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軸承式發(fā)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軸承式發(fā)動機,屬發(fā)動機領域。
目前發(fā)動機為汽缸式,這種發(fā)動機結構復雜,造價高,且磨擦損耗大,輸出功率小。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軸承式發(fā)動機,這種發(fā)動機應用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根據(jù)兩人推磨的力學現(xiàn)象而設計,這種發(fā)動機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造價低,且磨擦損耗小,功率輸出大,用以克服現(xiàn)用發(fā)動機的不足。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由壓縮機轉子,凸輪轉子,跟隨轉子、轉子殼、齒輪箱A、齒輪箱B、化油器和空氣濾清器組成,壓縮機轉子為園柱形,其兩端各有三道密封槽,槽內有密封環(huán);其中間通過鍵和鍵槽穿有壓縮機軸,壓縮機轉子外徑上有兩個很深的和密封環(huán)相接的長方形槽,槽底部各放有三個彈簧,彈簧上放動片,動片為長方形,動片在壓縮機轉子外露出的面為園形面。凸輪轉子從整體看為園筒形,外園除凸耳部外均為園面,外園面上對稱有兩凸耳,凸耳為雞蛋形,凸輪轉子內腔為橢園形,為兩個相交叉的圖形成的內園。凸耳端面兩側對稱有兩個瓜條形三角通孔,共有四個這樣的通孔,有兩個三角通孔通往內腔有進氣孔,共有兩個進氣孔。兩凸耳外壁通往內腔還各有一個高壓空氣孔,其部位在外壁的中間,在凸耳的一側,凸耳一端面在兩瓜條形三角通孔中間有一個橫穿過高壓空氣孔按開關的孔,該孔也為兩個,即一個凸耳上一個,該孔供上開關和彈簧。跟隨轉子為園柱形,外園上有一月牙形缺口,該缺口的作用是在轉動中和凸輪轉子上的凸耳配合,缺口的對面有為使跟隨轉子轉動平衡而挖去的方通孔,跟隨轉子中間有一個通孔,孔內有鍵槽,鍵和跟隨轉子軸。轉子殼為方柱體,從一端看去中間用躺床旋出五個互相交叉的園孔,中間一個孔大,四角四個孔小,四角四個孔的直徑相同,四角四個孔按放跟隨轉子,中間大孔按凸輪轉子,轉子殼的四角還有四個埋頭螺孔,共八個埋頭螺孔,供上齒輪箱A和齒輪箱B。轉子殼的外壁上通往內壁有四個小光通孔和四個帶臺的孔,四個小光通孔為排氣孔,四個帶臺的孔為按火花塞的孔。齒輪箱A、齒輪箱B從外表看為園盒形,齒輪箱A和轉子殼后端相接,齒輪箱B和轉子殼前端相接,齒輪箱A上有凸輪轉子端蓋,限位點、環(huán)形密封蓋。跟隨轉子齒輪、凸輪轉子齒輪和齒輪箱端蓋。凸輪轉子端蓋從一側看為凸字形,從上下看為園形,在其凸出部分內壁有軸承室,供上壓縮機軸承,外壁有三個埋頭螺孔,供上凸輪轉子齒輪,在靠近凸出部位處有兩個通孔,供上開關和開關彈簧;內壁靠近園周邊緣有環(huán)形密封槽,密封槽內有密封環(huán)。限位點有四個,供開關限位。環(huán)形密封蓋為園圈形,在其幅面上等分有四個穿跟隨轉子軸的孔。跟隨轉子齒輪為普通園齒輪,齒輪箱A內有四個這樣的齒輪,即在齒輪箱A內一個跟隨轉子軸上有一個這樣的齒輪。凸輪轉子齒輪也為普通園齒輪,但其輪幅上有三個小通孔,供通過螺絲B連接凸輪轉子端蓋A。齒輪箱端蓋為園形蓋,蓋上有五個大通孔和十九個小通孔,大通孔為軸承室,軸承室內有軸承,軸承內穿跟隨轉子軸和輸出軸,軸承室上有軸承蓋。齒輪箱B內的部件與齒輪箱A內的部件基本相同,不同點是多兩個過橋輪,凸輪轉子端蓋B內壁上有兩個孔為進氣道,中間有一個帶臺的通孔為軸承室和穿軸孔,該蓋上沒有上開關的兩通孔。壓縮機轉子齒輪和凸輪轉子齒輪不同點是在其輪幅上沒有上螺絲的孔和螺絲?;推骱涂諝鉃V清器為現(xiàn)用部件,不在詳述。
