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306277閱讀:114來源:國知局
工程機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其包括棒狀構件(35)。棒狀構件具有起端部(35a)、與起端部相反側的頂端部(35b)、以及設置于起端部與頂端部之間且固定于上框架(20)的固定部(35d、35g)。捆扎帶(32)用于將配設構件(30)與棒狀構件捆扎在一起,以便固定沿棒狀構件配設的配設構件(30)。棒狀構件的固定部是通過將棒狀構件在起端部與頂端部之間折彎而形成的,且具有在與上框架抵接的狀態(tài)下固定于該上框架的外周面。借助固定部的外周面與上框架的固定,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從上框架離開的位置。由此,能夠以較簡單的結構將配設構件固定于上框架。
【專利說明】工程機械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被配設具有撓性的液壓管等的工程機械。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已知有具備下部行駛體和上部回轉體的工程機械,該上部回轉體以能夠回轉的方式搭載于所述下部行駛體上。在上部回轉體,設置有控制閥等液壓設備以及各種電氣設備(例如,參照日本公開公報特開2005-048495號)。
[0003]其中,連接于液壓設備的液壓管及連接于電氣設備的電線有可能與構成上部回轉體的上框架的板狀構件(例如,縱板或橫梁等)的尖銳角部相接觸而受損。因此,為了防止包含液壓管及電線中的至少一方的配設構件在配設位置變位,需要固定這些配設構件。
[0004]具體而言,在上框架的多個部位焊接螺母構件及夾緊構件。由緊固于螺母構件的保持件及夾緊構件來保持沿上框架配設的配設構件。
[0005]然而,當將配設構件配設于離開縱板及橫梁的位置時,例如使配設構件朝向比縱板及橫梁更上方的位置配設時,在縱板及橫梁的上方不存在用于焊接螺母構件及夾緊構件的構件。因此,存在不能將配設構件固定于配設位置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程機械,能夠以較簡單的結構將配設構件固定于上框架。
[000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其被配設具有撓性的配設構件,并包括:上框架,具有底板和直立設置于該底板的立設板;棒狀構件,具有:頂端部;與該頂端部相反側的起端部;和設置于所述頂端部與所述起端部之間、且固定于所述上框架的固定部;以及捆扎帶,用于將所述配設構件與所述棒狀構件捆扎在一起,以便固定沿所述棒狀構件配設的所述配設構件,其中,所述棒狀構件的固定部是通過將所述棒狀構件在所述起端部和所述頂端部之間折彎而形成的,并且,該固定部具有在與所述上框架抵接的狀態(tài)下固定于該上框架的外周面;借助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與所述上框架的固定,所述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從所述上框架離開的位置。
[0008]在本發(fā)明中,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從上框架離開的位置。此外,能夠利用捆扎帶將沿棒狀構件配設的配設構件與棒狀構件捆扎在一起。由此,能夠將配設構件固定于從上框架尚開的位置。
[0009]此外,由于固定部的外周面以抵接狀態(tài)固定于上框架,因此,能夠通過上框架支承棒狀構件,即使配設構件的數量增多(配設構件的重量增多),棒狀構件也不會彎曲。因此,能夠可靠地將配設構件固定于配設位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工程機械的結構的側視圖。
[0011]圖2是表示上框架的結構的俯視圖。
[0012]圖3是從左后方觀察上框架的上部時的立體圖。
[0013]圖4是從右后方觀察上框架的上部時的立體圖。
[0014]圖5是表示配設構件的配設路徑的俯視圖。
[0015]圖6是從右后方觀察其他實施方式涉及的上框架的上部時的立體圖。
[0016]圖7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涉及的棒狀構件的結構的俯視圖。
[0017]圖8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涉及的棒狀構件的結構的俯視圖。
[0018]圖9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涉及的棒狀構件的結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其中,以下實施方式均是使本發(fā)明具體化的例子,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在各附圖中,用箭頭示出從坐在駕駛席的操作員觀察的上下、前后及左右方向。在沒有特別提及的情況下,都按照這些箭頭所示的方向進行說明。
