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屬于水下清淤機械設備及裝置的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壓力水作為動力,推動水輪轉動,水輪聯(lián)動裝有多組的刀片與f產子的轉盤, 將整體的高粘性淤泥分割并鏟起,成條狀體被沖,吸,并從排泥管中被移送至所需之處的一 種清淤機械裝置的技術方案。
背景的技術
目前,廣泛用于水下清淤的機械裝置,大多以無粘性的沙礫或低粘性的泥土淤積物為對 象,采用抓斗、鏈式斗等器具,直取物料,或先用絞刀、耙子等器具將淤積物切割成碎片后, 再用泥漿泵吸送。也有用高速水流或高壓氣體直接吹送的技術方案。發(fā)明專利號為01112280. 3 的清淤技術方案,充分研究并利用了螺旋流的特性與泥沙運動特性,很好地解決了沙礫的起 動與運移問題,實現(xiàn)了沙礫高效起動與輸送。發(fā)明專利號為95100942. 1的清淤技術方案,利 用高壓水驅動水輪泵吸取河,海底部的淤積泥沙,解決了深水下無電氣設備的動力問題,以 上兩種方案都未能解決挖取高粘性的淤泥的問題。發(fā)明專利號為02125469. 9的技術方案為一 種海上挖泥船用的圓桶式的挖取淤泥裝置,它適用于挖取粘土、密實沙土。該方案的優(yōu)點在 于依靠壓力來挖取粘土,但不能連續(xù)挖取,且操作頻繁,不適合大面積持續(xù)工作。發(fā)明專利 號為200610070400. 5的清淤技術方案為一種潛水式挖泥裝置,該裝置設有刀片、裝刀具的轉 盤、絞刀及高壓水槍。它有沖散、切割、粉碎等多種功能。但該方案涉及到水下機電設備, 其密封要求高,只局限于小規(guī)模生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的目的在于為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 題和不足之處,公開一種利用壓力水作為動力,推動水輪轉動,通過水輪聯(lián)動裝有多組刀片 與鏟子的轉盤,將整體的高粘性的淤泥分割并鏟起,成條狀體被沖,吸,并從排泥管中移送 至所需之處的一種清淤機械裝置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種連續(xù)式的,利用壓力 水作為動力,推動水輪轉動,并通過水輪聯(lián)動裝有多組刀片與鏟子的轉盤,將整體的高粘性 的淤泥分割并鏟起,成條狀體被沖,吸,并從排泥管中移送至所需之處的一種清淤機械裝置。
3該裝置分為主裝置和配套裝置兩大部分,其主裝置的結構由上殼體,下殼體和旋轉體三部分 組成其中上殼體外圍是一個上口封閉的上圓桶殼2,上口封閉的上圓桶殼2上的封閉面上
設兩個管接頭, 一個是用作壓力水進入的進水管接頭1,另一個是用作排出淤泥的排泥管接 頭18,排泥管接頭18通過一段斜管17與中間排泥管16相連,中間排泥管16下端連接一個 向下擴大的上導流錐3,上導流錐3的下口設有阻斷由高水壓區(qū)向低水壓區(qū)泄漏的軟膠皮止 水M,它與下導流錐6密合,上圓桶殼2的下口設有聯(lián)接法蘭;其中下殼體外圍是下圓桶殼 5,下圓桶殼5上口設有與上圓桶殼2下口聯(lián)接的聯(lián)接法蘭,下圓桶殼5的下口接一個水輪環(huán) 套ll,下圓桶殼5與下導流錐6之間設有8—12片導流葉片,下導流錐6內部設有軸承架7, 軸承架7與下軸承12和上軸承13相配合;其中旋轉體由排泥管15,水輪體8、水輪葉片10 和裝刀具轉盤9組成,水輪葉片10設在水輪體8的周邊,沿軸向布置,且其外側封閉,水輪 葉片10的葉片數(shù)隨著水輪體的直徑增大而增多,當水輪體的直徑小于或等于1米時水輪葉片 10的葉片數(shù)為12,當水輪體的直徑大于1米時,水輪葉片10的葉片數(shù)增加到13—15;裝刀 具轉盤9上的刀具,分列于轉盤9的3—4條等間距的圓環(huán)線上;所述的排泥管15同時作為 水輪體8的轉動軸;其配套裝置選用現(xiàn)有的常用的高壓水泵、泥漿泵、柴油機、鋼管、鋼絲 軟管、支架、船體、轉向裝置和控制與操作系統(tǒng)即可。