本發(fā)明軸、開關、彈簧、齒輪、螺絲、軸承為鋼件。其余均為球墨鑄鐵件,螺絲、軸承為標準件,其它為機加工件。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采用軸承式結構,因而結構簡單、磨損小、體積小,重量輕、造價低、功率輸出大,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全部主視2為A-A剖視3為齒輪箱B4為整體結構示意圖1、如圖1-4,圖中1、齒輪箱端蓋、2、轉子殼、3、開關、4、排氣孔、5、高壓空氣孔、6、燃燒室、7、跟隨轉子軸、8、跟隨轉子、9、火花塞、10、上火花塞孔、11、凸輪轉子、12、動片、13、壓縮機轉子、14、壓縮機軸、15、動片彈簧、16、壓縮空氣室、17、空氣道、18、環(huán)形密封蓋、19、跟隨轉子齒輪A、20、跟隨轉子軸承、21、軸承蓋A、22、螺絲A、23、螺絲B、24、輸出軸承、25、凸輪轉子齒輪、26、輸出軸承蓋、27、凸輪轉子端蓋A、28、弧形限位點、29、開關彈簧、30、壓縮機軸承、31、壓縮機轉子齒輪、32、密封環(huán)A、33、密封環(huán)B、34、凸輪轉子軸承、35、壓縮機軸、36、壓縮機軸進氣孔、37、進氣道、38、凸輪轉子端蓋B、39、過橋齒輪、40、過橋輪軸、41、跟隨轉子齒輪B、42、密封環(huán)C、43、密封環(huán)D、44、螺孔、45、軸承室、46、齒輪箱A、47、齒輪箱B、48、化油器、49、空氣濾清器、50、環(huán)形進氣道、51、凸輪轉子進氣孔、52、長螺絲孔、53、輸出軸。
如圖1-4所示,壓縮機轉子(13)為園柱形,其兩端外園上各有三道密封槽,槽內有密封環(huán)A(32)和密封環(huán)B(33),其中間通過鍵和鍵槽穿有壓縮機軸(35);壓縮機轉子(13)外園上還有兩個很深的和密封環(huán)A(32)與密封環(huán)B(33)相接的長方形槽,槽底部各放有三個動片彈簧(15),共有六個動片彈簧(15),動片彈簧上放動片(12)。動片(12)為長方片,在壓縮機轉子(13)外露出的面為園形面,共有兩個動片(12)。凸輪轉子(11)從整體看為園筒形,外園除凸耳部外均為園面,外園面上對稱有兩凸耳,凸耳為雞蛋形,凸輪轉子(11)內腔為橢園形,為兩個互相交叉的園形成的內園,凸耳端面對稱有兩個爪條形三角通孔,共有四個這樣的通孔,有兩個三角通孔通往內腔有進氣孔(51),共有兩個進氣孔(51)。兩凸耳外壁通往內腔各有一個高壓空氣孔(5),共有兩個高壓空氣孔(5),其部位在外壁的中間,在凸耳的一側。凸耳一端面,在瓜條形三角通孔中間有一個橫穿高壓空氣孔(5)按開關(3)的孔,該孔也為兩個,即一個凸耳上一個,該孔供上開關(3)和開關彈簧(29),開關(3)和開關彈簧(29)也各為兩件。跟隨轉子(8)為園柱形,外園上有一月牙形缺口,該缺口的作用是在轉動中和凸輪轉子(11)上的凸耳配合,缺口的對面有為使跟隨轉子(8)轉動平衡而挖去的方通孔,跟隨轉子(8)中間有一個園孔,該孔內有鍵槽,鍵和跟隨轉子軸(7)。跟隨轉子(8)為四個。轉子殼(2)為方柱體,從一端看去中間用躺床旋出五個互相交叉的園孔,中間一個孔大,四角四個孔小,四角四個孔的直徑相同,四角四個孔供按放跟隨轉子(8),中間大孔按凸輪轉子(11)。轉子殼(2)前后兩端的四角還有四個埋頭螺孔,共八個埋頭螺孔,供上齒輪箱A(46)和齒輪箱B(47)。轉子殼(2)的外壁上通往內壁有四個小光通孔和四個帶臺的孔,四個小通孔為排氣孔(4),四個帶臺的孔為按火花塞(9)的孔,即上火花塞孔(10)。齒輪箱A(46)和齒輪箱B(47)從外表看為園盒形,齒輪箱A(46)和轉子殼(2)后端相接,齒輪箱B(47)和轉子殼(2)前端相接。齒輪箱A(46)上有凸輪轉子端蓋A(27)、限位點(28)、環(huán)形密封蓋(18)、跟隨轉子齒輪(19)、凸輪轉子齒輪(25)和齒輪箱端蓋(1)。