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石油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封隔器中心管和封隔器。
背景技術:
在石油井開采到后期,由于油井的老化,經(jīng)常需要進行修復套管、堵漏等作業(yè),在進行這些作業(yè)時,需要通過封隔器在套管內(nèi)坐封,進而對石油井套管進行封隔,而在這些井下作業(yè)完成后,封隔器等設備可能會被丟在井下,為了可以使石油井再次進行使用,就需要對落入井下的封隔器進行打撈。
現(xiàn)有技術中,可以采用打撈倒扣的方式對封隔器進行打撈,即通過打撈設備與封隔器中心管連接,并上提中心管,進而將封隔器提拉出來,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封隔器與套管內(nèi)壁會卡死,無法將其提拉出來,這樣就需要分多次進行倒扣打撈,具體的,通過旋轉中心管倒扣,在倒扣過程中,可能會使中心管從封隔器的下端連接處斷開,這樣設置在中心管上的隔環(huán)、卡瓦等活動部件將會從中心管的下側滑落下來,因此在將中心管從石油井中打撈出來后,還需要再對卡瓦等活動部件進行再次打撈,這樣就造成打撈時間長,打撈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封隔器中心管和封隔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在對封隔器進行打撈時,封隔器中心管可能會從封隔器的下端連接處斷開,設置在封隔器中心管上的活動部件會從封隔器中心管的下端滑落,造成打撈時間長,打撈效率低的問題。
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封隔器中心管,包括:
管柱本體,用于穿設在活動部件的通孔內(nèi);
卡接部,設置在所述管柱本體的外壁上,并凸出于所述外壁,所述卡接部用于在所述管柱本體的軸向方向上卡住所述活動部件,以避免所述活動部 件從所述管柱本體的下端滑落。
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管柱本體與所述卡接部為一體成型的結構。
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卡接部設置在所述管柱本體的中部或端部;
其中,所述卡接部的最大外徑大于所述管柱本體的外徑。
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卡接部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管柱本體連接;
在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卡接部的外徑逐漸增加。
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管柱本體的外徑相同。
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卡接部為卡接塊,所述卡接塊連接在所述管柱本體的外壁上。
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卡接部的最大外徑大于所述管柱本體的外徑3毫米至5毫米。
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卡接部沿所述管柱本體的軸向方向的長度為1厘米至3厘米。
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管柱本體兩端的外壁上分別設有外螺紋,所述管柱本體兩端的外螺紋分別用于連接上接頭和下接頭。
第二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封隔器,包括:
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封隔器中心管和活動部件;
其中,所述活動部件的通孔套設在所述管柱本體的卡接部上,所述卡接部用于在所述管柱本體的軸向方向上卡住所述活動部件,以避免所述活動部件從所述管柱本體的下端滑落。
