構,腔管內介質因受縮口的增壓和擴口的負壓,介質在腔管內的壓強存在區(qū)域差異,縮口處壓強較大,擴口處壓強較大,這種結構,可使臨近而未達到液化溫度的介質在縮口處液化產生水粒,并增大放熱量,能較大程度的增大液化效率。

進一步,所述氣化反應器內包括至少一層腔體。

進一步,所述氣化反應器內包括一層腔體。

進一步,所述氣化反應器內包括兩層腔體。

進一步,所述氣化反應器內包括至少四層腔體。

進一步,所述腔體包含內腔、外腔和腔管,腔管的內、外端分別連接內腔、外腔。

采用上述結構,其氣化反應器的導熱速率大大提高,液態(tài)工質進入腔體內,可集中在腔體部分區(qū)域迅速氣化,可較好的避免工質氣化不完全。

進一步,所述內腔與外腔之間包含多個腔管,腔管扇形分布。

進一步,所述腔體呈橢圓型。

進一步,所述氣化反應器內包括至少一層腔體。

進一步,所述做功泵為葉輪做功泵。

進一步,所述做功泵為真空做功泵。

進一步,所述做功泵為活塞式做功泵。

進一步,所述做功泵包括圓形腔、偏心葉片和槽型轉輪,槽型轉輪偏心安裝在圓形腔的偏心軸內,槽型轉輪的側邊開設有卡槽,偏心葉片通過彈簧片安裝在卡槽,圓形腔的側邊分別設置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與出氣口的間距角度大于相鄰兩偏心葉片間的間距角度。

進一步,所述圓形腔的側邊設置有多個出氣口,出氣口與進氣口的間距角度大于相鄰兩偏心葉片間的間距角度。

進一步,所述旋轉渦輪結構的活動葉片包含至少三片。

進一步,所述冷凝器為氣冷式冷凝機。

進一步,所述冷凝器包括冷凝管、散熱片和散熱扇,散熱片安裝冷凝管周邊,散熱扇位于冷凝管的上方或下方或側邊,散熱扇以抽風方式或壓風方式驅動。

進一步,所述冷凝管呈多層或多排分布,冷凝管相互聯(lián)通,散熱扇安裝在冷凝管上方或下方,散熱扇以抽風方式或壓風方式驅動。

進一步,所述冷凝管的聯(lián)通方向呈豎直或水平或斜型。

進一步,所述冷凝管通過溫差發(fā)電片制成。

進一步,所述溫差發(fā)電片包括金屬片、p型半導體、n型半導體、絕緣基質層和輸出電極,絕緣基質層均勻穿插有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均勻分布的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通過金屬片串聯(lián),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的串聯(lián)始末端分別連接輸出電極;

進一步,所述循環(huán)管道內的工質采用純凈水。

進一步,所述循環(huán)管道內的工質采用丙醇。

進一步,所述循環(huán)管道內的工質采用甲醇。

進一步,所述循環(huán)管道內的工質采用乙醇。

進一步,所述循環(huán)管道內的工質采用異丙醇。

進一步,所述循環(huán)管道內的工質采用液氨。

進一步,所述循環(huán)管道內的工質采用氟利昂。

進一步,所述循環(huán)管道連接有調節(jié)系統(tǒng),調節(jié)系統(tǒng)包括壓力調節(jié)器、溫度傳感器和介質調節(jié)器,溫度傳感器安裝在氣化反應器內,壓力調節(jié)器控制連接壓力泵,介質調節(jié)器安裝在循環(huán)管道中,用于調節(jié)介質流量。

進一步,所述調節(jié)系統(tǒng)還包括多個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均勻分布在循環(huán)管道中。

進一步,所述調節(jié)系統(tǒng)還包括兩個壓力傳感器,兩個壓力傳感器分別安裝在做功泵的進、出口端。

采用上述結構,當氣化反應器內工質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時,調節(jié)系統(tǒng)通過壓力調節(jié)器和介質調節(jié)器調節(jié)工質壓強和流速,使其溫度區(qū)域溫度。

進一步,所述冷凝器還包括有集液槽,集液槽用于收集冷凝器中的冷凝液。

采用上述結構,可有效防止冷凝器中液態(tài)工質參雜大量氣體,導致部分工質未經冷凝液化進入增壓泵。

進一步,所述集液槽位于冷凝器的尾部。

進一步,所述氣化反應器的進口端還設置有霧化器。

進一步,所述氣化反應器的前端還設置有預熱腔;

