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石油裝備領域,具體是一種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在海洋油氣開采中,水下立式采油樹是水下生產系統(tǒng)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油管懸掛器作為支撐油管柱,并密封油管和套管間環(huán)形空間的裝置,是立式采油樹系統(tǒng)中的關鍵部件。同時,它還起到懸掛油管重量,提供油流通道等作用。安全安裝油管懸掛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的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安裝回收裝置,多由兩個液壓系統(tǒng)及兩個驅動套組成。分別用于油管懸掛器與安裝裝置的鎖緊與解鎖,以及用于驅動油管懸掛器與井口的鎖緊與解鎖。這使得安裝回收裝置操作、結構復雜,并且安裝時間長,風險大,可靠性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以簡化安裝回收裝置的結構,節(jié)約安裝時間。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包括: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卡爪,卡爪為多個,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周向設置,卡爪的一端能夠相對于安裝回收裝置本體擺動;驅動套,套設在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外,驅動套能夠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軸向移動,驅動套的內壁上設置有環(huán)形凸起,環(huán)形凸起與卡爪抵靠并能夠驅動卡爪擺動。
進一步地,安裝回收裝置本體上設置有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卡爪的一端設置在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的下方并能夠與油管懸掛器卡接,卡爪的另一端與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上部卡接,卡爪的中部與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的外表面抵靠,卡爪的兩端均能夠相對于卡爪的中部擺動。
進一步地,卡爪面對環(huán)形凸起的一側表面的截面形狀為兩端翹起、中部凹陷的外凹形,環(huán)形凸起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軸向的高度為a,卡爪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軸向的高度為b,其中a小于b。
進一步地,卡爪的一端能夠與油管懸掛器卡接,卡爪的另一端的鉸接固定在安裝回收裝置本體上,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還包括復位彈簧,復位彈簧一端與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固定,復位彈簧另一端與卡爪的一端固定。
進一步地,驅動套的內壁上固定設置有環(huán)形活塞部,環(huán)形活塞部的內壁與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外壁密封連接,環(huán)形活塞部的上方設置有用于驅動環(huán)形活塞部下行的第一注液空間,環(huán)形活塞部的下方設置有用于驅動環(huán)形活塞部上行的第二注液空間。
進一步地,環(huán)形活塞部與驅動套的上端具有一段距離,驅動套的上部、環(huán)形活塞部的上端面和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部分外壁共同形成第一注液空間。
進一步地,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外壁上設置有環(huán)形限位組件,環(huán)形限位組件位于環(huán)形活塞部的下方,環(huán)形限位組件的外壁與驅動套的內壁密封連接。
進一步地,驅動套的部分內壁、環(huán)形活塞部的下端面、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部分外壁和環(huán)形限位組件的上端面共同形成第二注液空間。
進一步地,環(huán)形限位組件包括固定在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外壁上的止動環(huán),止動環(huán)的外壁與驅動套的內壁密封連接。
進一步地,油管懸掛器上設置有上凹槽和下凹槽,卡爪的一端能夠與上凹槽卡接,下凹槽內設置有C形環(huán),在卡爪與上凹槽處于卡接狀態(tài)時,驅動套的下端能夠將C形環(huán)壓入下凹槽內。
進一步地,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包括第一內套筒和固定套筒,固定套筒設置在第一內套筒的上端,驅動套套設在第一內套筒和固定套筒外。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卡爪,能夠將驅動套與油管懸掛器進行鎖定,便于通過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對油管懸掛器進行下放,當下放到設定位置時,驅動套上移,使卡爪與油管懸掛器解鎖。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油管懸掛器處于解鎖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部放大圖;
圖4為圖2中B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與油管懸掛器處于鎖定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C部放大圖;
圖7為圖5中D部放大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與油管懸掛器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另一實施例中卡爪處于鎖定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另一實施例中卡爪處于解鎖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12、卡爪;13、C形環(huán);131、傾斜面;132、卡接平面;14、上凹槽;15、下凹槽;16、油管懸掛器外套筒;17、第二內套筒;21、第一內套筒;22、固定套筒;30、驅動套;31、環(huán)形凸起;32、環(huán)形活塞部;33、第一注液空間;34、第二注液空間;42、止動環(huán);51、復位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包括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卡爪12和驅動套30??ㄗ?2為多個,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周向設置,卡爪12的一端能夠相對于安裝回收裝置本體擺動。驅動套30套設在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外,驅動套30能夠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軸向移動,驅動套30的內壁上設置有環(huán)形凸起31,環(huán)形凸起31與卡爪12抵靠并能夠驅動卡爪12擺動。