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和封隔器,封隔器中心管,包括:管柱本體,用于穿設在活動部件的通孔內(nèi);卡接部,設置在所述管柱本體的外壁上,并凸出于所述外壁,卡接部用于在所述管柱本體的軸向方向上卡住所述活動部件,以避免所述活動部件從所述管柱本體的下端滑落,從而使活動部件可以隨著封隔器中心管被打撈到油井外,進而縮短了打撈時間,提高了打撈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4為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封隔器中心管可以應用于封隔器中,主要用于在對落入井下的封隔器進行打撈時,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封隔器中心管會從封隔器的下端連接處斷開,這樣設置在中心管上的隔環(huán)、卡瓦等活動部件將會從中心管的下側滑落下來,因此在將中心管從石油井中打撈出來后,還需要再對卡瓦等活動部件進行再次打撈,這樣就造成打撈時間長,打撈效率低的問題。
下面以具體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下面這幾個具體的實施例可以相互結合,對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過程可能在某些實施例不再贅述。
圖1為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封隔器中心管,包括:
管柱本體1,用于穿設在活動部件的通孔內(nèi);
卡接部2,設置在所述管柱本體1的外壁上,并凸出于所述外壁,卡接部2用于在所述管柱本體1的軸向方向上卡住所述活動部件,以避免所述活動部件從所述管柱本體1的下端滑落。
具體來說,管柱本體1,用于穿設在活動部件的通孔內(nèi);活動部件如包括隔環(huán)、卡瓦等。
該管柱本體1可以設置在封隔器當中,起到骨架支撐的作用,其它結構部件都需要連接在該管柱本體1上,例如:活動部件、封隔器本體等都安裝在該管柱本體1上。
由于管柱本體1可以穿設在活動部件的通孔內(nèi),而管柱本體1的外壁截面一般為圓形,為了可以保證活動部件在連接到封隔器中心管上之后,減小活動部件在封隔器徑向方向發(fā)生晃動,活動部件的通孔內(nèi)壁可以貼合在封隔器中心管的外壁上,這樣,活動部件不僅可以在管柱本體1的軸向方向進行滑動,使活動部件可以順利的套設在管柱本體1上,而且活動部件沿管柱本體1的徑向方向還不會發(fā)生晃動。
該封隔器中心管還包括:卡接部2,卡接部2設置在管柱本體1的外壁上,并凸出于外壁,在管柱本體1的軸向方向上,活動部件能夠被卡接部2卡住并且卡接部2能夠阻擋所述活動部件從所述管柱本體1的下端滑落,其中由于活動部件的通孔正好貼合在管柱本體1的外壁上,這樣,活動部件的通孔在沿管柱本體1軸向方向的滑動過程中,當活動部件滑動到卡接部2位置時,由于卡接部2凸出于管柱本體1的外壁,而活動部件的通孔又貼合在管柱本體1的外壁上,這樣活動部件就會被卡接部2卡住,并阻擋住活動部件的繼續(xù)滑動。
以下通過封隔器中心管的工作過程和原理具體說明本發(fā)明中的封隔器中心管:
封隔器上包括封隔器中心管和其他部件,其他部件都可以安裝在封隔器中心管上,封隔器中心管的一端可以連接在串管的管柱上(如圖中的下端),通過串管管柱可以將封隔器伸入到套管的預定位置,封隔器中心管在封隔器內(nèi),起到支撐骨架的作用。
其中,在管柱本體1的外壁上設置有卡接部2,并凸出于外壁,在管柱本體1的軸向方向上,活動部件能夠被卡接部2卡住并且卡接部2能夠阻擋所述活動部件從所述管柱本體1的下端滑落,由于在現(xiàn)有技術中,在倒扣時,時常出現(xiàn)管柱從封隔器上脫離的情況,這樣,設置在管柱上的隔環(huán)、卡瓦等活動部件將會從管柱的下端滑落下來,只能將管柱從石油井中打撈出來后,再對卡 瓦等活動部件進行打撈,這樣就造成打撈時間長,打撈效率低的問題,而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活動部件在沿管柱本體1軸線的滑動過程中,當活動部件滑動到卡接部2的位置時,由于卡接部2凸出于管柱本體1的外壁,而活動部件的通孔又貼合在管柱本體1的側壁上,這樣活動部件就會被卡接部2卡住,并阻擋住活動部件的繼續(xù)滑動,使活動部件仍然連接在封隔器中心管上,避免了隔環(huán)、卡瓦等活動部件從管柱本體1上滑落下來,從而使活動部件可以隨著封隔器中心管被打撈到油井外,進而縮短了打撈時間,提高了打撈效率。
本實施例提供的封隔器中心管,封隔器中心管,包括:管柱本體,用于穿設在活動部件的通孔內(nèi);卡接部,設置在所述管柱本體的外壁上,并凸出于所述外壁,卡接部用于在所述管柱本體的軸向方向上卡住所述活動部件,以避免所述活動部件從所述管柱本體的下端滑落,從而使活動部件可以隨著封隔器中心管被打撈到油井外,進而縮短了打撈時間,提高了打撈效率。
