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混凝土泵用分配閥、混凝土泵及其控制方法和混凝土泵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泵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混凝土泵用分配閥,還涉及到具有
該分配閥的混凝土泵及控制方法和混凝土泵車。
背景技術:
混凝土泵是當前應用廣泛的混凝土機械之一,混凝土泵一般包括料斗,輸送缸,分 配閥和輸送管。料斗用于存放混凝土泥漿,輸送缸在液壓缸驅(qū)動下進行伸縮運動,分配閥用 于在預定的第一時間內(nèi)使輸送缸與料斗相通,使輸送缸吸料,吸入適量的混凝土泥漿;在預 定的第二時間內(nèi)使輸送缸與輸送管相通,使輸送缸泵料,將吸入的混凝土泥漿壓入輸送管 中,使混凝土泥漿在輸送缸壓力作用下到達預定位置。
目前,在國內(nèi)外市場上,混凝土泵的分配閥主要有兩種閘板型分配閥和S型分配閥。 閘板型分配閥主要是通過分配閥內(nèi)的兩塊閘板的上下運動,在預定的第一時間 內(nèi),使輸送缸與料斗的輸出口相通,使輸送缸吸料,在預定的第二時間內(nèi),使輸送缸通過一 個Y字形管與輸送管相通,使輸送缸泵料。閘板型分配閥的優(yōu)點在于輸出口位于料斗的 底部,因此,能夠充分利用混凝土泥槳的自流性能,使輸送缸更好地吸入混凝土泥槳,混凝 土泵具有較好的吸料性能;且料斗內(nèi)只有攪拌葉片,料斗的容積率較高,可以提高混凝土泵 的泵料效率;尤其對于粗骨料的混凝土,上述優(yōu)勢更加明顯。但閘板型分配閥也存在不足, 由于輸送缸與輸送管之間狀態(tài)通過切換閘板位置實現(xiàn),在輸送缸泵料過程中,輸送管內(nèi)混 凝土泥漿的壓力受到閘板周邊配合狀態(tài)的限制;鑒于切換閘板位置的需要和輸送混凝土泥 漿工作場景的原因,閘板周邊的配合狀態(tài)使閘板分配閥無法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 一般在 8Mpa左右);這樣,閘板型分配閥就無法滿足高壓泵送混凝土泥漿的需要;進而對混凝土泵 的泵送效率造成不利影響,無法將混凝土泥漿泵送到更高的預定位置,限制了混凝土泵的 應用場合。 請參考圖1,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具有S型分配閥的結構圖。圖中用雙點劃線 示出了料斗110。 S型分配閥120包括一個S形彎管121、切割環(huán)122和眼鏡板123 ;S形彎 管121裝在料斗110內(nèi),其輸出端可旋轉(zhuǎn)在安裝在料斗100 —側(cè)壁上,并與位于料斗110外 的輸送管相通,切割環(huán)122安裝在S形彎管121的輸入端;眼鏡板123固定在料斗110的 另一側(cè)壁上,且其兩個輸料孔分別與兩個輸送缸140相連通。S形彎管121輸入端和切割 環(huán)122能夠在驅(qū)動機構130驅(qū)動下在料斗110內(nèi)橫向擺動,依次通過眼鏡板123上相應的 輸料孔接通兩個輸送缸140。兩個輸送缸140依次通過S形彎管120向輸送管泵送混凝土 泥漿。S型分配閥的優(yōu)點在于,輸送缸泵料時產(chǎn)生的高壓主要作用在S形彎管121內(nèi)壁上, 截面為圓形的整個S形彎管121均勻受拉力作用,使S型分配閥可承受較大的壓力;而且, 切割環(huán)122通過橡膠彈簧或其他彈性部件安裝在S形彎管121的輸入端,眼鏡板123與切 割環(huán)122采用浮動密封結構,使切割環(huán)122與眼鏡板123之間能夠保持預定的擠壓力,保持 較好的密封性能;且橡膠彈簧的變形能夠自動補償由于磨損產(chǎn)生的間隙;這也使得S型分
4配閥120具有較大的工作壓力,其工作壓力可達到16Mpa,甚至更大;因此,利用S型分配閥 120,混凝土泵可以將混凝土泥槳泵送更遠的距離,或者泵送到更高的位置,從而能夠滿足 更多方面的需要。S型分配閥120的不足之處在于S型分配閥120的S形彎管121位于料 斗110內(nèi),占據(jù)了料斗110的一部分容積,并會對混凝土泥漿的流動造成不利影響,從而影 響混凝土泵的吸料性能;另外,輸送缸泵料和吸料都需要通過S形彎管121進行,這也使S 形彎管121磨損速度很快,進而縮短了 S形彎管121的使用壽命。 面對上述兩種分配閥存在的不足,如何在提高混凝土泵吸料性能的同時,滿足高 壓泵送混凝土泥漿的需要是現(xiàn)有技術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能提高混凝土泵
的吸料性能,又能夠滿足高壓泵送混凝土泥漿需要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 在提供上述分配閥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分
配閥的混凝土泵及一種混凝土泵車。 另外,基于上述混凝土泵用分配閥,本發(fā)明第三個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混 凝土泵的控制方法,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一方面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包括閥體和耐磨 板,所述閥體包括第一吸料管和第一泵料管,所述第一吸料管和第一泵料管的前端分別具 有與所述耐磨板配合的切割環(huán),所述第一吸料管的后端與料斗的輸出口相通,所述第一泵 料管后端與混凝土泵的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通,所述耐磨板具有輸料孔; 所述閥體在一個驅(qū)動機構驅(qū)動下在第一狀態(tài)與第二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在所述第一狀 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的切割環(huán)的孔與輸料孔相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泵料管的 切割環(huán)的孔與輸料孔相通。 