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旋壓縮機的供油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螺旋壓縮機的供油結構。
背景技術:
如圖1、2所示,現(xiàn)有螺旋壓縮機的封閉容器1內側的上部固定有上部框架,下部固定有下部框架3。
上述上部框架2和下部框架3之間,設有電動部6。電動部6由定子4和以可旋轉的方式結合在其內側的轉子5組成。轉子5的上下部安裝有平衡塊BW,調節(jié)轉子5旋轉時的平衡。
上述轉子5的中心,形成有軸孔5a。在軸孔5a的內部,壓入與轉子5同步旋轉的轉軸7。與轉子5結合在一起的轉軸7,其上端部以可旋轉的方式插入在上部框架2的支撐孔2a,其下端部以可旋轉的方式插入在上部框架3的支撐孔3a。
在上部框架2的上側,設置壓縮部10。壓縮部10由固定在上部框架2的定渦盤8和以可旋轉的方式結合在定渦盤8和上部框架2之間的動渦盤9組成。上述動渦盤9的下端部,形成有輪轂部11。在輪轂部11的結合孔11a中,插入偏心部7a。偏心部7a偏心形成在上述轉軸7的上端部。上述上部框架2和動渦盤9之間結合有防自轉件40,防止旋轉的動渦盤9自轉。
上述轉軸7的下端部結合有供油器13,供油器13吸入封閉容器1底部的潤滑油12,通過轉軸7的油路7b將油供向壓縮部10的摩擦部位。
上述封閉容器1的側面,設有相互之間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吸入管14和排出管15。吸入管14用于吸入冷媒氣體,排出管15用于排出壓縮后的冷媒。在上述定渦盤8的上部,固定有隔板16。隔板16劃分出低壓部20和高壓部21。通過上述吸入管14流進封閉容器內部的冷媒氣體,存在于低壓部20。被壓縮部10壓縮后的氣體通過排出管15被排出之前,存在于高壓部21。
上述定渦盤8的頂面結合有單向閥19。單向閥由閥門板17和導向件18組成。閥門板17開閉形成在定渦盤8的排出孔8a,防止排出的冷媒氣體倒流。導向件18誘導上述閥門板17的動作,防止閥門板17脫離。
如圖2所示,上部框架2的頂面,在對角線方向上的兩側邊緣部位,凹陷形成有上部框架側銷槽部2a。如圖3所示,動渦盤9的底面,在對角線方向上的兩側邊緣部位,凹陷形成有動渦盤側銷槽部9a。如圖4、圖5所示,上述防自轉件40的上面和下面,分別按對角線方向突出形成銷部40a,40b,可以分別結合在上述動渦盤側銷槽部9a和上部框架側銷槽部2a。
圖中的標號8b為定渦盤的定渦齒,8c為冷媒流入孔,9a為動渦盤的動渦齒,18a為高壓氣體流入孔,16a為排出孔,30為滑動軸襯。
具有上述結構的螺旋壓縮機,其工作過程如下接通電源后電機部6的轉子5開始旋轉,隨之轉軸7也同步旋轉。這時,結合在轉軸7上端部的動渦盤9,以轉軸7中心和偏心部7a之間的偏心距離為半徑,進行旋轉運動。上述動渦盤9旋轉時,防自轉件40防止動渦盤9進行自轉。
動渦盤9旋轉時,動渦齒9a嚙合在定渦盤8的定渦齒8b,進行旋轉。這時,冷媒氣體通過上述吸入管14流進封閉容器1的低壓部20,然后通過定渦盤8的冷媒流入孔8c流進壓縮腔P。這里,壓縮腔P形成在定渦盤8的定渦齒8b和動渦盤9的動渦齒9a之間。隨著動渦盤9繼續(xù)旋轉,上述壓縮腔P的體積會逐漸變小,在壓縮冷媒氣體的同時上述壓縮腔P的位置會逐漸移向中心部位。最終壓縮后的冷媒通過定渦盤8的排出孔8a排向外部。
另外,進行壓縮作業(yè)時,封閉容器1內側底部的潤滑油12,被與轉軸7一起旋轉的供油器13吸入并通過油路7b流向壓縮部10。
供應到壓縮部10的潤滑油12,對滑動軸襯30的摩擦部位進行潤滑后,又流進上部框架2和動渦盤9之間的摩擦部位,起潤滑作用。同時,上述潤滑油還供應到防自轉件40和上部框架2的摩擦部位以及防自轉件40和動渦盤9的摩擦部位,起潤滑作用。
