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應力微薄膜生物傳感器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技術涉及生物傳感器制造領域,具體是一種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應力微薄膜生物傳感器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基于表面應力的微型生物傳感器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傳感器,因其在疾病診斷、生物傳感材料研究、組織工程、表面修飾、植入式生物傳感器及藥物釋放系統(tǒng)等方面有重要應用,近年來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由于其是利用反應界面的自由能轉換進行傳感,因此不必對待測物進行標定,是一種簡單易行的生物傳感方法,通過不同的表面修飾即可實現(xiàn)對不同待測物精確檢測,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當前基于表面應力的微型生物傳感器主要是微懸臂梁幾何結構,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微納加工工藝,研究表明利用此類傳感器可以對多種生化反應進行檢測。然而,基于表面應力的微懸臂梁生物傳感器,也存在著以下三方面的不足。首先,在傳感測試過程中,整個微懸臂梁需浸沒在待測液體中,這在生化檢測當中是非常普遍的情況,這樣,由于微懸臂梁背面對待測液存在非選擇性吸附,從而引入噪聲,這是此類傳感器的主要噪聲來源,將會嚴重的降低傳感器的信噪比。其次,基于微懸臂梁幾何結構的材料多為硅及其氮化硅等剛性較強的材料,其楊氏模量(硅的楊氏模量為165Gpa,氮化硅的楊氏模量為310Gpa)很大,因此對于較微弱的表面應力存在靈敏度不高的問題。再次,微懸臂梁這種幾何結構也不便于傳感單元與信號讀出系統(tǒng)的集成。隨著生物微機電的發(fā)展,各種有機材料在微機電系統(tǒng)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例如,常用的有機材料有聚甲基苯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等,這就為克服當前此類傳感器的主要缺陷,制備出高靈敏度和精確度,便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的表面應力生物傳感器提供了重要基礎。基于表面應力的有機微薄膜生物傳感器相比傳統(tǒng)此類傳感器有以下主要優(yōu)點。第一,在傳感測試過程中只有選擇性修飾表面與待測溶液接觸,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傳統(tǒng)微懸臂梁表面應力生物傳感器存在的雙面吸附問題。第二,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適用于制備生物傳感器,同時,其楊氏模量很小(約1. 2k-0. 5Gpa)并且可以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按照所需進行調節(jié)。這就為微弱表面應力的檢測提供了必要條件,對于提高此類傳感器的檢測靈敏度和精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微薄膜式的幾何結構有利于與信號采集、讀出系統(tǒng)相集成從而為此類生物傳感器的微型化、低成本、大批量的生產奠定了工藝基礎。然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以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結構為核心敏感單元的生物傳感器制備工藝,存在著許多挑戰(zhàn),例如,怎樣獲得具有較高靈敏度、質地均勻膜厚僅 Ιμπι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如何實現(xiàn)微薄膜的無損釋放,另外,聚二甲基硅氧烷為有機材料,其加工工藝對溫度有很高的要求,不能在過高的溫度下處理,與傳統(tǒng)的微納加工之間存在工藝相容性問題等,本發(fā)明通過新穎的結構和工藝設計成功克服了這些困難,以上即為本發(fā)明的主要構思。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新型的基于表面應力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生物傳感器的加工方法,制備用于生化檢測的表面應力生物傳感器。以彌補傳統(tǒng)基于表面應力生物傳感器的不足。發(fā)明中有效的克服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處理工藝與傳統(tǒng)的微納加工工藝的相容性問題。一種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應力微薄膜生物傳感器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在
單晶硅原片兩側淀積氮化硅;(2)在上層氮化硅的表面旋涂約1 μ m厚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3)旋涂及曝光光刻膠;(4)蒸鍍厚度為20nm,長X寬=390 μ mX 390 μ m的金薄膜;(5)剝離光刻膠;(6)在硅基片的背面旋涂、曝光光刻膠;(7)用反應離子刻蝕的方法刻蝕下層氮化硅;(8)氫氧化鉀刻蝕硅;(9)用反應離子刻蝕的方法刻蝕上層氮化硅,釋放長X寬=400 μ mX400 μ m的聚