[0020]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工程機械的結構的側視圖。如圖1所示,工程機械10是后方小回轉型的小型機種,具有履帶式的下部行駛體11和以自由回轉的方式搭載于下部行駛體11上的上部回轉體12。上部回轉體12具有上框架20,該上框架20通過圓環(huán)狀的回轉軸承28以能夠回轉的方式支承于下部行駛體11。
[0021]在上部回轉體12的后部設有用于收容圖中未示出的引擎的引擎室15。在上部回轉體12的右部設有用于收容圖中未示出的燃料箱和工作油箱等的側部機械室16。在上部回轉體12的左部配置有操作空間17,在該操作空間17設有駕駛席及操作桿等。在上部回轉體12的上部設置有從上方覆蓋操作空間17的蓋18。
[0022]在上部回轉體12的前部安裝有附屬裝置13。附屬裝置13以能夠起伏且向左右方向搖動的方式支承于上框架20。具體而言,附屬裝置13用于進行挖掘作業(yè)等,具有:搖動支架14,其以垂直于地面的軸為中心能夠轉動地安裝在上部回轉體12的前支架29 ;動臂13a,其具有以水平方向的軸為中心能夠轉動地安裝于搖動支架14的起端部;斗桿13b,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安裝于動臂13a的頂端部;以及鏟斗13c,其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安裝于斗桿13b的頂端部。
[0023]此外,工程機械10還具有多個液壓缸13d,該液壓缸13d按照操作桿等的操作而伸縮,從而驅動附屬裝置13。具體而言,液壓缸13d具有:使搖動支架14向左右方向搖動的搖動缸(圖中省略);使轉動臂13a轉動的液壓缸;使斗桿13b轉動的液壓缸;以及使鏟斗13c轉動的液壓缸。
[0024]如圖2至圖5所示,上框架20具有:底板21 ;左右一對的縱板22,其直立設置于底板21,且沿前后方向延伸;連結梁23,其以將一對縱板22相連結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橫梁24,其連結于右側的縱板22的右側面,且以與縱板22正交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在本實施方式中,縱板22及橫梁24構成直立設置于底板21的立設板。
[0025]一對縱板22配置于上框架2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用于加強上框架20的前后方向的強度及剛性。在縱板22的前部安裝有前支架29,該前支架29承受附屬裝置13動作時的負荷。
[0026]在橫梁24的前側面焊接用于連結圖中未示出的搖動缸的缸支架25。在缸支架25的左端部焊接于右側的縱板22的右側面。在橫梁24的后側面焊接加強肋26,該加強肋26架設于橫梁24和右側的縱板22。
[0027]在上框架20上,配設有圖中未示出的液壓設備及各種電氣設備。連接于液壓設備的液壓管及連接于電氣設備的電線(以下,將包含這些具有撓性的液壓管及電線中的至少一方的構件稱為配設構件30)有可能與縱板22及橫梁24的尖銳角部相接觸而受損。因此,為了防止配設構件30在配設位置變位,需要固定配設構件30。于是,在配設構件30的配設路徑上配置有用于固定配設構件30的棒狀構件35。
[0028]棒狀構件35是沿配設構件30的配設方向延伸的棒狀的構件。具體而言,棒狀構件35具有:起端部35a、與起端部35a相反側的頂端部35b、設置于起端部35a與頂端部35b之間的第I傾斜部35c、第I固定部35d、上配置部35e、第2傾斜部35f及第2固定部35g。
[0029]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a位于比橫梁24更靠后方的位置,且安裝于右側的縱板22的右側而。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在右側的縱板22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貫通該右側的縱板22的插入孔22a。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a在從右側插入到插入孔22a中的狀態(tài)下,被焊接于右側的縱板22。
[0030]棒狀構件35在從起端部35a到頂端部35b間的多個部位被折彎。具體而言,棒狀構件35的第I傾斜部35c從安裝于縱板22的右側面上的起端部35a的右端部向橫梁24的后側面折彎。此外,第I傾斜部35c從起端部35a的右端部越朝向右方越向前方傾斜。
