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修井作業(yè)技術等領域,具體的說,是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油氣開采是將埋藏在地下油層中的石油與天然氣等從地下開采出來的過程。油氣由地下開采到地面的方式,可以按是否需給井筒流體人工補充能量分為:自噴和人工舉升。人工舉升采油包括:氣舉采油、抽油機有桿泵采油、潛油電動離心泵采油、水力活塞泵采油和射流泵采油等。
在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過程中,修井作業(yè)是其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油井、氣井和水井在自噴、抽油或注水、注氣過程中,隨時會發(fā)生故障,造成油氣井生產減產甚至停產。如:井筒內嚴重結蠟、油井下沙堵、油層堵塞、滲透降低、油氣水層互相串通、結鹽、生產油層枯竭等油井本身的故障;油管連接脫扣、油管斷裂、套管擠扁、滲漏和斷裂等油井結構損壞;抽油桿彎曲、脫扣或斷裂、抽油泵不能正常工作等井下采油設備故障。出現(xiàn)這些故障后,只有通過修井作業(yè)來排除故障,更換設備,調整油井參數(shù)才能恢復油井正常生產。
修井作業(yè)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起下管柱作業(yè),如對發(fā)生故障或損壞的油管、抽油桿、抽油泵等井下采油設備和工具的提出,修理更換,再下入井內。
(2)井內的循環(huán)作業(yè),如沖砂、熱洗循環(huán)泥漿等。
(3)旋轉作業(yè),如鉆砂堵、鉆水泥塞、擴孔、磨削、側鉆及修補套管等。
其中,起下管柱作業(yè)是修井過程中頻率最高的作業(yè)形式。據統(tǒng)計,起下管柱作業(yè)所耗費的時間占修井總用時的70%以上,所以如何快速的起下管柱意義重大。
目前,在進行起下管柱作業(yè)的時候,主要靠修井機的固定提升力起下管柱,這種作業(yè)方式自動化程度低,需要人員多,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且作業(yè)周期長、費用高。當管柱在提升過程中遇阻時,因修井機的提升力有限,將導致作業(yè)無法進行。
現(xiàn)有井口(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設置在外管上的井口法蘭9,在井口法蘭9上設置有井口裝置3,井內管柱5貫穿外管、井口法蘭9和井口裝置3并與上懸掛裝置11相連接,井內管柱5的重量皆承重在上懸掛裝置11上,上懸掛裝置11承重在井口裝置3上,井口裝置3通過井口法蘭9承重在外管上,當前在進行井口更換時,通過起吊設備將井口裝置3連同井內管柱一起起吊,而后將井內管柱5一節(jié)一節(jié)的起出,最后才將井內管柱5、井口裝置3和上懸掛裝置11分離,更換井口裝置3后,再下放完成整個更換過程,起往往以此作業(yè)需要耗時幾個月,從而嚴重滯后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及其方法,所述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通過升降系統(tǒng)、連接機構及管柱鎖定裝置的配合使用,能夠在不起下整個井內管柱的情況下,完成對井口的更換,在使用時,其進行更換時耗時僅為現(xiàn)有技術的25%以內,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所述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利用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節(jié)約排管步驟,僅需部分提升井內管柱,而后利用配套的管柱鎖定裝置進行井內管柱的鎖定,將井內管柱的重量全部轉接到外管上,從而實現(xiàn)在不拆卸完整個井內管柱的情況下即可對井口進行更換,有效提供井口維修作業(yè)的工作效率,減少維修時間。
