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即使SOHC式內燃機也能使火花塞和燃料噴射閥都緊湊的能小型化的鞍騎型車輛(1)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4)。SOHC式內燃機在氣缸蓋(33)形成面對氣缸體(32)的燃燒室(42),具備進行進氣閥(38i)和排氣閥(38e)的開關操作的氣門傳動機構(6),由一凸輪軸(61)進行進氣閥和排氣閥的開關操作,收納驅動凸輪軸的環(huán)形傳動帶的凸輪軸傳動鏈室(66)形成于燃燒室的側方,設有使點火用電極(9a)面對燃燒室的火花塞(9),設有使噴嘴端面(8a)面對燃燒室的燃料噴射閥(8),在沿著凸輪軸軸心(X)的截面中,火花塞和燃料噴射閥夾持凸輪軸相互傾斜配置,火花塞或燃料噴射閥貫通凸輪軸傳動鏈室安裝。
【專利說明】
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S0HC(頂置單凸輪軸,single over-head camshaft)式內燃機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
【背景技術】
[0002]D0HC(頂置雙凸輪軸,double over-head camshaft)式內燃機是以往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具有進氣閥的開關操作用凸輪軸和排氣閥的開關操作用凸輪軸,在該DOHC式內燃機中,為了使氣缸內燃料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的噴嘴端部面向燃燒室內,將燃料噴射閥配置在被夾持于兩個凸輪軸之間的位置,這樣的內燃機如下面所述的專利文獻I中所示。
[0003]但是,如果在由一個凸輪軸進行進氣閥的開關操作和排氣閥的開關操作的SOHC式內燃機采用上述那樣的配置,那么燃燒噴射閥和氣門傳動機構會產生干涉,因此,必須采取不同的配置。
[0004]【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4-150284號公報(圖1,圖2)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就是鑒于上述以往技術而提出來的,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可小型化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即使在燃燒室上方配置一個凸輪軸的SOHC式內燃機,也可以使火花塞和氣缸內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都設為緊湊。
[0006]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技術方案I記載的發(fā)明涉及一種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為SOHC式內燃機,在氣缸蓋形成面對氣缸體的燃燒室,同時,具備進行該燃燒室的進氣閥和排氣閥的開關操作的氣門傳動機構;
[0007]由一個凸輪軸進行上述進氣閥的開關操作和上述排氣閥的開關操作;
[0008]收納驅動上述凸輪軸的環(huán)形傳動帶的凸輪軸傳動鏈室形成于上述燃燒室的側方;
[0009]設有火花塞,使得點火用電極面對上述燃燒室;
[0010]設有使得噴嘴端面面對上述燃燒室的氣缸內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
[0011]上述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特征在于:
[0012]在沿著上述凸輪軸的軸心的截面中,上述火花塞和上述燃料噴射閥夾持上述凸輪軸地相互傾斜配置;
[0013]上述火花塞或上述燃料噴射閥的一方貫通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安裝。
[0014]技術方案2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I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中,其特征在于:
[0015]圍住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的壁部之中,在燃燒室側壁部和相對該燃燒室側壁部的其它壁部各自相互同軸地形成插入通孔,同時,使得火花塞管跨越兩插入通孔安裝,貫通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的上述火花塞或上述燃料噴射閥插入上述火花塞管。
[0016]技術方案3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I或2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中,其特征在于:
[0017]貫通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的上述火花塞或上述燃料噴射閥通過上述環(huán)形傳動帶的內周側。
[0018]技術方案4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I至3中任意一項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0019]在上述火花塞和上述燃料噴射閥之間形成使冷卻介質通過的空間。
[0020]技術方案5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4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1]上述冷卻介質是空氣,上述氣缸蓋的燃燒室頂壁和收納上述氣門傳動機構的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之間的空氣通道形成于上述火花塞和上述燃料噴射閥之間。
[0022]技術方案6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5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3]上述空氣通道包括形成于上述燃燒室頂壁的排氣側的導入部、在圍住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的燃燒室側壁部的側方重疊于上述燃燒室頂壁的上面的通道部、以及形成于安裝上述燃料噴射閥或上述火花塞的第2插入通孔附近的導出部。
[0024]技術方案7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4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5]上述冷卻介質是潤滑油,上述氣缸蓋的燃燒室頂壁內的油路形成于上述火花塞和上述燃燒噴射閥之間。
[0026]技術方案8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7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7]在上述氣缸蓋形成的油路包含形成于雙頭螺栓插入通孔的導入部、在安裝上述燃料噴射閥或上述火花塞的第2插入通孔的附近形成的第I油路、以及與該第I油路連接、形成于圍住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的壁部的第2油路,將潤滑油排出至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內的導出部與上述第2油路的端部連接。
[0028]技術方案9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4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中,其特征在于:
[0029]上述冷卻介質是冷卻水,上述氣缸蓋的燃燒室頂壁和收納上述氣門傳動機構的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之間的冷卻水路形成于上述火花塞和上述燃料噴射閥之間。
[0030]下面,說明本發(fā)明的效果:
[0031]按照技術方案I記載的發(fā)明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火花塞或氣缸內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的一方貫通凸輪軸傳動鏈室安裝,因此,即使在燃燒室上方配置一個凸輪軸的SOHC式內燃機,也可以使火花塞和氣缸內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都設為緊湊,因此,能使得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小型化。
[0032]按照技術方案2記載的發(fā)明,除了技術方案I的發(fā)明效果,加之,通過使得火花塞管跨越兩插入通孔安裝,即使火花塞或燃料噴射閥貫通凸輪軸傳動鏈室,也能確保凸輪軸傳動鏈室的密閉性,同時,利用火花塞管作為導向部件,火花塞或燃料噴射閥的安裝變得容易O
[0033]按照技術方案3記載的發(fā)明,除了技術方案I或2的發(fā)明效果,加之,即使設有貫通凸輪軸傳動鏈室的火花塞或燃料噴射閥,由于通過環(huán)形傳動帶的內周側,因此,避免凸輪軸傳動鏈室向凸輪軸傳動鏈的外周側擴張,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大型化能得到抑制。