[0031]棒狀構件35的第I固定部35d從延伸到橫梁24的后側面的第I傾斜部35c的前端部沿橫梁24的后側面向上方折彎。第I固定部35d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前側的部分)在前后方向上抵接于橫梁24的后側面。第I固定部35d的外周面在與橫梁24抵接的狀態(tài)下被焊接于該橫梁24。由此,第I固定部35d固定于橫梁24。此外,棒狀構件35的第I固定部35d也可以通過緊固螺絲等固定于橫梁24。
[0032]第I固定部35d的上端部突出于橫梁24的上方。棒狀構件35的上配置部35e以從上方重疊于橫梁24及縱板22的方式,從第I固定部35d的上端部向左折彎。在俯視下,上配置部35e以與橫梁24及右側的縱板22相交叉的方式,從第I固定部35d的上端部越朝向左方越向前方傾斜。上配置部35e的左端部配置于比右側的縱板22的左側面更左方的位置。
[0033]棒狀構件35的第2傾斜部35f從上配置部35e的左端部向前方折彎。第2傾斜部35f向右前方延伸,并以接近右側的縱板22的左側壁面的方式,從上配置部35e的左端部越朝向前方越向下方傾斜。
[0034]第2傾斜部35f延伸到右側的縱板22的左側面。棒狀構件35的第2固定部35g從第2傾斜部35f的前端部沿縱板22的左側壁面向上方折彎。第2固定部35g越朝向上方越向前方傾斜。此外,第2固定部35g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朝向右側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抵接于縱板22的左側面。第2固定部35g的外周面在與右側的縱板22的左側面抵接的狀態(tài)下被焊接于該右側的縱板22。由此,第2固定部35g固定于右側的縱板22的左側面。
[0035]通過將第I固定部35d和第2固定部35g固定于上框架20 (縱板22及橫梁24),棒狀構件35的頂端部35b被配置于從縱板22向上方離開的位置。具體而言,第2固定部35g的上端部與頂端部35b連結。頂端部35b從第2固定部35g的上端部向上方延伸,突出于右側的縱板22的上方。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比棒狀構件35的第2傾斜部35f更靠前端側的部分中,配置于比右側的縱板22的上面更上方的部分相當于頂端部35b,而配置于與右側的縱板22的上面相同的高度位置及其下方的部分相當于第2固定部35g。
[0036]配設構件30沿棒狀構件35予以配設。多個捆扎帶32在棒狀構件35的長邊方向上相互隔開距離而予以配設。配設構件30通過多個捆扎帶32被捆扎于棒狀構件35,從而被固定于該棒狀構件35。也就是,捆扎帶32用于將配設構件30與棒狀構件35捆扎在一起,以便固定沿棒狀構件35配設的配設構件30。其中,捆扎帶32的數量和捆扎位置僅僅是一個例子,不限定于此方式。
[0037]另外,棒狀構件35的在俯視下與縱板22及橫梁24相重疊的位置(即,上配置部35e)安裝有從下方支承配設構件30的一對支承板38。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支承板38在俯視下分別配置于上配置部35e與右側的縱板22的交點處、以及上配置部35e與橫梁24的交點處。此外,各支承板38配置于捆扎帶32之間。
[0038]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工程機械10能夠以較簡單的結構將包含液壓管及電線中的至少一方的配設構件30固定于上框架20。
[0039]具體而言,以往在上框架20的多個部位焊接螺母構件及夾緊構件,利用緊固于螺母構件的保持件及夾緊構件來固定配設構件30。然而,當要使配設構件30朝向縱板22及橫梁24的上方配設時,在縱板22及橫梁24的上方不存在用于焊接螺母構件及夾緊構件的構件。因此,不能將配設構件30固定于配設位置。
[0040]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a安裝于縱板22的右側面,并且,頂端部35b配置于縱板22的上方。因此,通過捆扎帶32將沿著棒狀構件35予以配設的配設構件30與棒狀構件35捆扎在一起,從而能夠將配設構件30固定于縱板22的上方位置。
[0041]另外,由于第I固定部35d和第2固定部35g在與上框架20 (橫梁24及右側的縱板22)相抵接的狀態(tài)下固定于上框架20,因此,能夠通過上框架20來支承棒狀構件35,即使配設構件30的數量增多,棒狀構件35也不會彎曲。因此,能夠可靠地將配設構件30固定于配設位置。
[0042]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a安裝于右側的縱板22,并且,棒狀構件35的頂端部35b突出于右側的縱板22的上方。因此,能夠通過捆扎帶32將沿著棒狀構件35予以配設的配設構件30固定于縱板22的上方位置。