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設置有升降系統(tǒng)及連接機構,所述升降系統(tǒng)通過連接機構與待更換的井口裝置相連接;還包括主要用于對與井口裝置相連接的井內管柱進行鎖緊的管柱鎖定裝置。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升降系統(tǒng)包括門字型升降設備和管柱提升裝置,且管柱提升裝置設置在門字型升降設備的頂部;所述門字型升降設備包括兩個升降器、兩個支撐座和一個提升橫梁,且兩個升降器分別設置在兩個支撐座上,提升橫梁搭接在兩個升降器上,管柱提升裝置設置在提升橫梁的頂部,且管柱提升裝置通過連接機構與待更換的井口裝置相連接。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升降器采用液壓升降器,且升降器可拆卸設置在支撐座上,提升橫梁可拆卸設置在升降器上。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桿和連接螺母,且連接桿通過連接螺母連接在管柱提升裝置和待更換的井口裝置上。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還包括管柱懸掛器及能夠采用螺接的方式與管柱懸掛器和管柱提升裝置相連接的提升轉換短節(jié),且管柱懸掛器采用螺接方式緊固在井內管柱上;且管柱懸掛器與井內管柱相連接端的外徑小于與提升轉換短節(jié)相連接端的外徑。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管柱鎖定裝置可拆卸的與井內管柱緊固連接,且管柱鎖定裝置與井內管柱相接觸的面上設置有防滑結構。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還包括用于對連接在井內管柱上的上懸掛裝置進行拆卸的液壓旋轉拆卸裝置。
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利用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節(jié)約排管步驟,僅需部分提升井內管柱,而后利用配套的管柱鎖定裝置進行井內管柱的鎖定,將井內管柱的重量全部轉接到外管刪個,從而實現(xiàn)在不拆卸完整個井內管柱的情況下即可對井口進行更換,有效提供井口維修作業(yè)的工作效率,減少維修時間,特別采用下述設置方式: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安裝升降系統(tǒng):將升降系統(tǒng)架設在待更換的井口處,并利用連接機構將將升降系統(tǒng)與待更換的井口裝置相連接;
2)拆井口裝置:將升降系統(tǒng)抬升一定高度后將井內管柱露出部分,而后通過管柱鎖定裝置將露出部分的井內管柱鎖死,使得井內管柱的整個重量通過管柱鎖定裝置轉接到外管上,而后對井口裝置進行拆卸;
3)組裝井口四通:將井口裝置拆下后將井口四通安裝在井內管柱上,形成新的完善井口。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的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特別采用下述設置方式:所述步驟1)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1)在待更換的井口處鑄就混凝土地基,并設置支撐座安裝孔位;
1.2)利用螺栓件和安裝孔位將支撐座固定在待更換的井口兩側;
1.3)將升降器安裝在支撐座上;
1.4)將提升橫梁安裝在升降器上,在提升橫梁上安裝設置管柱提升裝置;
1.5)利用連接桿和連接螺母所構成的連接機構將井口裝置和管柱提升裝置相互連接,形成受力整體。
在設計時利用連接機構將井口裝置與管柱提升裝置相互連接并非僅設置在步驟1.4)之后,只要該設置不妨礙整個步驟1)的施工,放在步驟1)中的任意步驟之后均可為本發(fā)明所要保護的方法。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的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特別采用下述設置方式:所述步驟2)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2.1)啟動升降器,使升降器向上抬升,帶動井口裝置和井內管柱整體向上提升;
2.2)提升至一定高度后,在井口裝置下部與井口法蘭之間的井內管柱上設置管柱鎖定裝置;
2.3)將管柱鎖定裝置鎖死在井內管柱上,并使管柱鎖定裝置呈力至井口法蘭上;
2.4)將提升橫梁和升降器拆除,并利用液壓旋轉拆卸裝置將上懸掛裝置拆除;
2.5)將井口裝置從井內管柱上拆除。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的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特別采用下述設置方式:所述步驟3)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3.1)將井口四通放置在井內管柱上;
3.2)在井內管柱上設置管柱懸掛器;優(yōu)選的先將井內管柱的上部用防漏膠布進行纏繞,而后將管柱懸掛器螺接在井內管柱上;