[0034]按照技術方案4記載的發(fā)明,除了技術方案I至3中任意一項的發(fā)明效果,加之,能積極冷卻火花塞和燃料噴射閥的雙方,因此,能使得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運轉狀態(tài)穩(wěn)定化。
[0035]按照技術方案5記載的發(fā)明,除了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效果,加之,能將空氣作為冷卻介質,積極地冷卻火花塞和燃料噴射閥的雙方。
[0036]按照技術方案6記載的發(fā)明,除了技術方案5的發(fā)明效果,加之,鞍騎型車輛行駛時,從形成在排氣側的導入部流入的空氣在凸輪軸傳動鏈室的燃燒室側壁部的側方通過重疊于燃燒室頂壁的上面的通道部,從形成于安裝燃料噴射閥或火花塞的第2插入通孔附近的導出部排出,因而,能積極地冷卻燃料噴射閥或火花塞。
[0037]按照技術方案7記載的發(fā)明,除了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效果,加之,能將潤滑油作為冷卻介質,積極地冷卻火花塞和燃料噴射閥的雙方。
[0038]按照技術方案8記載的發(fā)明,除了技術方案7的發(fā)明效果,加之,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運轉時,潤滑油通過形成在氣缸蓋的燃燒室頂壁內的第2插入通孔附近的第I油路,以及與該第I油路連接、形成于圍住凸輪軸傳動鏈室的壁部的第2油路,將上述潤滑油作為冷卻介質,能積極地冷卻燃料噴射閥或火花塞。
[0039]按照技術方案9記載的發(fā)明,除了技術方案4的發(fā)明效果,加之,能將冷卻水作為冷卻介質,積極地冷卻火花塞和燃料噴射閥的雙方。
【附圖說明】
[0040]圖1是搭載了本發(fā)明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摩托車的右側面圖。
[0041]圖2是圖1中I1-1I箭頭方向的實施形態(tài)I所涉及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局部截面圖。
[0042]圖3是圖2中II1-1II箭頭方向的氣缸蓋的仰視圖。
[0043]圖4是圖2中IV-1V箭頭方向的氣缸蓋的截面圖。
[0044]圖5是圖1中I1-1I箭頭方向的實施形態(tài)2所涉及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局部截面圖。
[0045]圖6是圖5中V1-VI箭頭方向的氣缸蓋33的仰視圖。
[0046]圖7是圖1中I1-1I箭頭方向的實施形態(tài)3所涉及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局部截面圖。
[0047]圖中符號意義說明如下:
[0048]! 一摩托車(本發(fā)明的“鞍騎型車輛”)
[0049]2 —車體框架
[0050]3—動力單元
[0051]4 —內燃機(本發(fā)明中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
[0052]6 —氣門傳動機構
[0053]8—燃料噴射閥
[0054]8a—噴嘴端面
[0055]9—火花塞
[0056]9a —點火用電極
[0057]30 —曲軸箱
[0058]31— 曲軸
[0059]32 —氣缸體
[0060]33 —氣缸蓋[0061 ]35—燃燒室頂壁
[0062]36i— 進氣閥口
[0063]36e —排氣閥口
[0064]37i —進氣口
[0065]37e —排氣口
[0066]38 i — 進氣閥
[0067]38e — 排氣閥
[0068]39—凸輪軸支架
[0069]39c —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
[0070]42—燃燒室
[0071]43— 油槽
[0072]44 一排氣口周壁
[0073]45— 壁部
[0074]45a—燃燒室側壁部
[0075]45b—外側壁部(本發(fā)明中的“其它壁部”)
[0076]46A,46B— 插入通孔
[0077]47 —外側壁
[0078]48—雙頭螺栓
[0079]49 一雙頭螺栓插入通孔
[0080]49a—間隙部油路[0081 ]60—氣門傳動機構室
[0082]61 —凸輪軸
[0083]64i—進氣側凸輪
[0084]64e—排氣側凸輪
[0085]65 —凸輪軸傳動鏈(本發(fā)明中的“環(huán)形傳動帶”)
[0086]66—凸輪軸傳動鏈室
[0087]75—空氣通道
[0088]75a — 導入部
[0089]75b —通道部
[0090]75c — 導出部
[0091]76— 油路
[0092]76a —導入部
[0093]76b— 第 I 油路
[0094]76c— 第 2 油路
[0095]76d— 端部
[0096]77 —導出部
[0097]79—冷卻水路
[0098]80 —噴射閥安裝孔(本發(fā)明中的“第2插入通孔”)
[0099]90—火花塞安裝孔
[0100]92—火花塞管
[0101]C—氣缸軸線
[0102]LI 一連接進氣閥口 36i和排氣閥口 36e的中心的直線