優(yōu)選的,所述耐磨板具有兩個輸料孔;閥體還包括第二泵料管,所述第二泵料管前 端具有與耐磨板配合的切割環(huán),后端與所述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通; 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和第二泵料管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所述輸 料孔相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和第一泵料管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所述 輸料孔相通。 優(yōu)選的,閥體還包括萬向節(jié),所述萬向節(jié)一端與第一吸料管后端可旋轉(zhuǎn)相連,另一 端與所述料斗的輸出口相連。 可選的,所述第一吸料管、第一泵料管和第二泵料管分別在驅(qū)動機構驅(qū)動下進行 同步擺動。 可選的,所述第一泵料管的后端與第二泵料管的后端交匯成一個與輸送管可旋轉(zhuǎn) 相連通的輸出端;所述第一泵料管與第二泵料管由所述驅(qū)動機構驅(qū)動繞所述輸出端中線旋 轉(zhuǎn)。 優(yōu)選的,閥體還包括萬向節(jié),所述萬向節(jié)一端與第一吸料管后端可旋轉(zhuǎn)相連;所述 第一泵料管與第一吸料管相對固定。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泵料管與第二泵料管相對于第一吸料管對稱布置。 優(yōu)選的,所述耐磨板具有兩個輸料孔;閥體還包括第二吸料管,所述第二吸料管前
5端具有與所述耐磨板配合的切割環(huán),后端與所述料斗的輸出口相連通; 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和第一泵料管的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所述 輸料孔相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泵料管和第二吸料管的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 所述輸料孔相通。 可選的,所述第一吸料管、第一泵料管和第二吸料管分別在驅(qū)動機構驅(qū)動下進行 同步擺動。 可選的,所述第一吸料管的后端與第二吸料管的后端交匯成一個與所述料斗的輸 出口相連的吸料通道。 優(yōu)選的,閥體還包括萬向節(jié),所述萬向節(jié)一端與所述吸料通道后端可旋轉(zhuǎn)相連。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吸料管與第二吸料管相對于第一泵料管對稱布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二方面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混凝土泵包括料斗、輸送缸、輸送管 和驅(qū)動機構,還包括上述任一種混凝土泵用分配閥,所述輸送缸與耐磨板的輸料孔相通。
本發(fā)明提供的混凝土泵車包括底盤、臂架系統(tǒng),還包括上述的混凝土泵,所述混凝 土泵安裝在底盤上,所述輸送管與臂架系統(tǒng)的輸送管道相連通。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第二方面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所述混 凝土泵包括兩個輸送缸和上述第2至第7中任一種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兩個輸送缸分別為 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該方法包括步驟 SllO,使所述第一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吸料管從料斗中吸入混凝土泥漿,所述第 二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二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槳;
S120,使分配閥體轉(zhuǎn)換到另一狀態(tài); S130,使所述第一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漿,所述第二輸送缸 通過所述第一吸料管從料斗中吸入混凝土泥漿。 本發(fā)明還提供的另一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所述混凝土泵包括兩個輸送缸和上 述第8至第12中任一種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兩個輸送缸分別為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 該方法包括步驟 S210,使所述第一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吸料管從料斗中吸入混凝土泥漿,所述第 二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槳;
S220,使分配閥體轉(zhuǎn)換到另一狀態(tài); S230,使所述第一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漿,所述第二輸送缸 通過所述第二吸料管從料斗中吸入混凝土泥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位于料斗之外的預定位置,分 配閥的閥體至少包括兩個管道,其中,第一吸料管連通料斗與輸送缸,以便于輸送缸吸入混 凝土泥槳,第一泵料管用于連通輸送缸與輸送管,以泵送混凝土泥槳,通過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 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可以使混凝土泵以預定的方式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漿。由于分配閥位于料斗之 外,優(yōu)選位于料斗下方,因此,混凝土泵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泥漿的自流性能,使混凝土泥 槳順利地進入輸送缸中,提高混凝土泵的吸料性能;同時,在泵送混凝土泥槳時,通過第一 泵料管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漿,混凝土泥漿的高壓主要作用在第一泵料管的內(nèi)壁上,第一泵 料管均勻承受作用力;這樣,分配閥就具有了較高的壓力承受能力,可以通過輸送缸使混凝