3.3)重架升降系統(tǒng),并將提升轉換短節(jié)分別設置在管柱提升裝置和管柱懸掛器上;
3.4)開啟升降器,使升降器抬升一定高度,而后將管柱鎖定裝置從井內管柱上取下;
3.5)開啟升降器,升降器下降,使井口四通貼合在井口法蘭上,并使管柱懸掛器完全沉降到井口四通內,使整個井內管柱受力通過管柱懸掛器轉接到外管上;
3.6)拆除升降系統(tǒng)、提升轉換短節(jié),并安裝井口四通配套設備,形成新的完善井口。
在設計時,重架升降系統(tǒng)、管柱懸掛器與井內管柱和提升轉換短節(jié)之間的連接工序不定,只要滿足不妨礙形成新的完善井口僅可為本發(fā)明所保護的方法。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所述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通過升降系統(tǒng)、連接機構及管柱鎖定裝置的配合使用,能夠在不起下整個井內管柱的情況下,完成對井口的更換,在使用時,其進行更換時耗時僅為現(xiàn)有技術的25%以內,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本發(fā)明所述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利用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節(jié)約排管步驟,僅需部分提升井內管柱,而后利用配套的管柱鎖定裝置進行井內管柱的鎖定,將井內管柱的重量全部轉接到外管上,從而實現(xiàn)在不拆卸完整個井內管柱的情況下即可對井口進行更換,有效提供井口維修作業(yè)的工作效率,減少維修時間。
本發(fā)明采用液壓升降的方式進行井口的舉升,能夠實時的進行液壓舉升量的調節(jié),從而適應不同的舉升重量。
本發(fā)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維修工期長的不足,能夠在不完全拆除所有井內管柱的情況下即可對井口進行更換,極大的縮短施工工期,及時恢復生產并提高經濟效益。當傳統(tǒng)修井機起升管柱遇阻時,該裝置可根據現(xiàn)場工況臨時調整工作壓力,克服井內管柱遇卡的阻力,強行將管柱提升出井口,彌補了傳統(tǒng)修井機提升力的不足,從而達到更換管柱的目的。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能根據現(xiàn)場工況臨時調整工作壓力,增大提升力,強行將管柱提出井口,保障施工作業(yè)的正常進行,為提高修井作業(yè)效率,降低費用,該裝置實為發(fā)展之必要。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井口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進行拆卸上懸掛裝置時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組裝新的井口四通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組裝完新的井口四通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新的完善井口示意圖。
其中,1-管柱提升裝置,2-提升橫梁,3井口裝置,4-液壓升降器,5-井內管柱,6-支撐座。7連接桿,8-連接螺母,9-井口法蘭,10-管柱鎖定裝置,11-上懸掛裝置,12-液壓旋轉拆卸裝置,13-井口四通,14-管柱懸掛器,15-提升轉換短節(ji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本發(fā)明提出了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通過升降系統(tǒng)、連接機構及管柱鎖定裝置的配合使用,能夠在不起下整個井內管柱的情況下,完成對井口的更換,在使用時,其進行更換時耗時僅為現(xiàn)有技術的25%以內。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設置有升降系統(tǒng)及連接機構,所述升降系統(tǒng)通過連接機構與待更換的井口裝置3相連接;還包括主要用于對與井口裝置3相連接的井內管柱5進行鎖緊的管柱鎖定裝置10。