[0043]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a安裝于右側的縱板22的右側面,棒狀構件35的第2固定部35g的外周面抵接于右側的縱板22的左側面。因此,能夠在由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a和第2固定部35g來夾住右側的縱板22的狀態(tài)下,將棒狀構件35固定于縱板22。據此,能夠通過縱板22支承(加強)棒狀構件35,即使配設構件30的數量增多,棒狀構件35也不會在縱板22的板厚方向(左右方向)彎曲。
[0044]由于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a在左右方向上插入于右側的縱板22的插入孔22a中,因此,能夠抑制棒狀構件35在高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動,能夠在高度方向上對棒狀構件35加以定位。
[0045]此外,棒狀構件35的第I固定部35d的外周部在前后方向上抵接于橫梁24的后側面。據此,在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a已插入到插入孔22a中、但棒狀構件35還沒有固定于上框架20的組裝過程中,能夠使棒狀構件35沿橫梁24的后側面滑動。也就是,在所述組裝過程中,能一邊限制棒狀構件35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一邊在左右方向上調整棒狀構件35的位置。因此,通過該左右方向的位置調整,能夠在左右方向上對棒狀構件35加以定位,以使第2固定部35g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抵接于縱板22的左側面。
[0046]由于棒狀構件35具有上配置部35e,因此,所述配設構件30能夠以沿上配置部35e從上方重疊于橫梁24及右側的縱板22的方式予以配設。但是,在這樣將配設構件30配設于橫梁24及縱板22上的情況下,當工程機械10振動等時,位于捆扎帶32之間的配設構件30會向下方移動,配設構件30有可能與橫梁24或縱板22的上端部的角部接觸而受損。于是,如上述實施方式那樣,通過設置從下方支承配設構件30的支承板38,能夠抑制配設構件30受損。
[0047]在俯視下,由于在上配置部35e與橫梁24的交點處及上配置部35e與縱板22的交點處設有支承板38,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配設構件30受損。
[0048]《其他實施方式》
[0049]適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也可以具有如下結構。
[0050]上述實施方式涉及的棒狀構件35具有從上配置部35e的左端部向縱板22的左側壁面朝前方折彎的第2傾斜部35f,所述上配置部35e以從上方重疊于縱板22及橫梁24的方式予以配置。第2傾斜部35f向右前方延伸,并以接近縱板22的左側壁面的方式,越朝向前方越向下方傾斜。棒狀構件35并不限定于此方式。
[0051]例如,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涉及的棒狀構件35具有:第2傾斜部35h,其從上配置部35e的左端部向縱板22的上面朝前方折彎,所述上配置部35e以從上方重疊于縱板22及橫梁24的方式予以配置;第2固定部35i,其與第2傾斜部35h的前端部相連結;以及頂端部35j,其從第2固定部35i的前端部向上方折彎。
[0052]第2傾斜部35h從上配置部35e的左端部向右前方延伸,并以接近縱板22的上面的方式,越朝向前方越向下方傾斜。第2固定部35i具有外周面,該外周面在與縱板22的上面抵接的狀態(tài)下固定于縱板22的上面。
[0053]通過將第I固定部35d和第2固定部35i固定于上框架20,頂端部35j被配置于從縱板22向上方離開的位置。具體而言,頂端部35j從第2固定部35i的前端部越朝向前方越向上方傾斜。也就是,頂端部35j從配置于縱板22的上面的第2固定部35i向上方延伸,從而配置于縱板22的上方。
[0054]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棒狀構件35的頂端部35b、35j突出于縱板22的上方,但棒狀構件35的頂端部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從縱板22 (上框架20)離開的位置即可。
[0055]在圖7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棒狀構件35具有:被焊接于縱板22的左側壁面的起端部35k和固定部351 ;將該起端部35k和固定部351相連結的彎曲狀的連結部35m ;以及從固定部351的前端部向縱板22的左方延伸的頂端部35η。固定部351具有外周面,該外周面在與縱板22的左側面抵接的狀態(tài)下被焊接于該縱板22。
