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土層或巖石的鉆進中用于密封或封隔井眼或井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
背景技術:
在石油、天然氣鉆井過程中,地層流體一旦失去控制,就可能發(fā)生井涌或井噴失控,必須使用防噴器對其控制,而閘板防噴器是防噴器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閘板防噴器一般使用液壓油控制,由液缸內(nèi)的液壓油推動活塞、閘板軸和閘板,使閘板向井口中心方向移動直至關閉閘板,達到封井、有效控制井口壓力的目的。閘板防噴器封井后,如果需要長時間封井或防止液壓失效閘板打開的情況,就必須使用閘板鎖緊裝置將閘板在其所處位置處鎖緊,防止閘板在井內(nèi)波動的壓力下向外運動,保證防噴器封井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閘板鎖緊裝置分為手動鎖緊裝置和液動鎖緊裝置。
手動鎖緊裝置主要包括液壓關閉鎖緊軸隨動結構、花鍵軸套結構、液壓關閉鎖緊軸不隨動結構3類?,F(xiàn)實中最常用的是第一類和第三類,第二類是在第一類的基礎上在鎖緊軸內(nèi)部增加了花鍵套,本質上與第一類相同,但實際使用較少。三類結構的使用特點都是利用人工旋轉手輪帶動鎖緊軸旋轉幾十圈后依靠鎖緊軸梯形螺紋副間的自鎖實現(xiàn)鎖緊閘板,解鎖也需同樣反向轉動手輪幾十圈。雖然可以達到鎖緊的目的,但是這三類手動鎖緊裝置費時、費力、效率低。而且由于井場環(huán)境和溫度的變化,會導致螺紋接觸面銹死或咬合,使鎖緊和解鎖困難,導致閘板不能順利關閉和打開。關于液動鎖緊裝置,2007年出版的《石油礦場機械》第36卷第10期第1~4頁的專題研究《閘板防噴器液壓鎖緊裝置研究現(xiàn)狀》和2008年7月出版的《石油鉆探技術》第36卷第4期的論文《閘板防噴器液壓鎖緊裝置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這兩篇論文在對國內(nèi)外液壓鎖緊裝置研究現(xiàn)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幾種不同的液壓鎖緊裝置的結構特點,但是這些液壓鎖緊裝置均存在或結構復雜、或體積龐大、或故障率高的缺點。
另外,防噴器的閘板液動鎖緊裝置在許多美國專利中都已經(jīng)被公開,包括但不限于專利號為US3242826、US3470793、US3941141、US4052995、US4076208、US4290577、US4293115、US4601232、US4969390、US4969627、US5025708、US5575452、US5918851、US7195224、US7798466、US8444109、US8857784的專利文件和這些專利文件中所引用的專利文獻和/或非專利文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中手動鎖緊裝置和液動鎖緊裝置的缺點,提供一種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根據(jù)轉動鎖緊軸方式的不同,既可以運用在手動鎖緊裝置上,也可以運用在液動鎖緊裝置上。
本發(fā)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防噴器的鎖緊裝置,包括閘板、側門、閘板軸、鎖緊軸及液缸,所述閘板安裝在所述側門內(nèi)端,所述閘板軸從所述側門中穿出與所述閘板連接,所述液缸安裝在所述側門的外端,所述閘板軸的端部套設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與所述液缸的內(nèi)腔匹配,使得所述閘板軸在所述液缸內(nèi)軸向移動,所述鎖緊軸可部分置于閘板軸內(nèi)部實現(xiàn)相對運動,其特點在于:
所述閘板軸內(nèi)部設有軸向的異型孔,所述鎖緊軸上設有N(N為自然數(shù))條軸向的鎖緊條,兩者能相互匹配套合;
所述異型孔的徑向上設有第一螺旋曲面區(qū),所述鎖緊條的徑向上設有第二螺旋曲面區(qū),兩者相互匹配。
較佳地,所述第一螺旋曲面區(qū)為第一螺旋曲面,或者為第一螺旋曲面組;
所述第二螺旋曲面區(qū)為第二螺旋曲面,或者為第二螺旋曲面組;
所述第一螺旋曲面區(qū)或第二螺旋曲面區(qū)的螺旋升角為0°-23°。
較佳地,所述異型孔內(nèi)設有多層第一螺旋曲面區(qū),所述鎖緊條在所述鎖緊軸上形成多層第二螺旋曲面區(qū),兩者相應匹配。
較佳地,所述異型孔端部有導向圓孔,所述鎖緊軸端部有導向圓柱。
較佳地,所述閘板軸的異型孔與所述鎖緊軸的鎖緊條在軸向上相互凹凸配合,所述異型孔和鎖緊條上的半錐角為1°25'43”-90°。
較佳地,所述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還包括執(zhí)行機構,所述執(zhí)行機構設置在所述鎖緊軸的另一端,用于帶動所述鎖緊軸旋轉。
較佳地,所述執(zhí)行機構包括鎖緊液缸,所述鎖緊軸的一端與所述閘板軸連接,所述鎖緊軸的另一端穿入所述鎖緊液缸中,所述鎖緊液缸與所述液缸的外端連接。
較佳地,所述執(zhí)行機構還包括第二活塞、第三活塞、第一齒條、第二齒條及轉動齒輪,所述轉動齒輪穿設在所述鎖緊軸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齒條和所述第二齒條分別嚙合于所述轉動齒輪的上下方,所述第二活塞與所述第一齒條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活塞與所述第二齒條固定連接,且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第三活塞分別位于所述轉動齒輪的兩側;
所述鎖緊軸上設有鍵槽,所述轉動齒輪通過鍵與所述鎖緊軸連接;
所述執(zhí)行機構收容于所述鎖緊液缸中。
較佳地,所述執(zhí)行機構還包括第四活塞、第五活塞、連接桿和擺動桿,所述擺動桿安裝在所述鎖緊軸的另一端,且所述擺動桿穿過所述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四活塞和所述第五活塞固定連接;
所述執(zhí)行機構收容于所述鎖緊液缸中。
較佳地,所述執(zhí)行機構包括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及電機,所述從動齒輪穿設在所述鎖緊軸的另一端,所述主動齒輪通過連接軸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從動齒輪與所述主動齒輪嚙合。
本發(fā)明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可以只需轉動鎖緊軸1/6圈就能實現(xiàn)鎖緊,如果依靠人力直接轉動鎖緊軸進行鎖緊將比傳統(tǒng)手動鎖緊裝置提高效率至少百倍,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提高了鎖緊效率;如果依靠液壓驅動執(zhí)行機構旋轉鎖緊軸進行鎖緊,則會比傳統(tǒng)液動鎖緊裝置結構更簡單、體積更小巧、加工成本和故障率更低。
附圖說明
