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沖孔砸樁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地基處理工程和環(huán)衛(wèi)工程的施工設備,特別是地基中各種樁的施工設備。
建設工程的地基處理和環(huán)衛(wèi)工程的碴土消納直接關系到工程結構的穩(wěn)定和人類的環(huán)境衛(wèi)生,以往較常用的方法都存在著造價高、浪費大、質量不穩(wěn)定及污染嚴重。雖然有過利用碴土打樁及其施工設備,但這種設備僅僅是夯錘,使用時必須與其他設備組合,操作不方便也不配套,造成質量不穩(wěn)定、效率低、工作不靈活等等問題。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地基打樁的沖孔砸樁機。這種沖孔砸樁機具有結構緊湊、操作方便、質量穩(wěn)定、生產(chǎn)效率高等特點,同時既能沖擊成孔又可沖砸各種類型的樁。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結構它包括錘體、鋼繩、滑輪、桅桿、液壓缸、沖擊機或捲揚機、驅動車、機架、自控裝置和自控裝置的執(zhí)行機構。所述的錘體與鋼繩連接,鋼繩繞過滑輪繞于沖擊機或捲揚機的滑輪或捲筒上,沖擊機的機架上鉸接有桅桿,桅桿的上部與滑輪連接,液壓缸活塞與桅桿鉸接在機架與驅動車之間有齒輪或液壓傳動機構。
上述桅桿可為多肢,除上述的桅桿外,另外的桅桿與液壓缸鉸接。上述的驅動車可用輪胎、履帶、步履式等。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沖孔砸樁機的結構示意2捲揚機示意1中,[1]為錘體,它與鋼繩[2]連接,鋼繩繞過滑輪[3]繞于沖擊機或捲揚機[5]的滑輪或捲筒上,沖擊機的機架上鉸接桅桿[4a],桅桿[4a]的上部與滑輪[3]連接,液壓缸[8]外殼與機架鉸接,液壓缸[8]的活塞與桅桿[4a]鉸接,另一桅桿[4b]一端與液壓缸[8]鉸接。通過[8]可調(diào)節(jié)[4a]、[4b]的傾斜角度。[6]為齒輪或液壓傳動機構,通過機架上齒輪與驅動車齒輪作轉動,或者是機架和驅動車之間液壓缸傳動。[9]、[10]分別為自控裝置和自控裝置的執(zhí)行機構為電磁開關,自控裝置傳感元件放在沖擊機的機架上,根據(jù)動作次數(shù)或定時來控制,[11]為支腿,采用液壓缸或絲杠,固定在機架上,[13]為電動機。
圖2中,[13]為電機,[14]為皮帶輪,[15]齒輪,[16]捲筒,[17]制動器,[18]離合器。
沖孔砸樁機操作過程是啟動液壓缸[8]和液壓缸或絲杠[11]使桅桿豎立,提升錘體對準孔位;啟動電機和自控裝置,使沖擊機或捲揚機通過鋼繩拖動錘體繞滑輪上下返復運動,作沖砸作業(yè),以動力固結處理各類建設工程地基和消納治理污染物。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機器結構緊湊,操作方便,質量穩(wěn)定,生產(chǎn)效率高,既能沖擊成孔又可沖砸各種類型的樁,它廣泛應用于各類建設工程的“雜填”、“軟弱”、“濕陷”、“液化”、“人防工事”以及具有酸堿鹽腐蝕的深層疑難地基的處理。通過該設備處理的地基,既消除了濕陷、液化又改變了土壤的物理力學性能,大大提高了土壤承載力,復合地基允許承載力一般為20~90Tf/m2,為天然地基承載力的5~9倍,單樁允許承載力100~150Tf/m2。該設備可將無機固體垃圾用于地基處理,既為地基處理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也節(jié)約了鋼材、水泥及投資,同時凈化了環(huán)境。
權利要求
1.一種沖孔砸樁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錘體[1]、鋼繩[2]、滑輪[3]、桅桿[4a]、液壓缸[8]、沖擊機[5]或捲揚機、驅動車[7]、機架[12]、自控裝置[9]、自控裝置的執(zhí)行機構[10],所述的錘體與鋼繩連接,鋼繩繞過滑輪繞于沖擊機或捲揚機的滑輪或捲筒上,沖擊機的機架上鉸接桅桿[4a],桅桿[4a]的上部與滑輪[3]連接,液壓缸[8]外殼與機架鉸接,液壓缸[8]的活塞與桅桿[4a]鉸接,在機架與驅動車之間有齒輪或液壓傳動機構[6]。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孔砸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上有一支腿[11],該支腿為液壓缸或絲杠。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孔砸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桅桿為多肢,除上述的桅桿外,另外桅桿[4b]與液壓缸鉸接。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沖孔砸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車為輪胎、履帶或步履式。
全文摘要
一種沖孔砸樁機,它包括錘體、鋼繩、滑輪、桅桿、液壓缸、沖擊機或卷揚機、驅動車、機架、自控裝置等。該機器結構緊湊,使用方便,生產(chǎn)效率高,既能沖擊成孔又可沖砸各種類型的樁。它廣泛應用于各類建設工程的“雜填”、“軟弱”、“濕陷”、“液化”、人防工事以及具有酸堿鹽腐蝕的深層疑難地基的處理,該機器可將固體垃圾用于地基處理,既為地基處理提供廉價的原材料,節(jié)約了鋼材、水泥、投資等,又凈化了環(huán)境。
文檔編號E02D3/08GK1071217SQ91109169
公開日1993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1991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1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司炳文, 司安, 司利利 申請人:司炳文, 司安, 司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