[0056]通過將固定部351固定于縱板22,頂端部35η被配置于從縱板22向左方離開的位置。具體而言,頂端部35η從固定部351的前端部越朝向前方越向左方傾斜。這樣,棒狀構件35的頂端部35η從抵接于縱板22的左側面的固定部351向左方延伸,從而被配置于從縱板22向左方離開的位置。此外,在該實施方式中,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k焊接于縱板22,因此能正確地設定配設的起點。
[0057]此外,在圖8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棒狀構件35被折彎成V字狀。具體而言,棒狀構件35具有:固定于縱板22的左側面的固定部35p ;從固定部35p向后方延伸的起端部35q ;以及從固定部35p向前方延伸的頂端部35r。
[0058]固定部35p具有外周面,該外周面在與縱板22的左側面抵接的狀態(tài)下被焊接于縱板22。起端部35q從固定部35p的后端部越朝向后方越向左方傾斜。
[0059]通過將固定部35p的外周面固定于縱板22,頂端部35r被配置于從縱板22向左方離開的位置。具體而言,頂端部35r從固定部35p的前端部越朝向前方越向左方傾斜。也就是,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q及頂端部35r從抵接于縱板22的左側面的固定部35p向左方延伸,從而被配置于從縱板22向左方離開的位置。在此情況下,棒狀構件35的起端部35q和頂端部35r都是從縱板22解放的自由端,因而能夠提高配設構件30的配設時的自由度。
[0060]此外,在圖9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增加棒狀構件35的折彎次數,從而將棒狀構件35和縱板22的抵接部分變?yōu)閮蓚€,對這些部分進行焊接。
[0061]具體而言,圖9所示的棒狀構件35具有:兩個固定部35s、35t ;將兩個固定部35s和35t相連結的彎曲狀的連結部35u ;從固定部35s向后方延伸的起端部35v ;以及從固定部35t向前方延伸的頂端部35w。固定部35s、35t具有外周面,該外周面在與縱板22的左側面抵接的狀態(tài)下被焊接于縱板22。起端部35v從固定部35s的后端部越朝向后方越向左方傾斜。
[0062]通過將固定部35s、35t固定于縱板22,頂端部35w被配置于從縱板22向左方離開的位置。具體而言,頂端部35w從固定部35t的前端部越朝向前方越向左方傾斜。也就是,起端部35v及頂端部35w從抵接于縱板22的左側面的固定部35s、35t向左方延伸,從而被配置于從縱板22向左方離開的位置。
[0063]在此情況下,由于棒狀構件35和縱板22的焊接部位增加,因此能夠將棒狀構件35可靠地固定于縱板22。
[006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于棒狀構件35的頂端部從上框架20 (縱板22)向上方或左方離開配置的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是,棒狀構件35的頂端部從上框架20離開的方向并不限定于這些方向,在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中的任何方向都可以。
[0065]在此,棒狀構件35的頂端部從縱板22及底板21離開配置即可。
[0066]此外,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主要包含具有如下結構的發(fā)明。
[006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其被配設具有撓性的配設構件,并包括:上框架,具有底板和直立設置于該底板的立設板;棒狀構件,具有:頂端部;與該頂端部相反側的起端部;和設置于所述頂端部與所述起端部之間、且固定于所述上框架的固定部;以及捆扎帶,用于將所述配設構件與所述棒狀構件捆扎在一起,以便固定沿所述棒狀構件配設的所述配設構件,其中,所述棒狀構件的固定部是通過將所述棒狀構件在所述起端部和所述頂端部之間折彎而形成的,并且,該固定部具有外周面,該外周面在與所述上框架抵接的狀態(tài)下固定于該上框架;借助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與所述上框架的固定,所述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從所述上框架離開的位置。
[0068]在本發(fā)明中,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從上框架離開的位置。此外,棒狀構件在起端部和頂端部之間被折彎,由此形成的固定部的外周面以抵接狀態(tài)固定于上框架。配設構件沿棒狀構件予以配設,并通過捆扎帶被捆扎于棒狀構件。由此,配設構件被固定于棒狀構件。
[0069]通過上述結構,能夠以較簡單的結構將包含液壓管及電線中的至少一方的配設構件固定于上框架。具體而言,以往在上框架的多個部位焊接螺母構件及夾緊構件,利用緊固于螺母構件的保持件及夾緊構件來固定配設構件。然而,當要使配設構件朝向從上框架離開的方向、例如朝向上框架的上方配設時,在上框架的上方不存在用于焊接螺母構件及夾緊構件的構件。因此,存在不能將配設構件固定于配設位置的問題。
