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抽油桿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抽油桿扶正器,屬于抽油桿附屬設備。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tǒng)的油井抽油桿的扶正器大多數(shù)為外導流設計方式,一方面因外導流設 計方式扶正器的導流有效面積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扶正器的有效耐耐磨面積受到限制,從 而。導致扶正效果差、使用壽命短。因此,人們希望有一種能夠克服上述缺限的新型扶正器 問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抽油桿扶正器,它既增大了導流的有效面積,又 增大了扶正器外壁與油管內壁之間的磨擦面積,從而實現(xiàn)導流效果好、提高。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它是由主體、楔入體構成。其特征在于主體和 楔入體上沿抽油桿運動方向設有多個導流孔;導流孔截面形狀為橢圓,且橢園短軸設置在 沿截面軸向方向。主體與楔入體的接觸表面的形狀相同,楔入體的大小與主體空缺部分相 等;楔入體外表面與主體空缺部分內表面之間設有相互偶合的鍵和鍵槽。本發(fā)明具有導流效果好、耐磨面積大、扶正效果好、維修方便、防蠟阻效果好等優(yōu) 點ο
附圖1為本發(fā)明中的主體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發(fā)明主視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發(fā)明中的主體俯視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附圖2中A-A向視圖;附圖5為楔入體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6為楔入體右視結構示意圖;附圖7為附圖5的附視圖;附圖8為附圖6的附視圖;附圖9為本發(fā)明中主體和楔入體安裝后俯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為主體,2為鍵槽、3為導入坡面、4為定位槽、5為導流孔、6為楔入體、7 為楔入鍵、8為定位塊。
具體實施例方式從如附圖1、2、3、4所示的主體1的開口處卡入抽油桿,再將如附圖5、6、7、8所示 的楔入體6自主體1上頂部插入,且使楔入體6上的楔入鍵7插入主體1的鍵槽2之中,這 樣主體1與楔入體6就形成一個完整的扶正器,抽油桿被緊緊的卡在扶正器之中。上述過程中由于主體1和楔入體6的結合部位都設計成上大下小(在附圖所示的狀態(tài)下),保證了 楔入體6楔入主體1后接觸面的貼合。主體1開口處設有的導入坡面3保證了楔入體6上 的定位塊8的順利導入定位槽4中。上述結構中定位塊8與定位槽4的配合實現(xiàn)了扶正器 隨抽油桿上下運動。由于導流孔5設置在扶正器的中部,因而不受油管結蠟的影響,減少了 抽油桿的運行阻力。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抽油桿扶正器,它是由主體、楔入體構成,其特征在于主體和楔入體上沿抽 油桿運動方向設有多個導流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抽油桿扶正器,其特征在于主體與楔入體的接觸表面的 形狀相同,楔入體的大小與主體空缺部分相等。
3.根據(jù)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種抽油桿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導流孔截面形狀為橢圓, 且橢園短軸設置在沿截面徑向方向。
4.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種抽油桿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楔入體外表面與主體空 缺部分內表面之間設有相互偶合的鍵和鍵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抽油桿扶正器。它是由主體、楔入體構成。其特征在于主體和楔入體上沿抽油桿運動方向設有多個導流孔;導流孔截面形狀為橢圓,且橢圓短軸設置在沿截面軸向方向。主體與楔入體的接觸表面的形狀相同,楔入體的大小與主體空缺部分相等;楔入體外表面與主體空缺部分內表面之間設有相互偶合的鍵和鍵槽。本發(fā)明具有導流效果好、耐磨面積大、扶正效果好、維修方便、防蠟阻效果好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E21B17/10GK101994490SQ20091018424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10日
發(fā)明者荀茂中 申請人:江蘇星華機場設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