凸輪轉子端蓋A(27)從一側看為凸字形,從上下看為園形,在其凸出部分內壁有軸承室,供上壓縮機軸承(30),外壁有三個埋頭螺孔,供上凸輪轉子齒輪(25),在靠近凸出部位處有兩通孔,供上開關(3)和開關彈簧(29),其內壁靠近園周邊緣有園形密封槽,密封槽內有密封環(huán)D(43)。限位點(28)有四個,供開關(3)限位,環(huán)形密封蓋(18)為園圈形,在其圈幅上等分有四個穿跟隨轉子軸(7)的孔。跟隨轉齒輪(19)為普通園齒輪,齒輪箱A(46)內有四個這樣的齒輪,即在齒輪箱A(46)內一個跟隨轉子軸(7)上有一個這樣的齒輪,凸輪轉子齒輪(25)也為普通園齒輪,但其輪幅上有三人小通孔,供通過螺絲B(23)連接凸輪轉子端蓋A(27)。齒輪箱端蓋(1)為園形蓋,蓋上有五個大一點的通孔,十九個小通孔,五個大一點的通孔為軸承室,軸承室內有跟隨轉子軸承(20)和輸出軸承(24)軸承室上有軸承蓋A(21)和軸承蓋B(26)。齒輪箱B(47)內的部件與齒輪箱A(46)內的部件基本相同,不同點是多兩個過橋齒輪(39),凸輪轉子端蓋B(38)內壁上有兩個孔為進氣道(37),該蓋上中間有一個帶臺的通孔,為軸承室和穿軸孔,沒有上開關的通孔。壓縮機轉子齒輪(31)和凸輪轉子齒輪(25)不同點是在其輪幅上沒有上螺絲的孔和螺絲,壓縮機軸(35)內有壓縮機軸進氣孔(36)。化油器(48)和空氣濾清器(49)為現(xiàn)用部件,不在詳述。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1、吸氣外動力帶動壓縮機轉子(13),其上兩個對稱的動片(12)沿著凸輪轉子(11)內壁轉動半周,使壓縮空氣室(16)形成真空室,新鮮空氣通過空氣濾清器(49)和化油器(48)變成混合氣體,再通過壓縮機軸進氣孔(36)、進氣道(37),經凸輪轉子進氣孔(51)進入壓縮空氣室(16),壓縮機轉子(13)轉動到下半周,兩對稱動片(12)將混合氣體進行壓縮。該高壓氣體通過凸輪轉子(11)上的開關(3),在轉子殼(2)四個限位點(28)的作用下,開關(3)到限位點(28)開,離限位點(28)關,高壓氣體經高壓進氣孔(5),全部進入燃燒室(6),同時兩個對稱動片(12)背面把壓縮空氣室(16)又變?yōu)檎婵帐?。而外部氣體又通過空氣濾清器(49)、化油器(48)、壓縮機軸進氣孔(36)、進氣道(37)、凸輪轉子進氣孔(51)吸進兩對稱壓縮空氣室(18),也就是說吸氣和空氣壓縮同時進行。
2、爆發(fā)混合高壓氣體進入燃燒室(6),通過點火裝置和火花塞(9)點燃,產生高溫高壓氣體,該氣體的膨脹全部作用在凸輪轉子(11)凸耳的一個側面,分力損耗很小,用以推動凸輪轉子(11)旋轉。第一次點燃工作過程完成后,接著就是第二次點燃工作過程,第二次點燃和第一次點燃工作過程相同,并同時把第一次點燃的廢氣通過轉子殼(2)上的四個排氣孔(4)全部排出。該機為對稱爆發(fā),對稱排氣一面工作,一面排氣,爆發(fā)與排氣同時進行。
3、傳動凸輪轉子(11)轉動,帶動凸輪轉子端蓋A(27)轉動,凸輪轉子齒輪(25)轉動,該齒輪帶動四個跟隨轉子齒輪A(19)和四個跟隨轉子齒輪B(41)轉動,因而跟隨轉子軸(7)轉動,該軸帶動四個跟隨轉子(8)轉動。跟隨轉子(8)、凸輪轉子(11)和轉子殼(2)形成四個燃燒室(6),高壓氣體進入兩對稱燃燒室(6)對稱點火,驅動凸輪轉子(11)轉動,帶動輸出軸(53)轉動輸出動力。四個跟隨轉子齒輪B(41)轉動帶動兩個對稱的過橋輪(39)轉動。兩個過橋輪(39)轉動,帶動壓縮機轉子齒輪(31)反方向轉動,從而帶動壓縮機轉子(13)反方向轉動。壓縮機轉子(13)與凸輪轉子(11)轉向相反,使兩個動片(12)沿著兩個壓縮空氣室(16)內壁轉動,壓縮氣體同時又吸氣,進行第二次循環(huán),這樣循環(huán)下去,發(fā)動機就會按設計方向不停地轉動。發(fā)動機的壓縮轉子(13)、凸輪轉子(11)、跟隨轉子(8)在轉動中從整體看如滾子軸承,故稱為軸承式發(fā)動機。