本發(fā)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yōu)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的更加明顯,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圖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的裝配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沿A-A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4為圖2中沿B-B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 透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少標了a和b)
圖7為圖6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8為圖6中b部分的放大圖。
圖9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鎖緊軸依次由解鎖位置運動到鎖緊位置的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鎖緊軸與執(zhí)行機構配合后位于解鎖位置的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所述閘板打開后處于解鎖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鎖緊軸與執(zhí)行機構配合后位于鎖緊位置的示意圖。
圖13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所述閘板關閉后處于鎖緊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二中鎖緊軸與執(zhí)行機構配合后位于解鎖位置的示意圖。
圖1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二中所述閘板打開后處于解鎖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6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二中鎖緊軸與執(zhí)行機構配合后位于鎖緊位置的示意圖。
圖17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二中所述閘板關閉后處于鎖緊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18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三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19為圖18中a1部分的放大圖。
圖20為圖18中a2部分的放大圖。
圖2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四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
圖22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四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一。
圖23為圖22中a3部分的放大圖。
圖24為圖22中a4部分的放大圖。
圖2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四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二。
圖26為圖25中a5部分的放大圖。
圖27為圖25中a6部分的放大圖。
圖28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五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29為圖28中b1部分的放大圖。
圖30為圖28中b2部分的放大圖。
圖3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六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32為圖31中b3部分的放大圖。
圖33為圖31中b4部分的放大圖。
圖3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七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
圖3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七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36為圖35中c1部分的放大圖。
圖37為圖35中c2部分的放大圖。
圖38為圖35中沿C-C線剖開的剖視圖一。
圖39為圖35中沿D-D線剖開的剖視圖一。
圖40為圖35中沿C-C線剖開的剖視圖二。
圖41為圖35中沿D-D線剖開的剖視圖二。
圖42為圖35中沿C-C線剖開的剖視圖三。
圖43為圖35中沿D-D線剖開的剖視圖三。
圖4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八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45為圖44中d1部分的放大圖。
圖46為圖44中d2部分的放大圖。
圖47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八中閘板軸與鎖緊軸形成 二組螺旋曲面的示意圖。
圖48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八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一。
圖49為圖48中e1部分的放大圖。
圖50為圖48中e2部分的放大圖。
圖5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八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二。
圖52為圖51中f1部分的放大圖。
圖53為圖51中f2部分的放大圖。
圖5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九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
圖5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九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56為圖55中g1部分的放大圖。
圖57為圖55中g2部分的放大圖。
