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淺埋小間距巖土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漿用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淺埋小間距巖土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漿用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由于受到地形地貌的影響,或為了減少征地和拆迀,采用淺埋、小間距隧道方案,不僅能很好地解決地形的限制,減少土石方的開挖及回填方量,減少對周邊環(huán)境的破壞,而且能減少征地拆迀的成本,降低爆破影響的范圍。
[0003]在施工當中,往往需要對大管棚進行注漿,以加強大管棚與巖體的結合強度?!緦嵱眯滦蛢热荨?br>[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種淺埋小間距巖土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漿用連接結構,能有效實現(xiàn)注漿操作以提高大管棚與巖體的結合強度。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淺埋小間距巖土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漿用連接結構,包括大管棚、固定連接于所述大管棚一端的止?jié){板、與所述止?jié){板固定連接且與所述大管棚相通連接的連接管、與所述連接管相通連接且用于連接注漿泵的閘閥;所述大管棚中空且側壁設有多個注漿孔。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止?jié){板與所述大管棚焊接。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止?jié){板中部具有螺紋孔;所述連接管與所述螺紋孔密封連接。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連接管與所述閘閥絲扣連接。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連接管為鍍鋅鋼管。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大管棚由至少兩節(jié)分管相連形成;所述相鄰分管之間套接有內襯管;所述內襯管與所述分管的套接處焊接。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平行于所述大管棚軸向方向,相鄰注漿孔之間的間距為500mmo
[001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止?jié){板為2mm鋼板;且所述螺紋孔的孔徑為20mmo
[001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大管棚的內徑為108mm。
[001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所述內襯管的外徑為89mm。
[0015]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于實施;結合注漿泵能有效將漿液通過閘閥、連接管經(jīng)大管棚滲入巖體。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實施例中大管棚示意圖;
[0017]圖2是實施例中止?jié){板示意圖;
[0018]圖3是實施例示注漿用連接結構意圖;
[0019]圖4是實施例中分管連接示意圖。
[0020]圖中,1、大管棚,11、注漿孔,12、分管,2、止?jié){板,21、螺紋孔,3、連接管,4、閘閥,5、
內襯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0022]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0023]實施例:如圖1-4所示,一種淺埋小間距巖土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漿用連接結構,包括大管棚1、固定連接于大管棚I 一端的止?jié){板2、與止?jié){板2固定連接且與大管棚I相通連接的連接管3、與連接管3相通連接且用于連接注漿泵的閘閥4 ;大管棚I中空且側壁設有多個注漿孔11。
[0024]止?jié){板2與大管棚I焊接;止?jié){板2中部具有螺紋孔21 ;連接管3與螺紋孔21密封連接;連接管3與閘閥4絲扣連接;連接管3為鍍鋅鋼管。
[0025]大管棚I由至少兩節(jié)分管12相連形成;相鄰分管12之間套接有內襯管5 ;內襯管5與分管12的套接處焊接。
[0026]平行于大管棚I軸向方向,相鄰注漿孔11之間的間距為500mm ;止?jié){板2為2mm鋼板,且螺紋孔21的孔徑為20mm ;大管棚I的內徑為108mm ;內襯管5的外徑為89mm。
[0027]淺埋小間距巖土隧道施工方法,包括
[0028](I)測量放線,使用全站儀精確放樣,包括大管棚放樣、超前小導管放樣、每循環(huán)開挖輪廓線放樣、初期支護放樣及后續(xù)混凝土施工立模測量;
[0029](2)洞口段明挖及支護: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進行明挖,進行刷坡和采用大管棚及鋼拱架形成的洞臉支護,以形成明洞,包括進行大管棚超前預加固,及超前小導管施工;
[0030]所述大管棚超前預加固包括平行管棚超前預加固及開挖線管棚超前預加固;
[0031]所述平行管棚超前預加固采用多根平行分布的大管棚,視為第一大管棚,且第一大管棚與隧道頂部之間的距離為0.8-1.2m,第一大管棚延隧道開挖方向呈向上傾斜狀態(tài),傾斜角度為1-3度,第一大管棚頭部外露并用連接件連成一體,并進行預注漿,從而使第一大管棚與鋼拱架、山巖形成整體受力;
[0032]所述開挖線管棚超前預加固采用大管棚沿開挖線均勻分布,此類大管棚視為第二大管棚;所述第二大管棚與開挖線之間的間距大于0.3m,第二大管棚延隧道開挖方向呈向上傾斜狀態(tài),傾斜角度為1-3度,并進行預注漿,從而使第二大管棚與鋼拱架、山巖形成整體受力;
[0033]所述超前小導管施工采用沿開挖線分布的小導管,小導管與開挖線之間的間距為0.08-0.12m,且小導管沿開挖線間隔30-50cm均勻布置,且向外傾斜,其傾角為10-15°,對于容易坍塌地段當加大傾角,并進行預注漿;
[0034]所述第一大管棚呈中空狀,且側壁設有多個通孔;所述第二大管棚與小導管的結構與所述第一大管棚的結構一致,且所述小導管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大管棚。
[0035]前后排所述第二大管棚在水平方向上的搭接長度為2-3m。
[0036]所述第一大管棚與所述第二大管棚采用108mm*6mm無縫鋼管,所述第一大管棚與所述第二大管棚尾部都焊上止?jié){板,止?jié){板采用2cm鋼板制作,中間鉆有Φ20πιπι帶螺紋的小孔,以備注漿時用,止?jié){板與注漿泵之間用管接器相連,管接器由Φ20閘閥和長1cm的Φ 20mm的鍍鋅鋼管制作而成,鍍鋅鋼管兩邊加工成絲扣。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