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及其所用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解決地下建筑物上浮的方法與裝置。
背景技術:
地下建筑在工程建設中被普遍采用。地下建筑可用作建筑工程的設備用房、量大面廣的汽車庫及人防地下室等,尤其是汽車庫、自行車庫等面積很大,這些大型地下室除局部有上部建筑外,大多用作復土、綠化、地面道路、環(huán)境鋪裝等,有的地下室有二層,甚至三層,埋深很深。一些地區(qū)的地下水埋深較淺,雨水較多,河系發(fā)達,造成地下室浸浮于地下水之中,因此,地下室浮起現(xiàn)象并造成地下室與地基脫離也時有發(fā)生。
地下水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土層滲透,或土層承壓水,二是地表水。
地下室“尚應進行抗浮驗算”,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的強制性規(guī)定。因此對于每一個有水浮力的地下建筑在設計中必須要驗算,并須采取相應措施來保證地下室的穩(wěn)定。當?shù)叵率覟橐粚?,且埋深很淺,水的浮力較小時,常常采用加大地下室頂上的復土或者加厚地下室砼頂板及底板厚度的方法,以壓重來平衡水的浮力,使之保持穩(wěn)定。
由于地下室功能的需要如通風、消防、人防、設備等高度的原因,地下室的凈空高度較高,或者地下室為二層或更多層數(shù)以滿足使用需求,此時,地下室埋深大,水的浮力就大,一般不是用壓重所能解決的。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在地下室底板下加設若干抗浮樁,地下室底板通過埋設于土中的樁的重力與樁周圍的摩擦力來抵抗因水浮力而產(chǎn)生的向上浮起的拔力,以維持地下室的穩(wěn)定,一般地說,樁有兩種形式,一是鉆孔樁,二是預制樁,也有個別采用樹根樁的。
存在水浮力問題的地下室?guī)缀蹙捎靡陨蟽煞N方法。用樁來抗浮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需要化較多的投資,同時也需要化較多施工作業(yè)時間,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環(huán)境污染。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尋求一種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及其所用的裝置,利用鋪設于地下的排水通道將地下水排除,從而解決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問題。
按照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在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內(nèi)設置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上有用于地下水滲透入排水通道的孔隙,排水通道將地下水匯集后再排除。
排水通道可以是一種碎石盲溝,在盲溝上每隔一段距離設置排水口,再用排水管將排水口內(nèi)的地下水輸送出去。
排水通道也可以采用排水管,在排水管的壁上設置用于地下水進入排水管內(nèi)的透水孔,這時可以將預制好的排水管直接鋪設于地基內(nèi)。
排水通道有若干條成網(wǎng)絡狀布置,各排水通道相互連通或不連通。在排水通道上的某些部位設置集水井,位于排水管端部的出水口伸入集水井內(nèi),在集水井內(nèi)安裝水泵及其管道,管道延伸至設置于地下建筑物周圍的排水設施內(nèi)。
一種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所用的裝置,其特征是在預制的排水管的壁上設置透水孔。所述排水管可直接埋設于建筑物的地基內(nèi)。所述排水管的一端埋設于建筑物下面的碎石盲溝內(nèi)。
在地下建筑物的周邊設置阻斷設施。所述阻斷設施可以是澆注的混凝土,或分層夯實的灰土,其中灰土比為3∶7,或澆注瀝青或澆注防水層。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在建筑物的地基下面設置排水通道,利用該排水通道匯集地下水,然后再通過輸送設備將匯集在一起的地下水排除,以此解決地下建筑的抗浮問題,與原來的抗浮方式相比,本發(fā)明具有造價低,操作方便、抗浮效果好等特點。
圖1為本發(fā)明的平面布置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立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2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布置方式,如圖所示地下建筑物的底板2的下面為地基,在地基內(nèi)設置碎石盲溝3,在碎石盲溝3上每隔一段距離設置排水口4,再在排水口4內(nèi)鋪設排水管5,用排水管5將排水口4內(nèi)的地下水輸送出去,在排水管5的端部可以設置若干透水孔14,以利于地下水進入排水管5內(nèi)。由于碎石盲溝3的碎石間本身就有很多間隙,地下水很容易滲透進去,再通過相互連通的間隙流動至排水口4內(nèi),在這里,位于碎石間隙就相當于排水通道的孔隙。
碎石盲溝3有若干條成網(wǎng)絡狀布置,各碎石盲溝3相互連通,可有選擇地在碎石盲溝3上設置集水井7,這時,排水管5端部的出水口6位于集水井7內(nèi),地下水經(jīng)過排水管5排至集水井7內(nèi),在集水井7內(nèi)安裝水泵12及其管道8,管道8延伸至設置于建筑物周圍的排水設施9內(nèi)。當集水井7內(nèi)的地下水積聚到一定量時,就啟動水泵12,使地下水通過其管道8輸送至外面的排水溝內(nèi)或其它排水設施內(nèi)。當?shù)叵滤容^多時,水泵12需連續(xù)工作。圖1中的1為地下室柱及其承臺。
