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內(nèi)燃機的空氣分配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內(nèi)燃機的空氣分配器,具有至少兩個外殼部件(3,4),其中在空氣分配器(2)里面延伸用于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5),并且一個附加通道(6)通入到通流通道(5)里面,所述附加通道(6)由兩個外殼部件(3,4)之間的縫隙形成。
【專利說明】
用于內(nèi)燃機的空氣分配器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個如權(quán)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內(nèi)燃機的空氣分配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在EP 2330 278 Al中描述了一個用于內(nèi)燃機的空氣分配器,通過它輸送燃燒空氣到內(nèi)燃機氣缸入口??諝夥峙淦靼ㄋ芰现频牟煌鈿げ考?,在其中延伸用于要輸送的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在通流通道里面布置可調(diào)整的節(jié)流閥,通過它可以調(diào)整用于空氣流的自由橫截面并因此可以改變體積流。
[0003]內(nèi)燃機配備廢氣回輸,其回輸管通入到空氣分配器。為此在空氣分配器里面布置附加的收集室,它在空氣分配器的另一外殼部件里面形成,該外殼部件與具有通流通道的外殼部件連接。從收集室導(dǎo)入的廢氣通過連接通道流入到用于每個氣缸入口的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里面,其中連接通道加入到具有通流通道的外殼部件里面。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實現(xiàn)一個用于內(nèi)燃機的簡單制成的空氣分配器,在該空氣分配器中通過附加通道可以導(dǎo)入附加的、氣體形流體到用于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里面。
[0005]這個目的按照本發(fā)明通過權(quán)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實現(xiàn)。從屬權(quán)利要求給出適宜的改進方案。
[0006]按照本發(fā)明的空氣分配器可以用于內(nèi)燃機,用于輸送燃燒空氣到內(nèi)燃機的氣缸。所述空氣分配器具有至少兩個外殼部件,其中在至少一外殼部件里面形成用于要輸入的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所述通流通道必要時可以由空氣分配器的至少兩個外殼部件限制。按照優(yōu)選的實施例,所述外殼部件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外殼部件最好固定地相互連接,尤其通過焊接、例如摩擦焊接。
[0007]所述空氣分配器具有附加通道,它通入到用于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里面。通過附加通道可以導(dǎo)入附加氣體,該附加氣體在通流通道與燃燒空氣混合。所述附加氣體例如是來自內(nèi)燃機燃料箱的排氣氣體,用于使來自內(nèi)燃機曲軸箱的竄漏氣體或者用于使通過廢氣回輸裝置的廢氣從廢氣管作為分流回輸。附加氣體通過附加通道導(dǎo)入到用于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里面。
[0008]在按照本發(fā)明的空氣分配器中由位于空氣分配器的兩個外殼部件之間的縫隙形成附加通道。這個結(jié)構(gòu)的優(yōu)點是,空氣分配器的兩個外殼部件僅需以這種方式相互定位和固定,使得形成位于其間的縫隙,該縫隙與用于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流體連接。而無需在外殼部件內(nèi)部加入附加通道,由此簡化生產(chǎn)技術(shù)。尤其對于以注塑工藝加工外殼部件的情況簡化用于外殼部件的模具,因為可以省去附加工具,例如滑塊,否則為了加工通道在注塑構(gòu)件中必需附加工具。
[0009]在外殼部件之間的縫隙還具有優(yōu)點,在通過焊接、尤其通過摩擦焊接連接外殼部件時在外殼部件之間需要相對運動,這通過位于其間的縫隙簡化??傊捎诳p隙減少了外殼部件之間的接觸面,由此為了執(zhí)行摩擦焊接,對于外殼部件的振動運動需要更小的力。所述外殼部件只在縫隙外部相互接觸,在這個接觸部位發(fā)生摩擦焊接。通過基本橫交于燃燒氣體的通流方向的窄縫隙的長向的開孔面積得到導(dǎo)入的附加氣體與燃燒氣體的良好混合。
[0010]在適宜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殼部件(在其間布置縫隙)分別具有與通流通道縱軸線成角度延伸的法蘭,其中所述法蘭相鄰并且以間隔布置并且在兩個法蘭之間延伸縫隙或附加通道。所述法蘭例如由徑向向外指向的凸緣在外殼部件上形成。法蘭與通流通道縱軸線之間的角度位于大于0°至最大90°的角度范圍。相互面對的法蘭側(cè)面最好平行地延伸,所述縫隙位于法蘭側(cè)面之間。