土泥漿具有較大的壓力,滿足高壓泵送混凝土泥漿的需要。
在進一步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設置與輸送管相連通的第二泵料管;在所述第一狀 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和第二泵料管前端的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輸料孔相通,此時, 一個 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二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槳,另一個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一吸料管吸入混凝 土泥漿。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和第一泵料管前端的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 所述輸料孔相通,此時,一個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一吸料管吸入混凝土泥漿,另一個輸送缸可 以通過第一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漿。該技術方案提供的分配閥可以循環(huán)通過第一泵料管與 第二泵料管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漿,可以降低閥體的磨損速度,延長閥體的使用壽命和維護 周期。 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第一泵料管后端與料斗的輸出口之間還連接在萬向節(jié), 該技術方案在方便分配閥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的同時,能夠提高分配閥的密封性能,防止混凝土泥 漿在第一吸料管后端與料斗之間泄漏。 在進一步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泵料管與第一泵料管后端交匯形成一個輸 出端,形成一個"Y"型結構體;該結構能夠減小泵送混凝土泥漿時的阻力,提高混凝土泵的 使用性能;使輸出端與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通,可以用一個驅(qū)動機構驅(qū)動"Y"型結構體運動, 進而方便分配閥在第一狀態(tài)與第二狀態(tài)之間進行轉(zhuǎn)換。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第一吸料 管后端與料斗的輸出口之間還連接在萬向節(jié),萬向節(jié)與第一吸料管后端可旋轉(zhuǎn)相連,此時, 使第一吸料管與第一泵料管相對固定,即與"Y"型結構體固定,這樣,用一個驅(qū)動機構就可 以實現(xiàn)分配閥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 在可選技術方案中,設置與料斗相連通的第二吸料管;在第一狀態(tài)時,第一吸料管 和第一泵料管前端的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輸料孔相對;一個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一吸料管 吸入混凝土泥槳,另一個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一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槳。在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 第一泵料管和第二吸料管前端的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輸料孔相通,此時,一個輸送缸可 以通過第一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槳,另一個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二吸料管吸入混凝土泥槳。 該技術方案提供的分配閥在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的同時,可以與現(xiàn)有的混凝土泵的雙輸送缸 結構相對應。 在提供上述分配閥的基礎上,提供的具有該分配閥的混凝土泵也具有相對應的技 術效果,在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輸出口朝向下方,這樣可以使料斗內(nèi)的混凝土泥漿更順 暢地進入相應的輸送缸中,更進一步地提高混凝土泵的吸料性能;基于混凝土泵提供的混 凝土泵車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 基于上述分配閥,提供的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上述分配閥的特點, 在提高混凝土泵吸料性能的同時,滿足高壓泵送混凝土泥漿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泵的工作 效率,降低分配閥的磨損速度。