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摩托車上的部件,特別是一種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的普通摩托車缸頭存在空氣與汽油的空燃混合比不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汽油不能充分燃燒就從排氣管排出,造成油耗高和資源浪費,影響發(fā)動機的燃燒效率,降低使發(fā)動機的功率,而且排氣管排出的氣態(tài)污染物,如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過高對環(huán)境帶來大的污染,雖有針對該不足有多項改進措施,但還是存在較大的缺陷。例如常見的電控缸頭,由電子控制補氣,主要由電子元件和電器件組成,其存在成本相對較高、故障率也高、使用壽命不長和不容易維護的不足,出現(xiàn)問題時必須是專業(yè)人員才能修理。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及操作方便的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它可以對油氣混合氣的空氣含量進行補充,調(diào)整進入汽缸頭內(nèi)的油氣混合比在燃燒之前達到最佳,明顯提高燃油的燃燒效率,起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作用。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包含殼體、導向套、氣針及殼體蓋,殼體的下端設置有出氣孔,殼體的上端與殼體蓋呈螺紋連接,殼體蓋上設置有進氣孔,導向套呈可上下移動地位于殼體內(nèi),導向套內(nèi)設置有與進氣孔相通的通氣室,導向套的下端為封閉端,導向套的上端為開口端,在通氣室內(nèi)放置有彈簧,彈簧的下端抵在導向套的下端內(nèi)壁,彈簧的上端抵在殼體蓋上,氣針的一端固定在導向套的下端,氣針的另一端呈錐狀且豎直的伸向出氣孔,在導向套的側壁設置有與通氣室相通的拉索定位孔,在導向套的下端設置與通氣室相通的通氣孔,在導向套上開設有將拉索定位孔與通氣孔連通的連接槽孔,連接槽孔與通氣室相通。
[0005]本實用新型可以安裝在化油器的出氣端、汽缸頭的進氣端或化油器出氣端與汽缸頭進氣端之間的通氣接頭上,若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化油器上,此時,將殼體固定在化油器的出氣管上,殼體上的出氣孔與出氣管內(nèi)的出氣通道相通,將拉索固定在導向套上的拉索定位孔內(nèi),需要補氣時,拉動拉索,由拉索拉動導向套移動,導向套則帶動氣針逐步退出殼體上的出氣孔,將出氣孔打開向化油器的出氣通道內(nèi)補氣,補氣完成后,松開拉索,在彈簧的作用下,使導向套復位,氣針又進入殼體的出氣孔內(nèi),將出氣孔堵住。氣針與出氣孔間的間歇決定了氣體流量的大小以此來進行精準的補氣,氣針成一定錐度,能在上下移動的時候與出氣孔的截面形成面積差以讓空氣流量可控大小的進入。出氣孔也可以是成一定錐度的孔,也可以是直圓柱孔。
[0006]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它可以對油氣混合氣的空氣含量進行補充,調(diào)整進入汽缸頭內(nèi)的油氣混合比在燃燒之前達到最佳,明顯提高燃油的燃燒效率,起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作用,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維護方便,成本低。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圖1的俯視圖。
[0009]圖3是圖1中A-A的剖視圖。
[0010]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0011]圖5是圖4的分解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3]如圖1-5所不,本實用新型包含殼體1、導向套2、氣針3及殼體蓋4,殼體I的下端設置有出氣孔5,殼體I的上端與殼體蓋4呈螺紋連接,殼體蓋4上設置有進氣孔6,導向套2呈可上下移動地位于殼體I內(nèi),導向套2內(nèi)設置有與進氣孔6相通的通氣室7,導向套2的下端為封閉端,導向套2的上端為開口端,在通氣室7內(nèi)放置有彈簧8,彈簧8的下端抵在導向套2的下端內(nèi)壁,彈簧8的上端抵在殼體蓋4上,氣針3的一端固定在導向套2的下端,氣針3的另一端呈錐狀且豎直的伸向出氣孔5,在導向套2的側壁設置有與通氣室7相通的拉索定位孔9,在導向套2的下端設置與通氣室7相通的通氣孔10。