[0011]按照另一有利的實施例,所述縫隙在到通流通道的入口部位在圓周方向-以通流通道縱軸線為基準基本橫交于燃燒氣體的通流方向-在較大的角度范圍上、例如至少90°延伸。必要時所述縫隙在直到180°或者接近180°的角度范圍上在直到通流通道的入口部位里面延伸。這個實施例的優(yōu)點是,在附加通道與通流通道之間的入口部位在相當(dāng)大的分配面上延伸,由此改善附加氣體與燃燒空氣在通流通道里面的混合。按照優(yōu)選的實施例所述入口部位部分圓形地構(gòu)成。
[0012]按照另一適宜的實施例,在空氣分配器里面組合可調(diào)整的節(jié)流閥,通過它可以調(diào)整在通流通道里面的燃燒空氣流。所述附加通道最好在節(jié)流閥下游通入到通流通道里面。但是也考慮實施例,在這些實施例中所示附加通道在節(jié)流閥上游通入到通流通道里面。
[0013]所述附加通道最好直線的或者直面地構(gòu)成??梢赃m宜地,由至少兩個直線的或者直面的、但是相互間成角度的通道段組成附加通道。在替代的實施例中所述附加通道具有至少一彎曲的通道段,該通道段或者位于一個平面里面,或者在空間里面彎曲。
[0014]所述接觸段(在其中外殼部件相互連接)位于與附加通道間隔??梢赃m宜地在至少一外殼部件上、必要時在兩個外殼部件上布置接觸法蘭,它們與附加通道的平面或者縱向成角度。只要在兩個法蘭之間的附加通道位于外殼部件上,接觸法蘭與限制附加通道的法蘭成角度地延伸。例如,限制附加通道的法蘭在相對于通流通道縱軸線的徑向上延伸并且接觸法蘭正交于這些法蘭延伸,并因此又至少接近平行于通流通道的縱軸線延伸。在各種情況下都適宜的是,接觸法蘭與附加通道成角度,該角度大于0°并且最大90°。
[0015]按照有利的實施例,在外殼部件上形成外殼接管,具有加入到其中的通道,該通道與附加通道流體連接。在外殼接管里面的通道通到兩個外殼部件之間的附加通道里面。在外殼接管上可以連接管道,例如軟管,通過它導(dǎo)入附加氣體到空氣分配器里面。
[0016]所述附加通道以0°至90°之間的角度范圍通到通流通道里面。按照第一有利的實施例,角度為90°,在第二有利實施例中附加通道與入口部位相鄰地平行于通流通道縱軸線延伸,其中所述通流通道在入口部位有利地徑向擴大。
[0017]通道或外殼部件的幾何關(guān)系可以根據(jù)相關(guān)的截平面通過構(gòu)件變化。構(gòu)件棱邊和通道取向有利地對準構(gòu)件的脫模方向,尤其對于以注塑工藝制成的塑料構(gòu)件。
【附圖說明】
[0018]其它優(yōu)點和適宜的實施例由其它權(quán)利要求、【附圖說明】和附圖給出。
[0019]在附圖中示出實際上在空間里面復(fù)雜彎曲的構(gòu)件。剖面圖為了更好理解極大地簡化。
[0020]附圖示出:
圖1用于內(nèi)燃機空氣分配器的立體圖,
圖2在用于要輸入的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里面的具有附加通道入口部位的空氣分配器的放大細節(jié)圖,
圖3具有兩個外殼部件的空氣分配器的縱向剖面圖,縫隙位于外殼部件之間,縫隙形成附加通道,
圖4空氣分配器的實施例變化,
圖5空氣分配器的另一實施例變化。
[0021 ]在附圖中相同的構(gòu)件配有相同的附圖標(biāo)記。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在圖1中結(jié)合圖2示出用于內(nèi)燃機的吸入管I,具有空氣分配器2,通過它可以輸送燃燒空氣到內(nèi)燃機的氣缸。在空氣分配器2里面組合可調(diào)整的節(jié)流閥7,通過它可以變化地調(diào)整燃燒空氣流。按照通流箭頭8通過空氣分配器2輸送燃燒空氣。
[0023]燃燒空氣通過空氣分配器2中的通流通道5流動,通流通道至少分段地由空氣分配器的兩個外殼部件3和4徑向限制。外殼部件3和4由塑料制成并且例如通過摩擦焊接相互連接。在兩個外殼部件3與4之間在通流通道部位里面構(gòu)成縫隙6,它徑向通入到通流通道5里面??p隙6形成附加通道,通過它可以附加地導(dǎo)入附加氣體到通流通道5里面。如同通過通流箭頭9表示的那樣,附加氣體通過外殼接管10導(dǎo)入到空氣分配器2里面,其中通道11在外殼接管10里面與外殼部件3與4之間的縫隙6流體連接,由此附加氣體通過通道11和縫隙或附加通道6通入到通流通道5里面,并且可以與通流通道中的燃燒空氣混合。附加氣體例如是內(nèi)燃機燃料箱的排氣氣體,但是也可以考慮其它附加氣體,例如來自內(nèi)燃機曲軸箱的竄漏氣體或廢氣回輸?shù)膹U氣。
[0024]如同按照圖2的放大立體圖給出的那樣,位于相鄰的外殼部件3與4之間的附加通道6的入口部位以通流通道5的縱軸線為基準在橫向于通流方向的平面里面在約180°的角度范圍上延伸。因此附加氣體可以通過相當(dāng)大的分配面積流入到通流通道5里面,并且與燃燒空氣均勻地混合。
[0025]在圖3至5中示出空氣分配器2的不同實施例變化,具有在外殼部件3與4之間的附加通道6。按照圖3徑向相對于通流通道5的縱軸線17在兩個外殼部件3和4上分別在徑向上延伸法蘭12以及13,外殼部件在附加通道6的入口部位在縱軸線17方向上相互封閉,其中相互面對的法蘭12,13的法蘭側(cè)面平行地延伸并且相互間隔。由此形成位于其間的縫隙6,它具有附加通道的功能并且在徑向上并由此大致正交于縱軸線17通到通流通道5里面。