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一種S型分配閥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的結構示意圖,該圖同時示出了 分配閥泵料原理; 圖2-1是圖2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2是圖2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1是圖3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2是圖3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3是圖3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吸料原理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另一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 圖7-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四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的運動原理示意圖; 圖7-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四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的運動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應當說明的是,雖然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以泵送混凝土的混凝土泵為例進行描述,但也可以用于泵送泥槳或其他與混凝土泥槳具有相同性能的粘稠物的其他泵送設備或機構。 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以下結合混凝土泵的結構對混凝土泵用分配閥進行描述。 請參考圖2、圖2-1和圖2-2,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的結構示意圖,該圖同時示出意了分配閥泵料原理;圖2-l是圖2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2是圖2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為了清楚地示意分配閥的結構,用雙點劃線示出了料斗400的輪廓,圖2-1和圖2-2中,為了清楚地示意切割環(huán)與耐磨板之間的關系,用虛線示出了耐磨板的輪廓。
以下描述,以圖2中工作面P為參照,工作P左側(cè)為前,右側(cè)為后。
實施例一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包括閥體200和耐磨板300。所述閥體200包括第一吸料管210和第一泵料管220,第一吸料管210和第一泵料管220的前端分別具有切割環(huán)211和切割環(huán)221,切割環(huán)211和切割環(huán)221與耐磨板300配合使用;耐磨板300可以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眼鏡板具有相同的材質(zhì)及性能。在分配閥進行狀態(tài)轉(zhuǎn)換時,切割環(huán)213和切割環(huán)214分別沿耐磨板220的工作面P在預定路段上滑動,使切割環(huán)213和切割環(huán)214的孔以一定的周期分別與耐磨板300上的輸料孔310相通。 第一吸料管210的后端與料斗400的輸出口 401優(yōu)選活動相連,所述活動連接是指在保持料斗400固定時,可以使第一吸料管210進行相應擺動的同時,保證輸送缸從料斗400中順利吸料,以適應分配閥進行狀態(tài)轉(zhuǎn)換?;顒舆B接可以通過軟性結構實現(xiàn),也可以通過鉸接機構實現(xiàn)。第一泵料管220后端與混凝土泵的輸送管(圖中未示出)可旋轉(zhuǎn)相連,以在分配閥進行狀態(tài)轉(zhuǎn)換時,使第一泵料管220與輸送管保持連通狀態(tài)。
本例中,第一吸料管210和第一泵料管220相對固定,切割環(huán)211和切割環(huán)220也為一體結構;二者可以在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下繞軸線X旋轉(zhuǎn),通過旋轉(zhuǎn)運動使分配閥在下述的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之間進行轉(zhuǎn)換。
8
閥體200還包括萬向節(jié)201,萬向節(jié)201連接在第一吸料管210的后端與料斗400輸出口 401之間;萬向節(jié)201為中空結構,以形成相應的通道,使混凝土泥槳能夠順利地通過第一吸料管210進入預定的輸送缸中。萬向節(jié)201上端通過法蘭與料斗400的輸出口 401相連,下端具有與第一吸料管210后端的凹圓面配合的凸圓面,以形成鉸接配合,使萬向節(jié)201可以相對于第一吸料管210旋轉(zhuǎn)。這樣可以為分配閥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提供方便,同時保證第一吸料管210后端與料斗400結合處的密封性能,防止混凝土泥漿從二者配合處泄漏。
如圖2-1所示,閥體200在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下位于右位,保持在第一狀態(tài)時,切割環(huán)211的孔與輸料孔310相對并相通。此時,與輸料孔310相對的輸送缸可以順利地通過第一吸料管21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漿。如圖2-2所示,閥體200在驅(qū)動機構500驅(qū)下位于左位,保持在第二狀態(tài)時,切割環(huán)221的孔與輸料孔310相對并相通,此時,與輸料孔310相對的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一泵料管220將在第一狀態(tài)下吸入的混凝土泥槳壓入輸送管,如圖2箭頭所示,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漿。 本例中,由于分配閥位于料斗400下方,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泥漿的自流性能,使輸送缸更容易地吸入混凝土泥漿,提高混凝土泵的吸料性能;同時,在泵送混凝土泥漿時,通過第一泵料管220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漿,由于混凝土泥漿的高壓主要作用第一泵料管220的內(nèi)壁上,分配閥具有較高的壓力承受能力;另外,切割環(huán)與相應管道之間也可以通過橡膠彈簧或其他彈性機構相連,以保持切割環(huán)與耐磨板300之間的擠壓力,提高二者配合處的密封性能,并自動補償由于磨損產(chǎn)生的間隙,提高分配閥的壓力承受能力;進而可以通過輸送缸使混凝土泥漿具有較大的壓力,滿足高壓泵送混凝土泥漿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泵的效率,擴大混凝土泵的適用場合。 根據(jù)上述描述可能確定,本發(fā)明的核心思想在于在保持承受高壓的相應管道的同時,再單獨設置連通料斗400與輸送缸的管道,從而在滿足高壓泵送混凝土泥漿需要的同時,改善混凝土泵的吸料性能。另外,在混凝土泵進行泵送作業(yè)時,泵料和吸料通過不同的管道實現(xiàn),可以降低閥體200的磨損速度,從而能夠延長分配閥的使用壽命和維護周期。