排水通道也可以直接采用排水管5,在排水管5的壁上設置透水孔14,這時,應將排水管5直接埋設于地下,并同樣以若干條成網(wǎng)絡狀布置,各排水管5可以相互連通,也可以不連通,當相互連通時,可以在排水管的某些的部位設置集水井7,當相互不連通或部分連通時,則應在每根排水管5設置集水井7,或在部分排水管5上設置集水井7,地下水經(jīng)過透水孔14滲透進排水管5內(nèi),經(jīng)過排水管5排至集水井7內(nèi)。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不設排水口4。排水管5端部的出水口6同樣應鋪設至集水井7內(nèi)。而透水孔14就等于上述排水通道的孔隙。
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不設集水井7,直接用排水管5將地下水引至外面的排水設施內(nèi),再排除。
為了減少或避免地面水進入底板2下面的地基內(nèi),可以在地下建筑物的周邊設置水源阻斷設施,這些阻斷設施可以采用在地下建筑物周圍與基抗圍護11間澆注混凝土的方式,將地面水阻斷在底板2的上面,基坑圍護11是施工時建造的,通常情況下,在地下室建好后,會在基坑圍護11與地下建筑物間留下空隙,在施工完成后,就用一些未經(jīng)壓實的松散的建筑垃圾或其它廢棄物填充,在雨雪天,雨水很容易沿著該空隙進入底板2下面的地基內(nèi),本發(fā)明在地下建筑物與基坑圍護11間澆注了混凝土10后,可有效避免地面水通過間隙流入地基內(nèi),從而減少了地下水的水量對地下建筑物底板2的浮力。
水源阻斷設施除了上述方法外,還可以采用在間隙內(nèi)分層夯實灰土的辦法,其中灰土比為3∶7,或者在其間澆注瀝青或澆注防水層等。
權利要求
1.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其特征是在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內(nèi)設置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上有用于地下水滲透入排水通道的孔隙,排水通道將地下水匯集后再排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其特征是排水通道為碎石盲溝(3),在盲溝(3)上每隔一段距離設置排水口(4),再用排水管(5)將排水口(4)內(nèi)的地下水輸送出去。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其特征是排水通道為排水管(5),在排水管(5)的壁上設置用于地下水進入排水管(5)內(nèi)的透水孔(14)。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其特征是排水通道有若干條成網(wǎng)絡狀布置,各排水通道相互連通或不連通。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3所述的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其特征是在排水通道上的某些部位設置集水井(7),排水管(5)端部的出水口(6)伸入集水井(7)內(nèi),在集水井(7)內(nèi)安裝水泵(12)及其管道(8),管道(8)延伸至設置于地下建筑物周圍的排水設施(9)內(nèi)。
6.一種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所用的排水裝置,其特征是在預制的排水管(5)的壁上設置透水孔(14)。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所用的排水裝置,其特征是排水管(5)直接埋設于建筑物的地基內(nèi)。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所用的排水裝置,其特征是排水管(5)的一端埋設于建筑物下面的碎石盲溝(3)內(nèi)。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其特征是在地下建筑物的周邊設置阻斷設施。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其特征在于,阻斷設施為澆注混凝土,或分層夯實的灰土,其中灰土比為3∶7,或澆注瀝青或澆注防水層。
全文摘要
地下建筑物的排水抗浮方法及其所用的裝置,涉及建筑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解決地下建筑物上浮的方法與裝置。按照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在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內(nèi)設置排水通道,在排水通道上有用于地下水滲透入排水通道的孔隙,排水通道將地下水匯集后再排除。排水通道為碎石盲溝,在盲溝上每隔一段距離設置排水口,再用排水管將排水口內(nèi)的地下水輸送出去。本發(fā)明利用鋪設于地下的排水管將地下水排除,從而有效地解決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問題。
文檔編號E02D31/02GK1657712SQ200510038548
公開日2005年8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3月22日
發(fā)明者張二光, 承明秋, 何岳興, 戴巧其, 裘智昂, 楊傳新, 黃志平 申請人:無錫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