圖58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59為圖58中h1部分的放大圖。
圖60為圖58中h2部分的放大圖。
圖6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
圖62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63為圖62中I1部分的放大圖。
圖64為圖62中I2部分的放大圖。
圖65為圖62中沿E-E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66為圖62中沿F-F線剖開的剖視圖。
圖67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二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68為圖67中J1部分的放大圖。
圖69為圖67中J2部分的放大圖。
圖70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三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
圖71為圖70中K1部分的放大圖。
圖72為圖70中K2部分的放大圖。
圖73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四中執(zhí)行機構與鎖緊軸配合的立體圖。
圖7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五中執(zhí)行機構與鎖緊軸配合的立體圖。
圖7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鎖緊配合排列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fā)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實施例一:
圖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包括防噴器100、殼體110、閘板120、側門130及液缸140,閘板120被收容在殼體110內(nèi),側門130固定在殼體110的外側,即位于閘板120的外端,將閘板120封閉在殼體110內(nèi),同時使得連接閘板120的閘板軸121由側門130中穿出,液缸140安裝在側門130的外端。
在閘板軸121的端部套設有第一活塞160,第一活塞160與液缸140的內(nèi)腔匹配,使得閘板軸121能夠在液缸140內(nèi)實現(xiàn)軸向移動,從而帶動閘板軸121在液缸140的內(nèi)腔內(nèi)移動,其中第一活塞160的活塞行程為L。
圖2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的裝配示意圖。圖3為圖2中沿A-A線剖開的剖視圖。圖4為圖2中沿B-B線剖開的剖視圖。
如圖2至圖4所示,同時結合圖1,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還包括鎖緊軸 150和鎖緊液缸170,鎖緊軸150的一端與閘板軸121連接,鎖緊軸150的另一端由鎖緊液缸170穿出,而鎖緊液缸170與液缸140的外端連接,以實現(xiàn)鎖緊軸150在閘板軸121內(nèi)相對移動并旋轉鎖緊。
閘板軸121內(nèi)開設有異型孔123,相應地在鎖緊軸150上設置鎖緊條151,使得鎖緊條151與異型孔123相互配合鎖緊。鎖緊條151的數(shù)量可以設置多條,例如一條、兩條或三條,且鎖緊條151均勻地分布在鎖緊軸150上,將鎖緊軸150的外表面均勻等分。如圖2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在鎖緊軸150上設置兩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進行四等分。
在異型孔123內(nèi)設有第一螺旋曲面組124,包括螺旋上升曲面1241和1242,鎖緊條151在鎖緊軸150上形成第二螺旋曲面組152,包括螺旋上升曲面1521和1522,第一螺旋曲面組124與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相應匹配,即螺旋上升曲面1241匹配螺旋上升曲面1521和螺旋上升曲面1242匹配螺旋上升曲面1522,它們的螺旋升角匹配相等。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螺旋升角為0°-23°,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螺旋升角為0°-23°。本實施例中第一螺旋曲面組124和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螺旋升角為0°,即第一螺旋曲面組124和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為平面。特別地,兩條鎖緊條151形成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位置高度相互一致,同樣異型孔123內(nèi)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位置高度也相互一致。
圖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7為圖6中a部分的放大圖。圖8為圖6中b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5至圖6所示,異型孔123端部有導向圓孔1231,同時鎖緊軸150端部有導向圓柱1511,鎖緊條151環(huán)設在鎖緊軸150的外表面上。其中,閘板軸導向深度L1,鎖緊軸導向長度L3和閘板軸圓柱部分總長L2。L1的取值范圍為0~(閘板軸圓柱部分總長L2-活塞行程L);L3的取值范圍為0~(閘板軸圓柱部分總長L2-活塞行程L)。以下實施例均如斯,不再贅述。
如圖7和圖8所示,本實施例中異型孔123的螺旋升角為0°,鎖緊條151的螺旋升角也為0°,兩者可以相互匹配鎖緊。
根據(jù)上述結構,鎖緊軸150和閘板軸121通過相應的螺旋升角接觸匹配,依靠兩者之間的摩擦力實現(xiàn)自鎖。
圖9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鎖緊軸依次由解鎖位置運動到鎖緊位置的示意圖。如圖9所示,鎖緊軸150沿箭頭X的方向由解鎖位 置運動至鎖緊位置。當鎖緊軸150處于解鎖位置時,鎖緊軸150整體縮進在閘板軸121的異型孔123內(nèi)。隨著閘板軸121的移動,鎖緊軸150逐漸相對地從閘板軸121內(nèi)向外伸出,并發(fā)生旋轉直至鎖緊軸150第二螺旋曲面組與閘板軸121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匹配鎖緊。解鎖運動是鎖緊運動的反向過程,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結構的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使用人力直接驅動鎖緊軸外端部旋轉從而實現(xiàn)手動鎖緊。