[0070]與此相對,本發(fā)明將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從上框架離開的位置。因此,通過利用捆扎帶將沿棒狀構件予以配設的配設構件與棒狀構件捆扎在一起,能夠將配設構件固定于從上框架離開的位置。
[0071]此外,由于固定部的外周面以抵接狀態(tài)固定于上框架,因此,能夠通過上框架支承棒狀構件,即使配設構件的數量增多(配設構件的重量增多),棒狀構件也不會彎曲。因此,能夠可靠地將配設構件固定于配設位置。
[0072]在所述工程機械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安裝于所述上框架;所述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所述立設板的上方。
[0073]采用該方式,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安裝于上框架,并且,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立設板的上方。因此,能夠通過捆扎帶將沿棒狀構件予以配設的配設構件固定于立設板的上方位置。
[0074]在所述工程機械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安裝于所述立設板的一側面;所述棒狀構件以使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立設板的另一側面的方式折彎。
[0075]采用該方式,在立設板的一側面上安裝有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另一側面上安裝有固定部的外周面。因此,能夠在由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和固定部夾住立設板的狀態(tài)下,將棒狀構件固定于該立設板。由此,能通過立設板加強棒狀構件,能夠抑制棒狀構件在立設板的板厚方向上彎曲。
[0076]在所述工程機械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在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立設板的插入孔中的狀態(tài)下安裝于所述立設板的側面。
[0077]在該方式中,由于棒狀構件的起端部插入于立設板的插入孔中,因此,能夠抑制棒狀構件在與該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動,對棒狀構件加以定位。例如,如果在立設板上形成能夠讓棒狀構件沿大致水平方向插入的孔,則能夠在立設板的高度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對棒狀構件加以定位。此外,在棒狀構件已插入到插入孔中、但棒狀構件還沒有固定于上框架的組裝過程中,不需使用夾具就能夠對棒狀構件加以定位,因此能夠提高組裝作業(yè)效率。
[0078]在所述工程機械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立設板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對的縱板和以與該縱板正交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粱;所述插入孔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左右一對的縱板中的一者;所述棒狀構件以使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在前后方向上抵接于所述橫梁的側面的方式折彎。
[0079]在該方式中,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在左右方向上插入于縱板的插入孔中,固定部的外周部在前后方向上抵接于橫梁的側面。采用這種結構,在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已插入到插入孔中、但棒狀構件還沒有固定于上框架的組裝過程中,能夠使棒狀構件沿橫梁的側面滑動。因此,在所述組裝過程中,能一邊限制棒狀構件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一邊在左右方向上調整棒狀構件的位置。
[0080]在所述工程機械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棒狀構件具有上配置部,該上配置部以從上方重疊于所述立設板的方式予以配置;所述棒狀構件的上配置部設有支承板,該支承板用于從下方支承沿所述上配置部配設的所述配設構件。