采用上述結構可利用氣化反應器周邊外排熱能,減少熱能浪費。

進一步,所述預熱腔環(huán)繞在氣化反應器周邊。

進一步,所述預熱腔呈螺旋型。

進一步,所述做功泵排氣口處設置有預冷凝腔;

采取上述結構可增大進氣口與排氣口的壓差,提高渦輪機的轉化效率。

進一步,所述預冷凝腔采用風冷或水冷。

進一步,所述預熱腔與預冷凝腔并列接觸;

采取上述結構,由于預熱腔內工質需要吸熱,而預冷凝腔內工質需要排熱,該結構較大程度的循環(huán)利用循環(huán)管道內工質熱量,增大熱轉化效率。

進一步,所述冷凝器內設置有一個負壓泵,負壓泵安裝在冷凝管中端;

采取上述結構,可降低做功泵出口端的壓強,增大做功泵進、出兩端壓差,從而增大做功泵的做功量,減小工質做功后的內能,提高工質的冷凝速率,并提高熱能效率。

進一步,所述冷凝器內設置有多個負壓泵,負壓泵均勻分布在冷凝管中;

采取上述結構,可降低做功泵出口端的壓強,較大程度的提高壓強差,能較好的實現(xiàn)分級冷凝,并降低增壓所需能耗。

進一步,所述氣化反應器內安裝有蓄能裝置。

進一步,所述蓄能裝置采用高熱容材質制成。

進一步,所述蓄能裝置為封閉水體。

采取上述結構,能穩(wěn)定氣化反應器內腔體的溫度,從而穩(wěn)定氣化溫度。

進一步,所述冷凝器與壓力泵之間還設置有雜質過濾泵。

工作原理如下:

該發(fā)明所述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工作時,循環(huán)工質在熱源中吸熱達到高溫熱源溫度,再流入氣化反應器中,工質氣化后流到做功泵;氣化工質流過做功泵后,由于對外做功,其工質溫度和氣壓均會降低,并導致部分工質液化;氣化工質流過做功泵后,工質依次流到冷凝器和壓力泵;工質經壓力泵增壓后,再次進入氣化反應器,完成一個循環(huán)。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所述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相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熱能機,具有如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和進步:1.提高了腔體的導熱速率,較好的避免工質液在氣化裝置中氣化不完全;2.較大程度地增大渦輪機的轉力,且具有更均勻的輸出動力;3.有效避免了冷凝不完全,降低腔內壓強,提高效率;4.能穩(wěn)定工質氣化溫度和工質流速,能有效提高氣化效能和冷凝效率;5.充分利用余熱,增大熱源吸熱,增大做功量,提高熱能轉化效率;6. 循環(huán)利用循環(huán)管道內工質熱量,較大程度地增大熱轉化效率;7.提高了工質純凈度,有效防止做功泵泄漏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整體連接原理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冷凝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三的做功泵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四的氣化反應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五的冷凝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六的循環(huán)管道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七的冷凝器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八的預熱腔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九的預冷凝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十的預冷凝腔與預熱腔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十一的冷凝器與負壓泵結構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十二的冷凝器與負壓泵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十三的氣化反應器結構示意圖;

圖1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十五的冷凝管結構示意圖;

圖中:

1為熱源;

2為氣化反應器、21為腔體、211為內腔、212為外腔、213為腔管、22為溫度感應器、23為霧化器、24為預熱腔、25為蓄能裝置;

3為做功泵、301為預冷凝腔、31為圓形腔、311為偏心軸、32為偏心葉片、33為槽型轉輪、34為卡槽、35為彈簧片、36為進氣口、37為出氣口;

4為冷凝器、41為冷凝管、411為溫差發(fā)電片、412為金屬片、413為p型半導體、414為n型半導體、415為絕緣基質層、416為輸出電極、42為冷凝腔、43為散熱片、44為散熱扇、45為集液槽、46為負壓泵、421為突出、41a為縮口、41b為擴口;

5為壓力泵;

6為循環(huán)管道、61為調節(jié)系統(tǒng)、611為壓力調節(jié)器、612為溫度傳感器、613為介質調節(jié)器、614為壓力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包括熱源1、氣化反應器2、做功泵3、冷凝器4、壓力泵5和循環(huán)管道6,氣化反應器2、做功泵3、冷凝器4和壓力泵5通過循環(huán)管道6實現(xiàn)循環(huán)聯(lián)通,氣化反應器2接觸熱源1;

作為上述實施過程的具體說明,所述熱源1采用中高溫燃氣。

作為上述實施過程的具體說明,所述氣化反應器2內包括一層腔體21;所述腔體21呈橢圓型。

作為上述實施過程的具體說明,所述做功泵3為葉輪做功泵。

作為上述實施過程的具體說明,所述冷凝器4為氣冷式冷凝機。

作為上述實施過程的具體說明,所述壓力泵5為液體壓力泵。

作為上述實施過程的具體說明,所述循環(huán)管道6內的工質采用純凈水。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8%,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0%,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5%,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0%,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5%,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8%;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8%。