在使用時,當要對現(xiàn)有井口(如圖1所示)的待更換的井口裝置3進行更換時,將升降系統(tǒng)設置在現(xiàn)有井口上方,并通過連接機構將升降系統(tǒng)和井口裝置3相連接,啟動升降系統(tǒng),使得升降系統(tǒng)將井口裝置3連同井內管柱5都向上移動一定的距離,而后利用管柱鎖定裝置10將露出的井內管柱5鎖緊,并利用井口法蘭9和外管進行承重,使得井內管柱5的重力由原來的上懸掛裝置11承重轉換為由管柱鎖定裝置10進行承重,從而進行井口裝置3的更換。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升降系統(tǒng)包括門字型升降設備和管柱提升裝置1,且管柱提升裝置1設置在門字型升降設備的頂部;所述門字型升降設備包括兩個升降器4、兩個支撐座6和一個提升橫梁2,且兩個升降器4分別設置在兩個支撐座6上,提升橫梁2搭接在兩個升降器4上,管柱提升裝置1設置在提升橫梁2的頂部,且管柱提升裝置1通過連接機構與待更換的井口裝置3相連接。
在設置使用時,在待更換的現(xiàn)有井口處兩側合適的位置分別設置一個支撐座6,而后在支撐座6上設置升降器4,在升降器4上架設提升橫梁2,在提升橫梁2頂部架設管柱提升裝置1;需要對井口裝置3進行更換時,可以首先將上懸掛裝置11與井口裝置3相連接的螺栓組件進行隔孔拆卸(即隔一個孔洞拆卸一套螺栓組件),而后將拆卸后的空位處組裝上連接機構,而連接機構的另一端穿過提升橫梁2連接固定在管柱提升裝置1上,當將升降器4向上舉升時,管柱提升裝置1通過連接機構即可將井口裝置3連同井內管柱5一起舉升,當舉升到一定位置后,可通過管柱鎖定裝置10將井內管柱5鎖定,并承重在外管的井口法蘭9上,此時,即可對井口裝置3及上懸掛裝置11進行拆卸更換。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升降器4采用液壓升降器,且升降器4可拆卸設置在支撐座6上,提升橫梁2可拆卸設置在升降器4上,在設置時,升降器4采用液壓升降器,并且升降器4可拆卸的設置在支撐座6上,以方便升降器4同支撐座6的分離及調整,同時也方便轉運;支撐座6優(yōu)選的可拆卸設置在待更換的現(xiàn)有井口處;提升橫梁2也采用可拆卸的設置方式架設在兩個升降器4的上方,使得升降器4、支撐座6及提升橫梁2剛好構成一個門字型結構,從而在有效保障升降系統(tǒng)的強度的同時,滿足提升要求;優(yōu)選的管柱提升裝置1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設置在提升橫梁2的上方。
實施例4: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桿7和連接螺母8,且連接桿7通過連接螺母8連接在管柱提升裝置1和待更換的井口裝置3上;在設置時,連接機構包括連接桿7和連接螺母8,當需要進行井口裝置3更換時,優(yōu)選的將井口裝置3與上懸掛裝置11相連接的螺栓組件隔孔拆卸,而后拆卸所留空位利用連接桿7和連接螺母8進行補位,使得連接桿7能夠緊固在井口裝置3上,同時連接桿7穿過提升橫梁2和管柱提升裝置1,并利用連接螺母8固定在管柱提升裝置1上,使得管柱提升裝置1和井口裝置3形成一個受力整體,而后利用升降器4進行井口裝置3及井內管柱5的提升,并結合后續(xù)工序進行井口裝置3的更換。
實施例5: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還包括管柱懸掛器14及能夠采用螺接的方式與管柱懸掛器14和管柱提升裝置1相連接的提升轉換短節(jié)15,且管柱懸掛器14采用螺接方式緊固在井內管柱5上;且管柱懸掛器14與井內管柱5相連接端的外徑小于與提升轉換短節(jié)15相連接端的外徑。
在設置使用時,管柱懸掛器14采用大小頭結構,使得大小頭結構的管柱懸掛器14能夠將井內管柱5懸掛在井口四通13上;當將上懸掛裝置11拆卸后,需要更換新的井口四通13時:首先將井口四通13裝載到井內管柱5上,將井內管柱5的上端外螺紋處纏繞設置防漏膠布,然后將管柱懸掛器14的小端螺接到設置有防漏膠布的井內管柱5上,而后用防漏膠布(亦可不用)將提升轉換短節(jié)15的下端纏繞,并進一步將纏繞了防漏膠布的提升轉換短節(jié)15螺接在管柱懸掛器14的大端內;提升轉換短節(jié)15采用t字型結構,提升轉換短節(jié)15穿過管柱提升裝置1后與管柱懸掛器14連接,將升降系統(tǒng)提升一定高度后,可將管柱鎖定裝置10進行拆除,當拆除管柱鎖定裝置10后,井內管柱5的整體重量將由管柱懸掛器14轉置到提升轉換短節(jié)15上,而后提升轉換短節(jié)15轉置到管柱提升裝置1上,最終由升降系統(tǒng)進行受力,而后即可將新的井口四通13與井口法蘭9固定后,之后將升降器4下降,直到管柱懸掛器14完全沉降到井口四通13內即可;當完全沉降到井口四通13內后,井內管柱5的受力將可以由管柱懸掛器14轉接到井口四通13上,最終由外管承接,而后進行提升轉換短節(jié)15的拆除也不會由于井內管柱5無受力部位而出現(xiàn)井內管柱5坍塌的情況。