[0014]本實用新型可以安裝在化油器的出氣端、汽缸頭的進氣端或化油器出氣端與汽缸頭進氣端之間的通氣接頭上,若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化油器上,此時,將殼體I固定在化油器的出氣管上,殼體I上的出氣孔與出氣管內(nèi)的出氣通道相通,將拉索固定在導向套上的拉索定位孔內(nèi),需要補氣時,拉動拉索,由拉索拉動導向套移動,導向套2則帶動氣針3逐步退出殼體I上的出氣孔5,將出氣孔5打開,使空氣由殼體蓋4上的進氣孔進入導向套2上的通氣室7,再由導向套2上的通氣孔10進入打開后的出氣孔5,從而進入化油器的出氣通道內(nèi),實現(xiàn)向化油器的油氣混合氣進行補氣,補氣完成后,松開拉索,在彈簧的作用下,使導向套復位,氣針又進入殼體的出氣孔內(nèi),將出氣孔堵住。氣針與出氣孔間的間歇決定了氣體流量的大小以此來進行精準的補氣,氣針成一定錐度,能在上下移動的時候與出氣孔的截面形成面積差以讓空氣流量可控大小的進入。出氣孔也可以是成一定錐度的孔,也可以是直圓柱孔。
[0015]如圖3、5所示,在導向套2上開設有將拉索定位孔9與通氣孔10連通的連接槽孔11,連接槽孔11與通氣室7相通。連接槽孔可以使空氣進入導向套與殼體內(nèi)壁之間的間隙處,當導向套移動,打開出氣孔后,使空氣也可進入出氣孔。
[0016]如圖3、5所示,在導向套2的下部設置槽,槽底部為由上至下向內(nèi)傾斜的斜面12,在殼體I上設置有與槽相對的微調(diào)螺栓13,微調(diào)螺栓13的端頭與斜面12接觸。通過旋緊或松開微調(diào)螺栓,通過微調(diào)螺栓抵在斜面的位置以固定導向套的位置,從而實現(xiàn)對氣針的上下位置進行微調(diào)。
[0017]如圖2、3、4、5所示,在殼體蓋4上設置有拉索過孔14,拉索過孔14螺紋連接有調(diào)節(jié)螺栓15,調(diào)節(jié)螺栓15上設置有能使拉索穿過的孔16。調(diào)節(jié)螺栓可以在拉索的包裹套發(fā)生褶皺后,松開調(diào)節(jié)螺栓,將包裹套拉直,再旋緊調(diào)節(jié)螺栓,使拉索能可靠的工作。
[0018]如圖4所示,為了方便固定,在殼體I上設置有連接件17,連接件17上設置有固定孔18。殼體可以通過連接件固定在化油器的出氣端、汽缸頭的進氣端或化油器出氣端與汽缸頭進氣端之間的通氣接頭上,由螺栓穿過固定孔實現(xiàn)連接件的固定。
[0019]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導向套、氣針及殼體蓋,殼體的下端設置有出氣孔,殼體的上端與殼體蓋呈螺紋連接,殼體蓋上設置有進氣孔,導向套呈可上下移動地位于殼體內(nèi),導向套內(nèi)設置有與進氣孔相通的通氣室,導向套的下端為封閉端,導向套的上端為開口端,在通氣室內(nèi)放置有彈簧,彈簧的下端抵在導向套的下端內(nèi)壁,彈簧的上端抵在殼體蓋上,氣針的一端固定在導向套的下端,氣針的另一端呈錐狀且豎直的伸向出氣孔,在導向套的側壁設置有與通氣室相通的拉索定位孔,在導向套的下端設置與通氣室相通的通氣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導向套上開設有將拉索定位孔與通氣孔連通的連接槽孔,連接槽孔與通氣室相通。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導向套的下部設置槽,槽底部為由上至下向內(nèi)傾斜的斜面,在殼體上設置有與槽相對的微調(diào)螺栓,微調(diào)螺栓的端頭與斜面接觸。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殼體蓋上設置有拉索過孔,拉索過孔螺紋連接有調(diào)節(jié)螺栓,調(diào)節(jié)螺栓上設置有能使拉索穿過的孔。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殼體上設置有連接件,連接件上設置有固定孔。
【專利摘要】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上的補氣裝置,包括殼體、導向套、氣針及殼體蓋,殼體的下端設有出氣孔,殼體與殼體蓋呈螺紋連接,殼體蓋上設有進氣孔,導向套位于殼體內(nèi),導向套內(nèi)設有與進氣孔相通的通氣室,在通氣室內(nèi)放有彈簧,彈簧的下端抵在導向套的下端內(nèi)壁,彈簧的上端抵在殼體蓋上,氣針的一端固定在導向套的下端,氣針的另一端呈錐狀且豎直的伸向出氣孔,在導向套的側壁設有拉索定位孔,在導向套的下端設有與通氣室相通的通氣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它可以對油氣混合氣的空氣含量進行補充,調(diào)整進入汽缸頭內(nèi)的油氣混合比在燃燒之前達到最佳,明顯提高燃油的燃燒效率,起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作用,故障率低,使用壽命長,維護方便,成本低。
【IPC分類】F02M23-00
【公開號】CN20461007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189085
【發(fā)明人】胡大杰
【申請人】胡大杰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