[0103]X —凸輪軸61的軸線
【具體實施方式】
[0104]根據(jù)圖1至圖4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I所涉及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
[0105]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鞍騎型車輛(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是摩托車I,權利要求書以及本說明書說明中的前后左右上下等的朝向設為按照具有本實施形態(tài)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車輛(摩托車)的朝向。
[0106]圖中箭頭FR表示車輛前方,LH表示車輛左方,RH表示車輛右方,UP表示車輛上方。
[0107]以上點在后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實施形態(tài)3中相同。
[0108]圖1是搭載了本發(fā)明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4的摩托車I的右側面圖,如圖1中所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摩托車I的車體框架2在前端設有前管20,在該前管20上可轉向地支承軸支前輪11的前叉12,車體框架2在前后方向中間部具有樞軸板21,在樞軸板21上,通過支軸15可擺動地支承在后端部軸支后輪13的擺臂14的前端部,擺臂14和車體框架2之間設有后減震單元16。
[0109]后輪13由具備內燃機(本發(fā)明中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4和變速裝置5的動力單元3驅動回轉,內燃機4構成為四沖程的風冷式單氣缸,設為配置在搭載于車體框架2的油箱17的下方,搭載于車體框架2。還有,位于油箱17后方的乘車用座席18支持在車體框架2的后部O
[0110]內燃機4包括曲軸箱30、氣缸體32、氣缸蓋33和蓋罩34。上述曲軸箱30轉動自如地支承具有沿著摩托車I的車輛寬度方向的軸線的曲軸31,上述氣缸體32具有使得與曲軸31連接的圖2所示的活塞41可滑動地嵌合的氣缸筒32a,與曲軸箱30結合,上述氣缸蓋33與氣缸體32結合,上述蓋罩34與氣缸蓋33之間形成氣門傳動機構室60,與氣缸蓋33結合。使氣缸筒32a的軸線即氣缸軸線C以稍稍前傾的姿勢搭載于車體框架2。
[0111]以上圖1中所示的事項,在后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實施形態(tài)3中相同。
[0112]圖2是圖1中I1-1I箭頭方向的本實施形態(tài)I所涉及的內燃機4的局部截面圖,如圖2中所示,在氣缸蓋33,面對氣缸體32的氣缸筒32a中的活塞41的頂部形成燃燒室42,在具有面對燃燒室42的燃燒室頂壁35的氣缸蓋33,如圖2中II1-1II箭頭方向的作為氣缸蓋的仰視圖的圖3中所示,設有在燃燒室頂壁35開口的各一個的進氣閥口 36i和排氣閥口 36e,同時,如圖2中IV-1V箭頭方向的作為氣缸蓋的截面圖的圖4中所示,設有與進氣閥口 36i相連、在氣缸蓋33的后側面開口的進氣口 37i以及與排氣閥口 36e相連、在氣缸蓋33的前側面開口的排氣口 37e,如圖1中所示,進氣裝置70與進氣口 37i連接,配置于后輪13的右側方的包含排氣消音器71的排氣裝置72與排氣口 37e連接。
[0113]還有,如圖3中所示,在氣缸蓋33,配設能做開閉動作的進氣閥38i和排氣閥38e,用未圖示的氣門彈簧分別朝關閉進氣閥口 36i和排氣閥口 36e的方向賦能。
[0114]如圖2中所示,本實施形態(tài)的內燃機4的氣門傳動機構6采用由一個凸輪軸61進行進氣閥38i的開閉操作和排氣閥38e的開閉動作的SOHC型式的閥門系統(tǒng),氣門傳動機構6設置于氣缸蓋罩34內的氣門傳動機構室60。
[0115]在氣缸蓋33,在燃燒室頂壁35的上方空開間隙,形成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39c,在其上方形成的氣門傳動機構室60內,形成凸輪軸支架39。
[0116]凸輪軸支架39為一對左軸支持部39a、右軸支持部39b—體地立起設置形成,其從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39c朝向上方,配置在沿著具有與曲軸31(參照圖1)平行的軸線的凸輪軸61的軸線的方向空開間隔的位置,凸輪軸61通過左右球軸承69A、69B轉動自如地支承于左右的軸支持部39a、39b。
[0117]還有,在凸輪軸61的前方斜上方,進氣側搖臂軸63i具有與凸輪軸61平行的軸線,支持在左右的軸支持部39a、39b之間,進氣側搖臂62i的中間部可以搖動地支承在上述進氣側搖臂軸63i,進氣側搖臂62i的一端部與設在凸輪軸61的進氣側凸輪64i抵接,另一端部與進氣閥38i的未圖示的閥桿端部(stem end)抵接。
