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扇的搖頭裝置及風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風扇的搖頭裝置及風扇。
背景技術:
已知一種風扇,如圖5所示,其包括扇葉102、驅動扇葉102轉動的電機106和搖頭裝置。搖頭裝置包括依次連接蝸桿112、蝸輪114、小齒輪116、大齒輪118、連桿120及固定支架124等。其中,電機106通過固定旋轉軸108固定于底座122等上。如圖5所示,電機106的主軸前段104裝有扇葉102以驅動扇葉102旋轉,電機106的主軸后段110上一體地加工有蝸桿112。該蝸桿112與蝸輪114接觸配合以傳遞動力。蝸輪114與小齒輪116同軸,并帶動該小齒輪116 —起轉動。小齒輪116與大齒輪118互相嚙合,并帶動大齒輪118 轉動。以上蝸輪114、小齒輪116及大齒輪118均裝在一個單獨的箱體(也稱牙箱)內。此夕卜,大齒輪118的端面偏心處連有連桿120,連桿120是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支架124上從而構成搖桿機構。其中,固定支架124相對于底座122和固定旋轉軸108靜止不動。在該現有的風扇中,由電機106的主軸前段104和主軸后段110引出動力,通過蝸桿112和蝸輪114減速,驅動小齒輪116。大齒輪118充當雙搖桿機構的連桿。當電機106轉動時,蝸桿112就會帶動蝸輪114轉動。而蝸輪114上的小齒輪116同時也會跟著蝸輪114 一同轉動。于是,小齒輪116轉動并帶動大齒輪118轉動。然后,大齒輪就帶動連桿120轉動。由于連桿120—端固定于固定支架124上,固定支架124不動,所以牙箱就會繞固定旋轉軸108擺動。而牙箱與電機106固定在一起,電機106也會隨牙箱繞固定旋轉軸108擺動,從而實現風扇的搖頭?,F有的風扇搖頭裝置動力傳輸經過主軸后段110、蝸桿112、蝸輪114、小齒輪116、大齒輪118及連桿120,其結構較為復雜,傳動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為解決現有風扇的搖頭裝置結構較為復雜、傳動效率較低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風扇,其搖頭裝置結構簡單,可降低制造成本。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風扇的搖頭裝置,所述風扇包括電機和底座,所述搖頭裝置和所述電機可搖動地支撐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電機具有主軸后段,所述搖頭裝置包括連桿和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搖頭裝置還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設于所述電機的所述主軸后段的端部,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所述連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的端面偏心處,所述連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均為弧形齒輪。作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上述的風扇的搖頭裝置中,所述第一齒輪一體設于所述電機的所述主軸后段的端部。作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上述的風扇的搖頭裝置中,所述第一齒輪具有一體設于所述電機的所述主軸后段的端部的弧形齒。
作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上述的風扇的搖頭裝置中,所述電機的主軸后段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齒輪的軸線異面,且所述電機的主軸后段的軸線在豎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齒輪的軸線。作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上述的風扇的搖頭裝置中,所述電機的主軸后段的軸線在豎直方向上與所述第二齒輪的軸線的距離為所述電機的主軸后段的軸徑的一半。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風扇,其包括電機、底座和搖頭裝置,所述搖頭裝置和所述電機可搖動地支撐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電機具有主軸后段,所述搖頭裝置包括連桿和固定支架,其中,所述搖頭裝置還包括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設于所述電機的所述主軸后段的端部,所述第一齒輪與所述第二齒輪嚙合,所述連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的端面偏心處,所述連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所述第一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均為弧形齒輪。
作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上述的風扇中,所述第一齒輪一體設于所述電機的所述主軸后段的端部。作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上述的風扇中,所述第一齒輪具有一體設于所述電機的所述主軸后段的端部的弧形齒。作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上述的風扇中,所述電機的主軸后段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齒輪的軸線異面,且所述電機的主軸后段的軸線在豎直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齒輪的軸線。作為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在上述的風扇中,所述電機的主軸后段的軸線在豎直方向上與所述第二齒輪的軸線的距離為所述電機的主軸后段的軸徑的一半。與傳統(tǒng)的搖頭裝置相比,本發(fā)明的風扇的搖頭裝置至少省去了蝸輪和小齒輪,結構簡單,可降低制造成本和縮小風扇體積,并提高機械傳動效率。而且,本發(fā)明的風扇的搖頭裝置采用傳動穩(wěn)定的弧形齒輪,其搖動時噪聲較低。通過結合附圖,閱讀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可以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特征以及方面。
圖I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風扇的搖頭裝置的機構簡 圖2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風扇的搖頭裝置的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的簡 圖3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風扇的搖頭裝置的第一齒輪的示意局部立體
圖4為顯示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風扇的搖頭裝置的第二齒輪的示意立體 圖5為現有技術中風扇的搖頭裝置的機構簡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詳細說明。本文中,相同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組成部分。圖I至圖4圖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風扇的搖頭裝置。其中,所述風扇包括電機206和底座218,所述搖頭裝置和所述電機206可搖動地支撐在所述底座218上,所述電機206具有主軸后段210,所述搖頭裝置包括連桿216和固定支架220,其中,所述搖頭裝置還包括第一齒輪212和第二齒輪214,所述第一齒輪212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所述第一齒輪212與所述第二齒輪214嚙合,所述連桿21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214的端面偏心處,所述連桿216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220上,所述第一齒輪212和所述第二齒輪214均為弧形齒輪。所述電機206還具有主軸前段204。主軸前段204端部裝有扇葉202。底座218上安裝有固定旋轉軸208。所述電機206和所述搖頭裝置可以繞固定旋轉軸208旋轉。這些結構可選用現有技術。參照圖3,所述第一齒輪212 —體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 具體而言,所述第一齒輪212具有一體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的2個弧形齒2122、2124(端頭弧形齒)。參照圖4,第二齒輪214具有弧形齒2140?;⌒锡X2122、2124與弧形齒2140嚙合,傳遞空間動力。例如,弧形齒輪(包括弧齒圓柱齒輪),可采用中國專利申請CN200810021227、CN89208005. I公開的技術制造。