本例中,第一泵料管220的結構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S形彎管相同,耐磨板300的工作面為垂面,第一泵料管220前端與后端的端面也為垂面,這樣的結構可以與現(xiàn)有的混凝土泵的輸送缸相配合;另外,第一泵料管220也可以根據(jù)實際作業(yè)或混凝土泵結構的不同,選擇合適的結構,比如說可以為C型管等等。 本例中,第一吸料管210為L形管,包括相接的豎向部分和橫向部分,橫向部分安裝切割環(huán)211,豎向部分向上伸出,與料斗400下部的輸出口 401活動相連;為了充分利用混凝土泥漿的自流動性能,優(yōu)選將輸出口 401設置在料斗400底部,或料斗400的最低處,并使輸出口 401開口朝下;這樣的結構一方面可以方便輸送缸吸入混凝土泥漿,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料斗的清洗;同樣,第一吸料管210不限于為L形管,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混凝土泵的具體結構,選用其他合適的結構和形狀。 請參考圖3、圖3-1和圖3-2,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1是圖3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2是圖3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3是圖3所示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吸料原理示意圖。 與實施例一相比,實施例二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還包括第二泵料管230 ;耐磨板300具有兩個輸料孔,為了描述的方便,兩個輸料孔分別命名為第一輸料孔311和第二輸料孔312,該耐磨板可以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眼鏡板相同。本例中,第二泵料管230也為S型彎管,相對于第一吸料管210,第二泵料管230與第一泵料管220對稱,所述第一泵料管220的后端與第二泵料管230的后端交匯成一個輸出端202,形成一個"Y"型結構體。輸出端202與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通,輸出端202的中線與上述軸線X重合,這樣,在所述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閥體200進行狀態(tài)轉(zhuǎn)換的同時,輸出端202能夠與輸送管保持相連通,從而能夠在減小泵料阻力的同時,保持混凝土泵的使用性能。同樣,第二泵料管230前端也具有與耐磨板300配合使用的切割環(huán)231。根據(jù)分配閥所處的狀態(tài)不同,切割環(huán)211、221、231分別與耐磨板300具有不同的配合狀態(tài)。 如圖3-1、3-2所示,在第一狀態(tài)時,切割環(huán)211的孔和切割環(huán)231的孔分別與第一輸料孔311和第二輸料孔312相通,切割環(huán)221的孔與耐磨板300的工作面相對,第一泵料管220前端處于封閉狀態(tài);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切割環(huán)211和切割環(huán)221的孔分別第二輸料孔312和第一輸料孔311相通,此時,切割環(huán)231的孔與耐磨板300的工作面相對,第二泵料管230前端處于封閉狀態(tài)。 以下結合混凝土泵的兩個輸送缸(圖中未示出)對實施例二提供的分配閥的工作原理進行描述;同時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進行描述,對該方法不再單獨描述。請參考圖4,該圖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為了描述的方便,將與第一輸料孔311相對的輸送缸稱為第一輸送缸,與第二輸料孔312相對的輸送缸稱為第二輸送缸。 以圖3-1所示的第一狀態(tài)為起點,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SllO,使第一輸送缸通過第一吸料管21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漿,第二輸送缸通過第二泵料管230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漿。在第一狀態(tài)時,切割環(huán)211的孔和切割環(huán)231的孔分別與第一輸料孔311和第二輸料孔312相通,與第一輸料孔311相對的第一輸送缸可以從料斗400中吸入預定量的混凝土泥漿,吸料原理請參考圖3-3 ;同時,與第二輸料孔312相對的第二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二泵料管230向輸送管泵送混凝土泥槳。在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到達預定位置時,進行換向。 S120,使分配閥轉(zhuǎn)換狀態(tài),即通過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分配閥體旋轉(zhuǎn)預定的角度,轉(zhuǎn)換到圖3-2所示的第二狀態(tài)。 