此外,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之上,本發(fā)明的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還可以包括執(zhí)行機構180,從而更進一步地實現(xiàn)液壓自動鎖緊。
圖10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鎖緊軸與執(zhí)行機構配合后位于解鎖位置的示意圖。圖1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所述閘板打開后處于解鎖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12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鎖緊軸與執(zhí)行機構配合后位于鎖緊位置的示意圖。圖13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一中所述閘板關閉后處于鎖緊狀態(tài)的示意圖。
如圖10至圖13所示,執(zhí)行機構180設置在鎖緊軸150的另一端,主要用于帶動鎖緊軸150的旋轉。優(yōu)選地,執(zhí)行機構180包括第二活塞184、第三活塞185、第一齒條182、第二齒條183及轉動齒輪181,將轉動齒輪181穿設在鎖緊軸150的另一端上。轉動齒輪181和鎖緊軸150之間采用鍵聯(lián)接的方式,在鎖緊軸150上設置鍵槽155,在鍵槽155內(nèi)放置鍵1811(如圖5所示),通過鍵1811使得轉動齒輪181與鎖緊軸150聯(lián)接為一體。第二活塞184與第一齒條182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三活塞185與第二齒條183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齒條182在轉動齒輪181上部與轉動齒輪181嚙合,第二齒條在轉動齒輪181下部與轉動齒輪181嚙合,且第二活塞184和第三活塞185分別位于轉動齒輪181的兩側。第一齒條182和第二齒條183在第二活塞184及第三活塞185的帶動下同時推動轉動齒輪181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從而實現(xiàn)順時針鎖緊或逆時針解鎖動作。
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鎖緊液缸170將執(zhí)行機構180整體收容在內(nèi)。鎖緊液缸170內(nèi)有密封件密封在鎖緊軸150上,從而將液缸140的關腔142和鎖緊液缸170的解鎖腔210隔離,并且鎖緊液缸170端部另有密封件密封在鎖緊軸150上使得解鎖腔210內(nèi)液壓油不泄漏到大氣中。
如圖10和圖1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通過液壓來驅動活塞160并由其帶動閘板軸121移動,從而帶動閘板120的開合。因此,在側門130上部開設有關油路131,使關油路131與液缸140的關腔142連通。在側門130上部開設的關油路131下部同一方向平行開設開油路141,使開油路141與液缸140的開腔143連通。關油路131和開油路141是兩條分開運行、互不干擾的獨立油路。同時在鎖緊液缸170上開設有鎖緊油路172和解鎖油路171,解鎖油路171和開油路141連通,鎖緊油路172與關油路131連通,并與液缸140的關腔142連通。當液缸140的開腔143從開油路141通入液壓油后,第一活塞160帶動閘板軸121向遠離井口中心的方向移動,閘板軸121的異型孔123將鎖緊軸150部分套入其中。同時由于解鎖油路171和開油路141相通,所以液壓油通過解鎖油路171同時也進入了解鎖腔210,將第二活塞184和第三活塞185推至鎖緊液缸蓋200。此時第二活塞184和第三活塞185由于受到鎖緊液缸蓋200的端面的阻止而停止運動,從而無法帶動第一齒條182和第二齒條183的運動,進而無法帶動轉動齒輪181逆時針旋轉。當液壓油推動第一活塞160與鎖緊液缸170的端面接觸時,由于鎖緊液缸170端面的阻止而使第一活塞160停止運動。這樣卸除液壓力后,整個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處于解鎖狀態(tài)(如圖11所示)。
如圖12和圖13所示,當液缸140的關腔142從關油路131通入液壓油后,活塞160帶動閘板軸121向井口中心方向移動,此時鎖緊油路172中的液壓油也同時進入鎖緊腔220,欲推動第二活塞184和第三活塞185同時對應帶動第一齒條182和第二齒條183運動,通過齒條與轉動齒輪181的嚙合使轉動齒輪181有帶動鎖緊軸150順時針旋轉的趨勢,但由于此時鎖緊軸150還處在閘板軸121內(nèi)部,閘板軸121阻止了鎖緊軸150的順時針旋轉。鎖緊軸150在無法運動的情況下,閘板軸121和鎖緊軸150逐漸地軸向分離,直到鎖緊軸150上第二螺旋曲面組152脫離閘板軸150的阻止時,鎖緊軸150在導向圓柱1511的導向作用下立即發(fā)生順時針旋轉并與閘板軸150上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相應匹配從而鎖緊。卸除液壓力后,鎖緊軸150與閘板軸121繼續(xù)保持鎖緊狀態(tài)。特別地,當螺旋上升曲面組的角度不為0°時(如實施例5),在使用過程中鎖緊軸151可以通過自動增加旋轉的角度而自動補償由于鉆桿及閘板膠芯的磨損所導致的軸向移動量的增加。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中開設的鎖緊油路不同,因而相應地將執(zhí)行機構180中對于活塞和齒條的連接關系設置不同。
圖1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二中鎖緊軸與執(zhí)行機構配合后位于解鎖位置的示意圖。圖1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二中所述閘板打開后處于解鎖狀態(tài)的示意圖。圖16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二中鎖緊軸與執(zhí)行機構配合后位于鎖緊位置的示意圖。圖17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二中所述閘板關閉后處于鎖緊狀態(tài)的示意圖。
如圖14所示,執(zhí)行機構180包括第二活塞184、第三活塞185、第一齒條182、第二齒條183及轉動齒輪181,將轉動齒輪181穿設在鎖緊軸150的另一端上。第二活塞184與第二齒條183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三活塞185與第一齒條182固定連接在一起,第一齒條182在轉動齒輪181上部與轉動齒輪181嚙合,第二齒條183在轉動齒輪181下部與轉動齒輪181嚙合,且第二活塞184和第三活塞185分別位于轉動齒輪181的兩側。第一齒條182和第二齒條183分別在第三活塞185及第二活塞184的帶動下同時推動轉動齒輪181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從而實現(xiàn)順時針鎖緊或逆時針解鎖動作。
