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油田修井配套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井下管柱內切刀。
背景技術:
在修井作業(yè)時,當井下管柱通過很大的提升力后,無法將管柱拔動,很多時候需要從管柱內部將管柱割斷,從割斷處起出管柱后再上修處理。在現(xiàn)場不具備螺桿鉆具的情況下,將無法采用普通割刀進行切割斷作業(y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井下管柱內切刀,其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井下管柱內切刀,所述井下管柱內切刀包括依次連接的上接頭、主體和下接頭;其中,所述主體的上部外表面周向設置有若干塊切割塊,所述主體的中下部設置有活塞,所述活塞通過剪釘與主體固定連接;活塞、主體和所述下接頭構成一密閉的空氣腔;所述切割塊由設置在主體內壁上的驅動機構驅動其向外膨脹以刺破管壁。
進一步,所述主體的上部外表面周向設置有至少4塊切割塊,所述切割塊繞主體的周向均勻分布設置。
進一步,設置有所述切割塊處的所述主體內壁上設置有一內凸起的凸臺,所述凸臺上設置有滑動腔;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所述滑動腔以及所述滑動腔內與滑動腔密封滑動配合的驅動塊。
進一步,所述切割塊通過前后兩塊板簧限位在所述滑動腔的外側中部,所述板簧通過螺釘固定在主體上;所述驅動塊通過兩塊板簧限位在滑動腔內。
進一步,所述切割塊的切割塊刀刃上部為斜面結構。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的內切刀是在無螺桿鉆具配合下將管柱破壞的一種切刀,刀塊在高壓的作業(yè)下,直接切開管柱,降低管柱強度后,通過地面作業(yè)機拉斷管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大大提高了作業(yè)效率。解決了無螺桿鉆具配合的情況下無法割斷管柱的技術難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局部剖視圖;
圖中:1-上接頭、2-主體、3-螺釘、4-板簧、5-切割塊、5.1-切割塊刀刃、6-活塞、7-剪釘、8-下接頭、9-空氣腔、10-凸臺、11-驅動塊、12-滑動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更全面的說明,附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可以體現(xiàn)為多種不同形式,并不應理解為局限于這里敘述的示例性實施例。而是,提供這些實施例,從而使本發(fā)明全面和完整,并將本發(fā)明的范圍完全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為了易于說明,在這里可以使用諸如“上”、“下”“左”“右”等空間相對術語,用于說明圖中示出的一個元件或特征相對于另一個元件或特征的關系。應該理解的是,除了圖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間術語意在于包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圖中的裝置被倒置,被敘述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將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術語“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兩者。裝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這里所用的空間相對說明可相應地解釋。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井下管柱內切刀,該井下管柱內切刀包括依次連接的上接頭1、主體2和下接頭8;其中,主體2的上部外表面周向設置有若干塊切割塊5,主體2的中下部設置有活塞6,活塞6通過剪釘7與主體2固定連接;活塞6、主體2和下接頭8構成一密閉的空氣腔9;切割塊5由設置在主體2內壁上的驅動機構驅動其向外膨脹以刺破管壁。
主體2的上部外表面周向設置有至少4塊切割塊5,切割塊5繞主體2的周向均勻分布設置。
設置有切割塊5處的主體2內壁上設置有一內凸起的凸臺10,凸臺10上設置有滑動腔12;驅動機構包括滑動腔12以及滑動腔12內與滑動腔12密封滑動配合的驅動塊11。
切割塊5通過前后兩塊板簧4限位在滑動腔12的外側中部,板簧4通過螺釘3固定在主體2上;驅動塊11通過兩塊板簧4限位在滑動腔12內。
切割塊5的切割塊刀刃5.1上部為斜面結構,以防止內切刀卡在被切的管柱內。
本技術:
的工作原理為:
本發(fā)明所設計的井下管柱內割刀,連接于普通作業(yè)管柱下部,當管柱下到預定的位置后,地面利用泵車打壓,當剪釘7剪斷后,整個管柱的液體在慣性力的作用下快速下行,下行遇阻后,在底部產生瞬間高壓,此高壓推動驅動塊11從滑動腔12向外滑動,進而驅動切割塊5向外膨脹,以割開外部管柱。
上面所述只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應該理解為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實施例,符合本發(fā)明思想的各種變通形式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