S130,使第一輸送缸通過第一泵料管220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漿,第二輸送缸通過第一吸料管21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漿。在第二狀態(tài)時,切割環(huán)211和切割環(huán)221的孔分別與第二輸料孔312和第一輸料孔311相通,此時,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分別反向運動,與第二輸料孔312相對應的第二輸送缸通過第一吸料管210吸入混凝土泥槳,與第一輸料孔311相對應的第一輸送缸通過第一泵料管220向輸送管泵送混凝土泥漿。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到達預定位置時,分別進行換向。 S140,使分配閥轉(zhuǎn)換狀態(tài),再轉(zhuǎn)換到圖3-l所示的第一狀態(tài),返回步驟S100,循環(huán)上述過程,持續(xù)地將混凝土泥槳泵送到預定位置。 實施例二提供的分配閥閥體200的三個管道相對固定,并能夠在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下一體進行旋轉(zhuǎn)式擺動,從一種狀態(tài)轉(zhuǎn)換到另一種狀態(tài),該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控制方便的特點。
根據(jù)上述的本發(fā)明的核心思想,還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 實施例三就提供了另 一種結構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 請參考圖5,該圖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三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的結構示意圖。該混 凝土泵用分配閥的閥體200包括第二吸料管230',第二吸料管230'前端設置切割環(huán),后端 與料斗400相通,以使相應的輸送缸可以通過第二吸料管230'進行吸料。本例中,優(yōu)選第 一吸料管210和第二吸料管230'對稱布置,且在上端交匯,形成一個與料斗400的輸出口 401相通的吸料通道,該吸料通道還可以通過一個萬向節(jié)與料斗400相通;其他部分可以與 實施例二提供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的結構相同。第一泵料管220的后端與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 通,后端的中線與上述軸線X重合;在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閥體200進行狀態(tài)轉(zhuǎn)換時,后端能 夠與輸送管保持相連通。 這樣,通過相應的輸料孔和切割環(huán),在第一狀態(tài)下,第一輸送缸可以與第一吸料管 210相通,第二輸送缸可以與第一泵料管220相通;在第二狀態(tài)下,第一輸送缸可以與第一 泵料管220相通,第二輸送缸可以與第二吸料管230'相通。 以下結合混凝土泵的兩個輸送缸(圖中未示出)對實施例三提供的分配閥的工作
原理進行描述;同時對本發(fā)明提供的另一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進行描述。 請參考圖6,該圖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另一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可
以包括以下步驟 S210,使第一輸送缸通過第一吸料管21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漿,第二輸送 缸通過第一泵料管220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槳。在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到達預定位置 時,進行換向。 S220,使分配閥轉(zhuǎn)換狀態(tài),即通過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分配閥體旋轉(zhuǎn)預定的角度,轉(zhuǎn) 換到第二狀態(tài)。 S230,使第一輸送缸通過第一泵料管220向外泵送混凝土泥漿,第二輸送缸通過 第二吸料管23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漿。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到達預定位置 時,分別進行換向。 S240,使分配閥轉(zhuǎn)換狀態(tài),返回步驟S210,循環(huán)上述過程,持續(xù)地將混凝土泥漿泵 送到預定位置。 根據(jù)上述描述,為了使各管道具有相同的磨損速度,還可以在三個管道的基礎上 設置第四管道;以實施例二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為基礎,可以使第一吸料管210、第四 管道分別與料斗400相連通,使第一泵料管220和第二泵料管230分別與輸送管相連通,在 一個狀態(tài)下,使一個輸送缸通過第二泵料管230進行泵料,另一個輸送缸通過第一吸料管 210進行吸料;在另一狀態(tài)下,使一個輸送缸通過第四管道進行吸料,另一個輸送缸通過第 一泵料管220進行泵料;以實施例三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為基礎,可以使第一吸料管 210、第二吸料管230'分別與料斗400相連通,使第二泵料管230和第四管道分別與輸送管 相連通,在一個狀態(tài)下,使一個輸送缸通過第二泵料管230進行泵料,另一個輸送缸通過第 一吸料管210進行吸料;在另一狀態(tài)下,使一個輸送缸通過第四管道進行泵料,另一個輸送 缸通過第二吸料管230'進行吸料,等等。 可以理解,閥體200的三個管道不限于為一體結構,也可以為分體結構,并通過驅(qū) 動機構進行同步動作,也能夠?qū)崿F(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