如圖15所示,在側門130上部開設有關油路131,使關油路131與液缸140的關腔142連通。在側門130上部開設的關油路131下部同一方向平行開設開油路141,使開油路141與液缸140的開腔143連通。關油路131和開油路141是兩條分開運行、互不干擾的獨立油路。同時在鎖緊液缸170上開設有相互連通的解鎖油路171和解鎖油路173,解鎖油路173和開油路141連通,且解鎖油路173與液缸140的開腔143連通。當液缸140的開腔143從開油路141通入液壓油后,第一活塞160帶動閘板軸121向遠離井口中心方向移動,閘板軸121的異型孔123將鎖緊軸150部分套入其中。同時由于解鎖油路171和解鎖油路173與開油路141相通,故而液壓油通過解鎖油路171和解鎖油路173同時也進入了解鎖腔210,從而將與第二活塞184連接的第二齒條183端部推動至第二活塞185的內(nèi)端面,同時將與第三活塞185連接的第一齒條182端部推動至第一活塞184的內(nèi)端面。此時,第二活塞184和第三活塞185由于受到對方內(nèi)端面的阻止而停止運動,從而無法帶動第一齒條182和第二齒條183運動, 進而無法帶動轉動齒輪181逆時針旋轉。當液壓油推動第一活塞160與鎖緊液缸170的端面接觸時,由于鎖緊液缸170端面的阻止而使第一活塞160停止運動。卸除液壓力后,整個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處于解鎖狀態(tài)。
如圖16和圖17所示,當液缸140的關腔142從關油路131通入液壓油后,活塞160帶動閘板軸121向井口中心方向移動,此時關腔142內(nèi)液壓油也同時進入鎖緊腔220,欲推動第二活塞184和第三活塞185同時對應帶動第二齒條183和第一齒條182運動,通過齒條與轉動齒輪181的嚙合使轉動齒輪181有帶動鎖緊軸150順時針旋轉的趨勢,但由于此時鎖緊軸150還處在閘板軸121內(nèi)部,閘板軸121阻止了鎖緊軸150的順時針旋轉。鎖緊軸150在無法運動的情況下,閘板軸121和鎖緊軸150逐漸地軸向分離,直到鎖緊軸150上第二螺旋曲面組152脫離閘板軸150的阻止時,鎖緊軸150在導向圓柱1511的導向作用下立即發(fā)生順時針旋轉并與閘板軸150上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相應匹配從而鎖緊。卸除液壓力后,鎖緊軸150與閘板軸121繼續(xù)保持鎖緊狀態(tài)。特別地,當螺旋上升曲面組的角度不為0°時(如實施例5),在使用過程中鎖緊軸151可以通過自動增加旋轉的角度而自動補償由于鉆桿及閘板膠芯的磨損所導致的軸向移動量的增加。
實施例三:
圖18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三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19為圖18中a1部分的放大圖。圖20為圖18中a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18至圖20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螺旋升角為0°,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螺旋升角為0°。特別地,兩條鎖緊條151形成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位置高度不一致。
實施例四:
圖2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四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圖22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四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一。圖23為圖22中a3部分的放大圖。圖24為圖22中a4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21至圖24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兩條鎖緊條151形成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位置高度相互一致,同樣異型孔123內(nèi)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位置高度也相互一致。鎖緊軸151的端部形狀為外凸錐形,閘板軸121的導向圓孔下為內(nèi)凹錐形,半錐角θ1、θ2取值范圍為1°25'43”-90°。閘板軸121和鎖緊軸150在對應相等的半錐角處重合并鎖緊。
圖2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四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二。圖26為圖25中a5部分的放大圖。圖27為圖25中a6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25至圖27所示,同理也可以這樣設置:兩條鎖緊條151形成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位置高度不一致。異型孔123內(nèi)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位置高度也不一致。同時鎖緊軸151的端部形狀為外凸錐形,閘板軸121的導向圓孔下為內(nèi)凹錐形。具體地說,鎖緊軸半錐角θ3取值范圍為1°25'43”-90°,半錐角θ4取值范圍為1°25'43”-90°。閘板軸121和鎖緊軸150在對應相等的半錐角處重合并鎖緊。
實施例五:
圖28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五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29為圖28中b1部分的放大圖。圖30為圖28中b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28至圖30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螺旋升角θ5為5°,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的螺旋升角θ5為5°。此處鎖緊軸150上設置有兩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的外圓表面四等分。特別地,兩條鎖緊條151形成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位置高度相互一致,同樣異型孔123內(nèi)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位置高度也相互一致。類似實施例4中的半錐角θ1和半錐角θ2的角度分類,在對應相等的半錐角處重合并鎖緊的情況,在實施例5有螺旋升角的情況下也可以轉化為在對應相等的螺旋升角處重合并鎖緊而同樣實施,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六:
圖3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六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32為圖31中b3部分的放大圖。圖33為圖31中b4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31至圖33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螺旋升角θ6為5°,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螺旋升角θ6為5°。此處鎖緊軸150上設置有兩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的外圓表面四等分。特別地,兩條鎖緊條151形成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位置高度不一致。優(yōu)選地各個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位于一條螺旋線上,這些鎖緊部位的邊線就重合在螺旋線上。同樣異型孔123內(nèi)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位置高度也不一致。優(yōu)選地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位于一條螺旋線上,這些鎖緊部位的邊線就重合在螺旋線上。
實施例七:
圖3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七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圖3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七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36為圖35中c1部分的放大圖。圖37為圖35中c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34至圖37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鎖緊軸150上設置一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的外圓表面二等分。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124的螺旋升角為0°(即為平面),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152的螺旋升角為0°(即為平面)。
圖38為圖35中沿C-C線剖開的剖視圖一。圖39為圖35中沿D-D線剖開的剖視圖一。如圖38和圖39所示,閘板軸121內(nèi)異型孔123的剖面為半圓環(huán)形,相應地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剖面為相應的半圓環(huán)形,便于兩者順滑地套合。
圖40為圖35中沿C-C線剖開的剖視圖二。圖41為圖35中沿D-D線剖開的剖視圖二。如圖40和圖41所示,閘板軸121內(nèi)異型孔123和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還可以設置為如下結構:閘板軸121內(nèi)異型孔123的剖面的上部具 有外凸的角度α1及下部具有外凸的角度β1。相應地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剖面的上部具有外凸的角度α2及下部具有外凸的角度β2。這里的角度α1可取0°-30°,角度β1也可取0°-30°,兩者角度可任意組合。同樣角度α2可取0°-30°,角度β2也可取0°-30°,兩者角度可任意組合。但是角度α1和角度α2的取值必須相同,角度β1和角度β2取值必須相同。
圖42為圖35中沿C-C線剖開的剖視圖三。圖43為圖35中沿D-D線剖開的剖視圖三。如圖42和圖43所示,閘板軸121內(nèi)異型孔123和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還可以設置為如下結構:閘板軸121內(nèi)異型孔123的剖面的上部具有內(nèi)凹的角度α3及下部具有內(nèi)凹的角度β3。相應地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剖面的上部具有內(nèi)凹的角度α4及下部具有內(nèi)凹的角度β4。這里的角度α3可取0°-30°,角度β3也可取0°-30°,兩者角度可任意組合。同樣角度α4可取0°-30°,角度β4也可取0°-30°,兩者角度可任意組合。但是角度α3和角度α4的取值必須相同,角度β3和角度β4取值必須相同。
實施例八:
圖4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八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45為圖44中d1部分的放大圖。圖46為圖44中d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44至圖46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七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124的螺旋升角θ7為3°,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152的螺旋升角θ7為3°。
圖47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八中閘板軸與鎖緊軸形成二層螺旋曲面的示意圖。如圖47所示,閘板軸121和鎖緊軸150之間的鎖緊可以采用二接觸面鎖緊的方式,即形成二層螺旋曲面,接觸面156的寬度小于螺旋曲面槽125的寬度,從而通過兩者的匹配來實現(xiàn)鎖緊,其作用方式與一個鎖緊接觸面相同,多設置鎖緊接觸面可以使得鎖緊更可靠。當然,上述接觸面鎖緊方式也可以運用到其他螺旋升角或多層螺旋曲面區(qū),其同樣可以實現(xiàn)上述功能。