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10)以熔融狀態(tài)聚二甲基硅氧烷為粘結劑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表面鍵合玻璃微腔。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步驟(1)包括以下步驟1)室溫下,以Sylgard 184和己烷為原材料按照基液固化劑己烷= 10 1 3(體積比)的比例配置20ml原溶液;2)強力攪拌使原溶液混合均勻;3)將混合均勻的原溶液倒入玻璃器皿中抽真空15分鐘以濾除氣泡;得到旋涂液;4)使用旋涂機在上層氮化硅表面以6200rpm/13k的旋涂速率進行旋涂;5)涂覆后再用電熱爐在150°C下加熱15分鐘,對形成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進行固化。所述的制造方法,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其表面金膜長寬為 390 μ mX 390 μ m,該尺寸比例能夠提供最大的應力形變。本發(fā)明以Sylgard 184(Dow Corning公司產品)為制備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的原始材料,Sylgard 184包括兩個部分,即基液與固化劑,采用己烷作為稀釋劑,按照體積比(基液固化劑己烷=10 1 3)的比例,使用一步旋涂工藝6200rpm/13k,成功制備了質地均勻,厚度約1 μ 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本發(fā)明中采用一種室溫下的鍵合技術,以熔融狀態(tài)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為粘結劑, 用于玻璃微腔與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之間的鍵合。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采用新型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結構,通過傳統(tǒng)的表面加工及體微加工工藝,實現(xiàn)了基于表面應力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生物傳感器的加工及制備,克服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處理工藝與傳統(tǒng)微納加工的工藝相容性問題。制備了膜厚均勻, 質量優(yōu)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采用熔融狀態(tài)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為粘結劑,實現(xiàn)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與玻璃的鍵合,鍵合強度達到了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質的強度,完全滿足該類生物傳感器的應用需要。采用本發(fā)明中的加工方法制備的表面應力生物傳感器, 結構新穎實用,制備工藝簡單,可以實現(xiàn)多種極微弱表面應力的檢測,具有靈敏度、精確度高,噪聲小,生物相容性好,操作簡單,便于低成本、大批量生產等特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
旦
ο
圖1為本發(fā)明的生物傳感器的結構原理圖;圖2為在W01]晶相的硅原片兩側淀積氮化硅;圖3為在上層氮化硅表面旋涂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圖4為旋涂并曝光光刻膠;圖5為蒸鍍金納米薄膜;圖6為剝離光刻膠;圖7為在底層氮化硅表面旋涂并曝光光刻膠;圖8為反應離子刻蝕底層氮化硅;圖9為濕法刻蝕單晶硅;圖10為反應離子刻蝕上層氮化硅釋放微薄膜;圖11為傳感器實物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1)準備四英寸W01]單晶硅原片,厚度為525μπι,使用LPCVD法,將硅片置于氧化爐中并通入二氯二氫硅和氨氣,二氯二氫硅的流量為20sCCm,氨氣的流量為4kccm,反應溫度為800°C,壓強為20pa,淀積40分鐘,即可在硅片表面沉積約SOnm厚的氮化硅薄膜, 同樣的工藝,在該硅片的背面也沉積同樣的氮化硅薄膜,如圖2,上層氮化硅用作后續(xù)工藝過程中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的保護層,下層氮化硅用作硅各向異性腐蝕的保護掩模。⑵以Sylgard 184(Sylgard 184包含一瓶基液和一瓶固化劑)、己烷為原材料,按照體積比基液固化劑己烷=10 1 3的比例配置20ml原溶液,用攪拌器混合均勻后放到玻璃器皿中抽真空15分鐘以濾除氣泡,以6200rpm/13k的旋涂速率使用 PhotoResist Spinner Model 5000-1旋涂機在上層氮化硅表面進行旋涂,可以得到性能優(yōu)異,質地均勻的厚度約Iy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如圖3。涂覆后再用電熱爐在150°C下加熱15分鐘,對形成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進行固化。(3)用旋涂機以4000rpm/min的速率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表面旋涂一層約1.8μπι厚的正性光刻膠AZ9260,在95°C的條件下固化十分鐘,然后使用(Fischer ; A. 3. 19. 09)金掩模板為掩膜,利用EV6/2曝光設備進行選擇性曝光,如圖4,以便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表面蒸鍍金層(金層長度X寬度=390 μ mX 390 μ m,見表1)。(4)使用(Edwards Auto 306)電子束蒸鍍器,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表面沉積約 20nm厚的金層如圖5。(5)將硅片放置于盛有丙酮溶液燒杯中,剝離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剩余的光刻膠,