[0081]在該方式中,配設構件能夠以沿上配置部從上方重疊于立設板的方式予以配設。但是,在這樣將配設構件配設于立設板上的情況下,當工程機械振動等時,位于捆扎帶之間的配設構件會向下方移動,配設構件有可能與立設板的上端部的角部接觸而受損。于是,如上述實施方式那樣,通過設置從下方支承配設構件的支承板,能夠抑制配設構件受損。
[0082]在所述工程機械中,較為理想的是:所述上配置部在俯視下沿與所述立設板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支承板在俯視下置于所述上配置部與所述立設板的交點處。
[0083]在該方式中,在俯視圖中沿與立設板交叉的方向配置了上配置部及配設構件的情況下,能夠在該上配置部與立設板的交點處可靠地防止配設構件受損。
[0084]如上所述,本發(fā)明能夠以較簡單的結構將包含液壓管及電線中的至少一方的配設構件固定于上框架,即能夠獲得實用性高的效果,因此,本發(fā)明極為有用,且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高。
【權利要求】
1.一種工程機械,被配設具有撓性的配設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框架,具有底板和直立設置于該底板的立設板; 棒狀構件,具有:頂端部;與該頂端部相反側的起端部;和設置于所述頂端部與所述起端部之間、且固定于所述上框架的固定部;以及 捆扎帶,用于將所述配設構件與所述棒狀構件捆扎在一起,以便固定沿所述棒狀構件配設的所述配設構件,其中, 所述棒狀構件的固定部是通過將所述棒狀構件在所述起端部和所述頂端部之間折彎而形成的,并且,該固定部具有在與所述上框架抵接的狀態(tài)下固定于該上框架的外周面,借助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與所述上框架的固定,所述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從所述上框架離開的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安裝于所述上框架, 所述棒狀構件的頂端部配置于所述立設板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安裝于所述立設板的一側面, 所述棒狀構件以使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抵接于所述立設板的另一側面的方式折彎。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狀構件的起端部,在插入到形成于所述立設板的插入孔中的狀態(tài)下安裝于所述立設板的側面。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設板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對的縱板和以與該縱板正交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橫粱, 所述插入孔在左右方向上形成于所述左右一對的縱板中的一者, 所述棒狀構件以使所述固定部的外周面在前后方向上抵接于所述橫梁的側面的方式折彎。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狀構件具有上配置部,該上配置部以從上方重疊于所述立設板的方式予以配置, 在所述棒狀構件的上配置部設有支承板,該支承板用于從下方支承沿所述上配置部配設的所述配設構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配置部在俯視下沿與所述立設板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支承板在俯視下置于所述上配置部與所述立設板的交點處。
【文檔編號】E02F9/08GK104234111SQ201410262360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6月14日
【發(fā)明者】奧西隆之, 上杉憲央 申請人:神鋼建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运城市| 甘泉县| 屯门区| 喀什市| 洪泽县| 南康市| 庆元县| 浦江县| 刚察县| 平远县| 海阳市| 赣榆县| 兰坪| 金乡县| 怀集县| 南郑县| 宜阳县| 白水县| 渭源县| 安庆市| 大余县| 布尔津县| 西华县| 安吉县| 基隆市| 嘉祥县| 绥棱县| 定州市| 金川县| 上饶市| 达州市| 天镇县| 开封市| 巴楚县| 九龙坡区| 武邑县| 镇巴县| 兴和县| 南充市| 昆明市|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