但是,具有上述結構的螺旋壓縮機存在如下問題通過螺旋壓縮機轉軸7的油路7b供應到各摩擦部位的潤滑油,不能充分地供應到距離相對較遠的防自轉件40的各摩擦部位。而已供應的潤滑油12也容易通過各部件之間的間隙排出,不能起充分的潤滑作用。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螺旋壓縮機的供油結構存在的上述缺點,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螺旋壓縮機供油結構,以使?jié)櫥统掷m(xù)、充分地供應給防自轉件和各部件之間的摩擦部位,始終保持上述各部位的潤滑狀態(tài)。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螺旋壓縮機的供油結構,包括由上部框架、動渦盤、定渦盤防自轉件構成的壓縮機,上部框架的頂面形成有上部框架側銷槽部,動渦盤的底面形成有凹陷的動渦盤側銷槽部,防自轉件設置在上部框架和動渦盤之間,其上,下面分別形成有突出的銷部,與各銷槽部結合;其特征在于,在防自轉件的銷槽部,按一定直徑貫穿形成可以暫存潤滑油的油囊,把供應到防自轉件摩擦部位的潤滑油中的一部分暫存在所述油囊,之后把所述暫存的潤滑油持續(xù)向所述摩擦部位供應。
前述的螺旋壓縮機的供油結構,其中油囊按一定直徑貫穿形成在銷槽部。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螺旋壓縮機的結構縱斷面圖。
圖2為現(xiàn)有螺旋壓縮機的上部框架平面圖。
圖3為現(xiàn)有螺旋壓縮機的動渦盤底面圖。
圖4為現(xiàn)有螺旋壓縮機的防自轉件平面圖。
圖5為現(xiàn)有螺旋壓縮機的防自轉件底面圖。
圖6為具有本發(fā)明供油結構的螺旋壓縮機縱斷面圖。
圖7為本發(fā)明螺旋壓縮機的防自轉件平面圖。
圖8為本發(fā)明螺旋壓縮機的防自轉件底面圖。
圖9為圖7的A部放大正視圖。
圖中標號說明102上部框架109動渦盤140防自轉件141銷部142油囊143動渦盤側銷槽部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6、7所示,封閉容器101內側的上部固定有上部框架102,下部固定有下部框架103,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3形成一定高度差。上述上部框架102和下部框架103之間,設有電動部106。電動部106由定子104和轉子105組成。
上述轉子105的中心,按垂直方向形成有軸孔105a。在軸孔105a的內部,壓入轉軸7。轉軸7的上端部以可旋轉的方式插入在上部框架102的支撐孔102a,其下端部以可旋轉的方式插入在下部框架103的支撐孔103a。
在上部框架102的上側,設置壓縮部100。壓縮部100由固定在上部框架102的定渦盤108和以可旋轉的方式結合在定渦盤108和上部框架102之間的動渦盤109組成。上述動渦盤109的下端部,形成有輪轂部111。在輪轂部111的結合孔111a中,插入偏心部107a。偏心部107a偏心形成在上述轉軸107的上端部。上述轉軸107的下端部結合有供油器113,供油器113吸入封閉容器101底部的潤滑油112,通過轉軸107的油路107b,供向壓縮部100的摩擦部位。
上述封閉容器101的側面,設有相互之間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吸入管114和排出管115。吸入管114用于吸入冷媒氣體,排出管115用于排出壓縮后的冷媒。在上述定渦盤108的上部,固定隔板116。隔板116劃分出低壓部120和高壓部121。通過上述吸入管114流進封閉容器內部的冷媒氣體,存在于低壓部120。被壓縮部110壓縮后的冷媒氣體通過排出管115被排出之前,存在于高壓部121。
上述定渦盤108的排出孔108a的出口側頂部,結合有單向閥119。單向閥119防止排出的高壓冷媒氣體向低壓部120倒流。
上述上部框架102和動渦盤109之間結合有防自轉件140,防止旋轉的動渦盤109自轉。如圖7所示,在上述防自轉件140的上面和下面,分別按對角線方向突出形成銷部141。上述銷部141上,形成有油囊142。油囊142可以暫存潤滑油,讓暫存的潤滑油持續(xù)供應給摩擦部位。
為了便于潤滑油的儲存和供應,上述油囊142按一定直徑貫穿形成在銷部141為宜。
圖中標號108b為定渦盤的定渦齒,108c為冷媒流入孔,109a為動渦盤的動渦齒,118a為高壓氣體流出孔,116a為排出孔,130為滑動軸襯,142為動渦盤側銷槽部,BW為平衡塊。