[0118]并且,在凸輪軸61的前方斜下方,排氣側搖臂軸63e具有與凸輪軸61平行的軸線,支持在左右的軸支持部39a、39b之間,排氣側搖臂62e的中間部可以搖動地支承在上述排氣側搖臂軸63e,排氣側搖臂62e的一端部與設在凸輪軸61的排氣側凸輪64e抵接,另一端部與排氣閥38e的未圖示的閥桿端部抵接。
[0119]另一方面,在氣門傳動機構6中進行動力傳遞的凸輪軸傳動鏈(本發(fā)明中的“環(huán)形傳動帶”)65架設在凸輪軸61和曲軸31之間,用于收納凸輪軸傳動鏈65使其通過的凸輪軸傳動鏈室66從氣缸蓋33的燃燒室42的側方與氣缸體32、曲軸箱30連通設置。
[0120]S卩,凸輪軸傳動鏈65通過凸輪軸傳動鏈室66內架設在嵌合安裝于左右水平方向指向的凸輪軸61的左端的凸輪軸傳動鏈從動鏈輪67和嵌合安裝于曲軸31的未圖示的凸輪軸傳動鏈驅動鏈輪之間。
[0121]凸輪軸傳動鏈65也可以是帶齒的帶等的能同步傳動的其它的環(huán)形傳動帶。
[0122]凸輪軸傳動鏈從動鏈輪67具有比凸輪軸傳動鏈驅動鏈輪大一倍的直徑,因此,通過曲軸31的回轉,凸輪軸61由凸輪軸傳動鏈65以曲軸31的I /2的轉動速度驅動回轉。
[0123]但是,進氣側搖臂62i隨著轉動的凸輪軸61的進氣側凸輪64i搖動,使進氣閥38i按所設定的時刻做開閉動作,排氣側搖臂62e隨著轉動的凸輪軸61的排氣側凸輪64e搖動,使排氣閥38e按所設定的時刻做開閉動作。
[0124]如圖3中所示,從氣缸軸線C方向看,S卩,在向與氣缸軸線C垂直相交的平面的投影圖上,相對連接進氣閥口 36i和排氣閥口 36e的中心的直線LI,在與凸輪軸傳動鏈室66相反側,在氣缸蓋33,設有在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開口的噴射閥安裝孔(本發(fā)明中的“第2插入通孔”)80,使得噴嘴端面8a面對燃燒室42的氣缸內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8擰入噴射閥安裝孔80(參照圖2)。
[0125]g卩,燃料噴射閥8從氣缸軸線C方向看,相對連接進氣閥口 36i和排氣閥口 36e的中心的直線LI,在與凸輪軸傳動鏈室66相反側,安裝在氣缸蓋33。
[0126]還有,從氣缸軸線C方向看,相對連接進氣閥口36i和排氣閥口 36e的中心的直線LI,在與噴射閥安裝孔80相反側,在氣缸蓋33,設有在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開口的火花塞安裝孔90,使得點火用電極9a面對燃燒室42的火花塞9,在相對直線LI與燃料噴射閥8相反側,通過凸輪軸傳動鏈65的內周側,即凸輪軸傳動鏈65的環(huán)內,配設在氣缸蓋33(參照圖2)0
[0127]從氣缸軸線C方向看,連接進氣閥口36i和排氣閥口36e的中心的直線LI設定為與凸輪軸61的軸線X垂直相交。
[0128]如圖2中所示,在氣缸蓋33中,圍住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壁部45之中,在燃燒室側壁部45a和相對燃燒室側壁部45a的外側壁部(本發(fā)明中的“其它壁部”)45b,分別形成與火花塞安裝孔90同軸、且互相同軸的插入通孔46A、46B,同時,火花塞管92跨越兩插入通孔46A、46B,通過凸輪軸傳動鏈65的內周側安裝。
[0129]點火塞9從外側壁部45b的外側插入火花塞管92,螺紋擰入火花塞安裝孔90,由此貫穿凸輪軸傳動鏈室66配設。
[0130]S卩,如圖2中所示,在沿著凸輪軸61的軸心X的截面中,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夾持凸輪軸61互相傾斜配置,火花塞9貫通凸輪軸傳動鏈室66安裝。
[0131]因此,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由于火花塞9貫通凸輪軸傳動鏈室66安裝,即使為在燃燒室42上方配置一個凸輪軸61的SOHC式內燃機4,也可以使火花塞9和氣缸內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8都設為緊湊,使內燃機4的小型化成為可能。
[0132]還有,火花塞管92跨越設在圍住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壁部45之中的燃燒室側壁部45a和與燃燒室側壁部45a相對的外側壁部45b的兩插入通孔46A、46B安裝,因此,即使火花塞9貫通凸輪軸傳動鏈室66,也可以確保凸輪軸傳動鏈室的密閉性,同時,利用火花塞管92作為導向部件,使火花塞9的安裝容易。
[0133]并且,即使具備貫通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火花塞9,由于通過凸輪軸傳動鏈65的內周側,避免凸輪軸傳動鏈室66向凸輪軸傳動鏈65的外周側擴張,內燃機4的大型化得到抑制。
