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建筑施工,具體涉及一種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1、噴射混凝土支護是一種特殊的混凝土支護方法,其原材料與普通混凝土相同,但施工工藝有所不同。
2、在現(xiàn)有技術中,噴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有干噴法、濕噴法和水泥裹砂噴射法。其中,干噴法是將沙石料、水泥和速凝劑干拌后,用壓縮空氣輸送到噴嘴,加水混合后噴出;濕噴法則是把砂石料、水泥和水拌和后用壓縮空氣或泵通過輸料管送到噴嘴,在噴嘴處加速凝劑并用壓縮空氣補給能量后噴出。
3、噴射混凝土支護可填補由于爆破而形成的巷道圍巖表面凸凹不平,使其成形圓滑規(guī)整,避免了應力集中。同時,傳統(tǒng)的普通混凝土相比,噴射混凝土支護的厚度可減少1/3~2/3,開挖工作量可減少15%以上,支護材料也大幅度減少。同時,支護速度可以提高2~4倍,勞動力節(jié)省50%以上。
4、但噴射混凝土形成支護結構也有著明顯的缺點,如在地下水豐富地區(qū),由于洞室內潮濕且容易產生滲漏,造成混凝土噴射過程中回彈量大,噴射混凝土在噴射過程中,由于混凝土混合料的粘性和流動性,會有部分混凝土在噴射后無法附著在支護表面上,而是形成回彈。這不僅浪費材料,還可能導致支護表面的不平整。另一方面是粉塵較多,因噴射混凝土支護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需要采用壓縮空氣將混凝土混合料噴射到支護表面,因此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可能影響操作人員的健康。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一種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在使用濕噴作業(yè)降低粉塵的同時,再通過在噴射前在洞室圍巖壁上掛設鋼筋網,增強混凝土混合料的附著能力,從而減少復噴作業(yè),提高施工效率。
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具體為:
3、一種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包括延圍巖設置的多個鋼架,懸掛在相鄰鋼架之間的掛網機構、以及排水機構;所述排水機構包括引流導管、與引流導管對接的無孔波紋管,且無孔波紋管延圍巖壁設置并延伸到洞室底部;所述掛網機構包括縱橫交錯編織而成且連接在鋼架上的鋼筋網,鉤掛在鋼筋網上的多個鋼筋副網,且每個所述鋼筋副網上均設置有多個倒刺。
4、進一步地,所述引流導管管身上設置有多個排水孔,且排水孔繞間隔設置。
5、進一步地,所述無孔波紋管為弧形,且與洞室圍巖巖壁的弧度適配。
6、進一步地,所述鋼筋副網包括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且縱向鋼筋和橫向鋼筋中部焊接連接。
7、進一步地,所述縱向鋼筋端部設置有限位掛鉤。
8、進一步地,所述倒刺包括多個傾斜設置的葉片。
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首先,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洞室的圍巖鋼架之間掛網之余,還通過設置排水機構,排水機構對富水地區(qū)洞室進行引流,避免噴射混凝土作業(yè)時,因水流沖刷造成噴射混凝土與巖體粘接性降低,從而造成噴射混凝土大量回彈,需要進行多次的復噴作業(yè),造成作業(y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的問題。與此同時,通過在傳統(tǒng)鋼筋網的表面再掛設一層鋼筋副網,通過鋼筋副網上的倒刺來增加噴射混凝土與鋼筋網之間的粘接性,從而提高噴射效果,避免掉塊回彈等問題的發(fā)生。
1.一種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延圍巖(1)設置的多個鋼架(2),懸掛在相鄰鋼架(2)之間的掛網機構、以及排水機構;所述排水機構包括引流導管(4)、與引流導管(4)對接的無孔波紋管(3),且無孔波紋管(3)延圍巖(1)壁設置并延伸到洞室底部;所述掛網機構包括縱橫交錯編織而成且連接在鋼架(2)上的鋼筋網(5),鉤掛在鋼筋網(5)上的多個鋼筋副網,且每個所述鋼筋副網上均設置有多個倒刺(9)。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導管(4)管身上設置有多個排水孔,且排水孔繞間隔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無孔波紋管(3)為弧形,且與洞室圍巖(1)巖壁的弧度適配。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副網包括縱向鋼筋(7)和橫向鋼筋(8),且縱向鋼筋(7)和橫向鋼筋(8)中部焊接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縱向鋼筋(7)端部設置有限位掛鉤(10)。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洞室混凝土噴射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9)包括多個傾斜設置的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