上述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具分為刀片與鏟子,按照 先后次序,沿著同一條圓環(huán)線排列,刀片的形狀為梯形,刀片的寬度小于1/10D, D為轉盤 或水輪體的直徑,刀片的厚度小于3mm,鏟子的形狀為曲邊梯形,其寬度和厚度與刀片等同; 各條圓環(huán)線上的刀具的高度,由外向里依次增高,每一條圓環(huán)線上設l一2組刀具,每一組由 一個刀片和一個鏟子組成。
本發(fā)明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為了在使用時移動與操作的方便,挖泥裝置 與其它動力、控制,操作等配套裝置,全部裝設在一條船上,以1號柴油機23和2號柴油 機24、作為原動力,分別驅動高壓水泵25與泥漿泵26,高壓水泵25的出水口通過壓力水管 27連接到進水管接頭1,壓力水經過導流葉片10時,水流加速,壓力能轉變?yōu)閯幽?,高速?流沖動水輪旋轉,使后者獲得轉動動能,水輪直接聯(lián)著裝刀具轉盤9,其上裝有的刀片與鏟 子沿不同圓周作圓周運動,將圓形的高粘性的淤泥工作面切割成若干個環(huán)狀分區(qū),隨后的鏟 子將環(huán)形區(qū)域中的高粘性的淤泥,沿圓周方向連續(xù)鏟起,使之成條狀體。沖動水輪后的水流 轉向裝刀具的轉盤9下方,在泥漿泵26的抽吸作用下,由四周向中心運動, 一邊沖洗刀具, 一邊配合刀具,將已經鏟起的泥條沖向中心區(qū),進而從排泥管15,中間排泥管16中帶走, 完成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的全過程。本發(fā)明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的優(yōu)點在于
I、本發(fā)明的最突出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將排泥管15設計成為水輪的轉動軸,亦即轉動軸 為空心,成為泥條的排出口;
II 、采用水輪作為裝刀具轉盤9的動力源,可使其轉速變化范圍大,因而其工作范圍具 有更大的適應性;水輪葉片設置在水輪體周邊,可以使水流同時起到推動力,沖洗刀具,起 動泥條,以及輸送泥條四重作用;
UI、采用水管輸送能源便于挖泥裝置深入深水中,使其工作范圍更加寬廣;
IV、 采用刀片配合,子將高粘性的淤泥切,鏟成泥條,可充分利用淤泥的高粘性的有利 一面,從而節(jié)約了能源,提高了效率;
V、 由于本發(fā)明中的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的共同作用,故它同樣適用于無粘性或低 粘性的淤泥沙的吸送,-
VI、 刀具分為刀片與鏟子,且按照先后次序排列,可免除兩刀的聯(lián)合粘連作用;
VQ、刀片與伊子在各條的圓環(huán)線上成階梯狀布置,內側最高,外圍最低,中間各個圓環(huán) 上的刀具高度依次降低,避免了內外各條的圓環(huán)線上所產生的泥條的擁擠現(xiàn)象; W、采用壓力水作為動力,可提高設備在水下作業(yè)的便利性與可靠性。
附圖1為,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的主裝置結構圖 圖中的標號為1、進水管接頭 2、上圓桶殼 3、上導流錐
6、下導流錐 10、水輪葉片 14、軟膠皮止水 18、排泥管接頭
附圖2為,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的主裝置的裝刀具轉盤的刀具布置圖。 圖中的標號為A、刀片,B、鏟子,其下標l, 2, 3, 4, 5為分組序號。 附圖3為,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的總成示意圖。