實施例二(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冷凝器4采用液冷方式,所述冷凝器4包括冷凝管41和四個冷凝腔42,兩個冷凝腔42之間通過多根冷凝管41連通;所述冷凝管41呈曲線形;所述冷凝管41呈螺旋形。

采用上述結構,由于其冷凝器4中的工質經過多次混流和分流,與外界接觸面積大,工質可在冷凝腔42中的實現(xiàn)氣、液態(tài)分離,能有效避免冷凝不完全,降低冷凝腔42的壓強,提高做功泵3的做功量,同時,也能提高工質在氣化反應器2中的膨脹比例,從而提高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3%,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5%,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0%,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5%,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0%,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2%;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3%;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5%。

實施例三(如圖3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做功泵3包括圓形腔31、偏心葉片32和槽型轉輪33,槽型轉輪33偏心安裝在圓形腔31的偏心軸311內,槽型轉輪33的側邊開設有卡槽34,偏心葉片32通過彈簧片35安裝在卡槽34,圓形腔31的側邊分別設置有進氣口36和出氣口37,進氣口36與出氣口37的間距角度大于相鄰兩偏心葉片32間的間距角度;所述圓形腔31的側邊設置有多個出氣口37,出氣口37與進氣口36的間距角度大于相鄰兩偏心葉片32間的間距角度;所述做功泵3的偏心葉片32包含四片。

采用上述結構,相鄰偏心葉片32間構成隔離腔室,與進氣口36相通的為膨脹腔室,與出氣口37相通的為排氣腔室;由于進氣口36兩側偏心葉片32的面積不同,膨脹腔趨向于體積變大方向轉動,從而使葉片轉動;該種做功泵3的葉片受力為氣體靜壓強差,且做功距離較大,相比常規(guī)的轉葉做功泵3(通過流體流動產生壓力來帶動,也即氣體動壓強差),具有較大的推力,能較充分地利用氣化工質的動能和勢能,具有較好的熱能轉化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4%,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6%,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1%,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6%,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1%,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4%;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6%。

實施例四(如圖4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氣化反應器2內包括四層腔體21;所述腔體21包含內腔211、外腔212和腔管213,腔管213的內、外端分別連接內腔211、外腔212;所述內腔211與外腔212之間包含多個腔管213,腔管213扇形分布。

采用上述結構,其氣化反應器2的導熱速率大大提高,液態(tài)工質進入腔體內,可集中在腔體21部分區(qū)域迅速氣化,可較好的避免工質氣化不完全。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2%,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4%,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9%,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4%,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9%,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2%;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2%;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4%。

實施例五(如圖5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冷凝器4采用風冷方式,所述冷凝器4包括冷凝管41、散熱片43和散熱扇44,散熱片43安裝冷凝管41周邊,散熱扇44位于冷凝管41的上方或下方或側邊,散熱扇44以抽風方式或壓風方式驅動;所述冷凝管41呈多層或多排分布,冷凝管41相互聯(lián)通;所述冷凝管41通過溫差發(fā)電片411制成;所述溫差發(fā)電片411包括金屬片412、p型半導體413、n型半導體414、絕緣基質層415和輸出電極416,絕緣基質層415均勻穿插有p型半導體413和n型半導體414,均勻分布的p型半導體413和n型半導體414通過金屬片412串聯(lián),p型半導體413與n型半導體414的串聯(lián)始末端分別連接輸出電極416。

采用上述結構,由于其冷凝器4中冷凝管41采用溫差發(fā)電片41,溫差發(fā)電片41的p型半導體413和n型半導體414,在兩端存在溫差時會產生電勢,p型半導體413的熱源端和冷源端分別為低電勢端和高電勢端,n型半導體414的熱源端和冷源端分別為高電勢端和低電勢端,當p型半導體413和n型半導體414串聯(lián)時可實現(xiàn)電壓疊加,從而實現(xiàn)發(fā)電;因此,溫差發(fā)電片在傳動熱量的同時,可將其部分熱量轉化成電動勢;該結構能較好的減少熱能損失,提高熱能轉化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2%,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4%,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9%,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4%,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9%,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1%;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2%;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4%。