請參考圖7-1和7-2,圖7-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四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 一狀態(tài)時的運動原理示意圖,圖7-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四提供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處于第二 狀態(tài)時的運動原理示意圖;圖中僅示出了三個切割環(huán)與耐磨板的相對運動原理示意。實施 四提供的分配閥的第一吸料管210與料斗400可旋轉(zhuǎn)相連,第一泵料管220和第二泵料管 230分別與輸送管的適當部分可旋轉(zhuǎn)相連,該三者相對獨立。如圖7-1所示,在第一狀態(tài)時, 與實施例二的第一狀態(tài)相同,切割環(huán)211的孔和切割環(huán)231的孔分別與第一輸料孔311和 第二輸料孔312相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切割環(huán)211和切割環(huán)221的孔分別與第二輸料孔 312和第一輸料孔311相通。其工作原理與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二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在提供上述分配閥的基礎上,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該混凝土泵包括料 斗400、輸送缸、輸送管和驅(qū)動機構500,還包括上述任一種混凝土泵用分配閥,所述輸送缸 與耐磨板300的輸料孔相通,并在液壓缸的驅(qū)動下進行伸縮運動。與上述分配閥相對應,本 發(fā)明提供的混凝土泵也具有相應的技術效果和技術特點,在此不再贅述?;谏鲜龌炷?泵,還提供了一種混凝土泵車,該混凝土泵車包括底盤、臂架系統(tǒng),還包括上述混凝土泵;底 盤為移動式底盤,臂架系統(tǒng)包括多個順序鉸接的臂段,和將混凝土泥漿輸送到預定位置的 輸送管道;上述混凝土泵安裝在底盤上,混凝土泵的輸送管與臂架系統(tǒng)的輸送管道相連通。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 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潤飾或變化,比如,切割環(huán)可 以是相應管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單獨設置的具有較高耐磨性能的部件;這些改進、潤飾或 變化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一種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200)和耐磨板(300),所述閥體(200)包括第一吸料管(210)和第一泵料管(220),所述第一吸料管(210)和第一泵料管(220)的前端分別具有與所述耐磨板(300)配合的切割環(huán),所述第一吸料管(210)的后端與料斗(400)的輸出口(401)相通,所述第一泵料管(220)后端與混凝土泵的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通,所述耐磨板(300)具有輸料孔;所述閥體(200)在一個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下在第一狀態(tài)與第二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210)的切割環(huán)的孔與輸料孔相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泵料管(220)的切割環(huán)的孔與輸料孔相通。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300)具有兩 個輸料孔;閥體(200)還包括第二泵料管(230),所述第二泵料管(230)前端具有與耐磨板 (300)配合的切割環(huán),后端與所述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通;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210)和第二泵料管(230)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 個所述輸料孔相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210)和第一泵料管(220)切割環(huán) 的孔分別與兩個所述輸料孔相通。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閥體(200)還包括萬向節(jié)(201) ,所述萬向節(jié)(201) —端與第一吸料管(210)后端可旋轉(zhuǎn)相連,另一端與所述料斗 (400)的輸出口 (401)相連。
4.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管(210)、第 一泵料管(220)和第二泵料管(230)分別在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下進行同步擺動。
5.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料管(220)的后 端與第二泵料管(230)的后端交匯成一個與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通的輸出端(202);所述第 一泵料管(220)與第二泵料管(230)由所述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繞所述輸出端(202)中線 旋轉(zhuǎn)。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閥體(200)還包括萬向 節(jié)(201),所述萬向節(jié)(201) —端與第一吸料管(210)后端可旋轉(zhuǎn)相連;所述第一泵料管 (220)與第一吸料管(210)相對固定。