[0134]如圖2中所示,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在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之間,作為冷卻介質通過的空間,在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和上方的收納氣門傳動機構6的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39c之間形成空氣通道75,具有使作為冷卻介質的空氣通過的氣缸蓋33的冷卻結構。
[0135]如圖4中所示,空氣通道75在燃燒室頂壁35的排氣側,即排氣口周壁44和圍住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燃燒室側壁部45a之間,具有導入部75a,在燃燒室側壁部45a的側方,具備重疊在燃燒室頂壁35的上面,使火花塞安裝孔90上部通過的通道部75b,具有在安裝燃燒噴射閥8的噴射閥安裝孔80的附近形成的導出部75c。
[0136]因此,由于可以使作為冷卻介質的空氣對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兩者進行積極地冷卻,可以使內燃機4的運轉狀態(tài)穩(wěn)定化。
[0137]并且,摩托車I行駛時,空氣充分地從形成于朝向車輛前方的排氣側的導入部75a流入,流入的空氣在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燃燒室側壁部45a側方,一邊通過重疊在燃燒室頂壁35的上面的通道部75b,一邊流過火花塞9的火花塞安裝孔90的上部,從形成于安裝燃料噴射閥8的噴射閥安裝孔80附近的導出部75c排出,因此,可以對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進行積極地冷卻。
[0138]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上述構成中,也可以設為使得火花塞安裝孔90和噴射閥安裝孔80相互可替換,替換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同樣具有上述本實施形態(tài)的效果。
[0139]接下來,根據(jù)圖5、圖6,說明關于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2所涉及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
[0140]本實施形態(tài)2相對上述的實施形態(tài)I,除了氣缸蓋的冷卻結構不同之外,作為鞍騎型車輛的摩托車1、動力單元3的內燃機4、其氣門傳動機構6的配置、構成關于本發(fā)明的都一樣,特別是對于燃燒室42的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等的配置、構成也是一樣的。因此,這些所涉及的作用效果在實施形態(tài)2中也同樣奏效,對于相同的對應部標以相同的符號,說明省略。
[0141 ]圖5是圖1中I1-1I箭頭方向的本實施形態(tài)2所涉及的內燃機4的局部截面圖。如圖5中所示,在本實施形態(tài)2中,在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之間,作為使冷卻介質通過的空間,在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內形成油路76,具有使作為冷卻介質的潤滑油通過的氣缸蓋33的冷卻結構。
[0142]圖6是圖5中V1-VI箭頭方向的氣缸蓋33的仰視圖,如圖6中所示,在氣缸蓋33形成的油路76包含導入部76a、第I油路76b、以及第2油路76c,雙頭螺栓48用于將氣缸蓋33和氣缸體32緊固到曲軸箱30,上述導入部76a形成在使得上述雙頭螺栓48插入通過的雙頭螺栓插入通孔49,上述第I油路76b形成在安裝燃料噴射閥8的噴射閥安裝孔80附近,上述第2油路76c與第I油路76b連接,形成于圍住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壁部45,將潤滑油排出至凸輪軸傳動鏈室66內的導出部77與第2油路76c的端部76d連接。
[0143]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如圖5中所示,第2油路76c通過在氣缸蓋33的與氣缸體32對合的面33a中,氣缸體32的與氣缸蓋33對合的面32b覆蓋形成于圍住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壁部45的油槽43而形成。
[0144]還有,導出部77與第2油路76c的端部76d連接,形成于氣缸體32的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外壁側47內,其下端在凸輪軸傳動鏈室66開口。