[0026]通過附加通道6按照通流箭頭9導(dǎo)引附加氣體,附加通道與前置的外殼接管10以及布置在其中的通道11流體連接,其中在外殼接管10上可以連接用于輸入附加氣體的管道。在外殼接管10里面的通道11在這個實施例中基本平行于附加通道6的平面錯開地延伸,該平面基本正交于縱軸線17。在通道11與附加通道6之間的連接通過短的通道段Ila實現(xiàn),它加入到外殼部件4里面,并且平行于縱軸線17延伸。外殼接管10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與外殼部件4 一體地構(gòu)成。
[0027]與法蘭12和13成直角地分別延伸一體地在外殼部件3以及4上構(gòu)成的接觸法蘭14或15。接觸段16位于接觸法蘭14與15之間,接觸段例如構(gòu)造為接觸法蘭15上的凸起,并且接通對置的接觸法蘭14。在這個接觸段16部位實現(xiàn)在兩個外殼部件3與4之間的固定連接,尤其通過摩擦焊接。
[0028]附加通道6在縱軸線17方向上的縫隙伸展是相當(dāng)微小的,它小于通道11在外殼接管10里面的通道11的直徑。
[0029]在按照圖4的實施例變化中空氣分配器2在很大程度上與在圖3中相同地構(gòu)造。但是不同之處在于外殼接管10和附加通道6的結(jié)構(gòu),因為按照圖4空氣通道6的面對外殼部件4上的法蘭13的一側(cè)直接由外殼接管10中的通道11形成。與圖3不同,在圖4中沒有通道段11a,它例如平行于縱軸線17定位并且它加入到外殼部件4里面。而在按照圖4的實施例中通道11在外殼接管10里面在縱軸線17的徑向上延長地構(gòu)成,并且直到接近通流通道5,由此附加通道6在延長的通道11部位里面具有更大的伸展??傮w上通過按照圖4的實施例使附加氣體更容易地從通道11流動到附加通道6。此外可以簡化外殼部件4的加工,因為省去附加的通道段11a。
[0030]在圖5中示出另一實施例變化,它與按照圖3的實施例基本相同地構(gòu)成并且與圖3的實施例一樣同樣具有平行于縱軸線17延伸的通道段11a,用于在外殼接管10中的通道11與附加通道6之間的流體連接。在圖5中附加通道6成角度地構(gòu)成并且除了基本徑向相對于通流通道5縱軸線17延伸的通道段以外還具有另一通道段6a,它通到通流通道5里面。通道段6a基本平行于通流通道5的縱軸線17延伸并且與平行于在外殼接管10里面的通道11延伸的通道段成角度。
【主權(quán)項】
1.一種用于內(nèi)燃機的空氣分配器,具有至少兩個外殼部件(3,4),其中在空氣分配器(2)里面延伸用于要輸入的燃燒空氣的通流通道(5),并且一個用于附加氣體的附加通道(6)通入到通流通道(5)里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通道(6)由兩個外殼部件(3,4)之間的縫隙形成。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殼部件(3,4)上分別形成與通流通道(5)的縱軸線(17)成角度延伸的法蘭(12,13),并且所述法蘭(12,13)彼此相鄰地布置,其中所述附加通道(6)在法蘭(12,13)之間延伸。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氣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通道(6)的入口部位彎曲到通流通道(5)里面、尤其部分圓形地構(gòu)成。4.如權(quán)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通道(6)的入口部位通過至少90°的角度范圍延伸到通流通道(5)里面。5.如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通道(6)由至少兩個直線的、但是相互間成角度的通道段(6a,6a)組成。6.如權(quán)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外殼部件(3,4)在接觸段(16)部位拼接到一起,該接觸段與附加通道(6)相鄰地布置。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空氣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段(16)在外殼部件(3,4)的接觸法蘭(14,15)上形成,它們與附加通道(6)成角度。8.如權(quán)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通道(6)與在外殼接管(10)里面的通道(11)處于流體連接,其中所述外殼接管(10)與外殼部件(4) 一體地構(gòu)造。9.如權(quán)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通道(6)大致平行于縱軸線(17)通入通流通道(5)里面。10.—種內(nèi)燃機,具有如權(quán)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空氣分配器(2)。
【文檔編號】F02M25/08GK106089514SQ20161027168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公開號201610271684.8, CN 106089514 A, CN 106089514A, CN 201610271684, CN-A-106089514, CN106089514 A, CN106089514A, CN201610271684, CN201610271684.8
【發(fā)明人】M.施魏卡特, H.皮特羅夫斯基
【申請人】曼·胡默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