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風類,具體是涉及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
背景技術:
在公路隧道中,行駛的車輛會不斷排放有害廢氣和煙塵,當排放的有害廢氣和煙塵濃度超過一定值時將對司乘人員帶來危害,影響身體健康和行車安全。因此,為保證隧道正常運營所需的空氣環(huán)境衛(wèi)生標準,隧道內(nèi)應進行通風。由于隧道集中了一定長度的汽車排氣,當隧道峒口有居民時,隧道廢氣不允許在峒口集中排放。因此,城市隧道在出峒口設有廢氣集中排放風井,使隧道多數(shù)廢氣通過風井集中排放,減少對峒口附近環(huán)境的影響。
在隧道出峒段排風井選址中,特別是在城市內(nèi),往往受各種條件限制,如景觀、居民強烈反對、規(guī)劃等種種原因,很難選到合適的井位。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根據(jù)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該裝置通過在隧道開設一系列采用機械排風的風道,將廢氣從分散的風道逐一排出。
本發(fā)明目的實現(xiàn)由以下技術方案完成
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包括公路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隧道在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離為隧道全長10%-30%的一段長度范圍內(nèi)開設有風道,所述風道位于所述公路隧道的頂部或側壁處;所述風道內(nèi)部設置有風機;所述風道的總排風量不少于隧道總通
3風量的70%。
風道均勻、連續(xù)分布。所述風道的數(shù)量至少為5個。所述所述風道的間距不小于10m。所述風道的長度小于10m。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解決公路隧道(特別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風井建設困難的難題,將隧道排氣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對環(huán)境的影響,豐富了隧道廢氣排放方式,提高風井設置困難地段隧道建設的可行性。
附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特征及其它相關特征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以便于同行業(yè)技術人員的理解
如圖l所示,標號分別表示上行隧道l、下行隧道2、隧道側壁3、隧道側壁4、風道Ul、 U2、 U3、 U4、 U5、 Dl、 D2、 D3、 D4、 D5。
如圖1所示,公路隧道為雙孔單向行車公路隧道,包括上行隧道l和下行隧道2。本實施例將隧道出峒口處向內(nèi)延伸的部分稱為隧道出口段,對于上行隧道1和下行隧道2來說,其出口段分別位于隧道的兩端。
在上行隧道l中,隧道空氣受到車輛的活塞作用影響,從上行隧道l的入口向出口方向流動,新鮮空氣從隧道入口流入隧道中,隧道內(nèi)的汽車排氣集中在隧道出口段。故風道應分布于公路隧道出口段,這樣排煙效果最佳。但是又因為風道接近出峒口則失去了設置風道的意義,所以把風道集中設置在出口段中距離隧道出峒口為隧道全長10%-30%的一段長度范圍內(nèi)。為達到機械分散排風的效果,設計上風道的排風總量不小于隧道總
通風量的70%。為達到該目的,風道的數(shù)量不小于5只,并以數(shù)量較多 為宜,風道之間的間距不小于10m,并且間距較大為好;風道的長度應 小于10m,并且長度越小其排煙能力越好;每個風道的機械排風量不宜 高于30mVs。實際施工過程中,風道的距離選擇應根據(jù)具體工況,首先 保證風道的長度,之后在保證風道間距不小于10m的情況下,盡可能使 風道均勻、連續(xù)分布。
本實施例并未結合實際隧道施工中具體工況,僅為排煙原理的說明, 以下為本實例工作原理
通過在上行隧道1出口段的隧道側壁3上開設5個分散的機風道Ul、 U2、 U3、 U4、 U5,具體的說即是在出口段中距離隧道出峒口為隧道全長 10%-30%的一段長度范圍內(nèi),上述風道分別貫穿隧道側壁3并與外界連通, 上述的風道分布區(qū)域占隧道總長20%;風道長度均為5m;任意相鄰兩個風 道之間的間距均為10m。風道U1、 U2、 U3、 U4、 U5內(nèi)部分別設置獨立的小 型風機,其機械排風量為20mVs,通過小型風機將廢氣從風道U1、 U2、 U3、 U4、 U5排出。上行隧道1和下行隧道2為對稱結構,同理,下行隧道2 后段的隧道側壁4上也開設有相同規(guī)格的風道D1、 D2、 D3、 D4、 D5,其內(nèi) 也設置有獨立的小型風機。
上述實施例中對于風道Ul、 U2、 U3、 U4、 U5、 Dl、 D2、 D3、 D4、 D5 位置的描述也不僅僅局限于此,也將其設置在隧道頂部,同時對于上述使 用的小型風機,可以根據(jù)工程的具體需求,選擇不同類型的風機,如設置 在風道上的屋頂風機等等,在此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包括公路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路隧道在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離為隧道全長10%-30%的一段長度范圍內(nèi)開設有若干風道,所述風道位于所述公路隧道的頂部或側壁處;所述風道內(nèi)部設置有風機;所述風道的總排風量不少于隧道總通風量的70%。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均勻、連續(xù)分布。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的數(shù)量至少為5個。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的間距不小于10m。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風道的長度小于10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公路隧道通風類,具體是涉及一種公路隧道機械分散排風裝置,本裝置在所述公路隧道在出口段中且到隧道出峒口距離為隧道全長10%-30%的一段長度范圍內(nèi)開設有風道,所述風道設置于所述公路隧道的頂部或側壁處;所述風道內(nèi)部設置有風機;所述風道的總排風量不少于隧道總通風量的70%;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解決公路隧道(特別是城市隧道)集中排風井建設困難的難題,將隧道排氣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分散排放以降低集中排放對環(huán)境的影響,豐富了隧道廢氣排放方式,提高風井設置困難地段隧道建設的可行性。
文檔編號E21F1/00GK101550839SQ200910050829
公開日2009年10月7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8日
發(fā)明者峰 奚, 汪雄平, 沈哲強, 蔣衛(wèi)艇, 鄭晉麗 申請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