[0145]從設在曲軸箱30的未圖示的油栗輸出的潤滑油通過未圖示的曲軸箱30內的潤滑油路,將雙頭螺栓插入通孔49和雙頭螺栓48之間的間隙部作為間隙部油路49a,向氣缸蓋33的氣門傳動機構6等供給潤滑油,途中,從形成于雙頭螺栓插入通孔49的油路76的導入部76a分流出一部分潤滑油,通過第I油路76b、第2油路76c,對螺紋擰入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的火花塞9和燃燒噴射閥8都進行冷卻,之后,經由導出部77流出至凸輪軸傳動鏈室66內,回流到曲軸箱30下部的未圖示的集油盤。
[0146]因此,由于能將潤滑油作為冷卻介質積極冷卻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兩者,因而,可以使內燃機4的運轉狀態(tài)穩(wěn)定化。
[0147]并且,內燃機4運轉時,將通過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內的安裝燃料噴射閥8的噴射閥安裝孔80的附近形成的第I油路76b和與第I油路76b連接、在圍住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壁部45形成的第2油路76c的潤滑油作為冷卻介質,可以對燃料噴射閥8再加上火花塞9進行積極地冷卻。
[0148]即使在本實施形態(tài)2中,也可以在上述構成中,設為使得火花塞安裝孔90和噴射閥安裝孔80相互可替換,替換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同樣具有上述本實施形態(tài)的效果。
[0149]接下來,根據(jù)圖1,圖7,說明關于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3所涉及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
[0150]本實施形態(tài)3相對上述實施形態(tài)I,除了氣缸蓋的冷卻結構不同之外,作為鞍騎型車輛的摩托車1、動力單元3的內燃機4、其氣門傳動機構6的配置、構成關于本發(fā)明的都一樣,特別是對于燃燒室42的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等的配置、構成也是一樣的。因此,這些所涉及的作用效果在實施形態(tài)3中也同樣奏效,相同的對應部標以相同的符號,說明省略。[0151 ]圖7是圖1中I1-1I箭頭方向的本實施形態(tài)3所涉及的內燃機4的局部截面圖,如圖7中所示,在本實施形態(tài)3中,在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之間,作為使冷卻介質通過的空間,在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和上方的收納氣門傳動機構6的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39c之間形成冷卻水路79,具有使作為冷卻介質的冷卻水通過的氣缸蓋33的冷卻結構。
[0152]因此,由于可以使作為冷卻介質的冷卻水對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兩者都進行積極地冷卻,可以使內燃機4的運轉狀態(tài)穩(wěn)定化。
[0153]即使在本實施形態(tài)3中,也可以在上述構成中,設為使得火花塞安裝孔90和噴射閥安裝孔80相互可替換,替換火花塞9和燃料噴射閥8,同樣具有上述本實施形態(tài)的效果。
[0154]以上是關于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實施形態(tài)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的說明,但本發(fā)明的樣態(tài)不限定于上述實施形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要旨范圍內,當然包含以多種樣態(tài)進行實施的形態(tài)。
[0155]例如,本發(fā)明的鞍騎型車輛并不限于摩托車,可以是包含手推車這樣的小型車輛,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只要是具備權利要求1的構成要素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就可以。
[0156]還有,各設備的左右配置,為了便于說明,是對圖示內容進行特定記載,可以是與上述實施形態(tài)中所示裝置左右相反配置的形態(tài),其包含于本發(fā)明中。
【主權項】