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的,在實際應用中,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封隔器中心管中,所述管柱本體1與所述卡接部2為一體成型的結構。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卡接部2設置在所述管柱本體1的中部或端部;
其中,所述卡接部2的最大外徑大于所述管柱本體1的外徑。
具體來說,卡接部2與管柱本體1可以為一體結構,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由于活動部件的通孔在沿管柱本體1軸線的滑動過程中,當活動部件滑動到卡接部2位置時,由于卡接部2凸出于管柱本體1的外壁,而活動部件的通孔又貼合在管柱本體1的外壁上,這樣活動部件就會被卡接部2卡住,并阻擋住活動部件的繼續(xù)滑動,使活動部件仍然連接在封隔器中心管上,活動部件與卡接部2之間就會存在相互的作用力,而活動部件在上提過程中可能會被套管內(nèi)壁卡住,這樣就需要通過管柱本體1將活動部件強行上提出石油井,為了保證卡接部2與管柱本體1的連接強度,卡接部2可以與管柱本體1為一體結構,這樣就可以保證管柱本體1與卡接部2之間很難分離,提高使用壽命。
當然,除了上述的實施方式外,卡接部2也可以通過焊接、螺栓連接等方式固定在管柱本體1上,關于卡接部2與管柱本體1的連接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由于卡接部2凸出于管柱本體1的結構設計,如果卡接部2與管柱本體1為分體結構,并且相互連接,這樣的結構加工起來比較復雜,為了使加工工序更加簡單,因此卡接部2與管柱本體1可以為一體結構,如圖1所示,具體的,卡接部2設置在所述管柱本體1的中部或端部;管柱本體1用于穿設在活動部件的通孔內(nèi),卡接部2的最大外徑大于管柱本體1的外徑。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卡接部2的外徑大于管柱本體1的外徑,而管柱本體1上可以套裝隔環(huán)、卡瓦等活動部件,而卡接部2可以設置在管柱本體1的中部或端部,這樣,由于活動部件的通孔在沿管柱本體1軸向方向的滑動過程中,當活動部件滑動到卡接部2位置時,由于卡接部2的直徑大于管柱本體1的直徑,而活動部件的通孔又貼合在管柱本體1的側壁上,這樣活動部件就會被卡接部2卡住,并阻擋住活動部件的繼續(xù)滑動,使活動部件仍然套設在封隔器中心管上,這樣封隔器中心管在上提過程中就可以將活動部件帶出石油井,由于卡接部為管柱本體1的一部分,這樣卡接部2可以在加工管柱本體1時一同加工出來。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卡接部的具體實現(xiàn)方式有多種,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如圖1所示,所述卡接部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管柱本體1連接;
在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卡接部2的外徑逐漸增加。
具體來說,活動部件的通孔套設在管柱本體1上,但是其中有一些活動部件的通孔可能會稍大一點,比管柱本體1的所述管柱本體1的外徑要大,當然不會大于卡接部2的外徑,這些活動部件在上提過程中,會沿管柱本體1的徑向方向進行晃動,使活動部件的軸線不在管柱本體1的軸線上,而這些晃動的活動部件在上提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xiàn)與套管卡住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進一步的,卡接部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與所述管柱本體連接;在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卡接部2的外徑逐漸增加。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卡接部2第一端的外徑可以與所述管柱本體1的外徑相同,從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上,卡接部2的外徑逐漸增加,這樣,活動部件的通孔在沿管柱本體1軸線的滑動過程中,當活動部件滑動到卡接部2的位置時,如果活動部件的通孔較大,那么活動部件就會在卡接部2中外徑與活動部件通孔內(nèi)徑相同的位 置處被卡住,這樣,活動部件在上提過程中,就不會發(fā)生晃動,進而,就減少了被套管卡住的情況。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所述管柱本體的外徑相同。