實施例六(如圖6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循環(huán)管道6連接有調節(jié)系統(tǒng)61,調節(jié)系統(tǒng)61包括壓力調節(jié)器611、溫度傳感器612和介質調節(jié)器613,溫度傳感器612安裝在氣化反應器2內,壓力調節(jié)器611控制連接壓力泵5,介質調節(jié)器613安裝在循環(huán)管道6中,用于調節(jié)介質流量;所述調節(jié)系統(tǒng)61還包括兩個壓力傳感器614,兩個壓力傳感器614分別安裝在做功泵3的進、出口端。

采用上述結構,當氣化反應器2內工質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時,調節(jié)系統(tǒng)61通過壓力調節(jié)器611和介質調節(jié)器613調節(jié)工質壓強和流速,使其溫度區(qū)域溫度穩(wěn)定,能較好避免的介質溫度偏低所照成的效率偏低溫度,以及避免冷凝不充分或冷凝過低照成的效能降低,從而提高熱能轉化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6%,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8%,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3%,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8%,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5%;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6%;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8%。

實施例七(如圖7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冷凝器4還包括有集液槽45,集液槽45用于收集冷凝器4中的冷凝液;所述集液槽45位于冷凝器4的尾部。

采用上述結構,可有效防止冷凝器4中液態(tài)工質參雜大量氣體,避免部分工質未經冷凝液化進入增壓泵3,能較好的增大介質膨脹吸熱,增長做功量,提高熱能轉化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4%,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6%,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1%,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6%,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1%,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4%;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6%。

實施例八(如圖8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氣化反應器2的前端還設置有預熱腔24;所述預熱腔24環(huán)繞在氣化反應器2周邊;所述預熱腔24呈螺旋型。

采用上述結構,可充分利用氣化反應器2周邊外排熱能,減少熱能浪費,提高熱能轉化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5%,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7%,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2%,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7%,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2%,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4%;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5%;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7%。

實施例九(如圖9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做功泵3排氣口處設置有預冷凝腔301;所述預冷凝腔301采用風冷或水冷。

采取上述結構,可增大進氣口與排氣口的壓差,提高做功泵3的熱能轉化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4%,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6%,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1%,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6%,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1%,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4%;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6%。

實施例十(如圖10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預熱腔24與預冷凝腔301并列接觸;

采取上述結構,由于預熱腔24內工質需要吸熱,而預冷凝腔301內工質需要排熱,該結構較大程度的循環(huán)利用循環(huán)管道內工質熱量,增大熱轉化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7%,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9%,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4%,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9%,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6%;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7%;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9%。

實施例十一(如圖11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冷凝器4內設置有一個負壓泵46,負壓泵46安裝在冷凝管中端。

采取上述結構,可降低做功泵3出口端的壓強,增大做功泵3進、出兩端壓差,從而增大做功泵3的做功量,減小工質做功后的內能,提高工質的冷凝速率,并提高熱能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6%,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8%,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3%,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8%,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5%;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6%;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8%。

實施例十二(如圖12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冷凝器4內設置有多個負壓泵46,負壓泵46均勻分布在冷凝管中;

采取上述結構,可降低做功泵3出口端的壓強,較大程度的提高壓強差,能較好的實現(xiàn)分級冷凝,并降低增壓所需能耗。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7%,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9%,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4%,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9%,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4%,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6%;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7%;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9%。

實施例十三(如圖13所示):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氣化反應器2內安裝有蓄能裝置25;所述蓄能裝置25采用高熱容材質制成;所述蓄能裝置25為封閉水體。

采取上述結構,能穩(wěn)定氣化反應器2內腔體21的溫度,從而穩(wěn)定氣化溫度。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4%,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16%,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1%,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6%,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1%,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4%;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6%。

實施例十四: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氣化反應器2內包括四層腔體21;所述腔體21包含內腔211、外腔212和腔管213,腔管213的內、外端分別連接內腔211、外腔212;所述內腔211與外腔212之間包含多個腔管213,腔管213扇形分布。

所述做功泵3包括圓形腔31、偏心葉片32和槽型轉輪33,槽型轉輪33偏心安裝在圓形腔31的偏心軸311內,槽型轉輪33的側邊開設有卡槽34,偏心葉片32通過彈簧片35安裝在卡槽34,圓形腔31的側邊分別設置有進氣口36和出氣口37,進氣口36與出氣口37的間距角度大于相鄰兩偏心葉片32間的間距角度;所述圓形腔31的側邊設置有多個出氣口37,出氣口37與進氣口36的間距角度大于相鄰兩偏心葉片32間的間距角度;所述做功泵3的偏心葉片32包含四片。