通過設置卡爪12,能夠將驅動套30與油管懸掛器進行鎖定,便于通過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對油管懸掛器進行下放,當下放到設定位置時,驅動套30上移,使卡爪12與油管懸掛器解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述卡爪12為十二個,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周向間隔均布。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安裝回收裝置本體上設置有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卡爪12的一端設置在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的下方并能夠與油管懸掛器卡接,卡爪12的另一端與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上部卡接,卡爪12的中部與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的外表面抵靠,卡爪12的兩端均能夠相對于卡爪12的中部擺動。
如圖2所示,上述卡爪12朝向環(huán)形凸起31的一側表面的形狀為上下兩端翹起、中部凹陷的外凹形(例如V形),該卡爪12的兩端均沿圖2中水平方向朝向遠離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方向延伸,上述卡爪12的中部與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抵靠并能在該環(huán)形限位卡接凸起上作為鉸接點轉動。上述環(huán)形凸起31與卡爪12的中部凹陷對應。即當卡爪12的一端被壓下時,卡爪12的另一端翹起,當卡爪12的另一端被壓下時,卡爪12的一端翹起。上述環(huán)形凸起31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軸向的高度為a(即圖3中標注高度),上述卡爪12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軸向的高度為b(圖3中標注高度),其中a小于b,即環(huán)形凸起31在沿安裝回收裝置本體軸向移動時,環(huán)形凸起31能夠使卡爪12的其中一端向安裝回收裝置本體方向壓下并使卡爪12的另外一端朝向遠離安裝回收裝置本體方向翹起,以保證卡爪12的兩端均能夠相對于卡爪12的中部擺動。需要說明的是,b大于或者等于2a。
當然,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如圖9和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卡爪12的一端能夠與油管懸掛器卡接,卡爪12的另一端的鉸接固定在安裝回收裝置本體上,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還包括復位彈簧51,復位彈簧51一端與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固定,復位彈簧51另一端與卡爪12的固定。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述復位彈簧51的另一端與卡爪12的內側表面固定連接。
當驅動套30沿豎直方向向下運動時,驅動套30的環(huán)形凸起31將卡爪12朝向安裝回收裝置本體方向擠壓,并壓縮復位彈簧51,此時卡爪12能夠與對應的油管懸掛器卡接固定。當驅動套30沿豎直方向向上運動時,驅動套30的環(huán)形凸起31與卡爪12脫離,在復位彈簧51的彈力作用下,卡爪12復位使卡爪12與油管懸掛器解鎖。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油管懸掛器包括第二內套筒17和套設在第二內套筒17外的油管懸掛器外套筒16。其中,油管懸掛器外套筒16套設固定在第二內套筒17的上端,并且油管懸掛器外套筒16的一部分置于第二內套筒17的上端上方,如圖2所示。在油管懸掛器外套筒16上沿軸向方向(圖2中豎直方向與油管懸掛器外套筒16的軸向平行)平行間隔設置有上凹槽14和下凹槽15,上凹槽14與卡爪12的一端卡接,下凹槽15內設置有C形環(huán)13。
具體地,上述C形環(huán)13朝向驅動套30的一側具有沿豎直方向延伸并向外側傾斜的傾斜面131,該傾斜面131與C形環(huán)13外側壁之間設置有沿水平方向設置的卡接平面132,該C形環(huán)13的下表面為水平面。由于上述C形環(huán)13具有一定彈性,上述驅動套30的下端能夠與上述傾斜面配合并將上述C形環(huán)13壓入下凹槽15內。
具體地,C型環(huán)13在常態(tài)時,傾斜面131及卡接平面132均位于下凹槽15外側,當驅動環(huán)30沿豎直方向向下移動時,驅動環(huán)30的下端與傾斜面131配合,使C形環(huán)13向下凹槽15內收縮,并使上述C形環(huán)13的外側壁至少與下凹槽15的槽頂部平齊,以保證C形環(huán)13完全解鎖。當驅動環(huán)30沿豎直方向向上移動時,驅動環(huán)30的下端與C形環(huán)13脫離,C形環(huán)13在自身彈力的作用下恢復常態(tài),即使傾斜面131及卡接平面132均位于下凹槽15外側。
其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環(huán)形凸起31與驅動套30下端具有一段距離,該間隔距離與上凹槽14和下凹槽15的間隔距離相適配。即當環(huán)形凸起31將卡爪12壓入上凹槽14后,上述驅動套30的下端也將C形環(huán)13壓入至下凹槽15中。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驅動套30的內壁上固定設置有環(huán)形活塞部32,環(huán)形活塞部32的內壁與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外壁密封連接,環(huán)形活塞部32的上方設置有用于驅動環(huán)形活塞部32下行的第一注液空間33,環(huán)形活塞部32的下方設置有用于驅動環(huán)形活塞部32上行的第二注液空間34。