圖中的標號為19、吸水管20、主裝置 21、控制設備22、操作設備23 、 1號柴油 機 24、 2號柴油機 25、高壓水泵 26、泥漿泵 27、壓力水管28、排泥管
29、輸泥管
5、下圓桶殼 9、裝刀具轉盤 13、上軸承 17、斜管
7、軸承架 11、水輪環(huán)套 15,排泥管
4、導流葉片 8、水輪體 12、下軸承 16中間排泥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方式l:
該裝置分為主裝置和配套裝置兩大部分,其主裝置的材料為鋼板,結構由上殼體,下殼 體和旋轉體三部分組成其中上殼體外圍是一個上口封閉的上圓桶殼2,上口封閉的上圓桶 殼2上的封閉面上設兩個管接頭, 一個是用作壓力水進入的進水管接頭1,另一個是用作排 出淤泥的排泥管接頭18,排泥管接頭18通過一段斜管17與中間排泥管16相連,中間排泥 管16下端連接一個向下擴大的上導流錐3,上導流錐3的下口設有阻斷由高水壓區(qū)向低水壓 區(qū)泄漏的軟膠皮止水14,它與下導流錐6密合,上圓桶殼2的下口設有聯(lián)接法蘭;其中下殼 體外圍是下圓桶殼5,下圓桶殼5上口設有與上圓桶殼2下口聯(lián)接的聯(lián)接法蘭,下圓桶殼5 的下口接一個水輪環(huán)套ll,下圓桶殼5與下導流錐6之間設有8片導流葉片,下導流錐6內 部設有軸承架7,軸承架7與下軸承12和上軸承13相配合;其中旋轉體由排泥管15,水輪 體8、水輪葉片10和裝刀具轉盤9組成,水輪葉片10設在水輪體8的周邊,沿軸向布置, 且其外側封閉,水輪的直徑等于1米,水輪葉片10的葉片數(shù)為12;所述的轉盤9上裝有刀 具,刀具分列于轉盤9的4條等間距的圓環(huán)線上;刀具分為刀片與鏟子,按照先后次序,沿 著同一條圓環(huán)線排列,刀片的形狀為梯形,刀片的寬度小于10厘米,轉盤的直徑為100厘 米,刀片的厚度為3mm,鏟子的形狀為曲邊梯形;各條的圓環(huán)線上的刀具的高度,由外向里 依次增高,級差為6厘米,每一條圓環(huán)線上設2組刀具,每一組由一個刀片和-一個鏟子組成; 排泥管15同時作為水輪體8的轉動軸;其配套裝置選用現(xiàn)有的常用的高壓水泵、泥漿泵、柴 油機、鋼管、鋼絲軟管、支架、船體、轉向裝置和控制與操作系統(tǒng)即可;軸承材料與密封要 滿足水下工作的常規(guī)的要求和標準。為了在使用時移動與操作的方便,挖泥裝置與其它動力、 控制,操作等配套裝置,全部裝設在一條船上,以柴油機作為原動力,驅動高壓水泵,水泵 的出水口通過壓力水管連接到進水管接頭1,壓力水經過導流葉片IO時,水流加速,壓力能 轉變?yōu)閯幽?,高速水流沖動水輪旋轉,使后者獲得轉動動能,水輪直聯(lián)轉盤9,轉盤9同時 旋轉,轉盤9上裝有的刀片與鏟子沿不同圓周作圓周運動,將圓形的高粘性的淤泥工作面切 割成若干個環(huán)狀分區(qū),隨后的鏟子將環(huán)形區(qū)域中的高粘性的淤泥,沿圓周方向連續(xù)鏟起,使 之成條狀體。沖動水輪后的水流轉向轉盤9下方,在泥漿泵的抽吸作用下,由四周向中心運 動, 一邊沖洗刀具, 一邊配合刀具,將已經鏟起的泥條沖向中心區(qū),進而從排泥管15,中間 排泥管16中帶走,完成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的全過程。 實施方式2:
下圓桶殼5與下導流錐6之間設有12片導流葉片,水輪的直徑大于1米,水輪葉片10的葉片數(shù)為15,其它同實施方式l。 實施方式3:
水輪的直徑大于l米,水輪葉片10的葉片數(shù)為13,其它同實施方式l。 實施方式4:
下圓桶殼5與下導流錐6之間設有10片導流葉片,水輪的直徑大于1米,水輪葉片10的 葉片數(shù)為14,其它同實施方式1。 實施方式5:
刀具分列于轉盤9的3條等間距的圓環(huán)線上,刀片和鏟子的厚度為2mm,其它同實施 方式1。 實施方式6:
每一條圓環(huán)線上設1組刀具,其它同實施方式l。
權利要求
1、一種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種連續(xù)式的,利用壓力水作為動力,推動水輪轉動,并通過水輪聯(lián)動裝有多組刀片與鏟子的轉盤,將整體的高粘性的淤泥分割并鏟起,成條狀體被沖,吸,并從排泥管中移送至所需之處的一種清淤機械裝置,該裝置分為主裝置和配套裝置兩大部分,其主裝置的結構由上殼體,下殼體和旋轉體三部分組成其中上殼體外圍是一個上口封閉的上圓桶殼2,上口封閉的上圓桶殼2上的封閉面上設兩個管接頭,一個是用作壓力水進入的進水管接頭1,另一個是用作排出淤泥的排泥管接頭18,排泥管接頭18通過一段斜管17與中間排泥管16相連,中間排泥管16下端連接一個向下擴大的上導流錐3,上導流錐3的下口設有阻斷由高水壓區(qū)向低水壓區(qū)泄漏的軟膠皮止水14,它與下導流錐6密合,上圓桶殼2的下口設有聯(lián)接法蘭;其中下殼體外圍是下圓桶殼5,下圓桶殼5上口設有與上圓桶殼2下口聯(lián)接的聯(lián)接法蘭,下圓桶殼5的下口接一個水輪環(huán)套11,下圓桶殼5與下導流錐6之間設有8-12片導流葉片,下導流錐6內部設有軸承架7,軸承架7與下軸承12和上軸承13相配合;其中旋轉體由排泥管15,水輪體8、水輪葉片10和裝刀具轉盤9組成,水輪葉片10設在水輪體8的周邊,沿軸向布置,且其外側封閉,水輪葉片10的葉片數(shù)隨著水輪體的直徑增大而增多,當水輪體的直徑小于或等于1米時水輪葉片10的葉片數(shù)為12,當水輪體的直徑大于1米時,水輪葉片10的葉片數(shù)增加到13-15;裝刀具轉盤9上的刀具,分列于轉盤9的3-4條等間距的圓環(huán)線上;所述的排泥管15同時作為水輪體8的轉動軸;其配套裝置選用現(xiàn)有的常用的高壓水泵、泥漿泵、柴油機、鋼管、鋼絲軟管、支架、船體、轉向裝置和控制與操作系統(tǒng)即可。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刀具分為刀片與鏟子,按照先后次序,沿著同一條圓環(huán)線排列,刀片 的形狀為梯形,刀片的寬度小于1/10D, D為轉盤或水輪體的直徑,刀片的厚 度小于3mm,纟產子的形狀為曲邊梯形,其寬度和厚度與刀片等同;各條圓環(huán)線 上的刀具的高度,由外向里依次增高,每一條圓環(huán)線上設l一2組刀具,每一組 由一個刀片和一個鏟子組成。
全文摘要
一種沖、吸、切和鏟四位一體挖泥裝置,屬于水下清淤機械設備及裝置的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它是一種利用壓力水作為動力,推動水輪轉動,水輪聯(lián)動裝有多組的刀片與鏟刀的轉盤,將整體高粘性淤泥切割并鏟起,成條狀體被沖,吸,并從排泥管中移送至所需之處的一種清淤機械裝置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采用水輪作為裝有刀具的轉盤的動力源,采用水管輸送能源,它充分利用了淤泥高粘性的有利一面,從而節(jié)約了能源,提高了效率。刀片與鏟刀的先后排列,免除了兩刀的聯(lián)合粘連作用;各條環(huán)線上的刀具高度的遞增,避免了泥條的擁擠現(xiàn)象。無水下電氣設備提高了裝置的工作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文檔編號E02F3/90GK101560782SQ20091007440
公開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15日
發(fā)明者彭龍生, 莊 徐, 王繼征, 趙志懷 申請人:彭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