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采煤機滾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采礦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煤機滾筒。
背景技術:
隨著采煤機結構性能的日臻完善,為適應現在的高效開采,對采煤機滾筒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不僅要完成對煤層的破碎剝落,還要使裝煤率適應其落煤率。目前的滾筒葉片均為正螺旋,葉片根部與筒轂的交接處,基本采用直角過渡。對于小直徑滾筒,在開采時隨著滾筒的轉動,在靠近筒轂處的離心力較小,由于葉片很窄,容煤空間煤的整體動能都很小,所以落煤就會繞滾筒循環(huán)被破碎。因此小直徑滾筒多采用較高轉速,轉速可達60 IOOr / min,方向變?yōu)檠厝~片的方向拋出去,但由于二者為直角過渡,對煤運動方向的改變?yōu)檎皇?,嚴重影響運動速度,故而使得滾筒對煤的作用力十分分散,出現大量落煤繞滾筒循環(huán)運動,尤其對于小直徑滾筒和俯采來說,上述問題更為突出,有些開采條件惡劣的,甚至幾乎不裝煤,嚴重影響生產效率。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采煤機滾筒,以解決現有的采煤機滾筒不易將煤甩至溜槽、 嚴重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采煤機滾筒,包括筒轂、螺旋葉片、裝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葉片根部為拋物線過渡結構。所述的螺旋葉片與筒轂在軸線剖切方向夾角為α,75° < α < 90°。上述的裝煤板3與螺旋葉片在軸線剖切方向夾角為β,0° < β <17°。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和效果1、葉片根部與筒轂的交接處采用拋物線過渡方式,葉片根部落煤的走向更加順暢,對容煤空間的軸向作用更加顯著,更有利于煤被滾筒葉片推出,而減少了對煤的大量重復破碎,降低了整機的能耗,對生產十分有效,同時增強了葉片連接強度。2、葉片整體對筒芯傾斜減小,在葉片外沿處的裝煤板又對葉片設置一傾角,該結構比常規(guī)滾筒的葉片多出一個三角區(qū)的容煤空間,并且對落煤的包絡范圍有所增加,整體葉片近似圓弧,對煤的運動有個指向的向心力,對減小滾筒對煤徑向作用的離心力和增大垂直于葉片的軸向力是有利的。
圖1為采煤機滾筒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采煤滾筒結構半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半剖圖。附圖標記如下[0015]1-筒轂、2-螺旋葉片、3-裝煤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多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描述。參見圖1和圖2,現有的采煤機滾筒結構,滾筒葉片為正螺旋,葉片根部與筒轂的交接處,采用直角過渡,裝煤板平行固定于螺旋葉片外邊緣。參見圖1和圖3,本實用新型所述采煤機滾筒,包括筒轂1、螺旋葉片2、裝煤板3, 所述的螺旋葉片2根部與筒轂1連接處為拋物線過渡;螺旋葉片2與筒轂1在軸線剖切方向夾角為α,α 82° ;裝煤板3與螺旋葉片在軸線剖切方向夾角為β,β 10° (β >90° -α)。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對整個容煤空間截面內的煤作用力,比常規(guī)滾筒在軸向的分力更大。隨著滾筒的轉動,螺旋葉片對煤沿軸向的輸送能力更強,裝煤率明顯提高。
權利要求1.一種采煤機滾筒,包括筒轂(1)、螺旋葉片(2)和裝煤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葉片(2)根部為拋物線過渡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采煤機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葉片(2)與筒轂(1) 在軸線剖切方向夾角為α,75° < α <9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采煤機滾筒,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裝煤板(3)與螺旋葉片(2)在軸線剖切方向夾角為β,0° < β <1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采礦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煤機滾筒。目前的滾筒葉片均為正螺旋,葉片根部與筒轂的交接處,采用直角過渡。由于葉片很窄,容煤空間煤的整體動能都很小,落煤就會繞滾筒循環(huán)被破碎。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采煤機滾筒,包括筒轂、螺旋葉片和裝煤板,螺旋葉片根部為拋物線過渡結構;螺旋葉片與筒轂在軸線剖切方向夾角75<α<90°;裝煤板與螺旋葉片在軸線剖切方向夾角為β,0°<β<15°。本實用新型對容煤空間的軸向作用更加顯著,減少了對煤的大量重復破碎,降低了整機能耗,增強了葉片連接強度;增加了落煤的包絡范圍,整體葉片近似圓弧,對煤的運動有個指向的向心力,減小滾筒對煤徑向作用的離心力、增大垂直于葉片的軸向力。
文檔編號E21C25/10GK201972702SQ201120028349
公開日2011年9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28日
發(fā)明者丁傳昱, 姜海鵬, 宋澤鋒, 朱慶霞, 李顯, 李長安, 樊潤君, 石小勇 申請人:西安煤礦機械專用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