5并用去離子水清洗一分鐘,室溫下晾干,如圖6。(6)在原片的背面以4000rpm/min的速率旋涂正性光刻膠(AZ1518)約1. 8 μ m厚, 并以(Fischer ;Α. 3. 19. 09)為掩模板利用EV 6/2曝光機進行曝光,形成需要刻蝕的圖樣模型,如圖7。最后在105°C環(huán)境下固化30分鐘。(7)用RIE-Oxford反應離子刻蝕機刻蝕掉下表面約80nm厚的氮化硅,如圖8。(8)用濃度為25%的氫氧化鉀溶液,在90°C環(huán)境下,濕法刻蝕硅襯底以形成梯形臺鏤空結構,如圖9。在W01]晶相的刻蝕速率約為1.84 μ m/min,刻蝕完成后用去離子水
清洗約一分鐘。(9)同于步驟七工藝過程,再次使用RIE-Oxford反應離子刻蝕機,刻蝕上層的氮化硅保護層,釋放長X寬=400 μ mX400 μ 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如圖10,過程中必須
小心保護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10)利用熔融狀態(tài)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作為粘結劑110,在轉移玻璃基片上旋涂熔融狀態(tài)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將要鍵合的玻璃微腔與熔融狀態(tài)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粘結劑粘連110從而轉移部分粘結劑到玻璃微腔邊沿上,將粘有粘結劑的一側放到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上形成鍵合,已鍵合玻璃微腔的生物傳感器,如圖11所示。(11)劃片、封裝、測試本發(fā)明涉及生物傳感器制造領域,具體是一種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應力微薄膜生物傳感器制造工藝,適應了生物傳感測試的需要,有效克服了傳統(tǒng)的基于微懸臂梁結構的表面應力生物傳感器噪聲大,靈敏度不高,不便于與信號讀出系統(tǒng)集成等缺點,并能夠實現(xiàn)微型化、低成本、批量化生產,可以很好的滿足生物傳感器制備領域的實際應用需要。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將含有待測生物細胞的溶液,滴加到該生物傳感器活性薄膜微腔中,將不含待測生物細胞的同濃度溶液等量滴加到參照薄膜微腔中。由于生物細胞(如大腸桿菌)表面含有脂多糖,其富含-C00H,-OH, -H,= 0,等化學基團,能夠與活性薄膜自組裝的有機分子進行特異性結合從而產生較強的結合能,導致薄膜形變。而參照薄膜中沒有待測生物細胞,其薄膜形變主要因為滴加溶液的重力、溶液與薄膜的非特異性結合能等導致的薄膜形變,可以作為系統(tǒng)噪聲信號的測量,通過活性薄膜信號與參照薄膜信號差分即獲得僅由于生物細胞表面應力導致的薄膜形變信號。當該細胞的健康狀況出現(xiàn)變化(如細胞死亡)時,細胞膜表面的結構將產生一定的變化,使得其與傳感器自組裝分子層的應力產生相應的變化進而導致薄膜形變量的不同,利用白光干涉儀測試系統(tǒng)可以該對微小形變進行精確測量,實現(xiàn)對細胞狀態(tài)的檢測。表1微薄膜的結構尺寸
權利要求
1.一種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應力微薄膜生物傳感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在W01]單晶硅原片兩側淀積氮化硅;(2)在上層氮化硅的表面旋涂約1μ m厚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3)旋涂及曝光光刻膠;(4)蒸鍍厚度為20nm,長X寬=390μ mX 390 μ m的金薄膜;(5)剝離光刻膠;(6)在硅基片的背面旋涂、曝光光刻膠;(7)用反應離子刻蝕的方法刻蝕下層氮化硅;(8)氫氧化鉀刻蝕硅;(9)用反應離子刻蝕的方法刻蝕上層氮化硅,釋放長X寬=400μ mX400 μ 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10)以熔融狀態(tài)聚二甲基硅氧烷為粘結劑在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表面鍵合玻璃微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包括以下步驟1)室溫下,以Sylgard184和己烷為原材料按照基液固化劑己烷=10 1 3(體積比)的比例配置20ml原溶液;2)強力攪拌使原溶液混合均勻;3)將混合均勻的原溶液倒入玻璃器皿中抽真空15分鐘以濾除氣泡;得到旋涂液;4)使用旋涂機在上層氮化硅表面以6200rpm/13k的旋涂速率進行旋涂;5)涂覆后再用電熱爐在150°C下加熱15分鐘,對形成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進行固化。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其表面金膜長寬為390 μ mX 390 μ m,該尺寸比例能夠提供最大的應力形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聚二甲基硅氧烷表面應力微薄膜生物傳感器制造方法。以Sylgard 184,Dow Corning為制備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的原始材料,即基液與固化劑,采用己烷作為稀釋劑,按照體積比基液∶固化劑∶己烷=10∶1∶3的比例,使用一步旋涂工藝6200rpm/132s,成功制備了質地均勻,厚度約1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薄膜作為傳感器的傳感層,表面蒸鍍金膜便于對其進行功能化。本發(fā)明制備工藝簡單,靈敏度高,能夠實現(xiàn)微型化、低成本、批量生產。
文檔編號B81C1/00GK102502478SQ20111034885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8日
發(fā)明者奉輝, 張文棟, 李朋偉, 桑勝波 申請人:太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