其中,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異面,且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在豎直方向Y上低于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其中,固定旋轉軸208沿豎直方向Y設置。如圖2所示,當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引出動力時,第一齒輪212沿旋轉方向A旋轉,進而驅動第二齒輪214沿旋轉方向B旋轉。其中,優(yōu)選的是,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在豎直方向Y上與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的距離為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徑的一半。具體如圖所示,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在豎直方向Y上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的距離相差H。其中,H值與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徑有直接關系,一般取軸徑的1/2左右,這樣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傳動。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風扇。該風扇包括上述的搖頭裝置。即,所述搖頭裝置還包括第一齒輪212和第二齒輪214,所述第一齒輪212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所述第一齒輪212與所述第二齒輪214嚙合,所述連桿21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214的端面偏心處,所述連桿216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220上,所述第一齒輪212和所述第二齒輪214均為弧形齒輪。具體而言,所述第一齒輪212具有一體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的弧形齒2122,2124。本發(fā)明的風扇的搖頭裝置去除了小齒輪和蝸輪,并將大齒輪的齒形由原來的直齒或斜齒改為弧形齒,將主軸后段的蝸桿改為軸端的弧形齒,與第二齒輪的弧形齒相匹配。本發(fā)明的風扇的搖頭裝置操作時,由電機206的主軸前段204和主軸后段210引出動力,通過相互嚙合的第一齒輪212和第二齒輪214減速。當電機206轉動時,主軸后段210旋轉,一體地設于主軸后段210端部的第一齒輪212旋轉,驅動第二齒輪214 —同轉動。然后,第二齒輪214就帶動連桿216轉動。由于連桿216 —端固定于固定支架220上,固定支架220不動,所以第一齒輪212、第二齒輪214、電機206會繞固定旋轉軸208擺動,從而實現風扇的搖頭。其中,第二齒輪214可以裝在牙箱中。此時,若電機206轉動,主軸后段210的軸端第一齒輪212帶動第二齒輪214轉動,第二齒輪214帶動連桿216轉動,而連桿216 —端固定于固定支架220上;固定支架220不動,牙箱就會擺動,并帶動電機206擺動,從而實現搖頭作用。與傳統(tǒng)的搖頭裝置相比,本發(fā)明的風扇的搖頭裝置至少省去了蝸輪和小齒輪,結構簡單,可降低制造成本,并提高機械傳動效率。而且,本發(fā)明的風扇的搖頭裝置采用傳動穩(wěn)定的弧形齒輪,其搖動時噪聲較低。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知道,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 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確定。
權利要求
1.風扇的搖頭裝置,所述風扇包括電機(206)和底座(218),所述搖頭裝置和所述電機(206 )可搖動地支撐在所述底座(218 )上,所述電機(206 )具有主軸后段(210 ),所述搖頭裝置包括連桿(216)和固定支架(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搖頭裝置還包括第一齒輪(212)和第二齒輪(214),所述第一齒輪(212)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所述第一齒輪(212)與所述第二齒輪(214)嚙合,所述連桿(21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214)的端面偏心處,所述連桿(216)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220)上,所述第一齒輪(212)和所述第二齒輪(214)均為弧形齒輪。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扇的搖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212)—體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扇的搖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212)具有一體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的弧形齒(2122,212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扇的搖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異面,且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在豎直方向(Y)上低于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的搖頭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在豎直方向(Y)上與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的距離為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徑的一半。
6.風扇,包括電機(206)、底座(218 )和搖頭裝置,所述搖頭裝置和所述電機(206 )可搖動地支撐在所述底座(218)上,所述電機(206)具有主軸后段(210),所述搖頭裝置包括連桿(216)和固定支架(220),其特征在于,所述搖頭裝置還包括第一齒輪(212)和第二齒輪(214),所述第一齒輪(212)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所述第一齒輪(212)與所述第二齒輪(214)嚙合,所述連桿(21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214)的端面偏心處,所述連桿(216)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220)上,所述第一齒輪(212)和所述第二齒輪(214)均為弧形齒輪。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212)—體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212)具有一體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的弧形齒(2122,2124)。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異面,且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在豎直方向(Y)上低于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風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線在豎直方向(Y)上與所述第二齒輪(214)的軸線的距離為所述電機(206)的主軸后段(210)的軸徑的一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風扇的搖頭裝置和風扇。所述搖頭裝置包括第一齒輪(212)和第二齒輪(214),所述第一齒輪(212)設于所述電機(206)的所述主軸后段(210)的端部,所述第一齒輪(212)與所述第二齒輪(214)嚙合,所述連桿(216)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齒輪(214)的端面偏心處,所述連桿(216)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220)上,所述第一齒輪(212)和所述第二齒輪(214)均為弧形齒輪。本發(fā)明提供的搖頭裝置結構簡單,可降低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F04D25/10GK102720682SQ20111007847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張文龍 申請人: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