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煤礦井下泡沫隔爆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井下隔絕瓦斯煤塵爆炸裝置,尤其是一種煤礦井下 泡沫隔爆水槽。
二背景技術:
目前,煤礦普遍用的隔爆水袋用含筋布的風筒布制作,依靠爆炸壓力使 水袋一邊脫勾,形成水霧體,撲滅爆炸火焰。由于水袋由多個掛鉤吊鉤,加 之現(xiàn)場掛鉤角度不一致或掛鉤太深,致使實際脫鉤不好,影響水袋水霧形成, 難以保證隔爆水袋的隔爆效果。
三、 發(fā)明內容
為了有效防止瓦斯煤塵爆炸傳播,隔絕瓦斯煤塵爆炸,需要一種安裝方 便,確保隔爆效果的隔爆措施,為煤礦安全生產(chǎn)提供安全保障。本實用新型 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有效防止煤礦井下瓦斯爆炸,保障礦工的人 身安全較理想的隔爆裝置,即煤礦井下泡沫隔爆水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由右槽壁板、后槽壁板、左槽 壁板、前槽壁板、底槽壁板組成,其呈長方型的底槽壁板的兩長邊上端面分 別有右槽壁板和左槽壁板、兩寬邊上端面分別有后槽壁板和前槽壁板,在右 槽壁板、后槽壁板、左槽壁板和前槽壁板的上端面有突出臺沿圈邊。
本實用新型,右槽壁板呈等腰倒梯形。
本實用新型,后槽壁板呈等腰倒梯形。
本實用新型,左槽壁板呈等腰倒梯形。
本實用新型,前槽壁板呈等腰倒梯形。 本實用新型橫向嵌入或上托于巷道兩橫梁上,充滿水,依靠爆炸的壓 力擊碎或掀翻隔爆水槽,形成水霧以撲滅和隔絕煤礦井下瓦斯煤塵爆炸傳播
火焰,保障國家財產(chǎn)和礦工的人身安全。根據(jù)煤礦井下的需要在橫梁上按所 需距離依次設置若干個泡沫隔爆水槽。
本實用新型的隔爆原理在大型地下模擬試驗巷道中進行的瓦斯煤塵爆 炸傳播試驗,瓦斯煤塵爆炸壓力和火焰?zhèn)鞑ヒ?guī)律是,在爆炸初期,火焰?zhèn)鞑?速度大于壓力波傳播速度,火焰在前,壓力波峰在后;隨著爆炸的發(fā)展,壓
力波速度增大,超過火焰?zhèn)鞑ニ俣?,距爆?0m左右時,壓力波趕上并超過 火焰;隨著距離的增大,壓力波超前火焰越來越遠。根據(jù)上述原理,泡沫隔 爆水槽要形成水霧,必須依靠爆炸壓力的作用擊碎或掀翻泡沬隔爆水槽。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制作安裝方便比之隔爆水袋容量大,安 裝數(shù)量少,易碎,形成水霧好,保證隔爆效果好等特點。
四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
圖1橫斷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右槽壁板2-后槽壁3-左槽壁板4-前槽壁板5-底槽壁板 6-突出臺沿圈邊
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圖2所示,由右槽壁板l、后槽壁板2、左槽壁板3、前槽壁板 4、底槽壁板5組成,其呈長方型的底槽壁板5的兩長邊上端面分別有右槽 壁板1和左槽壁板3、兩寬邊上端面分別有后槽壁板2和前槽壁板4,在右 槽壁板1、后槽壁板2、左槽壁板3和前槽壁板4的上端面有突出臺沿圈邊6。 右槽壁板1呈等腰倒梯形。后槽壁板2呈等腰倒梯形。左槽壁板3呈等腰倒 梯形。前槽壁板4呈等腰倒梯形。
本實用新型材質為聚丙烯(簡稱PP)或丙烯腈一丁二烯丙烯一苯乙烯 共聚物(簡稱ABS),添加阻燃、抗靜電劑,用模具發(fā)泡一次成型。滿足煤 礦安全規(guī)程對煤礦塑料制品的要求。
權利要求1、一種煤礦井下泡沫隔爆水槽,由右槽壁板(1)、后槽壁板(2)、左槽壁板(3)、前槽壁板(4)、底槽壁板(5)組成,其特征是呈長方型的底槽壁板(5)的兩長邊上端面分別有右槽壁板(1)和左槽壁板(3)、兩寬邊上端面分別有后槽壁板(2)和前槽壁板(4),在右槽壁板(1)、后槽壁板(2)、左槽壁板(3)和前槽壁板(4)的上端面有突出臺沿圈邊(6)。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礦井下泡沬隔爆水槽,其特征是右槽 壁板(1)呈等腰倒梯形。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礦井下泡沬隔爆水槽,其特征是后槽 壁板(2)呈等腰倒梯形。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礦井下泡沫隔爆水槽,其特征是左槽 壁板(3)呈等腰倒梯形。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煤礦井下泡沬隔爆水槽,其特征是前槽 壁板(4)呈等腰倒梯形。
專利摘要煤礦井下泡沫隔爆水槽涉及煤礦井下隔絕瓦斯煤塵爆炸裝置。公開技術是,其呈長方型的底槽壁板(5)的兩長邊上端面分別有右槽壁板(1)和左槽壁板(3)、兩寬邊上端面分別有后槽壁板(2)和前槽壁板(4),在右槽壁板(1)、后槽壁板(2)、左槽壁板(3)和前槽壁板(4)的上端面有突出臺沿圈邊(6)。具有結構簡單緊湊,制作安裝方便比之隔爆水袋容量大,安裝數(shù)量少,易碎,形成水霧好,保證隔爆效果好等特點。
文檔編號E21F5/02GK201202489SQ20082009856
公開日2009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萬登福, 余明德, 張延松, 樊小濤, 蔡周全, 陳在貴 申請人: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