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主要用于海洋波浪能發(fā)電。
背景技術:
目前已使用的或者已經申請的海洋波浪能發(fā)電裝置都不能充分地利用波浪能量,發(fā)電效率不高且結構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可以充分地利用波浪能量,發(fā)電效率高且結構簡單;它主要由浮箱(1)、發(fā)電機組(2)、轱轆(3)、電動機(4)、鋼絲主繩(5)、平衡繩(6)、移動翼(7)、定滑輪(12)組成;浮箱(1)用錨索裝置與海底固定,發(fā)電機組(2)、轱轆(3)、電動機(4)均布置在浮箱(1)內,發(fā)電機組(2)及電動機(4)與浮箱(1)的底板固定,轱轆(3)的一端安裝有棘輪裝置,轱轆(3)順時針旋轉時由棘輪裝置推動發(fā)電機組(2)的轉子順時針旋轉,轱轆(3)反時針旋轉時,發(fā)電機組(2)的轉子仍然自由地順時針旋轉,反之一樣,轱轆(3)的另一端安裝有結合、脫離機構,轱轆(3)順時針旋轉時,轱轆(3)與電動機(4)的轉子脫離,即轱轆(3)旋轉,電動機(4)的轉子不旋轉,當電動機(4)啟動反時針旋轉時,轱轆(3)與電動機(4)的轉子結合,電動機(4)的轉子帶動轱轆(3)反時針旋轉,反之一樣;鋼絲主繩(5)的一端繞過定滑輪(12)的轉輪并繞在轱轆(3)上,鋼絲主繩(5)的另一端與四根平衡繩(6)的一端連接,上下左右四根平衡繩(6)的另一端與移動翼(7)的主翼(14)連接,定滑輪(12)的支座與浮箱(1)的頂板固定;移動翼(7)由子翼(8)、液壓旋轉馬達(9)、轉軸(10)、電池(11)、主翼(14)組成,主翼(14)的上下端均有開口(16),當兩個子翼(8)收攏時,兩個子翼(8)的內側端部分正好與開口(16)重合,兩個液壓旋轉馬達(9)及電池(11)固定在主翼(14)內,上下兩個轉軸(10)的上下端分別與主翼(14)的上下端固定,上下兩個子翼(8)均可繞上下兩個轉軸(10)旋轉,液壓旋轉馬達(9)的轉軸通過轉向齒輪可以帶動轉軸(10)旋轉,轉軸(10)的旋轉帶動子翼(8)旋轉,電池(11)給兩個液壓旋轉馬達(9)供電;本發(fā)明的主要工作原理是:當波浪從右向左推動移動翼(7)向左移動時移動翼(7)處于伸展狀態(tài),移動翼(7)拉動鋼絲主繩(5)向左移動,鋼絲主繩(5)通過定滑輪(12)拉動轱轆(3)旋轉,轱轆(3)的棘輪裝置推動發(fā)電機組(2)的轉子旋轉發(fā)電,此時轱轆(3)與電動機(4)的轉子處于脫離狀態(tài),電動機(4)處于停止狀態(tài);當波浪消退后,電動機(4)啟動同時轱轆(3)與電動機(4)的轉子結合,電動機(4)的轉子帶動轱轆(3)反向旋轉,將鋼絲主繩(5)及移動翼(7)向回拉,此時兩個液壓旋轉馬達(9)同時啟動,將兩個子翼(8)收攏,當移動翼(7)被拉回后,兩個液壓旋轉馬達(9)再次同時啟動將兩個子翼(8)伸展,等待下一輪波浪;當下一輪波浪推動移動翼(7)時,重復上述工作,發(fā)電機組(2)源源不斷地發(fā)電;需說明:電動機(4)工作需消耗一定的電量,但相比發(fā)電機組(2)發(fā)出的電量要小得多,發(fā)電機組(2)發(fā)出的部分電量供電動機(4)工作;移動翼(7)的橫截面是一個上尖下平的截面,且迎水面為凸弧形,被波浪沖擊的面為凹弧形。
附圖說明
附圖標記說明:1-浮箱,2-發(fā)電機組,3-轱轆,4-電動機,5-鋼絲主繩,6-平衡繩,7-移動翼,8-子翼,9-液壓旋轉馬達,10-轉軸,11-電池,12-定滑輪,13-波浪,14-主翼,15-海平面,16-開口。
圖1是本發(fā)明移動翼(7)處于伸展狀態(tài)的平面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移動翼(7)處于收攏狀態(tài)的平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立面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移動翼(7)的平面剖面圖。
圖5是本發(fā)明主翼(14)的A-A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發(fā)明內容已經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這里不再重復,需說明:一.參見圖5,移動翼7的橫截面是一個上尖下平的截面,這一設計方案可以使移動翼7的重心下移,不會被波浪沖翻;移動翼7的迎水面為凸弧形,這一設計方案可以減小移動翼7向前移動的阻力;移動翼7被波浪沖擊的面為凹弧形,這一設計方案可以聚集更多的波浪沖擊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