1.一種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為SOHC式內燃機,在氣缸蓋(33)形成面對氣缸體(32)的燃燒室(42),同時,具備進行該燃燒室(42)的進氣閥(38i)和排氣閥(38e)的開關操作的氣門傳動機構(6); 由一個凸輪軸(61)進行上述進氣閥(38i)的開關操作和上述排氣閥(38e)的開關操作; 收納驅動上述凸輪軸(61)的環(huán)形傳動帶(65)的凸輪軸傳動鏈室(66)形成于上述燃燒室(42)的側方; 設有火花塞(9),使得點火用電極(9a)面對上述燃燒室(42); 設有使得噴嘴端面(Sa)面對上述燃燒室(42)的氣缸內噴射用的燃料噴射閥(8); 上述鞍騎型車輛(I)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4)的特征在于: 在沿著上述凸輪軸(61)的軸心(X)的截面中,上述火花塞(9)和上述燃料噴射閥(8)夾持上述凸輪軸(61)地相互傾斜配置; 上述火花塞(9)或上述燃料噴射閥(8)的一方貫通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66)安裝。2.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圍住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壁部(45)之中,在燃燒室側壁部(45a)和相對該燃燒室側壁部(45a)的其它壁部(45b)各自相互同軸地形成插入通孔(46A,46B),同時,使得火花塞管(92)跨越兩插入通孔(46A,46B)安裝,貫通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上述火花塞(9)或上述燃料噴射閥(8)插入上述火花塞管(92)。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中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貫通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上述火花塞(9)或上述燃料噴射閥(8)通過上述環(huán)形傳動帶(65)的內周側。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火花塞(9)和上述燃料噴射閥(8)之間形成使冷卻介質通過的空間(75,76,79)。5.根據(jù)權利要求4中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卻介質是空氣,上述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和收納上述氣門傳動機構(6)的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39c)之間的空氣通道(75)形成于上述火花塞(9)和上述燃料噴射閥(8)之間。6.根據(jù)權利要求5中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氣通道(75)包括形成于上述燃燒室頂壁(35)的排氣側的導入部(75a)、在圍住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燃燒室側壁部(45a)的側方重疊于上述燃燒室頂壁(35)的上面的通道部(75b)、以及形成于安裝上述燃料噴射閥(8)或上述火花塞(9)的第2插入通孔(80)附近的導出部(75c)。7.根據(jù)權利要求4中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卻介質是潤滑油,上述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內的油路形成于上述火花塞(9)和上述燃燒噴射閥(8)之間。8.根據(jù)權利要求7中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氣缸蓋(33)形成的油路(76)包含形成于雙頭螺栓插入通孔(49)的導入部(76a)、在安裝上述燃料噴射閥(8)或上述火花塞(9)的第2插入通孔(80)的附近形成的第I油路(76b)、以及與該第I油路(76b)連接、形成于圍住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66)的壁部(45)的第2油路(76c),將潤滑油排出至上述凸輪軸傳動鏈室(66)內的導出部(77)與上述第2油路(76c)的端部(76d)連接。9.根據(jù)權利要求4中記載的鞍騎型車輛的氣缸內噴射式內燃機,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卻介質是冷卻水,上述氣缸蓋(33)的燃燒室頂壁(35)和收納上述氣門傳動機構(6)的氣門傳動機構室底壁(39c)之間的冷卻水路(79)形成于上述火花塞(9)和上述燃料噴射閥(8)之間。
【文檔編號】F02P13/00GK105986947SQ201610152558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3月17日
【發(fā)明人】瀧雅文, 田中雅人, 岸信之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