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fā)明螺旋壓縮機,其工作過程如下接通電源后電機部106的轉子105開始旋轉。隨之轉軸107也進行旋轉。這時,結合在轉軸107上端部的動渦盤109,以轉軸107中心和偏心部107a之間的偏心距離為半徑,進行旋轉運動。動渦盤109旋轉時,動渦齒109a嚙合在定渦盤108的定渦齒108b,進行旋轉。
這時,冷媒氣體通過上述吸入管114流進封閉容器101的低壓部120,然后通過定渦盤108的冷媒流入孔108c流進壓縮腔P。這里,壓縮腔P形成在定渦盤108的定渦齒108b和動渦盤109的動渦齒109a之間。隨著動渦盤109繼續(xù)旋轉,上述壓縮腔P的體積會逐漸變小,壓縮冷媒氣體的同時上述壓縮腔P的位置會逐漸移向中心部位。最終壓縮后的冷媒通過定渦盤108的排出孔108a排向外部。
另外,進行壓縮作業(yè)時,封閉容器101內側底部的潤滑油112,被與轉軸107一起旋轉的供油器113吸入,通過油路107b流向壓縮部100。供應到壓縮部110的潤滑油112,對滑動軸襯130的摩擦部位進行潤滑后,流進上部框架102和動渦盤109之間的摩擦部位。
另外,通過轉軸107的油路107b供應的潤滑油112中,一部分供應到上部框架102和動渦盤109之間的摩擦部位,起潤滑作用。同時,上述潤滑油還被供應到防自轉件140和上部框架102之間的摩擦部位以及防自轉件140和動渦盤109之間的摩擦部位,起潤滑作用。供應到防自轉件140摩擦部位的潤滑油,一部分被暫存在防自轉件140銷部141的油囊中,長時間持續(xù)供應在上述摩擦部位,起潤滑作用。
即,通過暫存潤滑油可長時間、少量供應給離供油部位相對遠的防自轉件140摩擦部位,使防自轉件140的摩擦部位得到充分的潤滑,防止缺油造成的急劇磨損。
發(fā)明效果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螺旋壓縮機供油結構,在防自轉件上、下面的各銷部上,形成可以暫存潤滑油的油囊。利用油囊儲存一定量的潤滑油,長時間、少量供應給離供油部位相對遠的防自轉件摩擦部位,使防自轉件的摩擦部位得到充分的潤滑,防止缺油造成的急劇磨損。同時還能防止噪音。這里,上述一定量的潤滑油是通過轉軸的油路供應到壓縮部各摩擦部位的潤滑油的一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螺旋壓縮機的供油結構,包括由上部框架、動渦盤、定渦盤防自轉件構成的壓縮機,上部框架的頂面形成有上部框架側銷槽部,動渦盤的底面形成有凹陷的動渦盤側銷槽部,防自轉件設置在上部框架和動渦盤之間,其上,下面分別形成有突出的銷部,與各銷槽部結合;其特征在于,在防自轉件的銷槽部,按一定直徑貫穿形成可以暫存潤滑油的油囊,把供應到防自轉件摩擦部位的潤滑油中的一部分暫存在所述油囊,之后把所述暫存的潤滑油持續(xù)向所述摩擦部位供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壓縮機的供油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囊按一定直徑貫穿形成在銷槽部。
全文摘要
一種螺旋壓縮機的供油結構,包括由上部框架、動渦盤、定渦盤防自轉件構成的壓縮機,上部框架的頂面形成有上部框架側銷槽部,動渦盤的底面形成有凹陷的動渦盤側銷槽部,防自轉件設置在上部框架和動渦盤之間,其上,下面分別形成有突出的銷部,與各銷槽部結合;其特征在于,在防自轉件的銷槽部,按一定直徑貫穿形成可以暫存潤滑油的油囊,把供應到防自轉件摩擦部位的潤滑油中的一部分暫存在油囊,之后把暫存的潤滑油持續(xù)向摩擦部位供應。本發(fā)明能把供應到防自轉件摩擦部位的潤滑油中的一部分暫存在油囊,之后把暫存的潤滑油持續(xù)向摩擦部位供應;故能防止因缺油造成的防自轉件摩擦部位的急劇磨損。
文檔編號F04C18/02GK1715669SQ20041001980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金舜同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