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式發(fā)動機,由壓縮機轉子(13)、凸輪轉子(11)、跟隨轉子(8)、轉子殼(2)、齒輪箱A(46)、齒輪箱B(47)、化油器(48)和空氣濾清器(49)組成,其特征在于該發(fā)動機上有壓縮機轉子(13)、凸輪轉(11)、跟隨轉子(8)、轉子殼(2)、齒輪箱A(46)和齒輪箱B(47);壓縮機轉子(13),凸輪轉子(11)、跟隨轉子(8)和轉子殼(2)整體剖開看為滾子軸承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壓縮機轉子(13)為園柱形,其兩端外園上各有三道密封槽,槽內有密封環(huán)A(32)和密封環(huán)B(33),其中間通過鍵和鍵槽穿有壓縮機軸(35);壓縮機轉子(13)外園上有兩個很深的和密封環(huán)A(32)與密封環(huán)B(33)相接的長方形槽,槽底部各放有三個動片彈簧(15),共有六個動片彈簧(15),動片彈簧(15)上放動片(1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凸輪轉子(11)從整體看為園筒形,外園上除凸耳部外均為園面,外園面上對稱有兩凸耳;凸輪轉子(11)內園為兩個互相交叉的園形成的園,凸耳部有三角通孔、進氣孔(51)、高壓空氣孔(5)和按開關(3)的孔,按開關(3)的孔上按有開關(3)和開關彈簧(29)。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跟隨轉子(8)為園柱形,外園上有一月芽形缺口,缺口的對面有為使跟隨轉子(8)轉動平衡而挖去的方通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轉子殼(2)為方柱體,從一端看去中間用躺床旋出五個相交叉的園孔,園孔內放凸輪轉子(11)和跟隨轉子(8)。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轉子殼(2)的外壁上通往內壁有排氣孔(4)和火花塞孔(10),火花塞孔(10)上按火花塞(9)。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齒輪箱A(46)上有凸輪轉子端蓋A(27)、弧形限位點(28)和環(huán)形密封蓋(18),凸輪轉子端蓋A(27)從一側看為凸字形,從上下看為園形,在其凸出部分內壁有軸承室,外壁有三個埋頭螺孔,在靠近凸出部位處有兩通孔,其內壁靠近園周邊緣有園形密封槽,密封槽內有密封環(huán)D(43);環(huán)形密封蓋(18)為園圈形,在其圈幅上等分有四個穿跟隨轉子軸(7)的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凸輪轉子端蓋B(38)內壁上有進氣道(37),中間有一個帶臺的通孔,為軸承室和穿軸孔。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其特征在于壓縮機軸(35)內有壓縮機軸進氣孔(36)。
全文摘要
一種軸承式發(fā)動機,由壓縮機轉子、凸輪轉子、跟隨轉子、轉子殼、齒輪箱A、齒輪箱B、化油器和空氣濾清器組成。該發(fā)動機的壓縮機轉子、凸輪轉子,跟隨轉子在轉動中從整體看如滾子軸承,該發(fā)動機結構簡單,磨損小、體積小、重量輕、造價低、功率輸出大,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文檔編號F02B53/02GK1070031SQ92109698
公開日1993年3月17日 申請日期1992年8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李清山 申請人:李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