實施例6: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所述管柱鎖定裝置10可拆卸的與井內管柱5緊固連接,且管柱鎖定裝置10與井內管柱5相接觸的面上設置有防滑結構,在設置時,管柱鎖定裝置10優(yōu)選采用兩個半環(huán)結構,在半環(huán)結構上與井內管柱5相接觸的部位設置有鋸齒、劃痕等防滑結構,使用時,將兩個半環(huán)結構抱緊在井內管柱5上,并通過螺栓組件等連接機構將兩個半環(huán)結構緊緊的鎖死在井內管柱5上,使得井內管柱5最終將所有重量通過管柱鎖定裝置10轉接到井口法蘭9上且進一步轉接到外管上,從而可以在不完全拆除所有井內管柱5的情況下即可對井口裝置3進行更換。
實施例7: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結構:還包括用于對連接在井內管柱5上的上懸掛裝置11進行拆卸的液壓旋轉拆卸裝置12,在使用時,當將現(xiàn)有井口做一定抬升,并通過管柱鎖定裝置10將井內管柱5的重量轉接到外管上后,即可利用液壓旋轉拆卸裝置12進行上懸掛裝置11的拆卸,拆卸完上懸掛裝置11后即可將井口裝置3從井內管柱5上取下,從而將新的井口四通13換上。
實施例8: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任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利用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節(jié)約排管步驟,僅需部分提升井內管柱,而后利用配套的管柱鎖定裝置進行井內管柱的鎖定,將井內管柱的重量全部轉接到外管上,從而實現(xiàn)在不拆卸完整個井內管柱的情況下即可對井口進行更換,有效提供井口維修作業(yè)的工作效率,減少維修時間,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方式: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安裝升降系統(tǒng):將升降系統(tǒng)架設在待更換的井口處,并利用連接機構將將升降系統(tǒng)與待更換的井口裝置3相連接;
2)拆井口裝置3:將升降系統(tǒng)抬升一定高度后將井內管柱5露出部分,而后通過管柱鎖定裝置10將露出部分的井內管柱5鎖死,使得井內管柱5的整個重量通過管柱鎖定裝置10轉接到外管上,而后對井口裝置3進行拆卸;
3)組裝井口四通13:將井口裝置3拆下后將井口四通13安裝在井內管柱5上,形成新的完善井口。
實施例9:
本實施例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的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方式:所述步驟1)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1)在待更換的井口處鑄就混凝土地基,并設置支撐座6安裝孔位;在需要更換的井口處利用混凝土澆鑄地基,并在地基上位于井口兩側的合適位置處設置能夠配合安裝支撐座6的安裝孔位,優(yōu)選的在安裝孔位上設置地腳螺栓(膨脹螺栓件);
1.2)利用螺栓件和安裝孔位將支撐座6固定在待更換的井口兩側;將支撐座6的下端通過螺栓件(膨脹螺栓件)安裝固定在支撐座6安裝孔位上;
1.3)將升降器4安裝在支撐座6上;優(yōu)選的利用螺栓件將升降器4安裝固定在支撐座6上;
1.4)將提升橫梁2安裝在升降器4上,在提升橫梁2上安裝設置管柱提升裝置1;利用連接組件將提升橫梁2安裝固定在升降器4上,使得提升橫梁2、升降器4及支撐座6構成一個門字型的受力整體,并進一步的用連接組件將管柱提升裝置1安裝固定在提升橫梁2的頂部;
1.5)利用連接桿7和連接螺母8所構成的連接機構將井口裝置3和管柱提升裝置1相互連接,形成受力整體;將井口裝置3與上懸掛裝置11相連接的螺栓組件進行完全拆除或部分拆除,而后將拆除后留下的孔位上用連接桿7和連接螺母8將其固定,連接桿7同時穿過提升橫梁2和管柱提升裝置1的孔位,并利用連接螺母8固定在管柱提升裝置1上,使得井口裝置3、上懸掛裝置11及管柱提升裝置1在連接桿7和連接螺母8的配合固定作用下形成一個受力整體,在實際使用時,連接機構與井口和升降系統(tǒng)之間的連接工序只要滿足能夠使井口裝置3、上懸掛裝置11及管柱提升裝置1在連接桿7和連接螺母8的配合固定作用下形成一個受力整體即可。