圖48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八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一。圖49為圖48中e1部分的放大圖。圖50為圖48中e2部分的放大圖。如圖48至圖50所示,上述螺旋升角θ7為3°時,其鎖緊軸150 可以設置為凸型。具體地說,閘板軸121內(nèi)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124與異型孔123的內(nèi)壁面夾角θ8為1°25'43”-90°。鎖緊軸150上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152與鎖緊條151的外表面夾角θ8為1°25'43”-90°。
圖5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八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二。圖52為圖51中f1部分的放大圖。圖53為圖51中f2部分的放大圖。如圖51至圖53所示,上述螺旋升角θ7為3°時,其鎖緊軸150可以設置為凹型。具體地說,閘板軸121內(nèi)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124與異型孔123的內(nèi)壁面夾角θ9為1°25'43”-90°。鎖緊軸150上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152與鎖緊條151的外表面夾角θ9為1°25'43”-90°。
如圖48和圖51所示,其同樣也適用于鎖緊軸150上設置多條鎖緊條151的情況,例如設置兩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四等分,或設置三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六等分。θ8、θ9取值范圍為1°25'43”-90°。
實施例九:
圖5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九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圖5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九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56為圖55中g1部分的放大圖。圖57為圖55中g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54至圖57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七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在于: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124的螺旋升角θ10為17°,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152的螺旋升角θ10為17°。
實施例十:
圖58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59為圖58中h1部分的放大圖。圖60為圖58中h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58至圖60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七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在于: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124的螺旋升角θ11為23°,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152的螺旋升角θ11為23°。在所有實施例中設置一定角度的螺旋升角既可以實現(xiàn)自鎖,也可以在轉動過程中產(chǎn)生軸向的推動力,也就能夠自動補償由于鉆桿及閘板膠芯的磨損所導致的 軸向移動量的增加,而且可以防止解鎖過程中的解鎖過頭現(xiàn)象。與實施例九相比,在同樣能保證自鎖的情況下,由于螺旋升角的增大將導致在相同轉動角度的條件下產(chǎn)生出比實施例九更多的軸向移動量。
實施例十一:
圖61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透視圖。圖62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一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63為圖62中I1部分的放大圖。圖64為圖62中I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61至圖64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鎖緊軸150上設置三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的外圓表面六等分。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螺旋升角為0°(即為平面),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螺旋升角為0°(即為平面)。
圖65為圖62中沿E-E線剖開的剖視圖。圖66為圖62中沿F-F線剖開的剖視圖。如圖65和圖66所示,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六等分,閘板軸121內(nèi)異型孔123呈相應地的形狀,便于兩者順滑地套合。
實施例十二:
圖67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二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合的主視圖。圖68為圖67中J1部分的放大圖。圖69為圖67中J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67至圖69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十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具有螺旋升角θ12為7°,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具有螺旋升角θ12為7°。此處鎖緊軸150上設置有三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的外圓表面六等分。特別地,三條鎖緊條151形成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位置高度相互一致,同樣異型孔123內(nèi)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位置高度也相互一致。
實施例十三:
圖70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三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配 合的主視圖。圖71為圖70中K1部分的放大圖。圖72為圖70中K2部分的放大圖。