所述冷凝器4采用液冷方式,所述冷凝器4包括冷凝管41和四個冷凝腔42,兩個冷凝腔42之間通過多根冷凝管41連通;所述冷凝管41呈曲線形;所述冷凝管41呈螺旋形。

所述冷凝器4采用風冷方式,所述冷凝器4包括冷凝管41、散熱片43和散熱扇44,散熱片43安裝冷凝管41周邊,散熱扇44位于冷凝管41的上方或下方或側邊,散熱扇44以抽風方式或壓風方式驅動;所述冷凝管41呈多層或多排分布,冷凝管41相互聯(lián)通;所述冷凝管41通過溫差發(fā)電片411制成;所述溫差發(fā)電片411包括金屬片412、p型半導體413、n型半導體414、絕緣基質層415和輸出電極416,絕緣基質層415均勻穿插有p型半導體413和n型半導體414,均勻分布的p型半導體413和n型半導體414通過金屬片412串聯(lián),p型半導體413與n型半導體414的串聯(lián)始末端分別連接輸出電極416。

所述循環(huán)管道6連接有調節(jié)系統(tǒng)61,調節(jié)系統(tǒng)61包括壓力調節(jié)器611、溫度傳感器612和介質調節(jié)器613,溫度傳感器612安裝在氣化反應器2內,壓力調節(jié)器611控制連接壓力泵5,介質調節(jié)器613安裝在循環(huán)管道6中,用于調節(jié)介質流量;所述調節(jié)系統(tǒng)61還包括兩個壓力傳感器614,兩個壓力傳感器614分別安裝在做功泵3的進、出口端。

所述冷凝器4還包括有集液槽45,集液槽45用于收集冷凝器4中的冷凝液;所述集液槽45位于冷凝器4的尾部。

所述氣化反應器2的前端還設置有預熱腔24;所述預熱腔24環(huán)繞在氣化反應器2周邊;所述預熱腔24呈螺旋型。

所述做功泵3排氣口處設置有預冷凝腔301;所述預冷凝腔301采用風冷或水冷。

所述冷凝器4內設置有一個負壓泵46,負壓泵46安裝在冷凝管中端。

所述氣化反應器2內安裝有蓄能裝置25;所述蓄能裝置25采用高熱容材質制成;所述蓄能裝置25為封閉水體。

采取上述結構,能穩(wěn)定氣化反應器2內腔體21的溫度,從而穩(wěn)定氣化溫度。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1%,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3%,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8%,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8%,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40%;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1%;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13%。

實施例十五:與實施例十四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冷凝腔42外壁均勻分布有突出421;所述冷凝腔42腔內安裝有蜂窩網;所述突出421為塊片狀或方塊狀或球面狀;所述冷凝管41的管孔為螺旋孔狀;所述冷凝管41的管體均勻設置有縮口41a和擴口41b。

采用上述結構,介質流動路徑長,接觸面積增大,同時,介質可在管內產生旋流,管體內壁周邊冷凝水珠可被均勻分散,分散的冷凝細粒在低溫下易引發(fā)周邊氣態(tài)介質液化,增大液化效率;同時,腔管內介質因受縮口的增壓和擴口的負壓,介質在腔管內的壓強存在區(qū)域差異,縮口處壓強較大,擴口處壓強較大,這種結構,可使臨近而未達到液化溫度的介質在縮口處液化產生水粒,并增大放熱量,能較大程度的增大液化效率。

通過對上述實施例中的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進行實驗,熱源溫度分別為120℃、150℃、200℃、250℃、300℃、350℃,冷凝器4的環(huán)境溫度為25℃,循環(huán)管內工質流速根據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運行穩(wěn)定性進行調整;實驗效果為:熱源溫度為12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3%,熱源溫度為1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25%,熱源溫度為2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0%,熱源溫度為250℃,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5%,熱源溫度為30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40%,熱源溫度為350℃時,熱能轉化效率約為42%;在120-350℃熱源段,本實施例中液體冷凝的熱能動力系統(tǒng)的綜合熱能轉化效率約為33%;相對實施例一,熱能轉化效率提升約15%。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乌鲁木齐市| 宕昌县| 钦州市| 巴彦淖尔市| 泰顺县| 大荔县| 连云港市| 宜章县| 阳山县| 清镇市| 延川县| 新安县| 高淳县| 鸡西市| 思茅市| 江津市| 南投县| 九龙县| 舞钢市| 揭阳市| 榆中县| 疏附县| 五台县| 灌云县| 泸溪县| 津市市| 康平县| 苏州市| 土默特右旗| 寿阳县| 哈密市| 亚东县| 揭阳市| 红桥区| 平远县| 西乌珠穆沁旗| 海盐县| 昔阳县| 大名县| 禄劝| 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