在設計時利用連接機構將井口裝置3與管柱提升裝置1相互連接并非僅設置在步驟1.4)之后,只要該設置不妨礙整個步驟1)的施工,放在步驟1)中的任意步驟之后均可為本發(fā)明所要保護的方法。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8或9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的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方式:所述步驟2)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2.1)啟動升降器4,使升降器4向上抬升,帶動井口裝置3和井內管柱5整體向上提升;當井口裝置3、上懸掛裝置11及管柱提升裝置1在連接桿7和連接螺母8的配合固定作用下形成一個受力整體后,即可啟動升降器4,使得升降器4在液壓作用下進行抬升,由于井口裝置3、上懸掛裝置11及管柱提升裝置1已為受力整體,升降器4抬升,則井口裝置3、上懸掛裝置11及井內管柱5也就愛那個進行抬升,當抬升到一定高度(此高度適合維修員后續(xù)操作即可)后,即可停止抬升,此時井內管柱5的整個重量都將被升降系統(tǒng)所承受;
2.2)提升至一定高度后,在井口裝置3下部與井口法蘭9之間的井內管柱5上設置管柱鎖定裝置10;維修員將井口裝置3抬升到適合自己維修操作的高度并停止抬升后,將采用由兩個半環(huán)結構的管柱鎖定裝置10將井口法蘭9和井口裝置3之間的井內管柱5抱緊;
2.3)將管柱鎖定裝置10鎖死在井內管柱5上,并使管柱鎖定裝置10呈力至井口法蘭9上;管柱鎖定裝置10抱緊井內管柱5后,將可以適當?shù)南陆瞪灯?,使得管柱鎖定裝置10下移至井口法蘭9上,直到管柱鎖定裝置10完全呈力到井口法蘭9上為止,這時井內管柱5將通過管柱鎖定裝置10將整個重量通過井口法蘭9轉呈到外管上;
2.4)將提升橫梁2和升降器4拆除,并利用液壓旋轉拆卸裝置12將上懸掛裝置11拆除;為了方便快捷的將上懸掛裝置11從井內管柱5上拆除,可以將提升橫梁2、升降器4、管柱提升裝置1分別同支撐座6及井口相分離,而后利用液壓旋轉拆卸裝置12將上懸掛裝置11從井內管柱5上拆卸下來;
2.5)將井口裝置3從井內管柱5上拆除,當上懸掛裝置11從井內管柱5上拆卸下來后,即可將井口裝置3從井內管柱5上拆除下來。
實施例11:
本實施例是在實施例8或9或10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所述的更換管柱及井口部件液壓升降裝置進行井口更換的方法,如圖2-圖6所示,特別采用下述設置方式:所述步驟3)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3.1)將井口四通13放置在井內管柱5上,當拆除井口裝置3后,在井內管柱5上即可放置井口四通13;
3.2)在井內管柱5上設置管柱懸掛器14;優(yōu)選的先將井內管柱5的上部用防漏膠布進行纏繞,而后將管柱懸掛器14螺接在井內管柱5上;
3.3)重架升降系統(tǒng),并將提升轉換短節(jié)15分別設置在管柱提升裝置1和管柱懸掛器14上;在設置時重架升降系統(tǒng)及將提升轉換短節(jié)15分別設置在管柱提升裝置1和管柱懸掛器14上工序不定,只要不影響通過提升轉換短節(jié)15提升井內管柱5和井口四通13即可,提升轉換短節(jié)15采用t字型結構,使得其能夠在管柱提升裝置1上受力,在提升轉換短節(jié)15與管柱懸掛器14螺接時,可用亦可不用防漏膠布,但為保護管柱懸掛器14的絲口,建議使用防漏膠布;
3.4)開啟升降器4,使升降器4抬升一定高度,而后將管柱鎖定裝置10從井內管柱5上取下,當重架升降系統(tǒng)并使升降系統(tǒng)與井內管柱5形成受力整體后,即可開啟升降器4,使其抬升一定高度,直到井內管柱5的受力不再通過管柱鎖定裝置10呈力在外管上為止,而后將管柱鎖定裝置10從井內管柱5上取下;
3.5)開啟升降器4,升降器4下降,使井口四通13貼合在井口法蘭9上,并使管柱懸掛器14完全沉降到井口四通13內,使整個井內管柱5受力通過管柱懸掛器14轉接到外管上;或自然使井口四通13下降并貼合在井口法蘭9上,利用螺栓組件將井口四通13連接固定在井口法蘭9上,并進一步利用升降系統(tǒng)下沉帶動井內管柱9下沉,使得管柱懸掛器14完全下沉到井口四通13內并與井口四通13相貼合,此時井內管柱5的整個重量將通過管柱懸掛器14轉接到井口四通13上,并進一步轉接到外管上;
3.6)拆除升降系統(tǒng)、提升轉換短節(jié)15,并安裝井口四通13配套設備,形成新的完善井口,當井內管柱5下沉到受力轉接到外管上后,即可對升降系統(tǒng)進行拆除,并進一步將提升轉換短節(jié)15從管柱懸掛器14上拆除,而后即可安裝井口四通13的配套設備,形成新的完善井口(如圖6所示)。
在設計時,重架升降系統(tǒng)、管柱懸掛器14與井內管柱5和提升轉換短節(jié)15之間的連接工序不定,只要滿足不妨礙形成新的完善井口僅可為本發(fā)明所保護的方法。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