如圖70至圖72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十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閘板軸121內(nèi)的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具有螺旋升角θ13為7°,同樣鎖緊軸150的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具有螺旋升角θ13為7°。此處鎖緊軸150上設置有三條鎖緊條151,將鎖緊軸150的外圓表面六等分。特別地,三條鎖緊條151形成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的位置高度不一致。優(yōu)選地各個鎖緊條151的第二螺旋曲面組152位于一條螺旋線上,這些鎖緊部位的邊線就重合在螺旋線上。同樣異型孔123內(nèi)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的位置高度也不一致。優(yōu)選地各個異型孔123的第一螺旋曲面組124位于一條螺旋線上,這些鎖緊部位的邊線就重合在螺旋線上。
實施例十四:
圖73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四中執(zhí)行機構與鎖緊軸配合的立體圖。
如圖73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執(zhí)行機構180包括第四活塞300、第五活塞400、連接桿186和擺動桿187。擺動桿187安裝在鎖緊軸150的另一端,且擺動桿187穿過連接桿186,在連接桿186的兩端分別與第四活塞300和第五活塞400固定連接。
通過開關油路的液壓力推動第四活塞300和第五活塞400,由第四活塞300和第五活塞400推動連接桿186,再由連接桿186帶動擺動桿187,再由擺動桿187帶動鎖緊軸150逆時針或順時針旋轉。圖73示出了在關油路的液壓力推動第四活塞300和第五活塞400,進而推動擺動桿187順時針旋轉,從而達到的鎖緊位置。同理,解鎖位置則是通過開油路的液壓力推動第四活塞300和第五活塞400反向運動,從而促使鎖緊軸150逆時針旋轉解鎖。
實施例十五:
圖74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的實施例十五中執(zhí)行機構與鎖緊軸配合的立體圖。如圖74所示,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一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執(zhí)行結構180包括主動齒輪188、從動齒輪189及電機190,從動齒輪189穿設在鎖緊軸150的另一端,主動齒輪188通過連接軸191與電 機190連接,同時從動齒輪189與主動齒輪188嚙合。
電動機190可以自帶電池也可以外接電源,通過開油路的液壓力作用觸動電動機190正轉(即逆時針)開關,由連接軸191帶動主動齒輪188逆時針旋轉從而帶動從動齒輪189順時針旋轉而鎖緊,解鎖時通過關油路的液壓力觸動電動機190反轉(即順時針)開關,由連接軸191帶動主動齒輪188順時針旋轉,從而帶動從動齒輪189逆時針旋轉而解鎖。
基于上述各實施例的描述,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中鎖緊條的數(shù)量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設計,其相應的螺旋升角在0°-23°內(nèi)都能完成自鎖鎖緊。螺旋升角的變化有利于在軸向上的移動量進行調節(jié)。螺旋升角大,則相同轉角導致閘板軸的軸向移動量就大,對于鉆桿及閘板膠芯的磨損所導致的軸向移動量的增加的補償就多。因此鎖緊條的數(shù)量及其螺旋升角的角度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調配。
另外,上述第二活塞184、第三活塞185、第四活塞300及第五活塞400橫截面均可以采用圓形、長圓形或者橢圓形,其形狀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
圖75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中閘板軸與鎖緊軸鎖緊配合排列組合示意圖。如圖75所示,其中O1表示鎖緊條將鎖緊軸等分,O2表示具有螺旋升角,O3表示螺旋升角為0°,O4表示螺旋升角的高度一致,O5表示螺旋升角的高度不一致,O6表示閘板軸導向圓孔具有導向深度,O7表示鎖緊軸導向圓柱具有導向長度,O8表示軸向接觸面角度(即半錐角),O9表示徑向接觸面數(shù)量,O10表示閘板軸鎖緊軸凹凸。上述O1-O10均為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中閘板軸與鎖緊軸之間鎖緊配合可以限定的技術特征,除了O2和O3,O4和O5不能相互組合之外,其他均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形成各種實施方案。例如,O1、O3和O5組合,表示所述閘板軸與鎖緊軸之間的鎖緊配合由鎖緊軸被任意等分后,閘板軸和鎖緊軸的螺旋升角為0°,且螺旋升角的高度不一致的情況。再如,O1、O2、O4、O6、O7、O8、O9和O10組合,表示所述閘板軸和鎖緊軸之間的鎖緊配合由鎖緊軸被任意等分后,閘板軸和鎖緊軸具有一定的螺旋升角,并且螺旋升角的高度一致,閘板軸導向圓孔具有一定的導向深度,鎖緊軸導向圓柱具有一定的導向長度,閘板軸和鎖緊軸的軸向接觸面有一定的角度,閘板軸和鎖緊軸的徑向有一定數(shù)量的接觸面,閘板軸和鎖緊軸的接觸面形狀可以互為凹凸的情況。
由此可見,這些方案都可以達到本發(fā)明的效果,并不受上述所舉實施例的 限制。本發(fā)明中閘板軸和鎖緊軸之間鎖緊配合的排列組合形式多種多樣,無法通過實施例一一羅列。因此,如圖75所示,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各種組合的方式,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防噴器的閘板鎖緊裝置可以只需轉動鎖緊軸1/6圈就能實現(xiàn)鎖緊,如果依靠人力直接轉動鎖緊軸進行鎖緊將比傳統(tǒng)手動鎖緊裝置提高效率至少百倍,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和提高了鎖緊效率;如果依靠液壓驅動執(zhí)行機構旋轉鎖緊軸進行鎖緊,則會比傳統(tǒng)液動鎖緊裝置結構更簡單、體積更小巧、加工成本和故障率更低。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是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作出多種變更或修改,但這些變更和修改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