7. 根據(jù)權利要求2-6任一項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泵料管 (220)與第二泵料管(230)相對于第一吸料管(210)對稱布置。
8.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300)具有兩個 輸料孔;閥體(200)還包括第二吸料管(230'),所述第二吸料管(230')前端具有與所述 耐磨板(300)配合的切割環(huán),后端與所述料斗的輸出口 (401)相連通;在所述第一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吸料管(210)和第一泵料管(220)的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 兩個所述輸料孔相通,在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所述第一泵料管(220)和第二吸料管(230')的 切割環(huán)的孔分別與兩個所述輸料孔相通。
9.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管(210)、第 一泵料管(220)和第二吸料管(230')分別在驅(qū)動機構(500)驅(qū)動下進行同步擺動。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管(210)的 后端與第二吸料管(230')的后端交匯成一個與所述料斗(400)的輸出口 (401)相連的吸 料通道。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IO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閥體(200)還包括萬向 節(jié),所述萬向節(jié)一端與所述吸料通道后端可旋轉(zhuǎn)相連。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8-10任一項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料 管(210)與第二吸料管(230')相對于第一泵料管(220)對稱布置。
13. —種混凝土泵,包括料斗(400)、輸送缸、輸送管和驅(qū)動機構(500),其特征在于,還 包括權利要求1-12任一項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所述輸送缸與耐磨板(300)的輸料孔 相通。
14. 一種混凝土泵車,包括底盤、臂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3所述的混 凝土泵,所述混凝土泵安裝在底盤上,所述輸送管與臂架系統(tǒng)的輸送管道相連通。
15. —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所述混凝土泵包括兩個輸送缸和權利要求2-7中任一 項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兩個輸送缸分別為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其特征在于,該 方法包括步驟S110,使所述第一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吸料管(21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漿, 所述第二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二泵料管(230)泵送混凝土泥漿; S120,使分配閥體(200)轉(zhuǎn)換到另一狀態(tài);S130,使所述第一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泵料管(220)泵送混凝土泥漿,所述第二輸送 缸通過所述第一吸料管(21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槳。
16. —種混凝土泵的控制方法,所述混凝土泵包括兩個輸送缸和權利要求8-12中任一 項所述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兩個輸送缸分別為第一輸送缸和第二輸送缸,其特征在于,該 方法包括步驟S210,使所述第一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吸料管(21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漿, 所述第二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泵料管(220)泵送混凝土泥漿; S220,使分配閥體(200)轉(zhuǎn)換到另一狀態(tài);S230,使所述第一輸送缸通過所述第一泵料管(220)泵送混凝土泥漿,所述第二輸送 缸通過所述第二吸料管(230')從料斗(400)中吸入混凝土泥漿。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混凝土泵用分配閥、混凝土泵及其控制方法和混凝土泵車。公開的混凝土泵用分配閥包括閥體和耐磨板,閥體包括第一吸料管和第一泵料管,第一吸料管的后端與料斗的輸出口相通,用于連通料斗與輸送缸,第一泵料管后端與混凝土泵的輸送管可旋轉(zhuǎn)相連,用于連通輸送缸與輸送管;閥體能夠在一個驅(qū)動機構驅(qū)下在兩個狀態(tài)之間轉(zhuǎn)換,在第一狀態(tài),使輸送缸通過第一吸料管吸入混凝土泥漿,在第二狀態(tài),使輸送缸通過第一泵料管泵送混凝土泥漿。利用該結構的分配閥,混凝土泵能夠充分利用混凝土泥漿的自流性能,提高混凝土泵的吸料性能;同時分配閥具有較高的壓力承受能力,混凝土泵能夠通過輸送缸使混凝土泥漿具有較大的壓力,滿足高壓泵送混凝土泥漿的需要。
文檔編號F04B49/22GK101787973SQ201010114510
公開日2010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2月9日
發(fā)明者張春光, 易秀明, 柳桂鋒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