具體來說,活動部件用于套設在管柱本體1上,并且活動部件可以在管柱本體1上進行上下滑動,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管柱本體1的外徑相同,這樣活動部件就可以在所述管柱本體上進行滑動,而且加工也很方便簡單。
圖2為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在實際應用中,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卡接部2為卡接塊,所述卡接塊連接在所述管柱本體1的外壁上。
上述的卡接部2除了可以是管柱本體1的一部分外,如圖2所示,該卡接部2還可以為卡接塊,該卡接塊連接在管柱本體1的外壁上,具體的連接方式可以為焊接,也可以為螺栓連接,當活動部件滑動到卡接塊位置時,由于卡接塊凸出于管柱本體1的外壁,而活動部件的通孔又貼合在管柱本體1的側壁上,這樣活動部件就會被卡接塊卡住,并阻擋住活動部件的繼續(xù)滑動,使活動部件仍然連接在封隔器中心管上,避免了隔環(huán)、卡瓦等活動部件從管柱本體1上滑落下來,從而使活動部件可以隨著封隔器中心管被打撈到油井外,進而縮短了打撈時間,提高了打撈效率。
在實際應用中,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卡接部2的最大外徑大于所述管柱本體1的外徑3毫米至5毫米。
在實際應用中,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所述卡接部2沿所述管柱本體1的軸向方向的長度為1厘米至3厘米。
具體來說,由于上述封隔器中心管需要伸入到套管內(nèi),而套管的直徑一般都在10厘米左右,其中,活動部件的通孔一般都可以與管柱本體1相互貼合,這樣卡接部2的外徑稍大于管柱本體1的外徑,就可以對活動部件進行卡接,具體的,卡接部2的最大外徑大于管柱本體1的外徑3毫米至5毫米。
其中,管柱本體1的長度可以為1厘米至3厘米,這樣在封隔器的結構中,較為合適。
圖3為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圖4為本發(fā)明封隔器中心管又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在上述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在實際應用中,可選地,作為一種可實施的方式,如圖3、圖4所示,所述管柱本體1兩端的外壁上分別設有外螺紋,所述管柱本體1兩端的外螺紋分別用于連接上接頭和下接頭。
具體來說,上述封隔器中心管的兩端分別需要連接上接頭和下接頭,其具體的連接方式:管柱本體1兩端的外壁上分別設有外螺紋3,管柱本體1兩端的外螺紋3分別用于連接上接頭和下接頭。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管柱本體1的兩端分別螺紋連接于上接頭和下接頭,其中管柱本體1的內(nèi)徑可以與上接頭、下接頭的內(nèi)徑相同,并進行連接,例如:管柱本體1的兩端設有外螺紋3,上接頭和下接頭內(nèi)設有內(nèi)螺紋,使管柱本體1外螺紋3的外徑小于管柱本體1其他位置的外徑,其中上接頭和下接頭內(nèi)螺紋的內(nèi)徑要大于其內(nèi)腔的直徑,這樣在管柱本體1與上接頭、下接頭進行螺紋連接時,可以使管柱本體1的內(nèi)腔與上接頭、下接頭的內(nèi)腔連接,并且本體內(nèi)腔的直徑與上接頭、下接頭的內(nèi)腔直徑相同。
管柱本體的一端還可以通過螺紋連接于串管管柱,可以通過串管管柱將封隔器伸入到石油井套管的預定位置處,并通過串管管柱控制封隔器進行坐封。
在本發(fā)明封隔器一實施例中,本實施例的封隔器,可以包括:
如上述任意實施例所述的封隔器中心管和活動部件;
其中,所述活動部件的通孔套設在所述管柱本體的卡接部上,卡接部用于在所述管柱本體的軸向方向上卡住所述活動部件,以避免所述活動部件從所述管柱本體的下端滑落。
在所述管柱本體的軸向方向上,所述活動部件能夠被所述卡接部卡住,避免所述活動部件從所述管柱本體的下端滑落。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該封隔器的實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應于封隔器中心管的實施例,所以相關之處參見封隔器中心管的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 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