設置第一注液空間33和第二注液空間34,通過改變第一注液空間33和第二注液空間34的大小,從而驅動環(huán)形活塞部32帶動驅動套30整體沿著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軸向(豎直方向)上下移動,進而實現(xiàn)鎖緊和解鎖操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注液空間33和第二注液空間34均具有注油孔和回油孔,當通過第一注液空間33的注油口進行注油時,第二注液空間34內的油液通過第二注液空間的回油孔排油;當通過第二注液空間34的注油孔向第二注液空間34內注油時,第一注液空間33內的油液通過第一注液空間的回油孔排油。當然根據(jù)需要,上述第一注液空間33的注油孔和回油孔可以采用同一個油孔,上述第二注液空間34的注油孔和回油孔可以采用同一個油孔。
如圖1所示,環(huán)形活塞部32與驅動套30的上端具有一段距離,驅動套30的上部、環(huán)形活塞部32的上端面和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部分外壁共同形成第一注液空間33。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安裝回收裝置本體包括第一內套筒21和固定套筒22,固定套筒22設置在第一內套筒21的上端,驅動套30套設在第一內套筒21和固定套筒22外。驅動套30的上端與固定套筒22的下端密封連接。上述第一注液空間33由驅動套30的上部、環(huán)形活塞部32的上端面、第一內套筒21的上部的部分外部以及固定套筒22的下端部共同形成。
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內套筒21的外徑與第二內套筒17的外徑相同,第一內套筒21的外徑小于油管懸掛器外套筒16的內徑。上述固定套筒22的上端用于連接下放工具,例如鉆桿等。
優(yōu)選地,第一內套筒21的外壁上設置有環(huán)形限位組件,環(huán)形限位組件位于環(huán)形活塞部32的下方,環(huán)形限位組件的外壁與驅動套30的內壁密封連接。設置環(huán)形限位組件,能夠對驅動套30的縱向移動距離進行限位,保證驅動套30不會脫出。
具體地,環(huán)形限位組件包括固定在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外壁上的止動環(huán)42,止動環(huán)42的外壁與驅動套30的內壁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述止動環(huán)42為固定在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外壁上的環(huán)形結構,該止動環(huán)42與安裝回收裝置本體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紋連接或者焊接形式。
如圖5所示,驅動套30的部分內壁、環(huán)形活塞部32的下端面、第一內套筒21的部分外壁和環(huán)形限位組件的上端面共同形成第二注液空間34。
如圖8所示,上述第一內套筒21上開設有兩條平行間隔設置的油氣輸送管道,上述油氣輸送管道沿豎直方向設置。上述第二內套筒17上也對應開設有兩條平行間隔設置的油氣輸送管道,第一內套筒21上的油氣輸送管道與第二內套筒17上的油氣輸送管道對應連通。
優(yōu)選地,在第一內套筒21下端和第二內套筒17的上端對應位置可以設置有定位裝置,從而便于第一內套筒21下端和第二內套筒17進行對接安裝。
應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工作時,
如圖2至圖4所示,在平臺上連接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及油管懸掛器,開啟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中的液壓回路,向第一注液空間33中注入液壓油,從而驅動上述驅動套30向下運動,驅動套30的下端運動到C形環(huán)13處,并使C形環(huán)13收縮,此時,卡爪12在環(huán)形凸起31的作用下與上凹槽14卡緊,從而使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與油管懸掛器達到鎖緊狀態(tài)。
如圖5至圖7所示,將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和油管懸掛器一起下放至井口后,解鎖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具體過程如下:開啟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中的液壓回路,使液壓油進入第二注液空間34,驅動套30在液壓的驅動下向上運動。此時,油管懸掛器的卡爪12與上凹槽14分離并實現(xiàn)解鎖。驅動套30繼續(xù)向上運動,驅動套30的下端與C形環(huán)13脫離,從而使C形環(huán)13從下凹槽15中依靠自身彈力脫出。此時,完成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與油管懸掛器的解鎖。
油管懸掛器與井口連接的過程:在驅動套30向上運動的同時,油管懸掛器上的C形環(huán)13與驅動套30的下端脫離后,C形環(huán)13恢復自由狀態(tài),C形環(huán)13在自身彈力的作用下向外張開至井口上的凹槽(圖中未示出)中,將油管懸掛器鎖緊到井口上。
油管懸掛器的回收過程:將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下放至與油管懸掛器相接觸后,開啟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中的液壓回路,液壓油進入第一注液空間33,驅動套30向下運動,當驅動套30的下端與油管懸掛器的C形環(huán)13接觸后,上述C形環(huán)13受到軸向作用力向內收縮,完成油管懸掛器與井口的解鎖。同時,油管懸掛器的卡爪12與上凹槽14卡接,完成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與油管懸掛器的鎖緊。此時向上提升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即可回收油管懸掛器。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xiàn)了如下技術效果:通過環(huán)形凹槽與卡爪配合卡接,可以將驅動套與油管懸掛器進行鎖定,便于通過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對油管懸掛器進行下放,當下放到設定位置時,驅動套上移,使卡爪與油管懸掛器解鎖。
減少了液壓回路,結構簡單;操作簡便,能同時完成油管懸掛器與水下立式采油樹油管懸掛器的安裝回收裝置的解鎖以及油管懸掛器與井口的鎖緊兩個動作,減少了安裝時間與風險,提高了安裝效率,保證了安裝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所以其等同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飾,都應仍屬于本專利涵蓋的范疇。另外,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特征與技術特征之間、技術特征與技術方案之間、技術方案與技術方案之間均可以自由組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